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TSLC1基因甲基化与宫颈癌HeLa细胞凋亡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天花粉蛋白诱导宫颈癌HeLa细胞凋亡过程中肿瘤抑制基因TSLC1的甲基化的变化情况,并探讨其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细胞凋亡和抑癌基因甲基化的相关性,寻找新型的去甲基化药物。方法应用MTT法检测对HeLa细胞增殖抑制的影响;流式细胞仪分析天花粉蛋白对宫颈癌HeLa细胞诱导凋亡作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技术(MSP)检测天花粉蛋白处理前、后宫颈癌HeLa细胞中TSLC1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的甲基化的变化情况。结果宫颈癌HeLa细胞中TSLC1基因启动子区CpG岛是呈高度的甲基化状态,经天花粉蛋白处理后,HeLa细胞生长明显受抑,流式细胞仪分析出有特征性的亚二倍体凋亡峰,TSLC1基因启动子区CpG岛无异常甲基化表现。结论天花粉蛋白诱导宫颈癌HeLa细胞凋亡过程中对TSLC1基因有明显的去甲基化作用,可能是新型的甲基化抑制剂,肿瘤细胞凋亡与抑癌基因的甲基化失活之间可能存在某些相关性。并且TSLC1基因甲基化的检测有可能成为宫颈癌的早期诊断和指导临床治疗的又一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FHIT基因启动子区域CpG岛的甲基化状况 ,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 ,探讨FHIT基因启动子区域CpG岛的甲基化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甲基化特异的PCR方法对亚硫酸氢盐修饰过的 35例子宫内膜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患者自身外周血白细胞DNA和 2 0例非癌患者子宫内膜组织DNA的FHIT基因启动子区域CpG岛的甲基化状况进行分析。结果 :癌组织中FHIT基因启动子区域CpG岛的甲基化率为 2 5 .71 % ,癌旁组织和外周血中也存在相似的甲基化率。非癌患者的子宫内膜组织中FHIT基因的CpG岛无甲基化。癌组织与非癌患者子宫内膜组织的甲基化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DNA甲基化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无相关性。FHIT基因启动子区域CpG岛的甲基化为子宫内膜癌发生中的早期事件。结论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存在FHIT基因启动子区域CpG岛的甲基化 ,CpG岛的甲基化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无相关性。DNA甲基化为子宫内膜癌发生中的早期事件。癌旁组织和外周血可用于癌相关基因启动子区域CpG岛甲基化的检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天花粉蛋白诱导宫颈癌HeLa细胞凋亡过程中肿瘤抑制基因TSLC1的甲基化的变化情况,并探讨其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细胞凋亡和抑癌基因甲基化的相关性,寻找新型的去甲基化药物。方法应用MTT法检测对HeLa细胞增殖抑制的影响;流式细胞仪分析天花粉蛋白对宫颈癌HeLa细胞诱导凋亡作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技术(MSP)检测天花粉蛋白处理前后宫颈癌HeLa细胞中TSLC1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的甲基化的变化情况。结果宫颈癌HeLa细胞中TSLC1基因启动子区CPG岛是呈高度的甲基化状态,经天花粉蛋白处理后,HeLa细胞生长明显受抑,流式细胞仪分析出有特征性的亚二倍体凋亡峰,TSLC1基因启动子区CPG岛元异常甲基化表现。结论天花粉蛋白诱导宫颈癌HeLa细胞凋亡过程中对TSLC1基因有明显的去甲基化作用,可能是新型的甲基化抑制剂,肿瘤细胞凋亡与抑癌基因的甲基化失活之间可能存在某些相关性。并且TSLC1基因甲基化的检测有可能成为宫颈癌的早期诊断和指导临床治疗的又一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哈萨克族食管癌组织中抑癌基因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基因和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基因启动子区CpG岛异常甲基化程度与食管癌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30对哈萨克族食管癌组织及癌旁远端正常组织,应用测序法检测食管癌组织与癌旁远端正常组织FHIT和MGMT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情况,比较癌组织和正常组织FHIT基因CPG岛9个位点和MGMT基因CPG岛20个位点的甲基化程度。结果:FHIT基因启动子区CpG岛中1、6、8位点(P1=0. 025,P6=0. 013,P8=0. 031)癌组织甲基化程度高于正常组织,MGMT基因启动子区CpG岛中8位点(P8=0. 035)癌组织甲基化程度高于正常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哈萨克族食管癌患者癌组织中FHIT基因和MGMT基因的甲基化程度均高于正常组织,提示FHIT基因和MGMT基因启动子区的异常甲基化可能与哈萨克族食管癌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5.
