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高剂量雌孕激素序贯联合球囊导尿管放置治疗宫腔镜术后宫腔粘连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自2020年5月至2022年7月于成都市新都区妇幼保健院行宫腔镜手术治疗的86例宫腔粘连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手段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n=46)与B组(n=40)。A组采用低剂量雌孕激素序贯联合球囊导尿管放置治疗。B组采用高剂量雌孕激素序贯联合球囊导尿管放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美国生殖协会标准(AFS)评分、术后子宫内膜厚度、宫腔再粘连发生率,以及预后情况。结果 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8.26%(36/46),低于B组的95.00%(38/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美国生殖协会标准评分中的粘连范围评分、粘连类型评分、月经模式评分均低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子宫内膜厚度均增加,且B组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宫腔再粘连发生率为2.50%(1/40),低于A组的15.22%(7/4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6个月健康调查简表评分高于A...  相似文献   

2.
李靖  冯力民  刘晖 《武警医学》2011,22(12):1049-1051
 目的 研究子宫肌瘤患者非瘤体正常肌组织的雌孕激素受体在子宫全层的表达,为去除子宫内膜保留子宫的术式安全有效性寻找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子宫肌瘤患者非瘤体正常组织(距离肌瘤组织2 cm以上),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 研究雌孕激素受体在子宫全层中的表达情况,采用图像分析仪进行测定,对雌孕激素受体阳性细胞的表达率进行比较.结果 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在子宫全层中均呈梯度分布:子宫内膜层>子宫肌层>子宫浆膜层.子宫内膜层受体含量与其他各层有统计学差异(P<0.01),子宫浆膜层亦与其他各层有统计学差异(P<0.01),子宫浅肌层与深肌层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871).结论 在子宫肌瘤非瘤体的正常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在内膜层中高度表达,故与雌孕激素及受体相关的疾病如子宫内膜息肉、黏膜下子宫肌瘤、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等疾病,去除了绝大多数雌孕激素受体的子宫内膜层即去除了大部分雌孕激素受体,选择子宫内膜去除术有效地治疗了疾病,从而保留了子宫,而并非选择传统的创伤大的子宫切除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枸橼酸氯米芬(CC)和来曲唑(LE)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患者中促排卵的作用。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上海市沃德医疗中心就诊的PCOS不孕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120)和对照组(n=115)。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在月经第3天开始应用LE 5 mg和CC 100 mg促排卵,应用5 d后停药,并在至少一个卵泡直径达20 mm时注射10 000 IU的h CG。比较两组患者直径≥14 mm卵泡(优势卵泡)数、直径≥18 mm卵泡数及注射h CG时子宫内膜厚度、促排卵后内分泌指标、周期妊娠率等。结果研究共纳入235例PCOS患者,给予LE促排卵(研究组)的120例中,39例妊娠,周期妊娠率为32.5%,给予CC促排卵(对照组)的115例中,15例妊娠,周期妊娠率为13.0%,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注射h CG时,对照组子宫内膜厚度(9.4±0.2)mm,高于观察组的(8.0±0.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促排卵后,对照组组患者的血清雌激素、孕激素和黄体生成素水平均高于观察组,而FSH水平和AMH水平低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对照组比较,应用LE对PCOS不孕患者进行促排卵治疗,对子宫内膜影响小,周期妊娠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去氧孕烯炔雌醇(妈富隆)与米非司酮对预防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息肉术后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50例子宫内膜息肉的不孕症患者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TCRP),术后按区组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妈富隆治疗组和米非司酮治疗组,每组50例。观察三组患者子宫内膜息肉复发情况。结果对照组的复发率为32.0%,妈富隆治疗组的复发率为6.0%,米非司酮治疗组的复发率为18.0%,后两组患者的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且妈富隆治疗组的复发率低于米非司酮治疗组(P<0.01)。结论子宫内膜息肉术后加用妈富隆与米非司酮均能明显减少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息肉的复发率,且妈富隆优于米非司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超声检测的子宫及内膜血流指标在评价子宫内膜容受性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不孕组21例,对照组18例.自然月经周期中,黄体生成素峰出现日(LH d),超声观察子宫内膜回声类型,检测双层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阻力指数(RI);能量多普勒超声检测子宫内膜血流灌注情况并分为A、B、C型;扫描电镜观察(LH+3)~(LH+9)d子宫内膜胞饮突的发育.结果 不孕组与对照组子宫内膜厚度(t=-0.768,P=0.447)、回声类型分布(Z=-0.203,P=0.839)以及子宫动脉PSV(t=-0.947,P=0.349)、RI(t=0.591,P=0.55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能量多普勒超声检测两组子宫内膜血流灌注分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72,P=0.023);完全发育的胞饮突出现在“种植窗”期,A、B、C型内膜血流灌注组完全发育的胞饮突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785,P=0.034),两者呈负相关(r=-0.672,P=0.004).结论 临近“种植窗”期,子宫内膜从血流灌注水平、超微结构的胞饮突数量上呈相关性变化,提示能量多普勒超声检测的子宫内膜血流灌注状态指标可作为胞饮突的替代性指标,用以评价子宫内膜容受性.  相似文献   

6.
