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崔新芸 《中国医疗前沿》2013,(20):107-107,19
目的:探讨胃癌胃大部切除术后颈内静脉导管留置相关性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及护理方法。方法在近2年我院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中选择术后留置颈内静脉导管患者110例,观察拔除静脉导管后血凝块的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并给予护理措施。结果年龄、日均用管时间、留置导管时间、是否运用止血药存在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日常护理应注意颈内静脉导管留置相关性血栓相关因素影响,针对性给予护理干预,以避免导管内血栓形成,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2.
血透患者颈内静脉长期留置双腔导管的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颈内静脉留置双腔导管作为永久性血管通路在血管条件差、内瘘建立困难或多次动静脉内瘘闭合使肢体血管耗竭的长期维持血液透析患中的应用及常见并发症的护理。方法与结果:对30例患实施了右侧颈内静脉长期留置双腔导管术。所有患置管过程顺利,3例患在置管后抽吸不畅。结论:颈内静脉长期留置双腔导管作为一种永久性血管通路,适用于自身血管条件差或多次行动静脉内瘘闭合使自身血管耗竭的慢性肾衰血液透析患。颈内静脉留置双腔导管具有置管迅速、血流量充足、留置时间长等优点,和内瘘相比,有着同样的透析充分性,但感染和血栓形成是留置导管常见的并发症。因此,颈内静脉长期留置双腔导管的正确使用和维护是延长留置导管使用寿命,防止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闭塞发生的原因及治疗对策。回顾分析12例自体动静脉内瘘栓塞及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内瘘栓塞及狭窄的主要原因,并采取了相应的治疗措施。结果:1例患者内瘘闭塞获再通,8例重新行动静脉内瘘吻合术,2例改为持久性锁骨下静脉留置导管,1例改为安置人造血管。结论:引起内瘘栓塞及狭窄的主要原因有患者自身血管条件差,透析中低血压、血液黏度增加、内瘘局部压迫不当及内瘘穿刺不当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股静脉隧道式带涤纶套导管(股静脉半永久导管)作为血液透析过渡通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共完成血液透析过渡通路138例,其中股静脉半永久导管(股静脉组)36例,颈内静脉半永久导管(颈内静脉组)40例,各种中心静脉临时导管(股静脉、颈内静脉临时导管,临时导管组)62例,3组患者的自体动静脉内瘘手术均在置管1周内完成,记录3组插管时并发症(手术出血情况)、插管次数、导管留置时间、透析充分性、透析血流量、导管使用情况。结果 3组患者手术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插管次数、导管留置时间、尿素清除分数(Kt/V)、透析血流量、导管使用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股静脉组和颈内静脉组插管次数少于临时导管组,导管留置时间长于临时导管组,Kt/V高于临时导管组,透析血流量多于临时导管组,导管功能良好率高于临时导管组(P<0.05或P<0.01)。结论 股静脉半永久导管作为血液透析过渡通路优于各种临时导管,与颈内静脉半永久导管作为血液透析过渡通路的作用类似。  相似文献   

