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徐绍莲  解绍芹 《护理研究》2012,26(16):1500-1501
[目的]了解近3年来综合重症监护室(ICU)转出病人重返ICU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降低ICU病人重返率.[方法]收集2007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综合ICU收治的679例转出病人中重新返回ICU的52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重返原因,找出危险因素.[结果]3年ICU病人重返率为7.66%;ICU转出病人重返原因主要与呼吸系统问题有关,突出表现为病人人工气道护理不到位、病人排痰措施不能落实、合并医院内肺部感染、家庭照顾无力等.[结论]影响ICU病人重返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与呼吸道的护理与管理不能满足病人需要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肿瘤病人非计划48h重返重症监护室(ICU)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对24例非计划48h重返ICU的肿瘤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其预防措施。[结果]肿瘤病人非计划48h重返ICU的主要原因是发生了肺部感染、手术吻合口瘘、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术后并发症,而这些并发症主要与病人基础疾病、医护人员方面的因素以及家属方面因素有关。[结论]对肿瘤病人非计划48h重返ICU的原因进行充分认识及正确分析,并对其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可为护理干预措施得以有效的实施、保证各项护理操作的规范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危重病人护理风险因素评估和护理风险管理,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方法]识别和评估ICU危重病人的护理风险因素,制订和完善危重病人护理风险防范制度,比较风险管理实施前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风险管理实施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实施前。[结论]加强对临床危重病人的护理风险管理可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王玉环 《当代护士》2016,(3):173-174
总结了我院2013年0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24例患者重返ICU治疗的原因。主要包括呼吸道系统问题、循环系统问题、神经系统问题以及手术并发症和感染性休克等。认为在加强基础护理的同时,严格做好交接班工作,及早发现病情变化,是减少患者重返ICU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黄光琴  冯洁惠  丰玲 《全科护理》2013,11(12):1081-1083
总结重症监护室(ICU)重症病人发生寒战的原因及护理对策。60例病人总计发生了437例次的寒战,原因主要有术中麻醉药物的使用,颅脑损伤后的亚低温治疗,病原微生物引起的体内感染,导管相关性感染,药物或血制品的输注等;护理对策包括利用寒战评估量表(The bedside shivering assessment scale,BASA)评估寒战的发生程度、频次及持续时间,实施生命体征监测,观察伴随症状,提前干预,实施保暖措施,使用相关药物,纠正水电解质的紊乱,同时做好心理及安全的护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某三级甲等医院综合重症监护室(ICU)病人非计划重返的现状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通过病例回顾选取2016—2019年某三级甲等医院内综合ICU转出的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非计划重返,将其分为重返组和未重返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4 542例病人,其中72 h内非计划重返ICU者92例,非计划重返ICU发生率为2.02%;其中24 h内和48 h内重返者共计74例,占重返人数的80.40%;非计划重返的主要原因为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低;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付费方式(OR=2.109)、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OR=1.069)、ICU住院时间(OR=1.033)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OR=2.332)是综合ICU病人72 h内非计划重返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综合ICU转出病人以24 h和48 h内非计划重返者居多,付费方式、ICU住院时间、APACHE-Ⅱ评分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是病人非计划重返ICU的独立危险因素,管理者应将非计划重返ICU发...  相似文献   

7.
综合医院ICU病人心理状况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初入院的44例危重病人进行问卷测评,根据测评结果对ICU的24例病人在积极治疗同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观察组)14天后,进行2次测评,并与入CC产RCU的20例病人进行对照(对照组)。结果显示:心理护理前观察组,对照组各因子分均高于国内常模(P〈0.001),观察组行心理两周后,除躯体化,忧郁,僬 虑巩怖因子分外,其余因子分与国内常模无差异(P〉0.05),对  相似文献   

