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异病同治"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异病同治”的理论渊源《素问·五常政大论》曾明确提出“同病异治”,“西北之气,散而寒之;东南之气,收而温之,所谓同病异治也”《内经》。而对“异病同治”并无明确的文字表述,但与“同病异治”相对已体现了这种治疗思想。至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也没有明确提出“异病同治”的概念,但在病证结合的辨证治疗方法和具体方药的运用上已经充分体现了“异病同治”的精神,尤其在《金匮要略》中体现得更为充分,可以说“异病同治”导源于《伤寒杂病论》[1]。对于《金匮要略》中对“异病同治”精神的体现,有学者将其归纳为:不同疾病,同一病因,…  相似文献   

2.
<正>"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疾病,若促使发病的病机相同,可用同一种方法治疗"[1]。病机相同是"异病同治"的前提,病证结合是"异病同治"的关键。王立忠教授是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  相似文献   

3.
"异病同治"是中医一个非常重要的治疗理论,把传统中医理论与现代化研究手段相结合,对于发展传统中医药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前期的文献查阅,发现滋补肾阴的经典名方六味地黄方所具有的药理活性与雌激素及其相关受体所介导的生理功能有许多相似性,因此认为"肾精亏损"的病机可能与雌激素及其相关受体功能紊乱有着直接的关系。由此提出"基于雌激素及其相关受体的六味地黄方异病同治机理研究构想",以期为异病同治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并进一步阐释"肾精亏损"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4.
"异病同治"是指虽然病种不同,症状不一,但只要病因、病机、病位等相同,就可采用同一治法进行治疗.该法本源于<黄帝内经>,而发展于张仲景.为了进一步探讨"异病同治"在<伤寒论>中治疗疾病的规律,兹就其用法略论如下.  相似文献   

5.
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是中医辨证论治体系中的重要内容,靶向治疗是目前现代医学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重点,将同病异治、异病同治这一理论与靶向治疗相结合,引入到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中,寻找治疗各类恶性肿瘤的有效药物,不但揭示恶性肿瘤的本质,为中医药防治肿瘤开拓了新途径,还为运用中医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理论治疗恶性肿瘤提供了有力的临床依据,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提供了新思路与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异病同治是中医学辨证论治体系的重要内容,将这一理论引入中医药防治心、肺、肝、肾等器官纤维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络病学说,器官纤维化共同的病机为"络虚邪瘀",在"异病同治"理论的指导下,以"补络虚、通络瘀"为治疗原则,运用"辛味通络""虫类通络"等中药及中药复方治疗器官纤维化有良好疗效,为中医药防治难治性疾病开拓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异病同治在《金匮要略》中应用十分丰富。文章通过全面归纳分析《金匮要略》中"异病同治"的证治规律,笔者认为仲景"异病同治"相当于"一方多治"。张仲景"一方多治"的证治规律不仅包括异病、同证、同机、同治法;异病、异证、同因、同机、同治法;异病、异证、同位、同机、同治法;同时也包含同病、异证、同机、同治法。"异病同治"治略之思想关键在于疾病的病机,病机决定证候,病机为疾病治疗的核心。  相似文献   

8.
《辽宁中医杂志》2016,(11):2286-2288
异病同治体现出中医学的特征思维,文章从肾气丸异病同治之机理出发,探讨其内在理论基础及肾气丸在老年疾病的异病同治,并对"异病同治"内涵与外延进行认识和探讨,以拓展异病同治的理解与运用,并简要分析肾气丸在老年疾病中的运用,以期对临床诊断、治疗及用药产生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异病同治和同病异治理论在多器官纤维化防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赵宗江  刘昆  张新雪  牛建昭 《中医杂志》2005,46(10):727-729
异病同治和同病异治是中医辨证论治体系的重要内容,将这一理论引入中医药防治肝、肾、心、肺等器官纤维化、硬化的研究中,寻找通治多器官纤维化的有效药物,为揭示器官纤维化、硬化的实质及为中医药防治难治性疾病开拓新途径;为中医异病同治、同病异治理论提供实验依据;为中西医结合及中医药现代化、规范化研究提供新思路与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异病同治,是中医学独具的原创思维,体现了中医学辨证论治的精神。该文简要回顾了异病同治概念发展的源流,复习了病证结合的思想是异病同治的前提和基础。主要从现代异病同治生物学基础研究的进展切入,提出异病同治"病"的条件性,即是特定的某类疾病或某系统疾病;强调界定异病同治"病"之条件性,对病证结合、方证对应及异病同治生物学基础研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和探讨针灸疗法在"异病同治"上的应用价值。方法:"肝郁脾虚型"116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108例原发性痛经患者和105例单纯性肥胖病患者均采用"肝脾同治"的针灸疗法施治3个月,观察针灸治疗前后患者的症状、体征、肥胖指标、血压值或痛经症状积分等改变情况。结果:原发性高血压病组总有效率为98.26%,原发性痛经组总有效率为96.30%,单纯性肥胖病组总能有效率为97.14%。结论:"肝脾同治"针灸疗法对肝郁脾虚型的原发性高血压病、原发性痛经和单纯性肥胖病("同证异病")具有良好的疗效,说明针灸疗法"异病同治"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在辨证结合辨病及异病同治原则的指导下,运用李东垣的升阳益胃汤,借古方之妙,触类旁通,以主证病机为主旨结合西医辨病及中药现代药理学研究,以"补气升阳,健脾化湿"为法,灵活加减,古方新用,治疗慢性胃炎、慢性腹泻、慢性疲劳综合征等多种现代慢性疾病,并略陈管见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3.
"异病同治"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特色优势的重要思想,探讨经典名方异病同治原理是传承发展中医药基础理论的良好切入点.前期文献挖掘和实验研究表明,源自<金匮要略>的经典方剂当归芍药散的主要病机是"肝郁脾虚",其广泛药理活性与组胺介导的生理病理功能有相似性,并通过组胺1型受体发挥抑制水肿、镇痛、镇静等活性;继而提出新的研究构想"当归芍药散可通过整合调节组胺受体表达及信号转导途径达到异病同治目的,肝郁脾虚病机可能与组胺能系统功能紊乱有关,而位于下丘脑的组胺能神经元可能是调控的中心",课题组正开展相关研究,以期为阐释当归芍药散的作用机理提供参考依据,为探讨中药复方的异病同治原理提供思路方法借鉴,从而进一步为探讨"肝郁脾虚"的科学内涵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正>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精髓,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异病同治就是在此原则指导下产生的。《素问·五常政大论》谓:"西北之气散而寒之,东南之气收而温之,所谓同病异治也。"后世医家根据这一思想提出了"异病同证""异病同治"的理论。陈士铎《石室秘录》谓:"同经者,同是一方,而同治数病也。"清代程文囿《医述》亦谓:"人有强弱之异,病有新旧之分,时有四季之差,地有五  相似文献   