5.
温怡  张华  罗芳等 《四川医学》2014,(2):262-263
目的 探讨动静脉内瘘行维持性血透患者留置静脉留置针发生导管堵塞的原因及护理.方法 对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316例自体动静脉内瘘维持性血透患者静脉留置针发生导管堵塞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16例患者发生导管堵塞57例,其中由于封管方法不正确10例(17.54%),测量血压回血后未及时处理27例(47.37%),留置部位活动过度14例(24.56%),输入高浓度药物后冲管不足6例(10.53%).结论 动静脉内瘘行维持性血透患者留置静脉留置针时应充分评估患者的自理能力,合理选择留置部位,避免测量血压对留置针的影响,做好日常的维护,以减少导管堵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袁亮  郝丽  王德光  何衡杰  刘桂凌 《安徽医学》2011,(10):1714-1715
目的观察改良法经颈内静脉留置半永久性导管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9年11月至2011年3月接受血液净化治疗患者19例,均为血管条件差或多次内瘘手术失败无法建立动静脉内瘘。术前均接受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检查,明确右颈内静脉位置、有无血栓形成。如右颈内静脉血栓形成或狭窄,则采用左侧颈内静脉。所有患者均使用改良法置入双腔半永久性导管。结果 19例置管均一次性手术成功,术中出血少,无空气栓塞等严重并发症。术后恢复良好。术后次日患者即经半永久性导管进行血液透析,最高血流量可达280 ml/min以上,流速稳定,无导管吸壁现象发生,完全可满足血液透析需要。平均留置时间(7.5±4.4)个月,最长留置14个月。结论改良法置入深静脉双腔半永久性透析管实用、简便、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右颈内静脉留置长期涤纶套导管内血栓经溶栓失败后行手术取栓法的应用价值。方法评价9例次右颈内静脉留置涤纶套双腔导管的患者发生导管内血栓者经溶栓失败后行手术取栓术(A组)和9例次新穿刺右颈内静脉留置涤纶套中心静脉导管(B组)的临床应用情况。结果①A组和B组导管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0、22个月,生存曲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B组比较,A组插管处局部皮肤感染率和导管引起的全身感染发生率、使用导管透析时血流量、导管血栓发生率以及出血性并发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纤维鞘形成。结论对于溶栓失败的右颈内静脉留置涤纶套导管内血栓形成的患者,手术取栓法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右颈内静脉留置长期涤纶套导管内血栓经溶栓失败后行手术取栓法的应用价值。方法评价9例次右颈内静脉留置涤纶套双腔导管的患者发生导管内血栓者经溶栓失败后行手术取栓术(A组)和9例次新穿刺右颈内静脉留置涤纶套中心静脉导管(B组)的临床应用情况。结果①A组和B组导管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0、22个月,生存曲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B组比较,A组插管处局部皮肤感染率和导管引起的全身感染发生率、使用导管透析时血流量、导管血栓发生率以及出血性并发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纤维鞘形成。结论对于溶栓失败的右颈内静脉留置涤纶套导管内血栓形成的患者,手术取栓法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陈卓  丁文彬  明志兵  金杰  袁瑞凡 《海南医学》2016,(23):3925-3926
目的 探讨使用长球囊在介入再通自体动静脉内瘘失功能中的治疗价值.方法 2014年10月至2016年3月在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介入科32例自体动静脉内瘘失功能患者经肱动脉顺行穿刺行介入瘘管再通治疗,予直径4 mm的长球囊予瘘管狭窄闭塞段行球囊扩张成形,部分患者继续留置导管泵注尿激酶溶栓,观察内瘘血流通畅情况及血管痉挛发生情况.结果 20例患者球囊扩张成形后内瘘血流通畅,12例患者球囊扩张成形并继续留置导管泵注尿激酶溶栓后内瘘血流通畅,仅有2例发生Ⅰ度血管痉挛,未有Ⅲ、Ⅳ度血管痉挛发生.结论 长球囊行PTA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失功能可达更佳腔内成形效果,提高介入再通成功率,减少溶栓药物使用,减低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0.
