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消化内分泌学是本世纪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继 Bayliss 和 Starling 于1902年发现第一种胃肠激素——促胰液素(secretin)后,胃肠激素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成为内分泌学的一个分支,迄今已被陆续发现45种胃肠调节性肽类激素,从而使消化道成了体内最大的内分泌器官,使一些内分泌的传统概念发生了变化。胃肠激素的新概念(一)神经内分泌概念神经和内分泌本来  相似文献   

2.
内分泌学的进展,有赖于各种激素的分离、提纯、人工合成及其活性的研究。1968年、1971年先后从丘脑下部分离和提纯了(TRH)和(LH—RH)两种丘脑下部激素,这就为研究和发展神经内分泌学展开了新的一页。本文着重从最新的观点讨论了促性腺激素的调节机制,简要地介绍了LH—RH在动物试验、人体试验性应用,一检查诊断及计划生育等方面新近的一些进展,提供今后进一步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脑血管的神经内分泌学研究提示脑梗死患存在内分泌变化,特别是瘦素(Leptin)与脑梗死,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与脑梗死的关系研究较多。本对瘦素及胰岛素抵抗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中医内伤病证候是经中医几千年发展又经近年来总结而形成的中医最宝贵的精华部分。疾病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可出现不同的证侯,它的神经-内分泌病理生理基础则是3条线,这3条线的病理生理变化构成了全部中医内伤病的证。在整个内伤病证候中,肝脾肾3个系统的病理生理和3条应激神经内分泌学的主要变化,恰恰与应激神经内分泌3条主要神经内分泌腺相互吻合。肝脾肾3条线是主轴,而心肺、六腑、经络的定位均依附在肝脾肾3条线上,可揭示出全部证候的病理生理。应激神经内分泌学的病理生理与现代的3条神经内分泌线是中西医两大医疗体系的交汇点、整合点,相互扩容的主要部分。现代医学应激系统发展出来的神经内分泌病理生理学含整个内分泌轴及植物神经的联合轴是证候实质的基础,由此可以用现代科学和医学理论来研究发展发扬中医药。3条神经-内分泌线是疾病引起共同的应激神经内分泌学的表现,但应激神经内分泌学缺乏整体的临床表现,而中医两千年发展的证恰好是一个补充和整合。  相似文献   

5.
美《医学世界新闻》第21卷第7期(1980年)报道意大利米兰消息:一位德国研究者发现溴隐亭(Bromocriptine)能够有效地缩小分泌催乳素的垂体腺瘤。经几个月治疗后,溴隐亭不仅能使催乳素水平降低,而且性功能也可获得恢复。慕尼黑大学内分泌学付教授沃德尔Klaus von Werder)医生说,“目前在处理这种常见的垂体瘤时,除了手术外,我们已有真正选择的余地了。”他指出,催乳素所致之腺瘤在手术后仍持续存留。在内分泌学的神经活性药物会议上他提出证据说,溴隐亭能抑制肿瘤  相似文献   

6.
肾上腺皮质肿瘤神经内分泌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肾上腺皮质肿瘤的神经内分泌学特性.方法:对长征医院1999年6月至2005年6月收治的99例肾上腺皮质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技术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连接法(S-P法)检测99例肾上腺皮质肿瘤组织中神经特异性烯醇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嗜铬素A(CgA)、突触素(Syn)的表达,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患者年龄、临床症状、检验结果、病理类型等,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三种蛋白在肾上腺皮质腺瘤中均有大量表达,NSE阳性率为80%,CgA阳性率为48.9%,Syn阳性率为75.6%.在皮质腺癌中的表达率为 NSE 77.8%,CgA 22.2%,Syn 77.8%.在正常肾上腺组织中的表达率为 NSE 20%,CgA 0%,Syn 10%.NSE、CgA、Syn三种蛋白在肾上腺皮质腺瘤和肾上腺皮质腺癌之间的表达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均比正常肾上腺组织明显升高(P<0.05).结论:肾上腺皮质肿瘤无论腺瘤、腺癌,均表现出神经内分泌学特性,提示其发生与肾上腺皮质中的神经内分泌细胞的异常增殖有关.  相似文献   

7.
寒热是中医八纲辨证中的两个重要方面,也是中医辨证治疗的纲领,多个学科领域已对寒热证本质进行了探索,并获得了一定的成果,尤其是计算机科学的引入,更是带动了寒热乃至中医证候学的发展。现从交叉学科研究方面(神经内分泌学、免疫学及与计算机科学)、其他各学科研究方面(病理学、生物化学等)及前瞻3个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垂体腺瘤是常见的良性肿瘤,发病率一般为1/10万,其发病率在颅内原发肿瘤中仅次于脑胶质瘤和脑膜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0%。随着现代显微神经外科学、神经影像学和神经内分泌学的  相似文献   

