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蚌埠市重点职业病监测结果,为持续开展监测工作和改进监测方法提供参考。
方法 按照《2017年安徽省重点职业病监测与职业健康风险评估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筛查蚌埠市2017年辖区内存在煤(矽)尘、矽尘、石棉、苯、铅、噪声、布鲁氏菌、电焊烟尘、水泥尘、高温等10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企业,收集在岗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病诊断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17年蚌埠市存在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企业共405家,以制造业为主,多为职业病危害严重或较重企业,接触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人员为9 047人。136家企业的7 375人接受职业健康检查,企业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健康体检覆盖率仅为33.58%,体检发现1名疑似职业病病人和64名职业禁忌证者。2017年确诊并报告重点职业病4例,均为布鲁氏菌病。
结论 蚌埠市2017年重点职业病发病以布鲁氏菌病为主,疑似职业病病人、职业禁忌证者主要为接触高温、噪声的劳动者。接触矽尘、苯、布鲁氏菌、电焊烟尘、噪声和高温等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为重点防控人群。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2016-2020年北京市重点职业病监测结果,为制定重点职业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职业病危害申报系统、国家职业病与职业卫生信息监测系统等收集2016-2020年北京市重点职业病监测数据,对北京市重点监测职业病危害分布情况、企业现场危害因素检测情况、劳动者体检情况、职业病报告情况进行描述与分析.结果 2...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旺苍县重点职业病危害监测与职业病防病特征,探讨该县重点职业病防控问题与需求,为重点职业病防控政策的制定和监督管理实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2016年四川省重点职业病监测及职业健康风险评估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制定调查方案,系统收集工业企业基本信息、职业病危害种类与危害水平、职业健康监护与职业病诊断与鉴定信息及工伤保险信息,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旺苍县2016年职业病危害涉及企业194家,接害人数共3 859人;90.7%的企业存在粉尘和噪声危害,多为中小微企业(99.5%)及私有企业(92.3%)其中接触粉尘人数占总接害人群的76.8%。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覆盖率为78.9%(153家),其中小、微煤矿粉尘监测合格率仅为50%~60%。总体噪声监测合格率为57.8%;三苯监测合格率为100%。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健康检查率仅为22.2%。检出新发职业病57人,均为煤工尘肺。现患尘肺1 322例,主要集中在中小型煤炭开采企业。辖区95%以上的煤矿未能按规定缴纳工伤保险费,职业病赔偿状况不容乐观。总体上旺苍县职业病风险等级主要为一般,但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粉尘和噪声超标严重。结论旺苍县2016年职业病危害严重,涉及范围大,职业健康体检覆盖率低,健康保险落实情况不容乐观。当地职业卫生部门和机构应加强中小型煤矿、非煤矿山开采行业职业病危害控制工作,督促其建立和落实职业健康管理制度,并逐步落实对职业病罹患人群的经济补偿和健康保障。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在湘铁路职业病危害现状,明确职业病危害控制重点,为制定职业安全卫生监管、职业病防治对策与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现场调查、职业病危害监测,统计报表分析。结果在湘铁路存在职业病危害单位数24个,共计职业病危害作业点122个,其中粉尘48个,毒物4个,物理因素70个;职业病危害总监测点数98个,监测率80.3%,合格点数84个,合格率85.7%;主要超标因素为粉尘、噪声,无相应防护设施为主要超标原因(P〈0.01);各类职业病危害监测、职业接触、防护设施分析显示,粉尘为最严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噪声次之(P〈0.01)。与2010年相比,2011年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机构设置、职业病危害控制、监测、个人防护、健康教育、健康监护、建档等工作均有所加强。结论在湘铁路职业病危害控制重点应放在粉尘、物理因素、毒物为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预防控制工作中,加大职业安全卫生工作经费投入,合理配置监测、检验技术装备,加强职业病危害控制与卫生监督管理,做好医疗保健等工作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淄博市2019—2021年重点职业病监测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为制定和调整本市重点职业病防治策略提供技术参考。方法 通过相关监测信息系统收集淄博市2019—2021年重点职业病监测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数据,用率、构成比和χ2检验进行描述性分析重点监测职业病危害作业劳动者体检情况、企业现场危害因素检测情况、职业病报告情况。