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T2-mapping MR成像对外伤性膝关节软骨早期损伤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对照组10名,病例组20例,运用T2-mapping成像分别测量对照组关节软骨的T:值和病例组相对应于半月板撕裂处关节软骨的T: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例患者半月板撕裂中关节软骨表面T2值范围39.9—65.3InS,平均(52.54±7.63)ms,对照组关节软骨表面T2值范围37.6~43.8ms,平均(41.18±1.66)ms。病例组与对照组关节软骨表面T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T2-mapping成像可以发现没有形态学改变的损伤性关节软骨组织成分的改变,对诊断外伤性膝关节软骨早期损伤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 hypertrophic olivary degeneration , HOD)的MRI信号及大小改变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方法收集继发于脑桥、小脑病变的HOD病例27例,原发病变位于脑桥25例,其中海绵状血管瘤1例,挫裂伤8例,高血压性出血14例,梗死2例;原发病变位于小脑2例,其中小脑挫裂伤1例,小脑出血1例。所有病例均行T1 WI、T2 WI、FLAIR、DWI,8例行SWI检查,分析HOD的信号特点,测量下橄榄核径线。结果 MRI表现为下橄榄核体积增大,T2 WI均呈高信号,14例DWI序列呈等信号,13例DWI序列呈稍高信号,所有病例FLAIR呈稍高信号,10例T1 WI呈等信号,17例T1WI呈稍低信号。病变下橄榄核平均横径为(6.94±0.67)mm,平均前后径为(6.69±0.83)mm,平均纵径为(16.95±1.20)mm,下橄榄核前缘与延髓前缘平均间距为(1.37±0.56)mm。结论 MRI能清晰显示下橄榄核肥大变性,正确认识该病,可避免漏诊及误诊。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脑结核瘤、高级星形细胞瘤和脑转移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14例脑结核瘤、15例脑高级星形细胞瘤和21例脑转移瘤患者,在术前或接受治疗前行常规MRI和DWI。测量并计算3种疾病瘤体、瘤周围水肿带的平均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和病灶与对侧相应部位正常脑白质区ADC值的比值(rADC值)。结果脑结核瘤瘤体平均ADC值和rADC值分别为(1.2±0.2)×10^-3mm^2·s^-1和1.6±0.3,高级星形细胞瘤瘤体平均ADC值和rADC值分别为(0.8±0.1)×10^-3mm^2·s^-1和1.1±0.1,转移瘤瘤体平均ADC值和rADC值分别为(0.8±0.1)×10^-3mm^2·s^-1和1.0±0.2。3种疾病瘤体平均ADC值(F=33.57,P〈0.01)之间和rADC值(F=33.27,P〈0.01)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脑结核瘤瘤周水肿带平均ADC值和rADC值分别为(1.8±0.1)×10^-3mm^2·s^-1和2.5±0.2,脑高级星形细胞瘤瘤周水肿带平均ADC值和rADC值分别为(1.4±0.2)×10^-3mm^2·s^-1和1.8±0.3,脑转移瘤瘤周水肿带平均ADC值和rADC值分别为(1.9±0.2)×10^-3mm^2·s^-1和2.3±0.5。3种疾病瘤周围水肿带平均ADC值(F=23.17,P〈0.01)之间和rADC值(F=5.94,P〈0.01)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结合MRI、DWI检测方法,根据病灶瘤体和瘤周水肿带的ADC和rADC值可帮助鉴别脑结核瘤、脑高级星形细胞瘤和脑转移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单操作孔全胸腔镜下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可行性并总结相关经验。方法回顾我科61例自发性气胸的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在单操作孔全胸腔镜下完成手术。结果全组平均手术时间55(20~145)min,术中出血平均60(10—400)ml;术后总引流量平均280(50~1600)ml;术后胸腔引流管保留时间2.5(1~10)d;术后住院时间平均5.5(2~12)d;1例术后持续漏气,再次单操作孔腔镜下手术修补成功,其余患者恢复顺利,无严重并发症;随访1~20个月,复发1例,经胸腔闭式引流治愈。结论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安全可行,疗效和三孔手术相似,且创伤进一步降低,应作为自发性气胸的主要治疗术式。  相似文献   

5.
