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梳理中医脏邪腑出法的理论框架,分析心邪膀胱出、心邪胆出、心邪大肠出的生理病理基础及其在心系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探究脏邪腑出法在心系疾病临床的应用价值,明确脏邪腑出是愈病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源于《灵枢·本输第二》 ,经脉上通过手太阴肺经和手阳明大肠经相络属而成 ,体现了脏与腑的阴阳表里关系。本文介绍近十年来的部分研究资料 ,综述如下。1 临床应用 张洪春[1] 根据 80年代的文献报道 ,总结肺病治肠、肠病治肺、肺肠并治三种治法。诸惜勤[2 ] 针对痰热闭肺型喘憋性肺炎 ,用清热活血通腑剂治疗 ,平均退热时间 2~ 5d ,喘憋消失时间 3d ,肺部罗音消失时间 5 .5d ,X线检查转阴时间 6d。沈祖法[3 ] 用宣肺降气法加入通腑药物为基本方 ,治疗喘息性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苏惠萍[4 ] 将哮喘分为寒…  相似文献   

3.
本文前瞻性地研究并评估口服平衡电解质溶液后获得的结肠灌洗液进行细胞学检查以诊断大肠癌的可行性。 方法:33例高度怀疑为大肠肿瘤而拟行结肠镜检的患者被纳入研究。排除了对口服平衡液及结肠镜检有禁忌症者?镜检指证:钡灌肠发现狭窄或肿块(n=21);直畅指检发现肿块(n=2);诊断不清的胃肠道出血或缺铁性贫血(n=5);溃结(n=2)和随访的大肠肿瘤病人(n  相似文献   

4.
“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基础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与大肠相表里"观点出自于中医经典医籍《黄帝内经·灵枢·本输》,原文如下:"肺合大肠,大肠者,传道之府.""肺合大肠",即"肺与大肠相表里".这种关系,不仅通过经脉的络属得以体现,同时在生理、病理上形成了一种密不可分的依赖关系,而且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得到充分证实,是中医脏腑表里学说的特色之一.  相似文献   

5.
“肝与大肠相通”理论首见于《医学入门》,揭示肝与大肠之间存在不同于传统表里、阴阳、相合的脏腑别通关系。中医认为肝和大肠在水谷精微的运化传导、升清降浊、情志疏泄,甚至胆汁正常降泄等方面存在生理病理的相关性。现代医学“肠肝轴”“脑肠轴”学说的提出从微观世界阐释了“肝与大肠相通”理论内涵,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肝脏疾病、胃肠道疾病的诊治提供了新思路。本文尝试从中医理论、现代医学研究、临证应用等方面论述肝与大肠的密切关系,试图揭示“肝与大肠相通”的理论内涵,为临证相关疾病的诊治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6.
肺段灌洗法试用于治疗各种肺疾患已有多年。据报导,近年来应用的“容量控制肺灌洗法”对某些疾病有价值。应用Carlen管可对两肺分别灌洗,一肺用作通气,而另一肺进行灌洗。基本的肺灌洗液为生理盐水。在肺灌洗期间,连续测定动脉血气体标本是重要  相似文献   

7.
秋后调肺气     
秋后,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糖友”很容易复发或加重,如糖尿病、皮肤瘙痒、腹泻、气管炎、冠心病、高血压等。专家认为,秋季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均与“肺”脏密切相关,这时,通过调理“肺”脏,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肺与秋在五行中同属金,肺喜清润,主肃降。中医认为,肺主气、司呼吸,朝百脉、主治节,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肺开窍于鼻,在体合皮,其华在毛;肺与大肠相表里,通过调理肺脏,来治疗其他疾病,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双手托天的动作可以拉开手三阴经,即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太阴肺经,经络与脏腑相通,心、肺二脏之气通过这种松紧交替的经络按摩,逐渐松融畅通,从而调理上焦心肺。动作中的呼吸配合可使膈肌上下有序地运动,腹肌也随之松紧交替,这种外在运动可诱导位于中焦的脏腑及脾胃的气血运行,  相似文献   

