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艳红  赵炳生 《山东医药》2007,47(36):93-93
腮腺肿瘤以多形性腺瘤最多见,手术切除为其主要治疗手段。2003年5月~2007年6月,我们共对45例腮腺肿瘤患者行腮腺切除,术后面神经功能异常和术后面神经损伤发生较少。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吕昌惠  郭宜 《山东医药》2006,46(17):80-81
腮腺肿瘤大部分发生于浅叶,腮腺深叶肿瘤因其解剖部位的特殊性,诊断和治疗较为困难.1985~1999年,我院共收治53例腮腺深叶肿瘤患者,现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老年人腮腺肿瘤的发病情况和临床特点。方法对1993年至2009年间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收治的242例年龄60岁及以上的老年腮腺肿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良恶性腮腺肿瘤的发病高峰均为60-69岁年龄段,良恶性肿瘤的男女性别之比分别是2.38:1和2.29:1。良性肿瘤中前三位分别为Warthin瘤、多形性腺瘤、基底细胞腺瘤;恶性肿瘤中为腺癌、腺泡细胞癌、鳞癌。结论在老年腮腺肿瘤中男性病例比例较高,Warthin瘤为最常见的病理类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良性腮腺肿瘤改良腮腺部分切除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2年8月行改良腮腺部分切除手术的46例良性腮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采用改良切口,保留耳大神经,保留腮腺咬肌筋膜,区域性腮腺切除,保留腮腺主导管,应用Focus超声刀切除肿瘤,分析手术效果。结果 46例患者手术顺利,手术时间均小于1 h,切口小,局部凹陷不明显。术后出现涎瘘1例,经加压包扎1周后恢复;暂时性面瘫3例,4周后自行恢复。术后无Frey综合征、口干。随访24个月以上,无复发病例。结论对良性腮腺肿瘤采用改良腮腺部分切除手术方法疗效较好,术后并发症少、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5.
270例腮腺肿瘤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涎腺肿瘤是颌面部常见肿瘤,而腮腺肿瘤的发病率最高,约占80%.1980~2003年,我院共收治腮腺肿瘤27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张华  葛林浩 《山东医药》1999,39(9):25-26
腮腺肿瘤占涎腺肿瘤的80%,其中良性肿瘤占80%,恶性肿瘤占20%。为进一步提高腮腺肿瘤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尽量满足患者对美的追求,我们设计了C形切口面神经解剖术,共行腮腺肿瘤切除31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1例,其中男18例,...  相似文献   

7.
腮腺Warthin瘤26例临床分析青岛市立医院(266011)张建华潘洪祥腮腺Warthin瘤原称腮腺腺淋巴瘤,是常见的腮腺良性肿瘤。我院共收治26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20例,女6例,男女之比为10∶3;年龄48~69岁,平均58.5岁。...  相似文献   

8.
<正>腮腺肿瘤是最常见的唾液腺肿瘤,种类较多,影像学检查对于腮腺肿瘤的诊断及手术方案的制定都有重要的作用,MRI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分辨率,通过多参数成像,可以清晰地显示肿瘤及邻近解剖结构,为术前提供丰富的影像学信息。老年患者腮腺肿瘤具有其特殊性,针对老年患者腮腺肿瘤的研究较少,文献罕见报道,本文回顾性分析老年腮腺肿瘤患者的MRI表现,旨在提高对老年腮腺肿瘤的认识及诊断率。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10年1月~2014年5月经手术  相似文献   

9.
俞辉明  房进 《山东医药》2011,51(7):98-99
目的探讨腮腺良性肿瘤的最佳手术方法。方法将同期收治的82例腮腺肿瘤患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对照组40例;分别行腮腺区域性切除术及腮腺浅叶或全叶切除术。术后随访时间3个月~6 a。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面瘫、Frey综合征、面部塌陷畸形、口干、耳大神经损伤)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术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复发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区域性切除术治疗腮腺良性肿瘤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可作为腮腺良性肿瘤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0.
<正>腮腺是涎腺肿瘤最常见的发病部位,并以单侧单发最为多见。腮腺多原发性肿瘤(MPT)是指双侧腮腺发生肿瘤或同侧腮腺有多灶性肿瘤,且肿瘤均为原发性,而非手术后复发或其他部位恶性肿瘤转移而来〔1〕。另一经常被提到多发性肿瘤的是术后复发的腮腺肿瘤,尤其是多形性腺瘤,多为瘤细胞种植或是肿瘤被膜残留所致,而腮腺原发性肿瘤则极为少见。文献〔2~8〕显示,腮腺MPT在组织学上可具有相同或者不同的特  相似文献   