脊椎动物基因5′端的 CpG 岛甲基化状态能够调控基因的转录,几乎所有的看家基因和近一半的组织特异性表达基因的表达受 CpG 岛甲基化调控。在正常生理条件下,大部分CpG 岛处于非甲基化状态。DNA 修复基因、肿瘤抑制基因都是看家基因,在肿瘤组织中其 CpG 岛常常处于异常甲基化状态,导致基因转录失活。肿瘤抑制基因的异常甲基化成为继基因结构变异之外的又一种重要基因失活方式。  相似文献   

6.
脊椎动物基因5'端的CpG岛甲基化状态能够调控基因的转录,几乎所有的看家基因和近一半的组织特异性表达基因的表达受CpG岛甲基化调控。在正常生理条件下,大部分CpG岛处于非甲基化状态。DNA修复基因、肿瘤抑制基因都是看家基因,在肿瘤组织中其CpG岛常常处于异常甲基化状态,导致基因转录失活。肿瘤抑制基因的异常甲基化成为继基因结构变异之外的又一种重要基因失活方式。  相似文献   

7.
鼻咽癌中RUNX3基因的甲基化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初步探讨RUNX3基因在鼻咽癌中的失活机制.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法对50例鼻咽癌和20例鼻咽黏膜慢性炎组织中RUNX3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的甲基化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在1例鼻咽癌组织中检测到RUNX3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所有黏膜慢性炎组织中未检测到甲基化改变,二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 0).结论:RUNX3基因启动子CpG岛的甲基化可能不是RUNX3基因在鼻咽癌中转录失活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6种胰腺癌细胞株中SPARC基因启动子区5’CpG岛甲基化状况。方法以ASPC、BX-PC3、CFPAC、PANC1、SW 1990、PaTu8988等胰腺癌细胞株及正常人胚肾细胞AD293标本为研究对象,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方法检测细胞株SPARC基因启动子区5’CpG岛甲基化状况。结果6例胰腺癌细胞株中3例(ASPC、CFPAC-1、BxPC3)细胞株发生完全甲基化;3例(PANC-1、Patu8988、SW 1990)发生部分甲基化,正常人胚肾上皮细胞AD293未发生甲基化。结论SPARC基因启动子区5’CpG岛甲基化改变是胰腺癌SPARC基因的一种重要失活方式,SPARC基因启动子区的高甲基化是胰腺癌细胞区别于正常细胞的分子事件之一,可能在胰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检测SPARC基因高甲基化可能会成为一种新的诊断胰腺癌的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9.