子宫肌瘤导管栓塞治疗的远期效果观察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经导管子宫动脉栓塞(TUAE)治疗子宫肌瘤的远期效果及安全性。资料与方法对231例子宫肌瘤患者行TUAE治疗。患者肌瘤体积19—504cm^3(平均121cm^3),其中壁间肌瘤191例,黏膜下肌瘤36例,浆膜下肌瘤4例;单发16例,多发215例。所有病例均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栓塞剂为碘油.平阳霉素乳剂,其中186例加用了明胶海绵颗粒栓塞。随访期间,观察患者症状改善情况、肌瘤与子宫体积变化、有无复发、有无闭经及其他并发症情况。结果随访6—48个月,月经恢复正常或经血显著减少占96.0%(193/201);下腹部、腰腿胀痛消失或明显缓解占94.9%(94/99),压迫症状消失或显著减轻占96.0%(48/50)。B超复查,TUAE后1、2、3、4年肌瘤平均体积缩小率分别为60.7%、63.3%、65.6%、67.4%,子宫平均体积缩小率分别为49.6%、54.3%、55.2%、57.1%,无肌瘤复发现象。并发症包括臀部瘀血溃烂(1例)、小阴唇溃疡(1例)、尿潴留(12例)、尿路感染(1例)、阴道排泄坏死肌瘤组织(24例)、卵巢囊肿继发感染(1例)、子宫内膜增厚与钙化(1例)以及闭经(2例)等。结论TUAE治疗子宫肌瘤的远期效果确切,个别患者可以引起某些严重的并发症和/或后遗症,因此应严格选择病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乳腺黏液腺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乳腺黏液腺癌患者52例,根据不同病理类型分为2组,均予术前进行彩色超声检查,比较2组超声下肿瘤病灶的形态特点及血流特征。结果本组单纯型乳腺黏液腺癌病灶直径平均(3.25±1.23)cm ,混合型乳腺黏液腺癌直径平均(3.57±1.17)cm ,二者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 =0.953,P =0.258)。单纯型乳腺黏液腺癌组形态规则、内部回声均匀、病灶边界清晰、周围组织侵润情况,与混合型乳腺黏液腺癌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后方回声增强与否二者相比差异则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本组单纯型乳腺黏液腺癌病例平均SPVmax (19.56±8.48)cm/s ,混合型乳腺黏液腺癌者平均SPV-max (25.24±9.78)cm/s ,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 =7.821,P =0.002)。单纯型乳腺黏液腺癌病例平均RI (0.82±0.08),乳腺增生组RI为(0.76±0.12),两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t =1.0.12,P =0.198)。结论超声检查乳腺乳腺黏液腺癌形态特征明显,临床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应用不同内固定材料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收治的胫骨髁间棘骨折患者3l例,按应用钢丝、空心螺钉为内固定材料分别分为A、B两组,根据膝关节功能(HSS)评分和Lysholm评分对膝关节的功能效果进行评估。结果所有病人均随访6~18个月,平均(11.4土2.8)个月。所有病例术后骨折均愈合,A、B两组的平均HSS评分分别为(90.8土2.4)和(91.5土2.0),平均Lysholm评分分别为(91.1土2.3)和(92.4士1.9),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复位后钢丝或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均疗效满意,术后膝关节功能良好。  相似文献   

8.
随着玻璃体手术的开展,眼外伤的救治已取得较大进展。笔者统计了引例眼外伤病例,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情况我院自1996年11月-1998年8月共施行玻璃体手术133例,其中引例(38.3%)为各类眼外伤施行玻璃体切除术,男45例(88.2%),女6例(11.8%),右眼23例(45.1%),左眼28例(54.9%),年龄3-48岁,平均23.4岁。按眼外伤新分类法(1994.4):闭合伤15例,穿通伤34例,破裂伤2例。发病至手术时间为1d-6a,平均3.98月。合并球内异物15例。合并视网膜脱离22例。限内炎6例。全部病例术前均经B超检查玻璃体及视网…  相似文献   

9.