张娟辉  孔欣  李琴  黄雪霞  侯哲 《武警医学》2009,20(6):497-499
 目的 了解反复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失败患者宫腔形态表现,观察做相应治疗后再次IUI的妊娠率. 方法 选取43例既往行3周期或以上IUI失败欲再次IUI的患者行宫腔镜检查,并对发现的异常进行相应治疗.和同期46例未行宫腔镜检查患者比较再次人工授精妊娠率. 结果 宫腔镜检查发现宫腔异常率为41.8%.其中子宫内膜息肉占23.3%,子宫内膜息肉样增生占4.5%,子宫内膜炎占9.3%,宫腔粘连占4.5%.观察组妊娠率(27.9%)高于对照组(1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中宫腔异常组、宫腔正常组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反复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失败患者的妊娠率与宫腔形态异常密切相关,宫腔病变作相应治疗后可提高多次人工授精失败患者的妊娠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制作兔子宫内膜VX2肿瘤模型并探讨其在介入放射学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30只采用宫腔内瘤块置入法建立肿瘤模型,分为实验A 组(n=10)、B 组(n=10)及C 组(n=10),经右侧颈动脉用3F导管选择插至子宫动脉内分别注入顺铂(0.5 mg/kg)、聚乙烯醇(PVA)颗粒及生理盐水(1 ml/kg),分别于种植后2周和介入治疗后1周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观察肿瘤生长及坏死情况,处死观察其肿瘤大体外观并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30只大白兔种植2周后经过MRI检测证实子宫均有肿瘤生长,种植成瘤率100%.在行介入治疗时有2只死于出血,1只死于术后感染.MRI平扫表现为子宫腔内占位性病变,呈类圆形或分叶状等信号肿块,增强扫描呈中等或明显不均匀强化,或呈边缘强化;血管造影示动脉期子宫动脉增粗,实质期肿瘤染色明显.A组和B组肿瘤治疗前后大小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治疗前后及C组与A、B组治疗后大小与坏死百分比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兔子宫病理切片HE染色示兔子宫内膜腺体下鳞癌组织浸润.结论 兔子宫内膜VX2肿瘤模型建立容易,成功率高,适合介入治疗,是一种较好的研究兔子宫内膜肿瘤的介入治疗模型.MRI能对兔子宫内膜VX2肿瘤进行动态观察,其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  相似文献   

8.
张瑞红  吴蕾  丁岩  张亚妹 《武警医学》2008,19(6):502-505
 目的 观察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及对子宫内膜的影响.方法 子宫肌瘤患者(对照组)20例及经米非司酮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治疗组)30例术中均取瘤体及内膜,采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肌瘤和内膜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ER、PR和凋亡基因bcl-2、bax的表达.结果 服米非司酮后,PR在肌瘤和内膜组织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下降(P<0.05),ER的阳性表达率变化不大(P>0.05);bcl-2在肌瘤组织的阳性表达率无变化(P>0.05),在内膜组织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下降(P<0.05);bax在肌瘤组织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上升(P<0.05),在内膜组织的阳性表达率无差别(P>0.05).米非司酮治疗后内膜83.3%(25/30)表现为增生期改变,其中32%(8/25)为简单增生过长.结论 米非司酮能促进子宫肌瘤细胞凋亡,同时又可能促进子宫内膜的增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柴芍六君子汤联合维酶素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0年9月收治的137例CAG患者,采用掷硬币方法分为对照组(n=68)和观察组(n=69).两组患者给予常规三联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维酶素治疗,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柴芍六君子汤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对比两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氧化再生纤维素防粘连膜(Interceed)治疗新西兰大白兔宫腔粘连(IUA)的有效性及其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 将48只雌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正常对照组(A)、Interceed对照组(B)、模型未治疗组(C)、Interceed治疗组(D).A组行假手术,不造模;B组:正常兔子宫内放置Interceed;C和D组均采用机械和感染双重损伤法构建IUA动物模型,C组不进行治疗,D组建模后7d宫腔内放置Interceed.各组于28d各处死4只动物,收集双侧子宫组织,行HE和Masson染色检测子宫内膜腺体计数和纤维化面积.每组剩余的8只兔于动情期刺激阴道排卵,于假孕第7天处死,取子宫组织,扫描电镜观察子宫内膜胞饮突的表达,免疫组化检测子宫内膜中整合素αVβ3蛋白水平.结果 与C组比较,D组子宫内膜腺体表达及纤维化程度均明显改善(P<0.05),但A、B、D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子宫内膜表面有大量发育完全的胞饮突;B组胞饮突表达与A组相似;C组胞饮突分布稀少,发育不同步;D组胞饮突分布较C组增多,形态欠规则,发育同步.C组子宫内膜整合素αVβ3蛋白表达明显低于A组(P<0.05);D组整合素αVβ3蛋白表达较C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 Interceed可一定程度逆转IUA的病理改变,增加子宫内膜整合素αVβ3蛋白的表达,并改善胞饮突的表达和发育,从而改善子宫内膜的容受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厚度、内膜下灌注参数与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关系和MR灌注加权成像(PWI)评价子宫内膜容受性的价值.