11.
27例腮腺腺淋巴瘤的临床分析沈阳军区总医院口腔科(110015)薛宏宇,李超 腺淋巴瘤又称乳头状淋巴囊腺瘤或Warthin's瘤。主要发生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且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我科自1976年4月至1995年6月收治的27例腮腺腺淋巴瘤资料分...  相似文献   

12.
由于涎腺部位比较浅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作为一种高灵敏度和高分辨力的检查仪器,对直径较小或位置较深的肿瘤具有较高的敏高度,也是早期发现恶性肿瘤的首选方法.因此超声检查目前已作为涎腺检查的主要手段,并得到临床的肯定和应用[1].本文主要研究腮腺肿瘤的二维声像图和彩色多普勒的特点,特别是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腮腺肿瘤诊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宋代辉  英敏霞 《山东医药》2004,44(12):59-60
由于上颌骨及其相邻结构比较复杂。该处肿瘤的手术切除方式及上颌骨的修复重建方式也比较复杂。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贾暮云 《山东医药》2004,44(12):60-61
下颌骨肿瘤随瘤体的大小、位置及侵袭范围的不同.其手术切除方式及术后修复重建方式也不同。  相似文献   

15.
刘桂仙  王翔 《山东医药》1995,35(4):28-29
1979~1994年3月,我院手术治疗纵隔肿瘤54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34例,女20例;年龄5个月至70岁。临床症状为咳嗽、胸痛、胸闷、呼吸困难、四肢乏力、眼睑下垂等。11例无症状者经查体发现。54例均经X线、B超、CT等诊断。手术切除48例,探查未切除6例,其中恶性畸胎瘤、恶性胸腺瘤各2例、恶性淋巴瘤2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原发性骶骨肿瘤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17例原发性骶骨肿瘤行肿瘤切除术。采用后侧入路10例,前后联合入路7例,术后观察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手术时间3.5~7 h,术中出血量为1 300~4 000 ml,术中输血量为1 600~5 000 ml。术后随访4~99个月。疼痛16例、大小便困难10例及有神经根症状9例术后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术后出现大小便困难2例、神经根症状2例、伤口感染3例、脑脊液漏3例,除1例大小便困难者外,余经对症治疗后均恢复。2例脊索瘤患者术后复发,行病灶清除术。1例骨肉瘤患者于术后1 a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原发性骶骨肿瘤的手术方案制订应兼顾彻底切除肿瘤和保留患者大小便功能及下肢功能,根据肿瘤的大小、部位确定肿瘤切除方式,手术治疗能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术前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 FNAC)对腮腺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术前行FNAC的腮腺肿瘤患者,将FNAC结果与术后组织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FNAC结果:56例腮腺肿瘤患者中,诊断为良性肿瘤38例,恶性肿瘤12例,未能明确6例。与术后病理学结果相比,FNAC诊断良性肿瘤真阴性36例,假阴性2例。 FNAC诊断恶性肿瘤的敏感性为85.7%,特异性为94.7%,阳性预测值为85.7%,阴性预测值为94.7%,准确度为92.3%。结论 FNAC是腮腺肿瘤性疾病经济、快速、安全和准确率高的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18.
手术治疗原发性肝癌1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8例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总结、分析。认为掌握切除手术指征及肝切除量、严格控制术中肝出血、正确处理肝创面及术后并发症,是保证肝癌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程力  侯连泽 《山东医药》2002,42(8):29-30
近 1 3年来 ,我院共手术治疗盆腔复发恶性肿瘤患者 3 2例。根治性切除 9例 (2 8.1 % )达到根治性切除手术切除范围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3 2例中 ,男 2 1例 ,女 1 1例 ;年龄 3 5~ 6 8岁 ,平均 5 7.8岁。其中直肠癌术后 2 1例 ,结肠癌术后7例 ,结缔组织来源恶性肿瘤术后 4例 ;所有患者复发肿瘤病理学诊断与原手术病理类型相同。首次手术在我院施行 1 8例 ,在院外施行 1 4例 ;复发距首次手术时间为 2~ 3 2个月平均为 2 1 .3个月 ,其中 72 %(2 3 /3 2 )复发发生于首次手术后 2年之内 ;复发部位以盆腔脏器、引流淋…  相似文献   

20.
靳松 《山东医药》2008,48(36):96-96
75例腮腺炎良性肿瘤患者均行腮腺肿瘤切除术,其中45例(A组)同时用颞肌筋膜瓣修复局部缺损,30例(B组)局部未作肌瓣修复.术后随访1~3 a,A组术侧颌面部凹陷畸形不明显,而B组术侧颌面部凹陷畸形明显;A组Frey综合征发生率为11.1%(5/45),明显低于B组的56.7%(17/30,P<0.05).认为颞肌筋膜瓣在腮腺良性肿瘤手术中修复局部组织缺损可预防术后患侧颌面部凹陷畸形及减少Frey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