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女,7岁,足月顺产。生后颈部无畸形,活动自如,近两年家长发现患儿颈部右侧倾斜,右侧面部发育差。查体颈向右侧倾斜,面部不对称,右侧面部及眼口距离均较短,下颌轻度转向左侧,颈部活动受限不明显,左胸锁乳突肌未触及,颈右旋未见胸锁乳突肌轮廓,右颈部可见隆起的胸锁乳突肌。颈椎X线片正常未见半椎体和椎体融合。诊断左胸锁乳突肌缺如,肌性斜颈。在局麻下行右侧胸锁乳突肌切断及邻近筋  相似文献   

2.
在一例约 60岁女性尸体标本上 ,见其左侧的斜方肌锁骨部抵止异常 ,伴枕小神经、锁骨上神经和副神经走行变异 ,报道如下 :斜方肌前外侧部的肌纤维向前下走行 ,覆盖了颈后三角的大部分 ,其上、中部前缘距胸锁乳突肌后缘约1.5cm ,而下部抵止于锁骨上面的大部 ,其抵止处前缘距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后缘仅 0 .6cm。枕小神经自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上方 0 .8cm处浅出 ,主干长 5.9cm ,横径 2 .0mm ,厚 0 .6mm ,向后上斜行一段后 ,进入斜方肌深面 ,在距其前缘 1.0cm处穿过该肌后垂直上行 ,至乳突尖水平分支分布于枕部皮肤。锁骨上神经自胸锁…  相似文献   

3.
副神经的定位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为有关的手术准确定位副神经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12具(24侧)成人尸体标本。解剖观测副神经的行程、毗邻、体表标志、分支分布、与其与周围神经的关系。结果:副神经进入胸锁乳突肌后,75%肌支为两支,25%为1支。副神经在胸锁乳突肌后缘穿出点距耳大神经在胸锁乳突肌后缘穿出点上方(1.24±0.51)cm,距锁骨中点(10.72±1.67)cm,距胸锁关节(12.46±1.19)cm。副神经在颈后三角内位置表浅,副神经进入斜方肌点距锁骨中点(4.95±1.62)cm,沿途发出支配斜方肌的分支。结论:副神经有较为恒定的标志,上述测量的副神经体表定位有助于在有关手术中可以有效地保护或快速寻找副神经。  相似文献   

4.
在标本解剖学习过程中,发现一处左颈外静脉变异,报道如下. 该具标本为老年女性,发现其左侧颈外静脉直接注入颈内静脉.变异部分的颈外静脉长度约为75.61 mm,宽度约为3.90 mm,右侧未见此类变异现象.正常的颈外静脉由下颌后静脉的后支、耳后静脉及枕静脉汇合而成,起始于下颌角附近,沿着胸锁乳突肌的表面下行至颈根部,在锁骨上方穿过深筋膜,最终注入静脉角或锁骨下静脉.而解剖此变异的颈外静脉,发现其在胸锁乳突肌表面下行后,于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绕至其后方,在距离静脉角上方67.80 mm处直接注入颈内静脉,沿途无分支.  相似文献   

5.
甲状腺手术颈丛阻滞麻醉点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胸锁乳突肌后缘颈丛阻滞麻醉点因定位困难、并发症多、副作用大而几经改进。本文回顾了颈丛阻滞麻醉点的研究历史和有关的解剖学研究。分析了并发症产生的原因,并就胸锁乳突肌前缘颈丛阻滞麻醉点的研究方法提出见解。  相似文献   

6.
1 病例资料病人 ,男性 ,62岁 ,体重 85kg ,拟在颈丛阻滞麻醉下行甲状腺腺瘤摘除术。病人自五年前查出有高血压病 ,血压最高时 1 60 / 1 0 0mmHg ,用药不详 ,近期未服用降压药 ,入院时血压 1 38/ 81mmHg。术前用药 :鲁米那钠 0 .1 g ,阿托品 0 .5mg。入手术室监测血压为1 43/ 83mmHg ,HR :85次 /分 ,血氧 99% ,术前ECG示心肌劳累。采用双侧颈浅丛阻滞 ,对半液加上 1 :4 0万肾上腺素 ,左右各给 6ml。因病人肥胖 ,脖子短且甲状腺腺瘤达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处的穿刺部位 ,推避不开。颈丛注完药后 3min ,患者出现声音…  相似文献   

7.
在中原地区收集的一具男性尸体,25岁左右,身高1.68米,体形发育正常,有斜颈,头向右侧倾斜,右肩上提,面朝向左前方,颈部无手术疤痕.解剖发现:左侧胸锁乳突肌全部缺如,该区的血管和神经的位置关系发生相应的变化,主要表现为颈丛及其分支和脊神经的位置变异.颈丛通常位于颈侧部,胸锁乳突肌上部的深面,中斜角肌和肩胛提肌起端的前方,其皮支均由胸锁乳突肌后缘的中点附近穿出,再分散开行向各方.本例颈丛皮支中的耳大神经,枕小神经和颈横神经,发出位置偏高,于乳突尖下30毫米,且此三支起始为一共干,当自下向上行至下颌角后下缘,于乳突尖下20毫米处,分为三支(即耳大神经,枕小神经,颈横神经),分别行向上、  相似文献   

