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观察可调钠透析对透析低血压的预防效果及与常规标准钠透析比较。方法选择2008年3月-2010年2月在我院血液透析中心维持性透析的血液透析患者60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常规标准钠血透模式(SSD)组,透析液钠浓度在整个透析期间均为140mmol/L;可调钠血透模式(VSD)组采用机器控制内置曲线模式、线性变化,在整个透析期开始的透析液钠浓度为153mmol/L,透析结束前30min透析液钠浓度改为135mmol/L。两组患者均使用碳酸氢盐透析液,每周透析2~3次,透析时间(10~12)h/周,透析时血流量(180—200)mL/min,透析液流量500mL/min,透析液温度37℃。结果可调钠透析组与常规标准钠组透析阶段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方面比较均明显升高,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心率症状比较,可调钠透析组明显优于常规标准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血压发生率比较,可调钠透析组明显低于常规标准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可调钠透析能有效预防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低血压,减少低血压发生率,提高透析耐受性及充分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可调钠透析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3年6月就诊于我院的维持性血液透析高血压患者42例作为研究观察对象,将入选患者按照透析方式分为观察组22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标准透析,观察组患者给予可调钠透析,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对两组患者透析前后进行血压、心率和血清钠离子浓度的测量和对比,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血压、心率和血清钠离子浓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透析后舒张压和收缩压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心率和血清钠离子浓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透析后心率、血压和血清钠离子浓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可调钠透析对维持性透析高血压患者作用较为明显,能够明显降低患者血压,同时对患者血清钠离子浓度和心率没有明显的影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低温可调钠血液透析预防透析中低血压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低温可调钠血液透析预防透析中低血压的效果。方法选择长期规律透析容易发生低血压的患者12例,按照随机单盲法进行常规透析和低温可调钠血液透析,每种透析模式观察2个月288人次透析。记录每次透析患者的血压、心率的变化和低血压发生情况,每个月查一次透析前后血生化情况。结果低温可调钠透析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均显著升高(P〈0.05),心律下降(P〈0.05),血压发生率较常规透析低血压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种模式透析前、后分别比较血钾、血钠、尿素氮、肌酐变化,差异无统计学(P〉0.05)。结论低温可调钠血液透析可以有效减少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并能达到预期透析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可调钠对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防治效果。方法 对10例在透析中经常出现低血压的患者采用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可调钠的透析模式,以干预前自身常规血液透析作对照,观察血流量、超滤量、透析中血压和透析后血压。结果 治疗组透析低血压发生率较常规组明显降低,治疗组血流量和超滤量较常规组明显增加,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透析后2、3、4h治疗组收缩压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无须药物干预。结论 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可调钠可有效预防透析低血压、提高血液透析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血液灌流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压和致高血压物质的影响。方法将60例符合难治性高血压的维持性血压透析患者随机分为灌流组及对照组,分别在血液透析基础上进行血液灌流和透析滤过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压、降压药使用、血肾素活性(PRA)、内皮素(ET)、血管紧张素Ⅱ(ATⅡ)、甲状旁腺素(PTH)、醛固酮(Ald)等致高血压物质及血肌酐(Bcr)、磷(P)的变化。结果伴难治性高血压血透患者存在高水平的PRA、ET、ATⅡ、PTH、Ald、β2-MG;16周后,两组Bcr、P、β2-MG、Ald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灌流组AT Ⅱ、ET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两组PTH均有明显下降,灌流组P〈0.01,对照组P〈0.05;两组PRA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灌流组血压下降,降压药种类使用减少,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差异。对照组血压及降压药使用种类有下降趋势,但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灌流组对致高血压物质的清除优于对照组,有明显降低血压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期间引起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3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83例患者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比较不同年龄段(〈50岁、50~60岁、〉60岁)、不同超滤量(〈3kg≥3kg)及不同并发症患者(冠心病、高血压、心包积液、重度贫血)的心律失常发生率,并比较透析中有无心律失常患者透析前、后血压(收缩压、舒张压)、肾功能(血肌酐、尿素氮)、电解质(血清钾、钠、氯、钙离子)的差异。结果:83例患者共行血液透析2408例次,发生心律失常758例次(31.48%),发生于上机后2~4h者494例次(65.17%)。随着年龄增长,透析中心律失常发生率也随之增加,不同年龄段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滤量≥3k患者心律失常率明显高于超滤量〈3kg者(P〈0.05);并发冠心病、心包积液、重度贫血的患者透析中心律失常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未并发相应疾病者(P〈0.05);透析中出现心律失常患者的血压、肾功及血清离子在透析前与透析中未出现心律失常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透析后血压、血清钾离子明显低于透析中未出现心律失常患者(P〈0.05)。超滤量、并发症、血透相关性低血压、低血钾有关。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中心律失常的发生可能与年龄超滤量、并发症、血透相关性低血压、低血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海洋胶原肽对维持性透析患者营养、肝肾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50例维持性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口服海洋胶原肽20g/d,对照组口服乳清蛋白20g/d。两组干预时间均为15d,并于干预前后分别检测人体测量、血生物化学及免疫学指标。结果最终完成实验的患者38例,其中,实验组21例,对照组17例。实验组干预后人体测量、白蛋白、血脂、血红蛋白等指标上升,球蛋白下降,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蛋白、尿素、肌酐等指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检测值较干预前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后各指标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间比较,实验组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免疫球蛋白指标均上升,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间比较,实验组IgG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M和IgA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海洋胶原肽对维持性透析患者的肝肾功能、免疫功能等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且作用优于乳清蛋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低温联合斜线式钠曲线和超滤曲线透析对老年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的影响。