15.
对异病同治内涵的思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中医异病同治的含义、异病同治的物质基础及证候微观指标的研究等方面,分析异病同治的内涵。结合具体研究项目,通过异病同治指导下开展中药复方干预多脏器纤维化研究,对在中医证候理论、中药复方研究等可能取得的进展进行了大胆设想;并以异病同治的理论为立论依据,通过研究提出中医关于多脏器纤维化的理论与异病同证同治的物质基础,寻求中医药防治脏器纤维化的共同性与特异性规律。  相似文献   

16.
《陕西中医》2017,(6):793-795
目的:整理并总结米烈汉主任医师运用"益肺化痰汤"治疗肺系疾病临症经验,探索米老师辨证用药规律,病异证同治亦同,从而体现中医学"异病同治"治疗原则。方法:通过临床跟师门诊病历整理,进行学习与研究,探索米老师临诊辨证思维和遣方用药规律。结果:米烈汉主任医师临床运用益肺化痰汤治疗多种肺系疾病,其临症病机符合肺脾气虚、痰湿内阻者,临床用之,每获良效,体现了中医学异病同治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17.
孙凯滨  孙蓉 《中草药》2019,50(21):5178-5186
目的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网络药理学模式探讨柴胡桂枝汤治疗胃溃疡与癫痫的"异病同治"药效物质基础与分子作用机制,为中医药"异病同治"理论提供现代医学证据。方法借助TCMSP、TCMID数据库收集柴胡桂枝汤的化学成分及其潜在靶标,在PubMed、CTD和OMIM数据库中获取胃溃疡、癫痫的疾病靶标,运用Cytoscape3.6.0软件绘制柴胡桂枝汤对胃溃疡与癫痫"异病同治"的药效物质基础与分子作用机制网络,并运用DAVID 6.8和KOBAS 3.0进行基因靶标功能和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收集得到柴胡桂枝汤化学成分198个,成分作用靶标417个,胃溃疡疾病靶标114个,癫痫疾病靶标461个。网络分析显示柴胡桂枝汤中槲皮素、β-谷甾醇、汉黄芩素、山柰酚、柴胡皂苷a等152个活性成分通过PTGS2、VEGFA、TP53、IL6、TNF等17个共有靶点和癌症信号通路、晚期糖基化终产物与其受体信号通路、癌症蛋白聚糖通路等62条通路发挥对胃溃疡和癫痫的"异病同治"作用。结论胃溃疡和癫痫有17个共有靶标,2个疾病相似的功效作用网络是柴胡桂枝汤发挥"异病同治"作用的基础,152个活性成分通过17个共有关键靶点作用于62条关键通路实现其发挥"同治"药效作用;为传统中医药从肝、脾论治胃溃疡和癫痫的"异病同治"理论提供了现代医学证据。  相似文献   

18.
异病同治是中医辨证论治体系的重要内容,应用这一理论治疗多器官纤维化具有重要意义。为揭示器官纤维化、硬化的实质及为中医药防治难治性疾病开拓新途径。从异病同治的内涵、中医及现代科学理论基础、单味中药防治多器官纤维化实验研究方面探究多脏器纤维化共同的发病机制,阐述异病同治理论的科学内涵,为促进中西医结合,推动中医药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分子靶向治疗与中医抗肿瘤机理。方法:通过对“辨靶论治”与“辨证论治”,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个体化治疗”与“三因制宜”等理论分析。结果与结论:“分子靶向治疗契合了中医所蕴含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并与中医药抗肿瘤有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20.
对"异病同治"的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异病同治"是中医学的特色,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精神。本文试图从辨证论治和辨病论治相结合,不同疾病可存在相同或相似的病机变化,和指导病证结合横向研究三方面加强对"异病同治"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