我院自1959~1993年共收治飞行员恶性淋巴瘤18例,占同时期收治空勤恶性肿瘤总数的12.9鞘(18/139),居首位,全部病例均经组织学确诊。经综合治疗,半数患者获长期生存,其中4人恢复飞行。报告如下。I!场庆资料1.l一般资料:本组男16人,女2人,发病年龄ZI~52岁,平均31.8岁。飞行机种歼击机7名,运输机11名;飞行时间20~48O0h,平均时间1340h。病理分类:何杰金氏淋巴瘤2例;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HL)16例。临床分期:I~11期11人,皿~IV期7人。1.2首发症状:表强淋巴结肿大10例,发热6例,胸闷、气短3例,腹痛2例,体重下降…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utoimmune pancreatitis,AIP)患者的影像学表现、临床特征、血清学检查及病理学结果。方法:从2004年12月-2008年11月,回顾分析了5例AIP病例,其中3男2女,平均年龄为58.2岁(范围:54~65岁)。诊断标准符合Kim标准及修订的日本标准。结果:5名AIP患者的临床表现包括:黄疸(5/5)、腹痛(2/5)及糖尿病(3/5)。实验室检查:2名患者血沉增快;3名患者IgG水平升高;4名患者CA19.9升高。CT表现:胰腺弥漫肿大(4/5)或胰头肿块(1/5);MRCP表现:胆总管下段狭窄(5/5);ERCP表现:主胰管弥漫性狭窄和胆总管局限性狭窄。4名患者因怀疑胰腺癌而进行了开腹探查手术,此4名患者的病理表现为AIP特征性的胰腺淋巴浆细胞浸润及纤维化。2名患者接受了糖皮质激素治疗,胰腺肿大减轻。其中1名患者在激素减量过程中复发,再次给予激素治疗后2次好转。结论:AIP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综合分析其影像学表现、临床症状、血清学检查及对激素治疗的反应等因素可以对AIP作出早期正确诊断,以避免不必要的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确定球囊辅助经皮椎体成形术(BA—VP)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性椎体骨折(VCFs)的可行性、疗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单侧椎弓根(unipedicular)入路,对47例严重压缩性椎体骨折(男18例,女29例,平均年龄70岁零4个月)行66次球囊辅助经皮椎体成形术。荧光透视或CT引导下穿刺椎体后,穿刺针回退1.5cm,引入12mmFogarty球囊导管,并用2~4m1稀释了的对比剂充盈。拔除导管,穿刺针重新定位后,行椎体成形术。结果:注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的平均体积是4.4ml(2.5~7.2m1)。95%的患疼痛缓解[采用仿真类似物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进行评价],介入治疗前平均8.0分,治疗后平均随访8个月时降至2.2分。68%的病例中缓解疼痛的药物用量减少,患的活动明显改善。未见严重或临床并发症发生。3%的病例见骨水泥渗漏至椎旁软组织,其中10.6%的病例发生在邻近椎间隙。结论:椎体成形术和曲度成形术(kyphoplasty)常用于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性椎体骨折,但较易发生骨水泥渗漏,或存在治疗过程复杂且费用高的问题。球囊辅助经皮椎体成形术结合了这两种方法的优点,是一项有效、安全且较经济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前瞻性地评估患有不同程度骨关节炎病人和健康对照组其半月板在MRI中T1p(旋转坐标系中T1)和T2值的差别。材料和方法 本研究经研究机构审查委员会批准并遵从HIPAA。所有受试者签署知情同意书。T1p和T2(半月板)测量使用3.0 T MR设备,共60例受试者,分为健康组[23例,年龄23~59岁,平均(34.1±10.0)岁]、轻度关节炎组[27例,年龄32~69岁,平均(52.5±10.9)岁]、严重关节炎组[10例,年龄50~86岁,平均(61.6±11.6)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发现有外科手术指征的肠和(或)肠系膜钝性外伤的准确性,确定和描述肠和(或)肠系膜损伤最可靠的CT表现,评价不同水平阅片者的表现。材料和方法 本研究通过了审查委员会的审核,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的方法研究96例经剖腹探查证实的病例:54例肠和(或)肠系膜损伤(有或无手术指征)病人[男性32例,女性22例;平均(40.4±17.6)岁,范围16~86岁]和42例没有肠和(或)肠系膜损伤病人[男性22例,女性20例;平均(36.8±20.1)岁,范围14~84岁],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碘克沙醇(270mgI/mL)的全身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1月-9月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824名连续患者的病例资料。观察患者注射碘克沙醇(270mgI/mL)中及注射后1周内出现的全身不良反应及肾脏损害情况。结果:824名患者中有1人出现急性中度全身不良反应,发病率为0.12%;9例出现迟发型全身不良反应,发病率为1.09%;115例血肌酐资料完整的病例中,有8例出现一过性血肌酐增高,其中5例被认为与对比剂无关,3例被诊断为对比剂肾病,发病率为2.61%。上述不良反应均经过一定时间后恢复。结论:静脉注射碘克沙醇(270mgI/mL)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5.
心包囊肿116例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心包囊肿患者的主要临床特征,我们对心包囊肿11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情况 我院心包囊肿2例及1994—2008年度CBMDisc中文全文检索、清华同方数据库收录期刊报道病例114例,共116例,其中男69例(59.5%),女47例(40.5oA);年龄4~83岁,平均38.8岁;20-70岁为主要检出年龄,占84.5%。  相似文献   

16.