【方法】选择行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经常发生低血压的老年患者10例,进行自身对照,按透析的次数设单数为观察组,采用低温联合斜线式钠曲线和超滤曲线透析,双数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标准透析,观察6个月,分别300例次,统计透析时发生低血压的例次数及透析结束时超滤总量。【结果】观察组低血压发生率20%,超滤总量(3547±369)ml;对照组低血压发生率45%,超滤总量(3049±569)ml。低血压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平均超滤总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模式透析前后血清钠浓度、体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温联合斜线式钠曲线和超滤曲线透析可有效的降低老年血液透析患者发生低血压的次数,增加超滤总量,提高血液透析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可调钠透析(PHD)对血液透析患者相对血容量(RBV)的影响,以及长期应用可调钠透析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规律血液透析患者,按常规血液透析模式(CHD)和可调钠透析模式(PHD)分为两组,观察两组血液透析患者相对血容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实验开始及6个月后应用彩超检测心功能,比较两组的差异。结果两组忠者相对血容量随时间下降的变化在透析2h后差异显著,PHD组相对血容量的减少明显低于CHD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PHD组血液透析惠者6个月后其反映心脏收缩功能的指标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峰值射血率(PER)明显增加,反映心脏舒张期功能的指标心房充血分数(AFF)明显降低,P〈0.01,有统计学意义。而CHD组6个月后EF,FS无明显变化,PER升高,AFF下降,P〈0.05。说明长期可调钠透析更有助于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0.
何联义 《河北医学》2012,18(2):233-235
目的:探讨可调钠透析对血液透析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相关性低血压的预防作用.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高血压需要血液透析的患者选取8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采用可调钠透析,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透析,对两组患者透析中血压以及其他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透析中出现低血压患者的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在透析中血压下降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透析后相关离子以及肝肾功能比较,两组患者无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对血液透析高血压患者采用可调钠透析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预后水平,降低患者低血压等不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刘华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6,41(10):1370-1372
目的:探讨低温可调钠透析模式对中老年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的影响。方法:选择规律性血液透析连续4次透析中出现低血压反应≥2次的中老年患者10例,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每例患者分别接受标准透析(标准组)、低温可调钠透析(低温组),每种模式为期4周,透析次数均为12次。监测透析前后体温、心率、血压,透析过程中每30 min监测患者血压、心率1次,并记录低血压发生次数伴随症状及所需的护理干预。结果:低温组低血压的发生率及护理干预次数均明显少于标准组(P<0.01),低温组透析中及透析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著高于标准组(P<0.01)。结论:低温可调钠透析可有效地减少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提高中老年患者对透析的耐受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梁颖 《中国医药导报》2014,(22):125-128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在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陕西省友谊医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00例临床资料,依据护理措施不同分为常规护理组50例和集束化护理组50例。观察两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液透析依从性、生活习惯依从性、饮食依从性和运动依从性情况,观察两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前血压、透析过程中血压、透析前血钠浓度、透析后血钠浓度、透析前体温、透析过程中体温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透析前血压、透析前血钠浓度、透析后血钠浓度、透析前体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集束化护理组血液透析依从性、生活习惯依从性、饮食依从性和运动依从性均高于常规护理组,集束化护理组透析过程中血压、透析过程中体温均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在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的应用后可以明显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钠曲线联合超滤曲线透析模式预防血液透析中低血压发生的效果。方法将22例行血液透析的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模式进行透析、观察组采用钠曲线联合超滤曲线模式进行透析,观察比较两组在透析的不同时间血压变化情况、发生低血压的例次数及血容量下降和超滤量情况。结果在透析后3h、4h时,观察组患者血压变化较对照组稳定,发生低血压的例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血容量下降和超滤量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钠曲线联合超滤曲线透析模式能提高患者的耐受性,可有效预防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且有利于充分脱水,值得临床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钠曲线联合超滤曲线的设定是否能减少透析低血压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和不同钠浓度曲线设定对患者钠摄入及体重变化的影响。方法:纳入宁夏人民医院透析中心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透析低血压发生频率大于20%的16例患者,采用前瞻性研究。每个患者均顺序经历3种透析模式,A组:采用0超滤曲线及钠曲线;B组:采用1超滤曲线及钠曲线(平均钠浓度为138mmol·L^-1);C组:采用1超滤曲线及钠曲线(平均钠浓度为143mmol·L^-1);透析过程中监测透析液电导、血钠浓度、血压尿素清除指数(KT/V)值及透析间期体重增长量等。结果:①C组透析后血钠浓度较透析前升高(P〈0.05),C组透析后血钠浓度与其他两组透析后钠浓度比较有差异(P〈0.05);②C 组透析后平均动脉压(MAP)比A组高(P〈0.05);③B组和C组的低血压的发生率与A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B组比A组透析失败次数明显降低(P〈0.05);④B组和C组的Kt/v值较A组明显增高(P〈0.05);⑤3组间透析间期体重增加量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透析过程中,钠曲线联合超滤曲线的设定能减少透析低血压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而且不同钠浓度设定不引起透析间期体重的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5.
