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谢海洲 《时珍国医国药》2003,14(10):623-623
我们伟大祖国医药遗产极其丰富 ,《本草拾遗》是唐代陈藏器(公光 713~ 74 1)于公元 739年编成 ,于《唐·新修本草》颁行 80年之后 ,为补唐·新修本草遗编工作 ,现本书早佚。但该书在当时流传甚广 ,远至日本和《名医类聚》《医心方》,国内《太平御览》《开宝本草》《本草图经》《证类本草》均曾引用过本书内容。安徽皖南医学院尚志钧教授据《证类本草》《医心方》等书辑出 ,使唐·陈藏器著《本草拾遗》恢复原貌 ,弥补了馆藏佚书的空白。全书分序例 1卷、拾遗 6卷、解纷 3卷、总曰《本草拾遗》。“序例”,佚文论及十剂 (将药物性能分为宣、通…  相似文献   

2.
仙茅始载于我国本草 ,今有三说 :(1 )《雷公炮炙论》[1] (2 )《海药本草》[2 ] (3 )《开宝本草》[3 ]。据尚志钧等《历代中药文献精华》叙《雷公炮炙论》为南北朝刘宋 (公元 42 0~ 479年 )时雷学攵所撰[4 ] 。《海药本草》为五代前蜀李王旬 (约在公元 90 7~ 92 5年 )所撰[4 ] 。《开宝本草》为北宋开宝七年 (公元 974年 )刘翰、马志等所撰 [4 ]。但自宋末以后这些原书不存 ,而内容可见于宋朝唐慎微所著《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证类本草》)中。在《证类本草》中仙茅条下正文大字未标有“今附”,示《开宝本草》新增药。故有仙茅始载于《…  相似文献   

3.
我们的伟大祖国医药遗产是极其丰富的 ,《本草拾遗》是唐·陈藏器 (公元 713- 74 1)于公元 739年编成 ,于唐《新修本草》(简称《唐本草》)颁行 80年之后 ,为补《唐本草》遗漏之作 ,现本书早以佚失。但该书在当时流传甚广 ,国内《太平御览》、《开宝本草》、《本草图经》、《证类本草》远至日本《名医类聚》、《医心方》,均曾引用过本书的内容。安徽皖南医学院尚志钧教授据《证类本草》、《医心方》等书辑出《本草拾遗》,恢复原貌 ,弥补了馆藏佚书的空白。全书分序例 1卷 ,拾遗 6卷 ,解纷 3卷 ,总曰《本草拾遗》。“序例”相当总论 ,其佚文中…  相似文献   

4.
《唐·新修本草》(以下简称《唐本草》)是苏敬等在陶弘景《本草经集注》的基础上扩充整编而成的。虽然原帙无存。仅有部分残卷遗留于世,但其内容却被现存的《证类本草》所保留。我国尚志钧教授依据残卷、《证类本草》以及其它一些资料辑复了《唐·新修本草》(安徽科出版社、第1版、1981),给学习和研究带来了极大的方  相似文献   

5.
《海药本草》(以下简称《海药》)是我国古代专门记载国外输入药物之药书。《南海药谱》(以下简称《药谱》)则是我国古代杂记南方各地所产药物之药书。二书均佚。今散见于宋唐慎微《经史证类备  相似文献   

6.
西方医药的传入 ,自汉以来 ,就不曾停止过。历史上反映外域药物的专著有唐·郑虔《胡本草》、五代前蜀·李《海药本草》等。但这些涉及外国药物的著作 ,多为中国人 (或已经归华的中国人 )所著。其书内容也多据中文资料编成。真正由西方人编写、直接介绍西洋药物的著作 ,晚至清代才出现。已故医史学家范行准行生认为 ,西洋药物著作传入中国 ,当以西班牙传教士石铎《本草实》为嚆矢。但今法国国家图书馆藏《吸毒石原由用法》一文 ,曾被《本草补》引用 ,故其成书又早于《本草补》。今就吸毒石及其传入作如下考证。1 关于《吸毒石原由用法…  相似文献   