我们用我院自制“溃愈散”治疗消化性溃疡106例,收到满意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均为住院和门诊经内镜明确诊断的消化性溃疡病人,随机分为两组作对照观察。治疗组106例,其中胃溃疡19例,十二指肠溃81例,复合性溃疡6例;男性98例,女性8例;年龄16~58(平均32.3岁);病程20d~6.3年(平均2.1年)。对照组92例,其中胃溃疡12例,十二指肠溃疡78例,复合性溃疡2例;男性86例,女性6例;年龄17~61岁(平均34.1岁);病程15d~7.4年(平均2.3年)。全部病例治疗前均检测幽门螺杆菌(HP)。二、治疗和观察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70 kV管电压在头颅CT血管成像中的可行性。方法:80例临床疑似脑血管疾病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其中40例患者行新双源 CT 70kV 头颅 CT 血管成像(70kV 组),另40例患者行120 kV 头颅 CT 血管成像(120 kV组)。测量每例患者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CT 值,计算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两名放射医师对所有病例以4分法对图像质量进行评分。计算有效剂量(ED)。比较两组间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结果:70 kV组颈内动脉及大脑中动脉的平均CT值[(511.1±93.8)HU,(459.1±83.4)HU]高于120 kV 组的 CT 值[(289.1±46.6)HU,(260.9±43.4)HU,P<0.001]。70 kV 组图像噪声[(18.3±2.1)HU]高于120 kV 组[(8.7±1.0)HU,P<0.001],70 kV组的SNR颈内动脉,CNR颈内动脉及SNR大脑中动脉,CNR 大脑中动脉(28.3±6.1,26.2±5.9及25.4±5.3,23.3±5.2)低于120 kV组(33.9±7.5,30.1±7.1及30.7±7.4,26.9±6.9,P<0.05)。70 kV组的主观评分(3.5±0.7)与120 kV组(3.6±0.5,P=0.22)无显著性差异;两组读者间一致性为中等(kappa值=0.54,0.59,P<0.001)。70 kV组与120 kV组ED分别为(0.2±0.0)、(1.2±0.1)mSv(P<0.001),辐射量降低了80%。结论:70 kV管电压在头颅CT血管成像中是可行的,能在降低辐射量的同时保持足够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8.
脑梗塞是老年人常见、多发病之一,治疗的方案颇多。我们使用脉络宁治疗急性脑梗塞34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诊断标准符合1986年中华医学会第2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第3次讨论修订的诊断标准。全部病人均作头颅CT检查。纳人标准:()首次发病;(2)病程在Zd以内。排除标准:()复发性脑梗塞;(2)出血性脑梗塞。12病例选择脉络宁组34例:男30例,女4例;年龄在55-76岁,平均66.04t4.62岁。起病至治疗时间在Zd内,平均约为6h。对照组30例,男25例,女5例;年龄在56-78岁,平均64。5.12岁。发病至治疗时间平均约为…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2003-2004年全军冠心病介入治疗(PCI)的整体情况和发展趋势。方法2005年4月向全军所属医院发出PCI注册登记表,根据表格提供的资料对2003-2004年全军完成的PCI病例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共收到61家军队医院16842例的PCI病例注册资料,其中2003年7052例,2004年9790例。共处理冠状动脉病变23706处,其中单纯球囊扩张1632处(6.9%),其余22074处(93.1%)植入了支架;植入药物洗脱支架8086枚(占支架总数的36.6%)。PCI病例总成功率97.7%(16449/16842),其中支架植入成功率99.8%。主要院内PCI并发症和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4.2%(708/16842),包括急性闭塞0.3%、亚急性闭塞0.4%、心包填塞0.1%、支架脱落0.1%、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0.1%、院内死亡1.2%(包括急性心肌梗死病例)等。随访中靶血管再血管化5.1%。共完成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 2467例,左主干PCI 576例,桥血管PCI 137例,经桡动脉PCI 3051例,慢性完全闭塞病变PCI 2124处,均较前次注册资料有大幅增加。平均每年完成PCI≤100例的医院占57.3%,≥200例的医院占13.2%,2家医院年例数在1000例以上。结论近2年全军医院PCI技术以每年完成例数增加40%左右的速度迅速发展,但不同医院之间还存在较大差异,发展不够平衡,今后需要继续加强技术培训和协作。  相似文献   

20.
板蓝根注射液治疗慢性咽炎30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再军  宋娜 《人民军医》1995,(12):47-47
我们自1989年以来采用板蓝根注射液于咽后壁粘膜下注射,治疗各类慢性咽炎300例取得满意疗效。1临床资料1.1诊断标准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1]。1.2病例分组将符合上述诊断标准的580例,随机分为板蓝根治疗组和对照组。(1)治疗组:共300例,其中男129例,女171例,年龄21~58岁(平均34.9岁)。(2)对照组:共280例,其中男122例,女158例,年龄22~64岁(平均42.7岁)。2治疗方法治疗组300例,取板蓝根注射液2ml(相当于原生药i1),用5号细长针头于咽后壁粘膜下注射1~2个点,每点0.5ml,每周2次,2周为一疗程。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