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桡动脉采血是临床上常用的动脉采血方法之一,危重症病人通常需要多次监测动脉血气分析,而对于桡动脉穿刺点的正确按压能有效预防穿刺部位的出血及血肿.有研究报道,止血效果较好的是棉球(片)法和棉签直压法[1].  相似文献   

2.
宋爱梅  刘璇  葛永春 《全科护理》2013,(18):1650-1651
[目的]探讨桡动脉穿刺采集动脉血标本的最佳穿刺方法。[方法]将136例行动脉穿刺采血的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进针角度与皮肤呈90°垂直穿刺法采血,对照组采用进针角度与皮肤呈40°~60°角斜刺法采血,比较两种方法的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组织损伤发生率及病人疼痛程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垂直进针穿刺采血法操作简单、对组织损伤小、穿刺成功率高,可减轻疼痛,减少局部组织损伤及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动脉穿刺采血的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动脉血气分析已普遍应用于临床,为判断治疗缺氧、机体酸碱平衡紊乱、检测肺功能提供了可靠的资料。也为制定危重病人的治疗护理计划,提供了依据。这就要求临床护士一定要掌握动脉穿刺取血技术。现就我院1992~1997年行动脉穿剌资料完整的600例进行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附表)附表 600例动脉穿刺临床资料穿刺部位穿刺总数一次成功血肿形成动脉炎成功率(%)成人肱动脉198 18200919股动脉302 29230967943儿童肱动脉14  70050股动脉86 795091…  相似文献   

4.
覃桂香 《当代护士》2017,(11):121-122
目的探讨预设型动脉血气针在桡动脉采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6年9月住院进行桡动脉采血做血气分析的患者100例,按采血标本编号的奇、偶数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动脉血气分析取样系统,一次性2.5ml注射器抽吸肝素液湿润;观察组使用预设型动脉血气针进行动脉采血。结果观察组在一次穿刺采血成功率,标本合格率,穿刺采血时间,患者感觉疼痛程度及护士操作满意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设型动脉血气针用于桡动脉采血,在一次穿刺采血成功率、穿刺采血时间、标本合格率及患者疼痛程度等方面明显优于传统肝素注射器采血。  相似文献   