9.
卡氏肺孢子虫感染的免疫诊断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肺泡灌洗液、血清抗原及血清抗体检测诊断卡氏肺孢子虫感染的价值。方法:利用免疫抑制大鼠模型及双夹心ELISA法检测不同时期感染大鼠肺泡灌洗液和血清中肺孢子虫抗原,用IFA法检测血清中的肺孢子虫IgG抗体,并与病原学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感染大鼠肺泡灌洗液的抗原检测于免疫抑制6-8wk后均呈阳性,而对照组大鼠均呈阴性;大多数感染大鼠血清抗原检测为阴性;正常大鼠血清中有低滴度肺孢子虫IgG抗体,感染大鼠抗体滴度轻度升高或不升高,但中止免疫抑制后血清抗体滴度明显升高,而肺泡灌洗液中抗原逐渐阴转。结论:肺泡灌洗液抗原检测可用于肺孢子虫感染的诊断,但血清中很难检出这种抗原;血清IgG抗体的上升并不表示为现症感染.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左结肠肿瘤并肠梗阻行一期切除吻合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0-01~2014-12左结肠肿瘤并肠梗阻行一期切除吻合术4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43例全部采用左结肠肿瘤一期切除吻合术,术中采用全大肠灌洗,9例行预防性回肠造口。术后1例发生吻合口瘘,经通畅引流及肠外营养后痊愈,切口感染3例,经伤口换药后治愈,发生粘连性肠梗阻2例,经保守治疗后痊愈,未见腹腔脓肿病例,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术中配合全大肠灌洗,根据结肠水肿等情况选择性行预防性回肠造口,左半结肠肿瘤并肠梗阻行一期切除吻合术是安全可行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前通用的术前全肠道灌洗不适用于结肠梗阻患者,在非梗阻患者中亦有20%灌洗不充分。本文报道一种闭合式术中结肠顺行灌洗法的技术和经验。该法的应用扩大了左结肠手术时即期吻合的指征。技术:对临床上无明显梗阻的病人术前仅作单次高位直肠灌洗。如术中发现肿瘤近端结肠内有粪便残留,则适用肠道顺行灌洗。先游离病灶,切断远端肠曲,将结肠拉向侧面,略多分离一些近端,在两把钳子间将其阻断。切开结肠周径一半,向近端插入消毒过的长而硬的波纹塑料管,用尼龙带将结肠缚在管子上。另一端外接于手术台旁的贮存袋内。在回肠距回盲部5cm处作一荷包缝合,经其中造口插入14号Foley导管至盲  相似文献   

12.
卡氏肺孢子虫感染的免疫诊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肺泡灌洗液、血清抗原及血清抗体检测诊断卡氏肺孢子虫感染的价值。方法:利用免疫抑制大鼠模型及双夹心ELISA法检测不同时期感染大鼠肺泡灌洗液和血清中肺孢子虫抗原,用IFA法检测血清中的肺孢子虫IgG抗体,并与病原学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感染大鼠肺泡灌洗液的抗原检测于免疫抑制6-8wk后均呈阳性,而对照组大鼠均呈阴性;大多数感染大鼠血清抗原检测为阴性;正常大鼠血清中有低滴度肺孢子虫IgG抗体,感染大鼠抗体滴度轻度升高或不升高,但中止免疫抑制后血清抗体滴度明显升高,而肺泡灌洗液中抗原逐渐阴转。结论:肺泡灌洗液抗原检测可用于肺孢子虫感染的诊断,但血清中很难检出这种抗原;血清IgG抗体的上升并不表示为现症感染。  相似文献   

13.
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现代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肺与大肠相表里是中医基础理论之一 ,对指导临床实践有重要价值。从《黄帝内经》至近代医家的多种论著 ,不论是经络学说还是脏腑学说 ,对肺与大肠表里关系均有不同程度的认识。与现代医学比较 ,祖国医学更早地提出了人体各脏器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认识 ,更完整地从整体水平认识疾病 ,解释人体生理现象。随着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的发展 ,人们对“肺与大肠相表里”的中医理论认识也日趋深入 ,不仅在动物实验上取得了一定成就 ,而且在临床运用中也更加广泛。本文试从肺与大肠相表里研究领域的实验研究、临床研究、现代机理研究…  相似文献   