8.
朱冬平  张伟英 《护理研究》2023,(10):1772-1777
对迁移应激的定义、理论基础及重症监护室(ICU)转出病人家属迁移应激的临床表现、不良后果、评估工具、影响因素、干预措施进行综述,以期为构建ICU转出病人家属迁移应激的干预方案,降低家属迁移应激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危重症病人腹泻原因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红鲜 《护理研究》2008,(2):418-420
危重病人病程中合并腹泻,可导致病情加重,对生存质量及预后有一定影响,其发生、发展与多种因素有关。2002年1月-2006年12月住院危重症病人608例,其中有112例发生腹泻,现将腹泻原因、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ICU院内感染原因分析及控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提高护士书写重症护理记录单的水平.[方法]选择从2010年2月-12月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的1 699份重症护理记录单,逐份进行统计,找出我院ICU重症护理记录单书写中存在的常见缺陷.[结果]1 699份重症护理记录单中出现常见缺陷1 346处,前3位分别为记录格式错误占26.7%;病情描述不恰当,护理措施无效果评价占18.4%;漏记生命体征、液体及签名占17.5%.[结论]加强重症护理记录单质量考评和重视过程质量控制是保证护理记录单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崔更力 《护理研究》2009,23(32):2968-2969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指应用机械通气治疗后48 h和停用机械通气拔除人工气道48 h内发生的肺实质感染性炎症.VAP的发生率随着机械通气(MV)时间的增加而升高,机械通气是抢救和治疗各种急慢性呼吸功能障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崔更力 《护理研究》2009,(11):2968-2969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指应用机械通气治疗后48h和停用机械通气拔除人工气道48h内发生的肺实质感染性炎症。VAP的发生率随着机械通气(MV)时间的增加而升高,机械通气是抢救和治疗各种急慢性呼吸功能障碍的有效方法。由于人工气道的建立,破坏了呼吸道正常的生理功能和防御功能,使机械通气并发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增加了4倍~21倍。VAP的发生导致病人住院时间延长,治疗费用增加,  相似文献   

14.
危重病人应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可减少对外周静脉的刺激,保护血管;减少渗漏、感染;减少频繁穿刺给病人带来的痛苦;提高抢救成功率,但在临床应用中常常出现非计划性拔管,增加病人的痛苦和治疗费用.我院2003年12月-2009年10月行PICC置管135例,发生非计划拔管19例,占14.1%,现就拔管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5.
ICU病人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分析与护理防范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钱淑清 《护理研究》2005,19(6):480-481
为提高ICU插管病人的护理质量 ,分析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 ,并提出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 ,有效固定导管 ,合理使用镇静剂及肢体约束等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6.
张晓春  沙丽 《护理研究》2006,20(28):2590-2591
真菌已经成为院内获得性感染的重要病原菌。美国医院内感染监测系统(NNIS)的研究表明,1980年—1990年的10年间院内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增加了2倍,1/4~1/2的念珠菌血症发生在ICU,其中以外科ICU病人的发生率增加最明显,约增加了124%。在1990年—2000年系统性真菌感染在全世界范围内明显增多。在2000年念珠菌血症是血液系统感染第4大死亡原因,估计病死率30%~40%[1]。另有美国ICU脓毒血症病人的统计资料表明系统性真菌感染使ICU病人病死率危险增加了2.9倍[2]。ICU病人由于多经历重大手术及严重的身体创伤,均损害身体免疫系统而导致真菌感染…  相似文献   

17.
重症监护病房患儿心理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陈先云 《护理学报》2003,10(1):59-60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患儿心理行为反应及实施心理护理后效果。方法:采用访谈、调查、心理行为观察法对102例患儿进行心理分析,发现分离性焦虑63例,控制感丧失39例,疼痛所致的恐惧102例。笔采取了针对性护理。结果:护理后分离性焦虑18例,控制感丧失10例,身体伤害及疼痛反应59例,与护理前比较,经χ^2检验有显性差异(P<0.0001)。结论:根据患儿不同年龄,给予针对性护理,能减轻或避免住院引起的不良心理行为反应,促进患儿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病人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情况及相关因素,并制定对策。[方法]回顾性调查2013年11月—2014年7月我院2142例 PICC 置管病人 CRBSI 发生率及其原因。[结果]2142例病人中确诊CRBSI 24例,发生率为1.12%,其中操作中同一部位反复穿刺(针尖未拔出,在皮下探索式穿刺≥3次)5例,留置时间大于30 d 17例,经肘关节下静脉留置22例,病人带管出院(可能与病人依从性差、当地维护不规范等有关)23例。[结论]熟练的置管技术、满足治疗情况下较短的留置时间、经上臂置管、完整的宣教内容、病人良好的依从性及规范的维护都是降低 CRBSI 发生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Patients requiring treatments previously only undertaken in critical care units are now being nursed in other ward areas. A study was carried out to determine the difficulties that are faced by ward nurses caring for this highly dependent patient group. Staff and patient stress were problems experienced and there was a call for closer liaison between ICU and ward staff.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