HMLH1启动子甲基化和hMLH1表达及微卫星不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DNA甲基化是基因调节的重要环节。CpG岛是甲基化调节的重要区域。DNA甲基化引起错配修复基因表达失活是引起散发性肿瘤微卫星不稳定性的重要机制。文中就甲基化的一般状况,hMLH1启动子的甲基化情况及其与hMLH1基因的表达,以及与微卫星不稳定性之间的关系作了简要的综述,从而说明hMLH1启动子的甲基化可引起hMLh1表达失活,并因此而导致散发性肿瘤中微卫星不稳定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表遗传学是研究在DNA序列没有改变的情况下,所发生的可遗传性基因表达的改变,其中DNA甲基化是研究最多、最深入的一种表遗传学表达机制。CpG岛是人类基因组中富含CpG二核苷酸的DNA序列,主要位于基因启动子区,大小约为100~1 000 bp,与约60%的编码基因相关。DNA中CpG岛甲基化可导致抑癌基因的表观遗传学转录失活,直接参与肿瘤的发生机制。我们简要综述了DNA甲基化在胃癌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Ge MH  Ling ZQ  Tan Z  Chen C  Zheng CM  Xu JJ  Zhu X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48):3426-3430
目的 探讨人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株中RUNX3基因启动子5'-CpG岛甲基化及其表达情况.方法 以定量甲基化特异性PCR(qMSP)检测ACC-2、ACC-3和ACC-M细胞在甲基转移酶抑制剂5-氮脱氧胞苷(5-Aza-dc)处理前后RUNX3基因5'-CpG岛甲基化状况,并分别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免疫荧光化学和Western印迹法分析RUNX3的表达变化.结果 RUNX3在ACC-2和ACC-3细胞中弱表达,在ACC-M中表达缺失.经5-Aza-dc处理后,RUNX3在ACC-2和ACC-3细胞中表达增加,在ACC-M中恢复表达.激光共聚焦发现RUNX3蛋白主要定位在细胞质中,经300 nmol/L5-Aza-dc处理72 h后,在ACC-2和ACC-3细胞核中出现表达,而在ACC-M细胞中仍定位在细胞质中.RUNX3基因启动子区域5'-CpG岛在ACC-2、ACC-M和ACC-3中均为部分甲基化,其甲基化程度分别为50%、75%和33%.5-Aza-dc处理后,RUNX3基因在三株细胞株中均呈现为非甲基化状态.结论 RUNX3甲基化是ACCs中RUNX3表达缺失的主要原因之一,而RUNX3蛋白在ACCs细胞质中的异位表达,也可能与RUNX3蛋白的功能被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12.
方日  王小文 《海南医学》2016,(11):1779-1782
目的:探讨CDH1基因启动子所在5'-CpG岛的异常甲基化与临床病情发展、病理变化及术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1~12月在我院肿瘤科进行结直肠癌切除术的原发性结直肠癌患者184例,其中甲基化组86例,非甲基化组98例,所有入选患者由专人进行跟踪随访。检测CDH1基因启动子所在5'-CpG岛的异常甲基化,通过全基因组扩增技术对修饰后的DNA进行扩增,根据GenBank基因库设计CDH1基因甲基化特异性引物及CDH1基因非甲基化特异性引物。结果甲基化组肿瘤直径为(6.5±2.1) cm,大于非甲基化组的(3.2±2.2) cm,甲基化组肿瘤浸润性所占比例54.7%,高于非甲基化组的42.9%,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甲基化组肿瘤分化程度(高分化14.0%,中分化36.0%)低于非甲基化组(高分化40.8%,中分化45.9%%),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甲基化组淋巴转移率为67.4%、远处转移率为31.4%,高于非甲基化组的21.4%和1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基化组临床TNM分期更晚(甲基化组:Ⅰ期11.6%,Ⅱ期11.6%,Ⅲ期37.2%,Ⅳ期39.5%;非甲基化组:Ⅰ期27.6%,Ⅱ期32.7%,Ⅲ期20.4%,Ⅳ期19.4%),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非甲基化组患者生存率(89.5%)高于甲基化组患者(6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显示,腹腔灌洗液悬浮细胞CDH1基因甲基化是原发性结直肠癌患者术后预后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RR=28.5,P<0.01)。结论原发性结直肠癌患者腹腔灌洗液悬浮细胞CDH1基因甲基化程度提高,恶性程度高,预后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RASSF1A与FHIT基因甲基化联合检测对预测诊断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价值。方法 收集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胸外科行手术治疗并经过WHO病理组织学标准确诊的NSCLC患者30例作为病例组,另获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于术前或体检时获取入组者血液标本,提取DNA后通过实时荧光定量甲基化特异PCR(MSP)法检测RASSF1A与FHIT基因甲基化率,将年龄、性别、病理组织学类型及临床分期等指标对甲基化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对两类基因甲基化联合检测对诊断NSCLC的敏感性、特异性等进行分析。结果 NSCLC患者RASSF1A基因甲基化率为66.67%(20/30),FHIT基因甲基化率为60%(18/30)。各临床病理特征与患者RASSF1A和FHIT基因甲基化均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P>0.05 )。RASSF1A和FHIT基因甲基化均为NSCLC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检测RASSF1A和FHIT基因甲基化能够明显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而阳性、阴性预测值不存在差异。