5.
2007年3月-2008年3月,我们采用“一”字定位法结合小枕对28例患者进行桡动脉穿刺,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桡动脉加压止血器在急诊科抢救患者桡动脉采血操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急诊科抢救室2018年9月—11月需桡动脉采血的患者1 600例,按入组顺序进行编号,奇数号为观察组,偶数号为对照组,每组各800例。对照组拔针后由操作者采用两根无菌棉签按压穿刺处,观察组使用桡动脉加压止血器按压穿刺点。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止血效果、按压并发症、操作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桡动脉采血后止血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按压止血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患者桡动脉采血操作完成时间(19.55±1.94)min,观察组患者桡动脉采血操作完成时间(13.45±1.76)min,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经桡动脉采血后用桡动脉加压止血器,提高止血效果,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桡动脉采血操作时间,值得临床借鉴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提高桡动脉穿刺采血的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的有效方法。方法将140例行桡动脉穿刺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观察组采用输液针头采血法。结果观察组穿刺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疼痛程度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输液针头采血法定位准确,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8.
加压式棉棒在静脉输液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加压式棉棒在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本院门诊输液室及各病区进行静脉输液2次以上的患者520例,于第1次输液和第2次输液拔针后分别采用传统的指压棉签法和加压式棉棒按压法按压止血。观察两种按压方法的按压止血效果、患者局部皮肤情况,并比较患者对两种按压方法的满意度。结果患者使用加压式棉棒按压后的按压止血效果优于指压棉签法,患者的按压时间长于指压棉签法,且对该按压方式的满意度高于传统的指压棉签法(均P〈0.05)。结论采用加压式棉棒对输液后患者进行局部按压,既有助于保证按压止血效果,又有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正动脉血气分析可以准确反映机体的呼吸功能和代谢功能,是诊断呼吸衰竭和酸碱平衡紊乱最可靠的指标和依据,对指导氧疗、调节机械通气的各种参数以及纠正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均有重要价值[1]。桡动脉具有解剖位置表浅,易触及,操作暴露少等优点,临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高新生儿采集血标本的一次成功率。方法:将我科2012年1~6月经桡动脉采血的144例新生儿作为观察组,随机抽取2011年8~12月收治的139例经股静脉及其他外周静脉采血的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一次采血成功率。结果:观察组一次采血成功率95.83%,对照组一次采血成功率88.4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生儿桡动脉采血方便易掌握,桡动脉压力较静脉压力高,回血快,血流速度快,采血量易保证;穿刺成功率高,有效保护新生儿血管,提高了患儿家属满意度,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预设型动脉采血器在动脉采血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预设型动脉采血器与一次性注射器采动脉血的效果。方法观察组100例用预设型动脉采血器采动脉血,对照组100例用一次性注射器采动脉血,观察两组标本合格率、采血时患者疼痛程度及采血后穿刺处压迫时间。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的标本合格率高、患者疼痛程度轻、穿刺处压迫时间少。结论采集动脉血标本,应用预设型动脉采血器优于一次性注射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2种浓度葡萄糖对新生儿桡动脉采血所致疼痛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原则,将90例新生儿随机分成A、B、C3组各30例,于桡动脉采血前2 min,A组新生儿予口服10%葡萄糖2 ml,B组新生儿予口服25%葡萄糖2 ml,C组新生儿予口服白开水2ml.采用新生儿面部编码系统(NFCS)、新生儿疼痛量表(NIPS)、心率上升幅度和啼哭例数作为观测指标.结果 3组新生儿疼痛评分(包括穿刺时的NIPS评分、结束时的NFCS评分和NIPS评分)分值、心率上升幅度以及啼哭例数比较差异明显,B组明显低于A、C组,而A、C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桡动脉采血时予口服25%葡萄糖2 ml可以明显缓解新生儿疼痛,而10%葡萄糖2ml无显著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寻找理想的桡动脉穿刺部位,提高桡动脉穿刺的成功率。[方法]将2010年3月—2011年3月258例临床需要采集动脉血做血气分析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采用骨性标志结合桡动脉搏动双重定位法进行桡动脉穿刺点的定位,并采用逆向穿刺法采血,对照组采用桡动脉搏动最强部位触摸法顺向采血。[结果]试验组穿刺成功率(94.6%)明显高于对照组(8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骨性标志配合搏动定位逆向穿刺法可以明显提高桡动脉血采集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寻找理想的桡动脉穿刺部位,提高桡动脉穿刺的成功率.[方法]将2010年3月-2011年3月258例临床需要采集动脉血做血气分析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采用骨性标志结合桡动脉搏动双重定位法进行桡动脉穿刺点的定位,并采用逆向穿刺法采血,对照组采用桡动脉搏动最强部位触摸法顺向采血.[结果]试验组穿刺成功率(94.6%)明显高于对照组(8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骨性标志配合搏动定位逆向穿刺法可以明显提高桡动脉血采集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胡珉芳 《当代护士》2018,(8):158-159
目的通过集束化护理减少肌肉注射黄体酮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法运用集束化护理对门诊肌肉注射黄体酮患者进行护理,观察治疗效果。结果集束化护理后的患者局部皮肤不良反应中重度发生率为4%,相较于集束化护理前的24%有了明显的降低(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在减少肌肉注射黄体酮硬结中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6.
足背动脉穿刺法在新生儿采血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足背动脉穿刺法在新生儿采血中的应用,比较接受足背动脉穿刺和桡动脉穿刺的患儿在穿刺后,穿刺点青紫范围、血肿发生率和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结果足背动脉组(135例)穿刺点的青紫范围小于桡动脉组(120例),血肿发生率也低于桡动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成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掌握了患儿足背动脉的解剖定位和穿刺技巧后,可在新生儿采血中推行足背动脉穿刺法.  相似文献   

17.
孙丽娜  田艳秀  王可可 《护理研究》2012,26(17):1597-1598
血气分析是用于检测呼吸功能及酸碱平衡的一项重要指标,尤其对于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危重病人,需要观察其数值的动态变化,但频繁穿刺导致病人恐惧和紧张,影响血气分析检测的结果。如何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病人穿刺疼痛是护理人员一直关注并探讨的问题。自2010年以来,我科对传统桡动脉穿刺采血的方法进行了改良,采用平行固定指间离心穿刺的  相似文献   

18.
婴儿桡静脉采血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林静  胡雪卿 《护理学报》2003,10(5):34-35
目的探讨桡静脉采血方法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从0~8个月的婴儿中各取100例作股静脉采血和桡静脉采血,两组由同组护士执行穿刺采血。以穿刺成功率、不良反应、解剖特点进行对照。结果两组方法的穿刺成功率无明显差异(P>0.05),不良反应仅出现血肿,血肿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桡静脉采血血肿发生率低。结论桡静脉采血具有操作容易,不易被污染,容易观察,可以防受凉,血肿发生率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提高新生儿桡动脉穿刺成功率的方法.方法 将200例需采集血气分析的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连线法,在前臂掌侧第一、第二腕横纹线上下连线的中间,距外侧(桡侧)0.3~0.4 cm(低出生体重儿)或0.5~0.6 cm(足月儿)处为人针点;对照组采用常规桡动脉穿刺取血法.比较2组的采血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采血方法的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改进后的连线定位采血方法一次穿刺成功率高,操作方法简便易于掌握,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护士工作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