血管通路是进行有效的血液透析的重要前提之一,最理想的维持性血液透析(MHD)通路为动静脉内瘘,但有相当一部分患者由于周围血管条件限制,无法行自体血管造瘘手术,且有些内瘘经过长期使用后会发生血流量减少和闭塞。我科自2004年2月开始采取颈内静脉留置单针双腔静脉导管建立永久透析通路,临床应用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背景 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能不可避免,为最大限度地节约血管资源,现有研究多以Fogarty球囊导管取栓加吻合口扩张手术在原血管基础上重建动静脉内瘘,该方法再通率高,但长期通畅率不佳,寻找一种既能节约血管资源,又可延长内瘘使用周期的方法十分必要。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内瘘闭塞后原位动静脉内瘘重建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浙江省台州市恩泽医疗中心(集团)恩泽医院收治的维持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失功能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Fogarty球囊导管取栓加吻合口扩张手术修复内瘘,研究组采用原位动静脉内瘘重建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并分别于动静脉内瘘重建前后取患者外周静脉血测定肾功能、炎性因子、血脂、蛋白指标水平。记录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切口长度长于对照组,手术费用低于对照组,术后6个月及1年通畅率、内瘘血流量高于对照组(P<0.05)。重建前,两组患者血肌酐(Scr)、尿氮素(BUN)、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总蛋白、清蛋白、β2微球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建后,两组患者Scr、BUN、总蛋白、清蛋白、β2微球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hs-CRP、IL-6、TNF-α、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重建后血清Scr、BUN、hs-CRP、IL-6、TNF-α、总胆固醇、三酰甘油、β2微球蛋白水平低于重建前,总蛋白、清蛋白水平高于重建前(P<0.05)。研究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5.2%(7/46),对照组为10.9%(5/4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83,P=0.536)。结论 血液透析患者内瘘闭塞后原位动静脉内瘘重建术成功率高、疗效稳定,且操作简便、经济适用,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半永久性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焱  赵爱琴  余洋 《医学综述》2013,19(9):1710-1712
目的探讨半永久性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解放军第309医院旃坛寺门诊部血液净化中心在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行间心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的75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68例半永久性颈内静脉双腔留置导管治疗,385例临时性颈内静脉双腔留置导管治疗,半永久性颈内静脉留置导管采用美国Permcatch带涤纶套双腔导管,临时性双腔导管留置应用Seldinger技术,分析半永久性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安全性和疗效。结果半永久性颈内静脉双腔导管留置时间长,导管功能不良占10.10%,感染占6.56%,临时性颈内静脉双腔导管留置时间短,导管功能不良占27.6%,感染占27.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永久性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操作简单、安全、方便、并发症低,解决了由于患者自身血管条件而不能做内瘘或人造血管的血液透析,为临床需要透析的患者提供宝贵意见,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Backgroun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ization is increasingly performed as a temporary vascular access for hemodialysis therapy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and it can be associated with serious complications. Iatrogenic common carotid artery-jugular vein arteriovenous fistula is a rare but serious complication of internal jugular vein catheterization for hemodialysis access. Few cases of such complication of uremic patients on hemodialysis have been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