汤力  冯哲  全正莉  何芳  蔡广研  陈香美 《北京医学》2012,34(10):874-877
目的观察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联合羟乙基淀粉后置换输入用于治疗规律血液透析患者严重低血压的临床疗效并评估其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0月-2012年2月收治的26例伴严重低血压的规律透析(HD)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单纯使用CRRT治疗,实验组在CRRT过程中,给予后置换输入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前血压、血流量及超滤量(UFV)、Kt/V、CRRT过程中的平均血压、CRRT后血压以及脱离CRRT改为常规普通血液透析的时间和CRRT例次,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实验组透析过程中的平均血压明显高于对照组[(97.56±9.17)mmHg/(52.75±7.79)mmHg vs.(94.02±8.27)mmHg/(54.22±6.79)mmHg;P0.05];②实验组的透析血流量[(231.78±21.23)ml vs.(200.03±19.97)ml]及每次超滤量[(3120.75±752.33)ml vs.(2463.24±374.50)ml]较对照组有明显增加(P0.05);③实验组的透析充分性即Kt/V值明显优于对照组(1.25±0.16 vs.0.91±0.14;P0.05);④实验组转入常规透析所用的时间[(39.11±12.51)min vs.(54.72±10.42)min]和CRRT例次[(5.67±1.98)次 vs.(7.21±2.10)次]较对照组也明显少(P0.05)。结论对于伴严重低血压的透析患者,采用CRRT联合羟乙基淀粉后置换具有稳定血流动力学,防止低血压,提高透析效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赵茜芸  郝丽 《中华全科医学》2012,10(10):1501+1562
目的探讨透析液钠离子浓度的改变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7月-2012年2月在我院血液净化中心进行血液透析的3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的高血压患者,分别给予透析液钠离子浓度为140mmol/L(透析模式A)和透析液钠离子浓度为135 mmol/L(透析模式B)的透析模式各透析3个月,采用自身对照,观察患者前3个月和后3个月血压的变化。结果通过6个月的观察发现,透析模式B的患者透析后与透析前比较,血压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037、18.139,P<0.01);透析模式A的患者透析后与透析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18、0.264,P>0.05)。结论透析模式B的血压控制显著优于透析模式A,降低透析液钠离子的浓度可以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尹秀英 《当代医学》2016,(20):42-43
目的:探讨右旋糖酐40葡萄糖注射液对透析中低血压的疗效。方法将2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低温联合钠曲线透析组(对照组)和右旋糖酐40葡萄糖注射液透析组(治疗组),各14例。观察透析前后收缩压、舒张压、低血压的发作次数及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透析前后血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透析后血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低血压发生率36.9%,治疗组低血压发生率10.8%,2组患者透析后低血压发生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旋糖酐40葡萄糖注射液能有效的预防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可调钠透析在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的运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可调钠透析对透析脱水患者低血压的防治作用,以及透析前后血钠浓度的变化,评价PHD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规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36例,随机分成2组,每组18人,分别行普通透析与可调钠透析,观察透析后低血压的发生率,透析间期平均血压、心率,超滤量和透析后血钠浓度的变化。结果透析后可调钠透析组的低血压发生率明显低于普通透析组,而超滤量显著高于普通透析组,血钠浓度、心率等无明显差异。结论可调钠透析可明显降低透析脱水患者低血压的发生率,并且明显缓解患者的水负担,提高透析的充分性,还能改善患者心血管功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低温联合可调钠治疗模式对老年透析低血压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低温联合可调钠治疗模式对老年透析低血压的治疗效果。方法观察10例老年血液透析患者治疗16周共480例次,其中前8周(设为对照组,240例次)采用恒定钠浓度138mmol/L,透析液温度37.0℃;后8周(设为治疗组,240例次)采用低温(35℃~36.0℃),透析液钠浓度在透析治疗中前200份设定为148mmol/L,后40份调整为136mmol/L。观察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透析中血压、血钠、体温、脱水量、低血压发生率、透析体重未达标率及患者的耐受情况。结果治疗组透析前平均动脉压与透析中最低平均动脉压的差值、低血压发生率、体重未达标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患者耐受性好。结论低温联合可调钠治疗模式能有效防治老年透析低血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