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禹霖 《国医论坛》2014,29(2):16-17
《温病条辨》的形成受到《伤寒论》的重要影响,其所载方剂近半源自仲景方。然吴鞠通并非照搬经方,而是将自己的学术思想融入其中,将其化裁应用于温病治疗中。吴鞠通学术思想众多,其中以“救阴”贯穿《温病条辨》全书。本文拟从吴鞠通“救阴思想”的角度浅析《温病条辨》对《伤寒论》方剂的继承发展。  相似文献   

2.
《温病条辨》评介--吴鞠通学术思想探讨(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温病条辨>的主要内容及其学术思想的核心 <温病条辨>一书的主要内容在三焦篇.在三焦篇中,吴鞠通将各种温病按病变性质分为温热病和湿热病两大类别,分别论述其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3.
清代著名温病学家吴瑭在《温病条辨》书中详论温病三焦用药,分析各篇药物使用可见其重视中焦脾胃。三焦用药以治上焦轻宣温邪,兼顾养阴益气;治中焦平调脾胃,权衡邪实正虚;治下焦填精益髓,随证逐邪于外为特点。  相似文献   

4.
《吴鞠通医案》中收载治疗中风的医案数则,吴瑭从虚实两方面辨治中风。实证包括风中经络,可祛风通痹;痰热肝郁,可通宣疏解。虚证为水不涵木,可滋肾养肝。吴瑭辨治中风经验对当今中医临证有重要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温病条辨》中汤剂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温病条辨》中汤方的药味数、单剂量及服药量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总结吴鞠通儿科用药特点:少用辛温,善用甘味,慎用苦寒,攻补得当,用药轻灵,权衡利弊。  相似文献   

7.
<正>吴瑭,字鞠通,江苏淮阴人(1736~1820),温病学派代表人物之一,一生经历多次瘟疫流行,潜心钻研,考之《内经》、《伤寒论》诸书,著成《温病条辨》一书。使温病学从理论到实践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系统知识。  相似文献   

8.
张再良 《中医药学刊》2005,23(3):424-426
以吴瑭的《温病条辨》为基础,从经方与时方、伤寒与温病、继承与发展的相互关联展开论述。列举了《温病条辨》对经方的运用和化裁,分析了《温病条辨》中其他主要方剂的构成和来源,并进一步探讨了寒温对立的由来。强调寒温在临床上实际上是统一的,尽管历史上医家为了纠偏会对某一方面有所强调,对此应该予以充分理解,同时对《温病条辨》在外感热病证治中所起的作用,也应当予以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9.
陈禧  上官慎康 《中医杂志》2011,52(16):1435-1437
从稚阳未充,稚阴未长;易于感触,易于传变;六气为病,三焦分证;稍呆即滞,稍重则伤;直陈己见,痉因于风;博采众长,要言不繁;抚育调摄,防重于治等7个方面阐述了吴鞠通对中医儿科的贡献。并点评了吴鞠通的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10.
吴瑭,字佩珩,号鞠通。清代著名医学家,温病四大家之一。吴氏少习儒学,后因父、侄身亡而发愤习医,专事方术,终至一代医学巨匠。吴氏的著作主要有《温病条辨》、《医医病书》、《吴鞠通医案》等。现就吴氏关于风温病的治疗经验浅述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温病条辨》是中医温病学(含瘟疫)的临床基础典籍,学习《温病条辨》的三焦辨证、运气论病、经方发挥、理法方药等,必须要牢记条文,传承精华,联系临床,以经解经,把握核心,守正创新,才能在瘟疫面前,沉着应对,药到病除。  相似文献   

12.
吴鞠通先生著有《温病条辨》,其医治温病之术天下广为传播,无人不晓。他继承叶氏之业,又有创新,综合温病学术之长,疏之为条辨,从而使温病学术独树一帜,成为温病学术发展的奠基人之一,其名鼎鼎,但吴氏之《解难产》一卷,则远不及治温病声誉在外,然余祖传中医妇科,又从事临床多年,而对吴先生《解难产》一论,奉为宝书,反复研读,作为行医指南,受益匪浅,兹将吴氏《解难产》的学术思想浅论一、二,供同道斧正。  相似文献   

13.
瞰识吴瑭保津护阴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4.
吴鞠通《温病条辨》一书因所列诸方配伍巧妙、剂量轻盈,后世医家多有效法.然年移代革,后世对其用药剂量的认识多局限在方大量小之上.今搜采《吴鞠通医案》重剂用药验案数则,加以解析归纳,最后参合吴氏用药主张,总结吴氏用药特点及规律,给同道以启示.  相似文献   

15.
中医思维方法的诸多特点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充分体现,在祖国医学的继承和挖掘工作中必须认真整理研究和继承。本文即是整理吴鞠通《温病条辨》中体现出来的类比思维方法并简略分析类比思维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论吴鞠通对大黄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可迅 《河北中医》2010,32(7):1076-1077
吴鞠通是清代著名的温病学家,他具有很高的理论造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对许多药物的运用也具有独到的心得,其对大黄的论述颇有见地。自《神农本草经》记载大黄“主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瘕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后,历代医家多有发挥。吴鞠通总结前人经验,结合自身体会,在其著作中多次论述了大黄的使用方法。总体归纳为2条:一是指出使用大黄之误;二是明示使用大黄之法。  相似文献   

17.
经过分析《温病条辨》上、中、下三焦各篇中含杏仁各方的方药组成和主治功用发现,杏仁治疗湿温病乃取其宣利肺与大肠之气,使肺气宣降有司,不仅使内外之气得以疏通,上下之气亦得以畅通,从而使湿邪或从表而解,或从小便而解,或从表与小便双解。透过一味杏仁,可以看到吴鞠通治疗温病的匠心独具之处。高等中医药院校《中药学》教材将杏仁归类于止咳平喘药中,功用范围圈定于咳嗽气喘、肠燥便秘,有失全面。  相似文献   

18.
吴鞠通为清代温病学创始人之一 ,但在他的温病学专著《温病条辨》中有不少关于对小儿病的独到见解 ,笔者仅就该书《解儿难》中的学术观点作一些肤浅的探析 ,以求启迪于今天的儿科临床。1 宁饥勿饱 ,宁寒勿暖有关小儿喂养 ,吴氏提出 :“小儿无冻饿之患 ,有饱暖之灾”。是说小儿稍微饿一点 ,衣服稍微单薄一点 ,不会出现多大的疾患 ,而温饱过度 ,反而会使疾病丛生。俗话说 :“若要小儿安 ,常带三分饥和寒” ,讲的也是这个道理。对于衣着温暖过度之害 ,吴氏说 :“全赖明医参透此理 ,于平日预先告谕儿之父母 ,勿令过暖汗多亡血 ,暗中少却无穷之…  相似文献   

19.
清代著名医家吴瑭早年发奋刻苦治医,一生对温病很有研究,创立了“三焦辨证”,著有《温病条辨》、《医医病书》及《吴鞠通医案》诸书,临床积累颇多治验,他师法叶天士、薛雪诸家,强调“人身气贵流行,百病皆由愆滞”的论点。于是吴瑭把“气化气机“这个方面,作为他的学术思  相似文献   

20.
《伤寒论》对吴鞠通的学术思想影响深远。从《伤寒论》承气汤的应用、对《伤寒论》三承气汤的运用及对《伤寒论》三承气汤的发挥等3个方面阐述吴鞠通对仲景承气汤的运用与发挥,探讨温病学术体系与伤寒学术体系之间的继承和发展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