7.
<正> 1、《神农本草经》(汉)分上、中、下三品,收载药物365种(其中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是后汉以前的药物总结。2、《本草经集注》(梁·陶弘景编,刊于公元536年?)七卷,在《神农本草经》基础上又增药365种,分为七类。3、《新修本草》(唐·苏敬等编,刊于公元659年)共五十四卷,收载药物850种,分九类;包括药图、图经、本草三部分。是我国由政府颁行的第一部药典。4、《千金翼方》(唐·孙思邈著,刊于公元682年)收载本草药物800余种,记述200余种药物的采集、炮制方法。5、《外台秘要》(唐·王焘著,刊于公元752年)共四十卷,载方6,000余首。是集唐以前方书大成之作。6、《开宝本草》刊于公元974年)共四十卷,收载药物983种是宋政府修订的本草书。  相似文献   

8.
《证类本草》向上推溯,源于《嘉祐本草》,《嘉祐本草》源于《开宝本草》,《开宝本草》源于《唐本草》,《唐本草》源于陶弘景《本草经集注》。《证类本草》中黑字别录药,追本求源,来源于《本草经集注》中墨字别录药。要研究《证类本草》中黑字别录药的来源,首先要了解陶弘景怎么撰写《本草经集注》的。陶弘景撰写《本草经集注》,可从陶隐居序文起了解。陶隐居序云:“本经所出邵县乃后病时制,拟仲  相似文献   

9.
《证类本草》为《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的简称,宋·唐慎微所编撰,约成稿于1082—1083年(宋·神宗元丰五年至六年)。该书以掌禹锡《嘉祐本草》与苏颂《图经本草》为基础,复拾《唐本草》、陈藏器《本草拾遗》、孟诜《食疗本草》等各家医药名著之所遗,又集古今单方、民间经验,并经史百家、  相似文献   

10.
李敏  贾君君  张钰苓 《中国中药杂志》2008,33(14):1782-1784
中药材品种的多基源性自古有之,在《唐本草》、《本草拾遗》等本草著作中多有记载,《图经本草》、《证类本草》等书中一药数图甚多,如《证类本草)中蓬羲茂有温州蓬获茂和端州蓬狡茂两图,人参有充州人参、潞州人参、滁州人参、威胜军人参四图。在中药材品种的发展变迁中,一  相似文献   

11.
《本草纲目》是一部世人皆知的医药学巨著。在这部书中,李时珍博采众家之言,仅收录的前代本草著作就达40余种,成为我们今天进行本草学研究必不可少的重要参考书。但在此书的编纂过程中,李时珍对前代本草著作进行了不少删节和文字上的更改,特别是宋以前的资料多从《证类本草》转引。另外《纲目》中将《名医别录》与《本草经集注》混在一起;将《海药本草》与《南海药谱》视为一书,这些都是  相似文献   

12.
蛤蚧及其伪品壁虎的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蛤蚧是名贵中药材,始载于唐《海药本草》,以其雄性鸣声而得名.林奈氏(1758年)给蛤蚧定名:Gekko gecko(L·).具有补肺气、益精、定喘、止嗽等功效.蛤蚧药材,历来依靠野生资源.由于猎捕频繁加之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野生品日见稀少.近年来有少量人工养殖,也供不应  相似文献   

13.
<正> 中药硫黄性热而不燥,且疏利大肠,是补虚扶正的有效药物。本药临床用途较广,被历代学者视为“补肾壮阳”的珍品。久服无明显毒副作用。且药源甚广,价格低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现将我们近年临床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硫黄临床应用概述硫黄用于临床治疗最早见于公元一世纪《神农本草经》。其后梁·陶宏景《名医别录》;魏·吴普《吴氏本草》;唐·甄权《药性本草》;宋·日华子《日华诸家本草》;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至清·黄宫繍《本草求真》及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等历代名著均有论述。唐代以前多见于外用,唐以后内服应用渐多,至宋、元达到高峰,明、清又有发展。  相似文献   