方法 对22例不孕症(不孕组)及15名健康女性(对照组)分泌中期行MRI平扫及PWI,分别测量内膜厚度、内膜及内膜下灌注参数正性增强积分(PEI)、达峰时间(TrP)、平均强化时间(MTE)、最大增强线性斜率(MSI),比较两组各血流灌注参数间的差异.两组间内膜厚度及各灌注参数的比较采用两样本均数的t检验,内膜厚度与PEI间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法.结果 不孕组与对照组内膜厚度之间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6.54,P<0.01).内膜两组灌注参数PEI、MSI、MTE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45、2.12、2.23,P<0.05),TTP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5,P>0.05);内膜下两组各灌注参数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42、1.00、2.03、1.75,P>0.05).子宫内膜厚度与PEI值进行回归分析,两者之间呈明显正相关(r=0.763,P<0.01).结论 MR-PWI能够定量反映子宫内膜及内膜下的血流灌注状态,且内膜厚度与血容量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对不孕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的评估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宫旁阻滞联合宫腔灌注在人流术中镇痛的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05年1~2月门诊终止妊娠的早孕妇女共94例,分为两组:单纯宫旁阻滞组(n=35)和宫旁阻滞联合宫腔灌注组(n=59),比较两组利多卡因局麻的效果。结果:(1)两组的止痛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2)联合组对宫颈的松弛作用优于宫旁阻滞(P<0.01);(3)联合组较多病例出现眩晕、耳鸣等副反应。结论:与单纯宫旁阻滞相比,宫旁阻滞联合宫腔灌注并无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3.
钱沁佳 《临床军医杂志》2012,40(6):1543-1544
目的观察腹腔镜联合孕三烯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方法将8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术后给予孕三烯酮(2.5 mg/次,2次/周),连续服药3个月;对照组只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术后未给予药物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7%,明显高于对照组75.0%(P<0.05);两组患者复发率分别为11.4%和23.3%。结论腹腔镜联合孕三烯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未曾生育者人工流产术后口服克龄蒙促进子宫内膜修复预防宫腔粘连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1年7月—2012年3月在我院行人工流产的未育者278例,分为观察组(口服克龄蒙组143例)和对照组(未服药组135例)。术后2周、1、2个月经周期后复查,观察两组术后阴道流血、B超监测子宫内膜厚度、月经复潮时间、月经量等。结果观察组术后阴道流血量及时间、闭经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子宫内膜修复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未育者人流术后应用克龄蒙可有效促进子宫内膜修复,有效恢复月经周期并预防宫腔粘连。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咖啡因对小鼠妊娠早期胚泡植入的影响.方法 将孕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20只):低、中、高剂量咖啡因组(分别给予60、120、240mg/kg剂量的咖啡因)和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观察口服不同剂量咖啡因的妊娠小鼠胚泡着床的变化,并进一步分析雌激素和孕酮的变化,以及着床点部位子宫内膜厚度、腺体发育和糖原含量的变化.结果 高剂量咖啡因组[240mg/(kg·d)]孕鼠着床率显著低于其他两个试验组和对照组(P<0.05),同时发现低剂量组[60mg/(kg·d)]和中剂量组[120mg/(kg·d)]雌激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高剂量组(P<0.05);中剂量组孕酮水平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5).低、中浓度咖啡因处理组着床点部位子宫内膜厚度比对照组显著增加,而高浓度咖啡因处理组着床点部位子宫内膜厚度则显著低于其他三组(P<0.05).与对照组和低、中浓度咖啡因处理组相比,高浓度咖啡因处理组子宫内膜腺腔直径缩小,腺体数量显著减少;另外还观察到着床点部位子宫内膜糖原含量的变化与血清激素水平的变化是一致的.结论 口服高剂量咖啡因可引起雌、孕激素分泌紊乱,阻滞子宫内膜的蜕膜化反应,进而影响早期妊娠小鼠的胚泡植入.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胸腔灌注白介素-2(IL-2)联合口服沙利度胺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产生恶性胸腔积液的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的54例NSCLC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8)、观察组(n=26),两组患者均予以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管引流。