9.
内分泌学创建于20世纪初,其研究技术难度较大,要求较高,用生物学方法作鉴定,其精确度差。及至20世纪60年代,Yalow等创建放射免疫分析法(RIA),能检出极微量浓度的激素(浓度低至10~(-9)),从此才得到飞跃发展,迅速推动了实验内分泌学和临床内分泌学的进步。这种突飞猛进的发展是内分泌学发展史的一个崭新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0.
美国华盛顿消息:美国加利福尼亚旧金山大学(UCSF)的研究人员报道:阻断内源性强啡肽(Dynorphin)受体的药物,有助于因损坏性创伤所致的脑外伤的治疗。该药物对化学实验性地逆转脑外伤结果有阻抑作用。美国退伍军人管理局医疗中心、UCSF神经损伤中心研究协会的神经内分泌学家、指导这项研究的Tracy McIntosh博士,在一次神经科学协会年度会议上报告说:“这一发现可  相似文献   

11.
姜福丽  闫爽 《医学综述》2013,(16):2886-2888
囊泡单胺转运体2(VMAT2)是神经内分泌细胞膜上必不可少的蛋白质,参与转运细胞内单胺类递质,在体内分布广泛。近年来,VMAT2在胰腺中的定位及生理功能初步被阐明。随着分子影像学和神经内分泌学的蓬勃发展,VMAT2作为B细胞的潜在分子标志物,在活体外利用其特异性配体,通过正电子断层扫描评价胰岛B细胞量、早期预测与诊断糖尿病的方法备受关注。该文就VMAT2与糖尿病的相关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2.
前言临床内分泌学统共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一些老的内分泌病种如阿迪森氏病(1856)、肢端肥大症(1886)、突眼性甲状腺机能亢进(葛瑞乌氏1835和巴塞杜氏1840)都是十九世纪临床观察和病理解剖学研究的成果。它们的认识完成于有关激素发明以前。这是临床内分泌学发展史的第一阶段。进入二十世纪才发现所谓激  相似文献   

13.
<正> 调节腺垂体机能的下丘脑释放激素的发现是近年来神经内分泌学的重大进展之一。其中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的分离,纯化以及化学合成在基础研究及实际应用中都占有重要  相似文献   

14.
单鼻孔入路切除垂体腺瘤手术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垂体腺瘤是一种颅内良性肿瘤,它的发病率仅次于胶质瘤和脑膜瘤,居第三位.近年来,随着神经影像学和神经内分泌学的发展,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本人通过22例经单鼻孔入路手术切除垂体瘤的病例,总结了该种入路遇到的一些具体问题,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随着神经放射学、神经内分泌学、神经病理学以及显微外科学技术的发展,脑垂体瘤显微外科也获得较快的进展。国外六十年代起便能对胞小脑垂体瘤做出早期诊断,并在手术显微镜,X线透视电视监护下,经口唇、鼻中隔、蝶窦成功地摘除脑垂体微腺瘤,保存了正常垂体组织,使内分泌功能恢复到正常水平。目前一些大  相似文献   

16.
分子内分泌学是一门新发展起来的学科,近十年来进展较快。它的发展加深了人们对生物机体神经体液调控机理的认识,对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临床医学起到了很大促进作用。由于现代先进技术的应用,才有可能从分子水平来探讨激素的作用机理,从激素分子的改造来达到防治效应,从激素分子的特异测定来提高诊断水平。分子内分泌学涉及的内容很多,本文只就与医学临床关系密切的四个问题作初步介绍。  相似文献   

17.
下丘脑释放因子和抑制因子的发现,是近20~30年来内分泌学研究的重大成就之一,它使生殖生理学的理论得到了充实,使性激素在临床上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并确立了下丘脑—垂体—靶器官的神经内分泌学说。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脂肪组织一直被认为是仅供能量贮备的终末分化器官.随着众多脂肪细胞因子如瘦素(leptin)、抵抗素(resistin)、脂联素(adiponectin)、网膜素(omentin)以及内脂素(visfatin)等的发现,脂肪组织旺盛的内分泌功能亦逐渐为人们所认识,脂肪组织作为一个内分泌器官已成为学术界的共识,脂肪内分泌学已成为内分泌学的一个新的领域.Visfatin是由日本大阪大学Atsunori Fukuhara在2005年1月发现的[1].本文就Visfatin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细胞因子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李春霖综述汪寅章审校近来研究发现,人体许多组织在一定的刺激下都可以产生细胞因子,作用于免疫系统、神经内分泌系统,发挥广泛的生理、病理作用,并参与调节免疫、神经内分泌系统间的相互作用。随着神经免疫内分泌学(NIE)的出现...  相似文献   

20.
根据直角坐标定向原理研制了WD-Ⅱ型CT-脑立体定向仪,并在颅骨和尸头上进行验证,性能可靠。然后,对5例垂体腺瘤的患者行经鼻—蝶窦立体定向手术,术前根据病史,神经内分泌学检查,X线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