8.
双侧茎突异常肥大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标本制作过程中 ,发现颞骨的茎突异常粗大。虽国内已有多篇报道 ,但本例为双侧。成人男性尸体 ,年龄约5 0岁左右 ,死因不详 ,外观体表未见异常。切开颈部皮肤 ,先剥除颈皮下筋膜 (包括颈阔肌 ) ,同时清理颈外静脉及颈外侧浅淋巴结 ,暴露出胸锁乳突肌 ,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上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保留腮腺咬肌筋膜加胸锁乳突肌肌瓣对预防面部凹陷畸形及味觉出汗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腮腺良性肿瘤的患者11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54例,治疗组保留腮腺咬肌筋膜并即刻行胸锁乳突肌肌瓣充填,对照组常规方法行腮腺肿瘤切除术,术后随访观察疗效。结果经术后3~24个月随访,所有手术均获得成功,保留腮腺咬肌筋膜加胸锁乳突肌肌瓣的手术方法在面部凹陷畸形的改善效果及味觉出汗综合征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保留腮腺咬肌筋膜加胸锁乳突肌肌瓣可作为修复腮腺术后畸形及预防味觉出汗综合征的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临床应用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复合瓣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在40侧成人尸体标本上,解剖观察胸锁乳突肌的形态,血供来源及其动脉在胸锁乳突肌内的分布、构筑特点。结果:胸锁乳突肌血供丰富。其锁骨头主要血供为甲状腺上动脉胸锁乳突肌肌支。该支出现率占82.5%,距甲状腺上动脉起点(1.72±0.76)cm处发出,起始外径(1.52±0.10)mm,肌外长度为(22.07±0.4)mm;胸锁乳突肌由副神经支配,其体表投影位于乳突尖下方(4.01±0.39)cm,距肌前缘的距离为(2.14±0.46)cm处。结论:胸锁乳突肌锁骨头血供丰富为多源性,血管粗、蒂长,可以制成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带半片锁骨瓣修复骨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1.
在解剖一成年男性尸体标本时,发现其右侧副胸锁乳突肌与胸骨肌相连的变异,较为罕见,报道如下:(1)副胸锁乳突肌上端连于胸锁关节处,向左下方连于左侧胸骨角下缘,位于体壁肌肉浅层,长2.0 cm,宽1.0 cm.(2)胸骨肌上端在胸锁关节处,分别与胸锁乳突肌和副胸锁乳突肌相连,下端与右侧腹直肌鞘前层相续,位于肌肉浅层(即浅筋膜下方)最宽处4.0 cm,长9.0cm,与副胸锁乳突肌呈45.夹角.(3)左侧未见异常,分析变异原因:副胸锁乳突肌的发生可能于腮弓间充质演化异常有关;而胸骨肌变异则可能与肌节的分化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2.
双侧副胸锁乳突肌与胸骨肌相连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局解教学过程中 ,发现一例双侧副胸锁乳突肌与胸骨柄相连的变异 ,较为罕见 ,故报道如下。女性 ,70岁左右。变异肌肉位于深筋膜深面、胸锁乳突肌及胸大肌的浅表 ,呈“X”形 (附图 )。两侧副胸锁乳突肌于胸骨柄水平处以中间腱相连后止于胸骨柄前面 ,肌腹 (宽约 1.5cm ,厚约 1.0cm)向两侧外上方斜行约 18cm后止位于两侧颞骨乳突外侧面、胸锁乳突肌止点浅表。胸大肌浅表尚有两变异肌肉起于胸大肌下缘 (第 5~ 6肋间 ) ,向内上方斜行约 16cm后连于中间腱。右侧肌腹较大 ,下缘宽约 8cm ;左侧肌腹较小 ,宽约 4cm。中间腱又借胸大肌…  相似文献   

13.
<正>在解剖一具未成年男尸颈部时,见双侧锁骨舌骨肌伴二腹肌前腹变异(附图),此变异甚少见,现报道如下:锁骨舌骨肌:起自锁骨上缘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后(宽左18.45mm、右30.90mm),起点内侧缘距锁骨头(左32.00mm、右24.64mm),肌纤维斜向内上,止于舌骨体(宽左10.00mm、右17.48mm),止点间距8.30mm。其前后缘长度左侧分别为75.25mm和76.50mm、右侧分别为64.26mm和  相似文献   

