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全麻下提上睑肌缩短术治疗儿童重度上睑下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重度上睑下垂,过去多主张采用额悬吊术,认为重度上睑下垂不适于作提上睑肌缩短术。近来有检采用提上睑肌缩短要治疗成人重度上睑下垂获得较好疗效。为了解提上睑肌缩短术在全麻下的缩短量及疗效,本文对27例32只眼在全麻下行提上睑肌缩短术的重度上睑下垂患儿作了总缩短量与疗效的关系。全部手术采用经皮肤、结膜内牙切口联合手术方式。结果表明,儿童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可以采用提上睑客厅主治疗,肌力小于4mm者,全麻下平  相似文献   

2.
熊全臣  杨建刚  权彦龙 《中国美容医学》2004,13(6):695-697,i005
目的:探讨全麻下学龄前儿童先天性上睑下垂行提上睑肌缩短术的可行性,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方法:本组均采用提上睑肌缩短术,前后路联合,以前路为主。结果:术后双眼平视时眉弓基本对称。无提眉现象,视轴全暴露,闭眼时角膜不暴露,单眼手术的病例,睑裂开大时与对侧眼基本一致。结论:学龄前儿童同样可以在全麻下用提上睑肌缩短术的方法来矫正上睑下垂。建议应测量通过瞳孔中央垂直线上下睑缘间的距离,相差≤1~2mm或双睑裂≥6mm为成功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提上睑肌缩短术治疗肌力<4 mm的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效果.方法:对肌力在4 mm以下的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71例86眼行提上睑肌缩短术,观察并分析术后上睑的高度,睑裂宽度,上睑的弧度及重睑形态结果:本组患者71例( 86眼)中治愈81只眼,占94.19%;欠矫4只眼,占4.65%;过矫1只眼,占1.16%;结论:提上睑肌缩短术是治疗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改良上睑提肌缩短术治疗中度和重度上睑下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改良上睑提肌缩短术治疗中、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疗效.方法 对30例中、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包括2例上睑下垂术后欠矫和复发患者),采用联合睑板切除的上睑提肌缩短术.术中睑板切除量根据睑板的宽度设计,上睑提肌切除量=(上提量-睑板切除宽度)× (4~5) mm.并分离睑结膜和上睑提肌,切除一定量的睑结膜以防止结膜脱垂,对术后效果进行随访观察.结果 30例除3例矫正不足外,余均获得良好上提效果,上睑缘弧度自然,无严重并发症,仅少数患者早期有轻度睑裂闭合不全.结论 改良上睑提肌缩短术适用于中、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及上睑下垂术后欠矫的患者,在矫正畸形和改善外观方面均能达到良好的效果.掌握手术操作要点,有助于在功能和外形上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轻度上睑下垂的治疗提供更为简单有效更符合生理要求的方法。方法:采用上睑提肌折叠缩短前移的改良新术式治疗轻度上睑下垂。结果:1996年以来共治疗63例,随访3-6个月,效果好,创伤小。结论:该法适用于轻度上睑下垂、上睑提肌肌力中等以上的患者。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为寻求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良好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对 44例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者采用经皮肤睑结膜入路提上睑肌缩短术。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提出了预防的方法。结果 眼睑高度基本正常 ,上睑皱襞弧度自然 ,并发症少。结论 提上睑肌缩短术可适用于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者 ,其效果优于额肌筋膜瓣的手术方法 ,能达到既矫正畸形又改善外观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寻求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良好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44例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者采用经皮肤睑结膜入路提上睑肌缩短术.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提出了预防的方法.结果眼睑高度基本正常,上睑皱襞弧度自然,并发症少.结论提上睑肌缩短术可适用于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者,其效果优于额肌筋膜瓣的手术方法,能达到既矫正畸形又改善外观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现察提上睑肌缩短术矫正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效果.方法:采用提上睑肌缩短术矫正量度先天性上睑下垂62例87眼.结果:本组病例中,完全矫正65眼(74.7%),基本矫正18眼(20.7%),复发4眼(4.6%).无过矫病例.结论:采用提上睑肌缩短术矫正重度上睑下垂,可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0.
提上睑肌缩短术矫治先天性上睑下垂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索采用提上睑肌缩短术如何提高上睑下垂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47例(182眼)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采用经皮肤-睑结膜入路提上睑肌缩短术进行治疗。结果:本组共治147例182眼。其中126例经3月~11年随访,术后满意101例,基本满意19例,矫治不足4例,过矫2例。结论:综合相关因素确定提上睑肌缩短量,术中注意提上睑肌瓣的解剖和处理,掌握手术操作要点,有助于在功能和外形上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1.
12.
七氟醚麻醉诱导在患儿全身麻醉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 观察七氟醚麻醉诱导与氯胺酮麻醉诱导在患儿全身麻醉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30例3~7岁的患儿,随机均分为七氟醚组和氯胺酮组.观察两组诱导时间、苏醒时间、麻醉费用以及对循环、呼吸功能的影响.结果 七氟醚组诱导时间、苏醒时间短于氯胺酮组(P<0.01);七氟醚组血流动力学变化较氯胺酮组小(P<0.05);两组的呼吸抑制作用都较轻;七氟醚组入室时SpO<,2>低于氯胺酮组(P<0.05),但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两组患儿的麻醉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七氟醚麻醉诱导起效快,苏醒快,对循环呼吸影响小,手术室停留时问短,麻醉费用低廉,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在显微镜下行提上睑肌缩短术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的效果。方法显微镜下行提上睑肌缩短术21例22眼,观察术后反应及矫正效果。结果随访观察0.5~1年,满意16例,基本满意5例,无1例矫正不足和过矫。结论显微镜下行提上睑肌缩短术解剖层次清晰,操作精确,损伤轻,减少并发症,术后反应轻,恢复快,效果更满意。  相似文献   