结论 RASSF1A和FHIT基因甲基化联合检测可显著提升NSCLC的诊断水平,但对于早期诊断并无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大肠癌组织中FHIT和CHFR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ethylation specific PCR,MSP)技术检测46例大肠癌及癌旁正常组织的FHIT和CHFR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结果:大肠癌组织的FHIT和CHFR基因甲基化率分别为54.35%、49.15%,高于癌旁组织13.04%、8.69%,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HIT和CHFR基因甲基化状态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显著相关性(P<0.05),与年龄、性别、肿瘤部位、Dukes分期无相关性(P>0.05)。结论:FHIT和CHFR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可能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DAPK、FHIT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ethylation-specific PCR,MSP)检测23例大肠癌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的DAPK、FHIT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结果:大肠癌组织的DAPK、FHIT基因甲基化率分别为60.86%(14/23)、52.17%(12/23),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13.04%(3/23)、8.69%(2/2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APK、FHIT基因甲基化状态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显著相关性(P<0.05),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Dukes分期无相关性(P>0.05)。结论:DAPK基因和FHIT基因启动子区的高甲基化可能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DNA5'CpG岛去甲基化和组蛋白去乙酰化对HT29人结肠癌细胞株ING1b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组蛋白乙酰化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特异性DNA甲基转移酶(DNMTs)抑制剂5-氮-2'-脱氧胞苷(5-Aza-2'-dc,以下简称Aza)及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抑制剂曲古抑菌素A(TSA)作用人结肠癌细胞株HT29后,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该ING1b基因核心启动子区域CpG岛甲基化情况,用染色质免疫沉淀(ChIP)检测其乙酰化组蛋白绑定的DNA情况,并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ING1bmRNA表达。结果 HT29人结肠癌细胞株ING1b基因核心启动子区域存在CpG岛半甲基化,且乙酰化水平低,mRNA表达水平低。经Aza及TSA干预后,ING1b基因核心启动子区域CpG岛转为非甲基化,其乙酰化水平增加,ING1bmRNA表达亦比对照组高。结论 HT29人结肠癌细胞株ING1b基因5端核心启动子甲基化及乙酰化可能是导致该基因表达沉默的主要原因,Aza逆转HT29人结肠癌细胞株ING1b基因异常甲基化,TSA能较好地提高其组蛋白乙酰化水平,并有效地激活因半甲基化所致ING1b基因沉默的再转录,诱导该基因表达,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  相似文献   

17.
甲基化特异PCR方法对p16肿瘤抑制基因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肺癌、结肠癌组织中p16肿瘤抑制基因甲基化状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方法,特异扩增分析甲基化和非甲基化两种状态。结果:p16基因在人胚肺组织处于非甲基化状态;在人肺巨细胞癌细胞系(PLA801-D)呈甲基化状态;在检测的肿瘤标本中,60%肺癌组织及70%结肠癌组织出现甲基化状态。结论:p16基因的甲基化状态是肺癌、结肠癌组织中p16基因异常形式之一,有可能成为肿瘤分子诊断的重要标志,MSP方法有临床普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膀胱癌细胞系和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EYA转录共激活磷酸酶4(eya4)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状态及在临床病理特征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检测eya4基因在5株膀胱癌细胞系、1株膀胱永生化上皮细胞系和7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及癌旁组织,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eya4基因启动子区在5株膀胱癌细胞系中,有4株出现甲基化,其甲基化率为80%;在人正常膀胱细胞系中甲基化阴性.eya4在膀胱癌组织中的甲基化率为70.7%(53/75),显著高于癌旁组织(24%,1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2.760,P<0.01).eya4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在临床病理特征中如单发膀胱肿瘤与多发膀胱肿瘤相比,直径≤3 cm的膀胱肿瘤与>3 cm的膀胱肿瘤相比,低级别膀胱肿瘤与高级别膀胱肿瘤相比,浅表性膀胱肿瘤与浸润性膀胱肿瘤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年龄和性别无关.结论 基因eya4启动子区甲基化与膀胱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可能作为膀胱移行细胞癌诊断的一个新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