14.
采用耳压法治疗便秘,辨证取穴,具体方法为:大肠实热型取大肠、直肠下端、腹、下脚端;肝郁气滞型取肝、胃、脑、大肠;气血不足型取脾、肺、三焦、大肠。方法是用自制耳压探测棒在上述相应区探寻阳性敏感点,将贴有菜籽的小胶布方块贴于耳穴,轻按1min~2min,使患者感到酸、麻、痛或热感。嘱患者每日按压耳穴,每次1min~2min,每日5次~6次。4次为一疗程,共治疗52例,有效率为85%。笔者认为便秘的机理不仅在于肠道本身,而且与其他脏腑相关联,这也是治疗中取穴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梁仪韵、杨玉华二位老师对于治疗心肾不交证有着丰富的经验。认为心肾不交为《周易》第六十四卦水火未济的体现,而人体正常生理过程的心肾相交则源于第六十三卦水火既济,其理论基础为心肾真气理论。心肾真气理论指出心火中有真阴,肾水中有真阳,真阴与真阳推动心火及肾水在中焦相交。而在脏腑辨证中,心肾不交证主要涉及心、脾、肾三脏,治疗上常兼顾心、脾、肾。其代表用药为麦冬、石菖蒲、远志这一药组加减,用以协调心肾相交的完成。  相似文献   

16.
舌诊结合CT征象在急性中风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风的记载最早见于<内经>,立名于<金匮>.汉·张仲景按病情轻重和病位浅深将中风分为中络、中经、中腑、中脏;并以有无意识昏蒙为界线分为中经络和中脏腑.通过采用前瞻性设计,探讨CT征象定位、定性、定量,结合舌诊在中风病证名诊断中的意义,为中风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7.
随着肺灌洗术在肺部疾病中的应用,1980年国外学者最先将此技术引入尘肺研究领域,此后,国内外学者相继开展了单肺分期,双肺同期大容量灌洗治疗尘肺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根据灌洗范围、液量的不同,可分为支气管肺泡灌洗术(bronchoalveoar lavage,BAL)和大容量全肺灌洗术(massive whole lung lavage,MWLL)。BAL主要用于肺叶、段、亚段等疾患的研究、诊断及治疗,MWLL主要用于全肺疾患  相似文献   

18.
经纤支镜诊断菌阴肺下野结核60例及其误诊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朱育银 《中国防痨杂志》2004,26(3):168-169,176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在菌阴肺下野结核中的诊断价值及其误诊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60例曾经被误诊,后经纤支镜检查确诊的肺下野结核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0例患者纤支镜下表现:中、下叶支气管粘膜慢性炎症最多见,分别为25例(41.7%)和20例(33.3%),其次为管口狭窄7例(11.7%)。四种方法联合检出的60例肺结核中,单纯刷检抗酸杆菌阳性37例(61.7%);刷检 支气管肺泡灌洗(BAL)阳性46例(76.7%);BAL 镜检后痰检 组织活检诊断肺结核52例(86.7%)。结论 纤支镜检查能提高菌阴肺下野结核的诊断率,刷检、灌洗、组织活枪及镜查后痰检可互相补充以提高诊断的阳性率,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26例习惯性便秘患者,以自拟理肺汤治疗。基本方由桔梗、甜杏仁、枳壳、党参组成,根据阴阳虚实不同适当加味,每日一剂水煎分服,一般服用3~8剂,最多12剂便秘即可解除,26例患者均获临床治愈。讨论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经脉相互络属,肺的宣发肃降直接关系到大肠的排浊功能。理肺汤从调理肺部气机着手整理大肠气机。方意取桔梗之升,杏仁之降,枳壳之导,党参之补,使肺气充足,宣发肃降出入有序,上下左右行气开结,大肠之气随之正常运行,从而解除便秘。现代药理实验也证实了基本方中各药对治疗便秘所起的药理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一、疏泄肝气、通利三焦水道以消腹水人体水液代谢的平衡,主要依靠肺之宣发肃降,脾之运化输布,肾之气化,而三焦气机通畅方能保障肺脾肾三脏功能的正常发挥,三焦疏利,水液环流无端。若肝失疏泄,则三焦气机阻滞,导致肺脾肾等脏腑功能紊乱、水液代谢障碍,遂成腹水。临床上,对于肝硬化腹水的病人多用疏泄肝气,利三焦水道的治法消腹水,正如《血证论》谓:“治气即是治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