结果 2019—2021年淄博市存在重点监测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企业24 384家,监测接害劳动者457 899人次,接受职业健康检查331 706人次,实检率为72.44%(331 706/457 899),其中疑似职业病检出率为0.03%(92/331 706),各职业病危害因素可能导致的疑似职业病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危害=271.400,P危害<0.001),但年度变化趋势不显著(趋势χ2年度=0.000,P年度=0.991);职业禁忌证检出率为2.20%(7 308/331 706),各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劳动者禁...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某市重点职业病监测现状,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制定职业病防治策略提供合理性建议。方法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及劳动保障部门分别收集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相关信息、重点职业病职业健康检查情况及职业病病人工伤保险待遇落实情况等资料,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汇总和分析。结果安监局备案的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表涉及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340家,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人数为20 165人,监测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煤尘、矽尘、石棉尘、苯、铅和噪声。体检机构上报接触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企业数为93家,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劳动者人数为10 164人,监测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煤尘、矽尘、苯和噪声,职业病人1人、职业禁忌劳动者2人,无疑似职业病。接触煤尘劳动者532人,无尘肺样改变;接触苯工作人员共935人,潜在轻度苯中毒危害的检出率为5.9%;接触噪声工作人员共9 102人,双耳高频平均听阈≥40 d B(A)74人,异常率0.8%。结论⑴实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的企业数和劳动者数量远远少于在安监部门备案数,建议以辖区为单位建立互通平台,各县区安监部门与体检机构做好对接工作,从而实现对劳动者进行全面有效的健康监护。⑵该市私营企业数量多且职业卫生法律意识淡薄,对劳动者的职业健康检查存在少检或漏检现象,是今后安监部门监管的重点。⑶职业病及职业禁忌证出现在年龄45~52岁、工龄24~30年者,这部分人群是体检机构健康监护的重点。职业病、疑似职业病和职业禁忌证检出率低,建议安监部门增加监督频次,督促企业及时安排体检异常的劳动者进行复查,同时提高体检机构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⑷现场检测覆盖率较低,建议安监部门督促企业重视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现场检测,从源头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广汉市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和有毒有害作业人员健康监护情况,为制定职业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健康危害监测信息系统资料对该市2011年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情况和健康监护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11年该市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合格率为87.51%.粉尘、化学毒物、物理因素检测合格率分别为86.34%、96.40%、81.49%.职业健康检查中疑似职业病和职业禁忌证检出率分别为2.02%、0.03%.结论 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强职业卫生监管工作,重点加强粉尘、噪声、苯系物、锰等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场所的职业卫生管理及作业人员的健康监护工作.  相似文献   

8.
2010年长沙市职业卫生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长沙市职业卫生监测特点,为职业卫生行政部门管理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统计软件SPSS16.0对2010年长沙市工作场所有害因素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0年长沙市作业场所有害因素监测合格率为78.62%,化学有害因素监测合格率大于粉尘监测合格率,粉尘监测合格率大于物理因素监测合格率;公有制企业监测合格率大于非公有制企业;职业病危害重点行业为建材和机械行业。结论政府应加强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支持和配合,职业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对重点行业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管。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海宁市2009年度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分布规律,明确职业危害因素治理的重点。方法:对海宁市2009年职业病网络监测报告系统,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该市2009年度66份作业场所监测报告资料显示,全市作业场所主要职业危害因素为噪声、粉尘及苯系物、甲醛、二甲基甲酰胺、硫化氢、锰及化合物等化学性职业危害。结论:要进一步加强职业危害因素监测,根据不同企业特点,正确识别不同职业危害因素的危害性,重点开展对噪声、粉尘、苯系物等职业危害因素的治理工作。  相似文献   

10.
