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0 毫秒
1.
大链壶菌感染对致倦库蚊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大链壶菌感染对致倦库蚊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分别观察被感染后0,24,48h蚊幼虫的体重、身长、龄期和死亡率,与同时收集的对照组相比。结果:大链壶菌感染初期对蚊幼虫的体重、龄期、死亡率的影响不明显;而被感染24,48h后,蚊幼虫体重、身长明显低于对照组,龄期发育延滞,死亡率显著升高;受感染的Ⅳ龄蚊幼虫不能成蛹并最终全部死亡。结论:大链壶菌感染对蚊幼虫的生长发育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大链壶菌灭蚊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扼要介绍了大链壶菌在生物灭蚊中的重要作用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急需进行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SFE和PYG培养基中加入兔肝粉后对大链壶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5.
<正> 近年来,不少作者报告用亚致死剂量的奋斗呐对某些种类蚊虫的发育、雌蚊产卵及卵的孵化率均有一定影响。作者于1991年8月至1992年2月实验观察了低浓度奋斗呐对白纹伊蚊和嗜人按蚊幼虫的影响。初步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1994年我们在贵阳新分离的灭蚊真菌(代号NF)与大链壶菌的亲缘关系,在比较二者的形态和生长特征、灭蚊能力的同时,对它们的可溶性蛋白和酯酶同工酶谱进行了对比研究,并首次报道了大链壶菌的可溶性蛋白及酯酶同工酶谱。  相似文献   

7.
大链壶菌和卡地腐霉的 Pr1和Pr2类蛋白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证实灭蚊真菌大链壶菌和卡地腐霉经诱导可产生枯草杆菌蛋白酶类蛋白酶(Prl)和胰蛋白酶类蛋白酶(Pr2)。方法:采用特异性底物测定、X光胶片印迹试验、含底物的硝酸纤维薄膜试验等多种方法对蚊虫体壁类似物--几丁质诱导前后培养液中酶的活性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大链壶菌和卡地腐霉均可产生Pr1和Pr2类蛋白酶。并且,经几丁质诱导30-60h后,卡地腐霉产生的Pr1和Pr2类蛋白酶及大链壶菌产生的Pr2类蛋白酶活性均明显增高。并通过对培养液进行冷冻干燥、等电聚焦电泳和脱盐等处理,对该蛋白酶进行了初步纯化。结论:大链壶菌和卡地腐霉均可产生Pr1和Pr2类蛋白酶。几丁质对这些类蛋白酶的释放有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杨霞  王善青 《海南医学》1996,(3):144-146
本文作者在实验室内对大劣按蚊卵和幼虫在不同浓度盐水中的孵化率和发育情况进行了观察,发现低浓度盐水对大劣按蚊的孵化影响不大.但随着浓度的增加,孵化率依次降低.在0.5%及以下浓度的盐水中,大劣按蚊幼虫均可发育,浓度越低,幼期死亡率也越低,在1.0%及以上浓度的盐水中,幼虫不能存活,只有在0.1%及以下浓度的盐水中,幼虫才能发育为成虫.  相似文献   

9.
10.
通过实验研究了葵花子浸膏(SFE)用于人工培养大链壶菌卵孢子的可行性以及其最适浓度。并比较了不同接种物的培养效果。  相似文献   

11.
本实验证明,由于长期按种子人工培养基而失去或减弱产生卵孢子能力的大链壶菌(一种灭蚊真菌)经宿主保种60代左右后,即可在含固醇类物质的培养基中产生大量卵孢子。  相似文献   

12.
灭蚊真菌-卡地腐霉蚊虫宿主范围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和探讨灭蚊真菌.卡地腐霉的蚊虫宿主范围。方法:野外采集蚊幼虫标本,通过形态鉴定其种属,在实验室按标准化方法测定卡地腐霉对其感染能力。结果:野外5处采集蚊虫标本约600只,受感染蚊虫分属2属7种,加上原有调查资料,到目前为止,已知卡地腐霉的蚊虫宿主共3属12种,内含重要疾病媒介蚊虫3种。结论:本研究初步给出了卡地腐霉在常见蚊虫特别是媒介蚊虫中的灭蚊谱。  相似文献   

13.
陈虹  陈汉彬 《贵阳医学院学报》2002,27(2):136-137,139
目的:比较海南、北京、贵州三地理株白纹伊蚊和贵州株致倦库蚊蛋白质含量的差异。方法:用凯氏定氮法测定羽化后第5天白纹伊蚊和致倦库蚊(雌蚊)蛋白质含量,并比较地理株和种间的差异。结果:海南株蛋白质分别与北京株及贵州株蛋白质有显著差异(P<0.01),但北京株与贵州株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贵州株和北京株白纹伊蚊与贵州株致倦库蚊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海南株白纹伊蚊与贵州株致倦库蚊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不同地理株白纹伊蚊蛋白质含量可有差异,同一地区的不同蚊种之间蛋白质可无差异。  相似文献   

14.
九株虫生真菌灭蚊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寻找新的生物灭蚊资源,我们用九株菌株的孢子液作杀灭致倦库蚊早三龄幼虫的实验。其中M.SP.GY,P.farlinosus1020和P·flumoso-roseus8078引起的蚊虫死亡率分别可达75.1±23.5%、58.6±38.8%和59.3±19.8%。从P·flumoso-roseus8078感染致死的蚊幼虫中又分离出该菌,培养后产生的分生孢子仍具有较高的蚊虫致死率。M.sp,GY和P·farlinosus1020的孢子冰冻匀浆能在较短时间(1~2天)内使蚊虫死亡,表现出明显的真菌毒素作用。  相似文献   

15.
福州市登革热流行特征与蚊媒种群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1999年福州市近郊登革热的流行特征与媒介蚊虫的关系,以控制登革热的再次流行。方法:访视现症病人,开展房屋指数、容器指数、布雷图指数测定。检测病人血清中的IgM与IgG,从病人血清及白纹伊蚊体内分离病毒。设5个监测点,调查孳生场所,全年观察幼虫的季节消长规律。结果:经流行病学研究与病原学检测确认,本次流行的病原为Ⅱ型登革病毒,传播媒介是白纹伊蚊。罹患率为3.56%,以20~49岁年龄组为主,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职业分布以农民、商人为主,分别占 45.84%和21.05%,呈一定的家庭聚集性,病例集中在8~9月,分别占47.68%和38.15%。在各种材料容器的水体中,广泛发现白纹伊蚊孳生。1月见少量幼虫;2月仍有残存幼虫;3月开始繁殖;4月上旬出现成蚊,密度逐渐上升,6月初与9月下旬分别出现主次高峰,11~12月下旬仍可发现幼虫;成蚊9月上旬密度最高;病家周围环境以白纹伊蚊幼虫孳生最多,流行特征与蚊媒种群密度的关系,呈互为制约作用。结论:本次流行有着明显的年龄、性别、职业、季节和家庭聚集等特征,发病与疫区白纹伊蚊孳生地多,密度高,人群普遍易感及气候条件等因素有着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