14.
在解剖一成年男性尸体标本时 ,发现其右侧副胸锁乳突肌与胸骨肌相连的变异 ,较为罕见 ,报道如下 :(1)副胸锁乳突肌上端连于胸锁关节处 ,向左下方连于左侧胸骨角下缘 ,位于体壁肌肉浅层 ,长 2 .0cm ,宽 1.0cm。(2 )胸骨肌上端在胸锁关节处 ,分别与胸锁乳突肌和副胸锁乳突肌相连 ,下端与右侧腹直肌鞘前层相续 ,位于肌肉浅层 (即浅筋膜下方 )最宽处 4 .0cm ,长 9.0cm ,与副胸锁乳突肌呈 4 5°夹角。(3)左侧未见异常 ,分析变异原因 :副胸锁乳突肌的发生可能于腮弓间充质演化异常有关 ;而胸骨肌变【收稿日期】2 0 0 1 - 0 4 - 2 3异则可…  相似文献   

15.
正笔者在局部解剖学实验操作中发现1例成年男性尸体上出现双侧胸骨肌且与双侧胸锁乳突肌相连变异,现报道如下。依次切开皮肤、浅筋膜和深筋膜后,胸骨肌位于双侧胸大肌的前面和胸骨两侧,呈"八"字形,上窄下宽,右侧较粗大,左侧细小。右侧胸骨肌长24.5 cm,其上、中、下三部肌腹的宽分别为1.1 cm、3.5cm、2.8 cm;左侧胸骨肌长17.9 cm,其上、中、下三部肌腹的宽分别为0.6cm、1.5cm、1.7 cm。右侧胸骨肌以腱膜起于第7肋软骨、腹直肌鞘前层及腹外斜肌腱膜,肌纤维行向内上方,在胸骨角处移行为肌腱,末端与胸锁乳突肌胸骨头移行在  相似文献   

16.
枕—椎动脉吻合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31具成年尸体上对椎动脉和枕动脉进行了观测。椎动脉在椎动脉沟中点处的外径平均为3.9mm,枕动脉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的外径平均为1.9mm,两动脉适宜行端侧吻合。枕动脉有胸锁乳突肌深面可游离子度达50mm,有移位吻合的可行性。文中还讨论了椎-枕动脉吻合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舌肌肌电图对运动神经元病诊断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舌肌肌电图(EMG)对运动神经元病(MND)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2例 MND患者[其中肌萎缩侧索硬化(ALS)13例,脊肌萎缩症(SMA)9例]进行常规EMG及胸锁乳突肌和舌肌EMG检查,并比较其结果。结果:MND患者EMG舌肌纤颤电位阳性率为59%,而临床表现舌肌纤颤仅32%,EMG敏感性高于临床表现,但经统计学分析差异不明显。ALS与SMA两组常规EMG 比较无明显差异。ALS组舌肌EMG纤颤电位62%(8/13例),胸锁乳突肌纤颤电位39%(5/13例),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SMA组舌肌纤颤电位阳性率为56%(5/9),胸锁乳突肌EMG无纤颤电位,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舌肌EMG可作为诊断运动神经元病重要的辅助手段,其诊断价值高于胸锁乳突肌EMG,尤其对SMA病例,与胸锁乳突肌EMG相结合则诊断价值更大。  相似文献   

18.
颈丛麻醉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颈丛的行程及毗邻结构,为更安全行颈丛麻醉提供依据。方法观察24例尸体颈丛分支浅出点,解剖麻醉穿刺点周围的结构,测量麻醉穿刺点及进针1cm深处与各结构的距离。结果颈丛神经分支多从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以下穿出,穿刺点1cm深处与各结构的距离在13~31mm之间。结论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处仍为颈丛麻醉较安全的穿刺点,但穿刺深度不宜超过(21.2±3.2)mm,进针方向以向后向内20°~30°角为宜。  相似文献   

19.
<正> 作者通过50例尸体的胸锁乳突肌及其表面皮肤的解剖学研究,提出了一种用双侧胸锁乳突肌胸骨头旋转肌皮瓣再造舌的新术式。该术式可保留胸锁乳突肌的部分功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提高先天性斜颈的临床疗效进行相关的解剖学研究以及临床上三种手术方式的效果评价;方法:对28具成人尸体的49例(侧)胸锁乳突肌及其周边结构进行应用解剖研究。临床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278例,其中行胸锁乳突肌切断术92例,胸锁乳突肌延长术154例,胸锁乳突肌单头延长术32例;结果:胸锁乳突肌两头可分离的长度为:109.0±29.9mm,占胸锁乳突肌前缘长189.4±14.6mm的56.8%,对于轻、中度或较重度的斜颈患者,其两头可分离的长度都可足够进行胸锁乳突肌延长术,与其他两种术式相比,胸锁乳突肌延长术治疗肌性斜颈可行且疗效好;结论:胸锁乳突肌延长术可以作为治疗肌性斜颈的一种良好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