通过采用现况调查方法对2016年某区重点职业病职业健康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该区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以噪声、苯、二甲苯为主;且主要分布在制造业、私有企业、小型企业中。该区职业病危害风险严重的企业较少,占6.7%;工作场所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合格率较高;职业健康检查异常检出率较低;职业病病例较少(2例)且散发;重点职业病职业健康风险评估等级较低。应将噪声、苯、二甲苯作为重点监测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将制造业、私有企业、小型企业作为重点管控对象。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奉贤区65家工业企业五种重点职业病进行危害因素监测,为职业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分层抽样和最差样本抽样相结合的方法,确定2014年奉贤区具有苯及苯系物、铅烟、锰及其无机化合物、电焊烟尘及矽尘作业的生产企业,对其中接触相应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进行重点职业病危害调查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监测企业中机械行业占比例最高(50.8%)。五种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中,苯及苯系物企业最多(35.4%)。私营独资企业和私营有限责任公司存在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所占比较高,分别占38.5%和20.0%。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未发现职业病确诊病例,小型企业劳动者的血铅值高于中型企业的劳动者血铅值。结论建立苯及苯系物、铅烟、锰及其无机化合物、电焊烟尘及矽尘五种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系统,对预防和控制职业病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识别、分析冷轧薄板生产线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初步探讨该项目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部位,为该类建设项目的职业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工程分析、职业卫生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等方法。结果该建设项目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噪声、氨、盐酸等,对205个工作场所噪声和13个工作岗位的LAeq,8h噪声进行了检测,超标率分别为25.37%和61.5%;除工作场所氨的短时间接触浓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外,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均符合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结论该建设项目应重点控制噪声、氨、盐酸等职业病危害因素。企业应加强职业卫生管理,依法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和职业健康监护,以确保劳动者的职业健康。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对2017年安徽省重点职业病监测结果的分析,了解安徽省重点职业病的发病特点、变化趋势和规律,为制定安徽省职业病防治策略提供技术依据。
方法 在安徽省16市中选取接触10种职业病危害因素所致的13种职业病为监测的重点职业病,通过收集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情况、劳动者在岗期间健康检查指标、职业病诊断与鉴定情况等信息资料,并对数据进行整理、汇总、分析,对安徽省重点职业病进行职业健康风险评估。
结果 2017年安徽省共有12 452家企业申报了职业病危害情况,其中存在重点职业病危害的企业共5 591家;2017年安徽省开展职业健康检查企业有4 484家,开展率为80.2%;接受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有283 584人,体检率为95.1%;共收集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个案卡168 936例,其中包含10种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信息183 891条;2017年安徽省共诊断重点职业病206人,主要为煤工尘肺、矽肺,行业主要集中在采矿业和制造业;2017年安徽省共申请鉴定16人,其结果均与原诊断结论相符。
结论 2017年安徽省接触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劳动者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尘肺病是安徽省需要重点防控的职业病,采矿业和制造业是需要重点防控的行业,化学及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处于散发态势,但仍须引起警惕。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分析2016年大连市重点职业病职业健康监测情况,为大连市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针对2016年大连市1 603家企业中接触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劳动者的职业健康检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6年接触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劳动者中接受职业健康检查人数为36 359人,疑似职业病或职业禁忌证检出率较高的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为高气压(18.10%),其次为噪声(0.91%)、粉尘(0.23%)和苯(0.14%);2016年诊断重点职业病23例,长海县渔业的减压病发病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私有企业发病率高于其他企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结论高气压、粉尘、苯和噪声是大连市劳动者职业健康中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尤其应预防职业性减压病的发生,加大长海县渔业的职业卫生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厦门市翔安区职业卫生监测数据,为职业卫生监管部门管理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整理2013年翔安区的企业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数据,用SPSS 13.0软件统计分析.