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IL-2胸腔灌注(200万IU/周),观察组给予IL-2胸腔灌注并口服沙利度胺。胸腔灌注4次,对比两组患者胸腔积液量的变化、临床获益率、生存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获益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药物毒性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管可以减轻患者痛苦;胸腔灌注IL-2联合口服沙利度胺治疗NSCLC引发的胸腔积液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不同剂量芬吗通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不同芬吗通的剂量将2016年10月~2018年1月接收的104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n=52)给予常规剂量芬吗通,研究组(n=52)给予低剂量芬吗通。比较两组患者的性激素、Kuppeman评分、子宫内膜厚度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Kuppeman评分都显著较治疗前低,但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黄体生成素和卵泡刺激素显著较治疗前低,雌二醇显著较治疗前高,但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子宫内膜厚度显著较治疗前厚,且对照组明显厚于研究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出现的不良反应比较,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为21.15%显著低于对照组46.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216,P<0.05)。结论常规剂量芬吗通和低剂量芬吗通相对比,两者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雌激素水平没有显著区别,但低剂量芬吗在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黄芪三七汤联合常规治疗对于心源性脑栓塞患者的作用与效果。方法按照不同的用药方法将2017年11月~2019年4月接收的92例心源性脑栓塞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n=46)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n=46)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黄芪三七汤治疗,比较两组生活质量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14 d后,观察组NIHSS评分、MMP-9均显著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治疗、黄芪三七汤联合应用治疗心源性脑栓塞临床效果较好,且能够阻碍其血浆中表达较高的MMP-9。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比分析宫腔填塞术、子宫动脉结扎术及介入栓塞术3种治疗方案治疗难治性分娩后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差异.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5月在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治疗的难治性分娩后子宫出血患者共170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宫腔填塞术组(A组,n=70)、子宫动脉结扎术组(B组,n=50)及介入栓塞术组(C组,n=50),3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3组患者止血效果、术中出血量、分娩后出血量、止血时间、手术时间及子宫切除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C组患者止血效果显著优于A、B组(P<0.05),术中出血量、分娩后出血量、止血时间及手术时间均显著优于A、B组(P<0.05),子宫切除率显著低于A、B组(P<0.05);3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动脉介入栓塞术治疗难治性分娩后子宫出血与宫腔填塞术、子宫动脉结扎术相比,可快速有效控制出血,缩短治疗时间,降低子宫切除概率,且未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20.
唐虹  李小毛  胡向丹 《武警医学》2019,30(10):877-880
 目的 比较宫腔镜下冷刀分离手术与电切手术治疗宫腔粘连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5-01至2016-12在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妇科诊断为宫腔粘连患者92例,根据术中分离方法的不同,使用微型或硬性剪刀分离的42例为冷刀组,使用电针电环分离的50例为对照组。术后3个月再次行宫腔镜检查,对比两组患者宫腔粘连好转情况、宫腔创面的子宫内膜上皮化过程,月经改善情况并随访妊娠结局。结果 冷刀组的完全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72.9%、56.0%),冷刀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90.6%、80.0%)。比较两组患者的治愈率、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再次宫腔镜检查宫腔内膜创面修复程度,冷刀组与电切组内膜上皮化程度比较,不满意者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月经前复查妇科B超,比较两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月经改善情况:两组的月经改善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率:比较两组患者的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腔粘连使用冷刀治疗可以提高宫腔粘连松解术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