14.
总结了500只眼提上睑肌缩短术治疗上睑下垂的效果,效果良好者369只眼(73.8%),矫正不足96只眼(19.20%),矫正不良35只眼(0.70%)。手术效果和术前睑裂、缩短量有关系。讨论了手术的适应征,认为提上睑肌功能消失的病例首选此手术是适当的,文中还讨论了提上睑肌缩短术的改进。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分析研究硬膜外复合丙泊酚静脉全麻与气管内全麻在小儿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手术中的优缺点。方法ASAⅠ-Ⅱ级择期行腹腔镜疝手术患儿40例,年龄在1~12岁,随机分为硬膜外复合丙泊酚静脉全麻组(E组)和气管内插管全麻组(G组)。观察气腹前,气腹后5min,10min,15min,放气后5min的MAP,HR,SpO2,PH,PaCO2,和术毕恢复时间,比较两者麻醉的费用。结果与气腹前比较,E组MAP,HR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G组显著升高(P〈0.05)。两组患儿气腹15min后PaCO2均显著升高(P〈0.05)。停气腹后恢复至气腹前水平。E组麻醉苏醒时间明显快于G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E组麻醉费用比G组明显减少。结论硬外复合丙泊酚静脉全麻在小儿腹腔镜疝手术中,可有效抑制应激反应且经济安全,术毕苏醒时间快,苏醒质量好。  相似文献   

16.
总结了500只眼提上睑肌缩短术治疗上睑下垂的效果,效果良好者369只眼(73.8%),矫正不足96只眼(19.20%),矫正不良35只眼(0.70%)。手术效果和术前睑裂、缩短量有关系。讨论了手术的适应征,认为提上睑肌功能消失的病例首选此手术是适当的,文中还讨论了提上睑肌缩短术的改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部分睑板全层切除联合提上睑肌缩短术矫正中重度上睑下垂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15例(2007年~2011年)(19只眼)中重度上睑下垂患者行部分睑板全层切除联合提上睑肌缩短术。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3年,本组15例(19只眼)中重度上睑下垂均矫正满意(外观满意,弧度自然)。早期均有不同程度的眼睑闭合不全的情况,一般术后1~3个月内完全恢复,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部分睑板全层切除联合提上睑肌缩短术,此手术操作简单,并发症少,而且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肛提肌标识在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8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9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5例采用传统方法手术(传统法组),54例采用肛提肌标识法进行手术(肛提肌标识法组).手术遵循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原则,锐性分离直肠系膜,整块切除.两组患者术前肠道准备、麻醉选择、患者体位、腹部切口、会阴部切口、会阴部缝合与Miles术相同.传统法组用电刀或超声刀切开会阴部脂肪组织,自尾骨的前方进入盆腔,与腹部手术医师会合,靠近盆壁切断两侧肛提肌未进行标识则进行后续手术操作.肛提肌标识法组采用电刀切开肛门周围间隙脂肪组织,分离两侧坐骨肛管间隙脂肪组织,切断后方肛尾韧带,直达肛提肌平面,标识肛提肌后进行后续手术操作.术后病理检查为Ⅰ期者进行随访观察;术后病理检查为Ⅱ期者,如组织学分化差、T4期、血管淋巴管浸润、检出淋巴结数目<12枚,则行辅助化疗,如无则进行随访观察;术后病理检查为Ⅲ、Ⅳ期者,行术后化疗.术后第1年,每3个月复查1次血常规、肝肾功能、胸部X线片和肝胆B超.1年后每6个月复查1次上述检查;每年复查1次CT和肠镜检查.随访时间截至2012年12月.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生存率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 两组患者顺利完成手术,传统法组患者和肛提肌标识法组患者的会阴手术时间分别为(60±15) min和(30±10) 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300 ±60) mL和(30±20) 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36,5.687,P<0.05).传统法组患者中,3例直肠破损,2例尿道(阴道)破损,10例切口感染;而肛提肌标识法组患者中,只有9例切口感染.109例患者中,术后化疗周期少于12个疗程者30例,6个疗程及以上者41例.中位随访时?  相似文献   

19.
BackgroundWith the increasing popularity of neuraxial anesthesia, there has been a decline in the use of general anesthesia for cesarean delivery. We sought to examine the incidence, outcome and characteristics associated with a failed airway in patients undergoing cesarean delivery under general anesthesia.MethodsA retrospective review of airway management in women undergoing cesarean delivery under general anesthesia over an eight-year period from 2006–2013 at an academic medical center was conducted.ResultsDuring the study period, 10 077 cesarean deliveries were performed. Neuraxial anesthesia was used in 9382 (93%) women while general anesthesia was used in 695 (7%). Emergent cesarean delivery was the most common indication for general anesthesia. Failed intubation was encountered in only three (0.4%) women, who were successfully managed with a laryngeal mask airway. The overall incidence of failed intubation was 1 in 232 (95% CI 1:83 to 1:666) and general anesthesia was continued in all cases. There were no adverse maternal or fetal outcomes directly related to failed intubation.ConclusionAdvances in adjunct airway equipment, availability of an experienced anesthesiologist and simulation-based teaching of failed airway management in obstetrics may have contributed to our improved maternal outcomes in patients undergoing cesarean delivery under general anesthesia.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和局部麻醉对腹股沟疝修补术后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1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进行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麻醉方法不同分为全麻组和局麻组,每组患者35例。观察2组患者的围手术期临床指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局麻组患者的手术、下床活动以及住院时间更短,但是疼痛程度更高;全麻组患者的感染、尿潴留、恶心及切口积液的发生率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局部麻醉患者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更短;并发症更少,全身麻醉术后减轻患者疼痛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