结果 翔安区2013年共监测164家企业4485个作业点,有害因素监测合格率72.4%.化学有害因素监测合格率81.0%,物理因素73.6%,粉尘60.9%;大型企业监测合格率95.2%,中型78.9%,小型63.9%;公有制企业(国有和集体)合格率85.7%,非公有制企业合格率65.6%;合格率最低的行业为建材63.2%、化工74.0%和轻工77.1%.结论 职业病重点危害因素为粉尘和化学因素,职业卫生监管部门应加强对中小型企业、重点行业、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管.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为了掌握眉山市重点行业职业病危害现状、工作场所危害因素分布及其浓度或强度水平,评估职业病危害因素暴露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为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2021年8—10月根据国家工作场所监测方案和《眉山市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监测工作方案》对眉山市企业开展相关内容调查和监测,对相关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21年8—10月共完成对眉山市141家企业的监测。监测所涉及的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为矽尘和噪声,矽尘岗位超标占9.47%,噪声岗位超标占27.36%。“三同时”、职业健康检查、防护设施设置和防护用品的发放及使用、劳动者健康检查均未全覆盖。结论 眉山市重点企业职业病防治工作取得了一些效果,但劳动者患职业病的风险较大,职业病防治现状极为严峻,急需将目前正在开展的重点危害因素专项治理工作的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加强职业卫生监管、落实企业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提高劳动者个人防护意识、强化本地职业病防治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济南市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和有毒有害作业人员健康监护情况,为制定职业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该市2013年职业病危害监测情况和健康监护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该市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合格率为90.22%。化学毒物、粉尘、物理因素检测合格率分别为92.8%、88.8%、78.8%。职业健康检查中职业禁忌症检出率为0.2%,与职业相关的异常结果检出率为4.5%。结论 济南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点达标率较高,但仍存在超标作业点的情况,需监管部门加强监管,重点加强粉尘、噪声、锰、苯系物等职业病危害作业场所的职业卫生管理及作业人员的健康监护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估西城区重点职业病的职业健康风险, 为政府制定职业病防治策略提供技术依据。
方法 通过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及劳动保障部门分别收集与重点职业病相关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申报信息、职业健康检查情况及职业病病人工伤保险待遇落实情况等资料, 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汇总和分析。
结果 2016年西城区存在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企业共72家, 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均为严重。辖区中接触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人共2 003人, 其中接受职业健康检查人数为695人, 占应接受职业健康检查人数的34.70%。重点职业病专项检查中, 苯作业人员专项检查异常率为1.36%(2/147), 噪声作业工人专项检查异常率为76.44%(279/365);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中不符合国家限值标准的全部为噪声岗位, 超标率9.88%(8/81)。辖区共报告职业病6例。
结论 西城区重点职业病监测点企业职业健康检查率较低, 噪声仍然是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职业病仍然以尘肺病为主。建议进一步加强安监部门、健康检查机构和卫生部门的交流和沟通, 充分利用北京市职业健康监护系统, 形成动态监测体系。
  相似文献   

19.
依据《江苏省重点职业病监测与职业健康风险评估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分析泰州市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断与鉴定、职业病患者工伤保险待遇落实及职业病报告信息。结果显示,2017年职业健康检查共16759人,检出职业病10例,疑似职业病23例,职业禁忌证22人。职业病患者均已享受工伤保险待遇。泰州市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电焊烟尘、矽尘和噪声,应进一步加强职业健康监护工作。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2017年海淀区5种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企业现状,发现、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为职业病防治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对469家企业开展调查,包括基本情况、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接触人群职业健康检查。数据录入使用Excel 2007数据分析采用SPSS 17.0软件。结果 469家企业中,接触岗位检测矽尘超标率为3.70%,噪声超标率为6.98%,且不同行业之间,不同企业规模之间超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苯和铅接触岗位监测合格率均为100%。接触5种职业病危害因素共5 235人,检出职业禁忌证6例。结论噪声是海淀区主要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煤尘可不再做为重点监测对象,建议进一步加强职业卫生监管,提高职业健康检查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