14.
《海药本草》是总结唐末五代时南方药物及外来药物的专书.作者李珣,字德润,诞生于四川梓州(今四川三台县).其祖先是波斯人,世售香药为业.关于李珣的生卒年代,李时珍《本草纲目》历代诸家本草说:"珣盖肃、代时人",清初王宏翰《古今医史》从时珍之说.但《海药本草》象牙条引有段成式《西阳杂俎》,段氏自序谓"武宗  相似文献   

15.
<正> 荚迷,为忍冬科Capnifoliaceae荚迷属Viburnum.植物。始载于唐·《新修本草》,以其根、茎、叶、枝及成熟果实入药,具有清热解毒、祛风除湿、健脾消食、驱虫、镇咳祛痰、养生、抗衰老等作用。从本草文献记载和民间草药使用情况来看,荚迷属植物是21世纪现代中药研究中具有相当开发前景的食疗保健和医用新产品药物。 1 荚迷药用历史概况 荚迷入药首见于唐·《新修本草》:“荚迷,味甘苦平,无毒。主三虫下气、消谷……;煮树枝叶和作粥甘美,以饲小儿杀蛔,不入方用”。《千金翼方》、《证类本草》载其茎叶入药:“主破血、止痢消肿、除蛊症、蛇毒”。明嘉靖四年刊本《救荒本草》载:“孩儿拳头,本草名荚迷。采子红熟者食之,又煮枝叶和米作粥甚美”。《本草拾遗》:“荚迷,灌木类。实红味甘,可食。枝、叶皆可疗疾。荚迷枝、甘苦平、无毒。功用,下气、消食、杀三虫、疗  相似文献   

16.
刘衡如同志校点的《本草纲目》(以下简称《校点本》)点校明晰,注释綦详,深受读者欢迎。笔者谨就“《唐本草》编撰者”的注释条文提出两点商榷。一、长孙无忌是《唐本草》编撰的主要组织者《校点本》援引《新唐书·艺文志》注,从而认为“唐本草是李勣、长孙无忌和苏敬等二十二人同时参加,一次修成。”然而,《唐本草》编撰者之一、礼部郎中孔志约的序文述及该书编撰过程时只字未提李勣。笔者认为,视李勣、长孙无忌“同时参加,一次修成”似属不妥。孔序当写在无忌被贬之前,从序文  相似文献   

17.
通过本草考证,证实始载于《神农本草经》的爵床和始载于唐·《新修本草》的紫葛应分别为唇形科植物野草香和葡萄科植物葎叶蛇葡萄。  相似文献   

18.
《日华子诸家本草》是我国中药发展史上一部比较重要的药物学专著,它与陈藏器《本草拾遗》一起.在我国本草积累、丰富、整理的历史长链上起到上承《新修本草》、下启《证类本草》的衔接作用。《日华子本草》大约在南宋时期佚失,其佚文主要见《证类本草》保存的《嘉祜补注本草》之中。  相似文献   

19.
唐末五代时在民族医药史上有突出贡献的书籍首推李珣《海药本草经》,它补充了《神农本草》《、名医别录》《、唐本草》《、食疗本草》《、本草拾遗》等不足,纠正了前著的一些错记,是重要的医学基础与典籍。李珣的穆斯林背景、唐朝开放政策、中国与穆斯林文化习俗共同点等是促成《海药本草》的根基,从而促使大批香药从阿拉伯地域传入,不仅为中医药物学增添了许多新品种,药用范围也更加广泛,扩充了方剂的内容,丰富了中医急救方术。以芳香开窍药物为主创立的"温开三宝"(安宫牛黄丸、苏合香丸、至宝丹)广泛运用于医学临床,使许多过去认为无法救治的高热神昏痉厥的急危病人得以及时抢救,促使了后世温病学的形成发展。  相似文献   

20.
《证类本草》成书于北宋中期,是我国本草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著作,后世著作对其内容的转引不胜枚举。唐慎微在编写的过程中多以"原文照录"的方式加入大量引文,并保留引文出处,这使得它还具有重要的文献补遗和参校价值。然而《证类本草》中尚存在大量待考证的地方,如引文与引书"张冠李戴"、引文来源不明、后世本草文献转引有出入提示的疑点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