Aim

To report a case of iatrogenic common carotid artery-jugular vein arteriovenous fistula caused by internal jugular vein catheterization of a hemodialysis patient and its surgical repair.

Result

The iatrogenic arteriovenous fistula was repaired.

Conclusion

Acquaintance of anatomical landmarks, careful preparation, experience of the physician and the ultrasound guidance are important factors to reduce the risk of complications during internal jugular vein catheterization. Surgical repair should be performed earlier in order to avoid the development of other serious com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4.
李晓华  李腾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1):2728-273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动静脉内瘘成熟及使用时间的影响,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将建立动静脉内瘘的112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予常规护理和一般的健康教育,试验组在进行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的同时予以功能康复锻炼指导。比较2组内瘘使用时间及使用情况。结果试验组的动静脉内瘘使用时间比对照组明显延长;2组患者动静脉内瘘使用情况比较,首次穿刺成功率、穿刺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康复功能锻炼对动静脉内瘘的成熟和使用时间的延长都有很大的影响,对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血液透析病人行鼻咽窝动静脉内瘘术前选择合适的血管提供参数依据。方法利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40例血液透析病人的桡动脉、尺动脉、头静脉管径、流速,进而算出血流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鼻咽窝动静脉内瘘术应选择动静脉管径均>2.0mm,动脉流速应>20.0cm/s,头静脉流速应>8.0cm/s,桡动脉流量应>84.0ml/m,尺动脉流量应>54.0ml/m,头静脉流量应>21.0ml/m的血管进行手术。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有助于血液透析病人动静脉内瘘术前选择合适的血管。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颈外静脉留置针置管在小儿心脏外科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2011年3月~2013年4月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心脏外科手术患儿92例,分为中心静脉压组(CVP组)和颈外静脉压组(EJVP组),每组各46例.CVP组患者右侧颈内静脉穿刺置入单腔中心静脉导管;EJVP组将Y型静脉留置针置入颈外静脉.观察记录两组患儿穿刺成功所需时间、穿刺次数、失败例数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持续监测并记录手术前(T1)、切开胸骨(T2)、主动脉插管(T3)、体外循环开始(T4)、体外循环中(T5)、停体外循环(T6)、主动脉拔管(T7)及术毕(T8)时EJVP和CVP.使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患儿均通过颈内静脉和颈外静脉置管顺利完成静脉压监测、药物输注和术中补液,均未发生静脉炎、气胸、血胸及神经、气管损伤等并发症;EJVP组穿刺置管全部成功,CVP组3例穿刺置管失败,误穿颈内动脉2例;EJVP组穿刺所需时间[(3.0±1.2)min]明显短于CVP组[(11.0±3.1)min],穿刺一针成功例数(35例)多于CVP组(23例),超过两针穿刺成功例数(3例)少于CVP组(10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两针穿刺成功例数、失败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JVP和CVP均值在T1~T8时走形趋势一致,T1~T3、T6~T8时平均差值为(0.32±0.11)mm Hg,T4、T5时平均差值为(2.80±0.51)mmHg.结论 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可以安全、有效的用于小儿心脏外科手术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深静脉留置导管与动静脉内瘘在重复循环率及透析充分性上的差异。方法: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及插管透析的新患者各30例,检测透析前后、下次透前血尿素氮,记录透析前后体重、脱水量、透析时间,计算重复循环率、整体尿素清除率、蛋白分率率、平均时间尿素氮浓度。结果:深静脉留置导管与动静脉内瘘在重复循环率及透析充分性上无显著差异。结论:深静脉留置导管可达到透析充分,是理想的血液通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血透)用临时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并发感染的相关因素及临床表现特征,寻求预防感染的有效措施。方法对104例建立中心静脉导管的血透患者进行观察。(1)对不同部位(颈内或锁骨下静脉组及股静脉组)置管的感染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2)对相同部位不同预防方法感染发生率的比较:从样本中筛取80例经颈内或锁骨下静脉途径的临时性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前期37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措施预防导管感染;后期43例为试验组,使用抗生素多途径联合给药的试验方法,两组的感染率进行比较。结果 (1)常规预防感染方法的61例临时中心静脉导管中,共发生与静脉导管相关的感染12例(19.6%),股静脉置管感染发生率(29.2%)显著高于颈内及锁骨下静脉(13.5%)(P〈0.05);(2)致病菌主要为葡萄球菌属和大肠杆菌属;(3)两组采用不同的预防感染方法感染率分别为13.5%和2.3%,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静脉置管易发生感染,而抗生素多途径联合用药有助于降低感染率,延长置管后抗生素使用时间可能减少重新置管的几率。  相似文献   

19.
带cuff血液透析导管颈内静脉长期留置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血透)患者颈内静脉长期留置带cuff血透导管相关资料,以期更好保护导管,延长使用寿命.方法 选择维持性血透患者56例,长期留置带cuff血透导管,观察并记录一般实验室检查、血压、肾衰竭病因、置入带cuff长期导管的原因、导管类型、手术入路、导管相关并发症(感染、血栓形成等)、导管使用寿命及退出原因.结果 现阶段应用带cuff血透导管作为血管通路者21例,占同期透析患者的19.23%.最长使用时间37.6个月,平均时间(32.2±3.2)个月.血流量200~300 ml/min.并发症情况:出口感染2例,导管相关菌血症9例,导管扭曲、位置不适当2例,血栓性并发症8例,导管完全脱出1例,部分脱出1例.所有并发症均进行适当治疗.结论 带cuff血透导管作为长期血管通路使用安全有效,可以作为等待动静脉内瘘成熟期间较理想的过渡通路.规范化管理、预防和治疗并发症是留置带cuff血透导管管理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双腔颈内静脉置管作为临时性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临床应用,总结临床应用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5—2008年154例终末期肾脏病患者采用局麻下selding技术行颈内静脉置管术建立临时血透血管通路的临床资料,观察置管相关并发症。结果实施临时性颈内静脉置管术154例,其中149例患者穿刺插管成功。穿刺成功率为96.75%;静脉置管留置时间为1~1.5个月,应用良好;感染发生率为4%,感染发生时间多在颈内静脉置管术后3周,常见病原菌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4例)、枯草杆菌(1例)、鲍氏不动杆菌(1例),其中1例患者并发真菌感染,给予拔管。血栓形成5例,发生率为3.36%。局部渗血、血肿形成7例,发生率为4.7%。结论颈内静脉穿刺插管术是一项安全、有效、方便的深静脉置管技术,对于需要临时留置导管者,是一项很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