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变化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日本NISSEI DS250型无创伤动态血压监测仪记录老年正常血压组(30例)、高血压病1级组(35例)、高血压病2级组(35例)、高血压病3级组(35例)的24小时动态血压变化。结果 高血压病2级、3级组夜间平均血压接近或超过日问平均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结论 血压昼夜节律异常更容易损害靶器官,夜间舒张压越高,靶器官损害越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BPV)与预防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对高血压脑卒中高危患者进行血压及BPV控制,并总结分析。结果高血压是脑卒中的主要原因及独立的危险因素,在脑卒中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临床对照研究已经证实对已经患有高血压的患者进行长期的治疗,有效控制血压及BPV可以降低脑卒中的发生率。脑卒中发生后80%以上的患者24 h内血压值偏高,血压能否调控在一个合理水平,在较大程度上影响脑卒中患者的转归及预后。故临床上应密切了解BPV及相关知识并指导治疗,更好地预防脑卒中发生。结论血压昼夜节律的变化与脑卒中的发生关系密切,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容易损害靶器官,夜间舒张压越高,靶器官损害越重,更容易发生脑卒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24h动态血压(ABPM)与心脏损害的关系.方法用动态血压监测仪,观察了70例60岁以上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24h动态血压、24h动态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结果24h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增高,脉压差增大昼夜节律消失(P<0.01).昼夜节律消失或减弱与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的发生有相关性.结论进行ABPM监测,可作为对靶器官损伤的预报因子,可了解高血压患者昼夜血压节律变化,在临床降压治疗过程中,需注意血压昼夜节律变化,减少血压昼夜变异幅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24h动态血压(ABPM)与心脏损害的关系.方法用动态血压监测仪,观察了70例60岁以上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24h动态血压、24h动态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结果24h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增高,脉压差增大昼夜节律消失(P<0.01).昼夜节律消失或减弱与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的发生有相关性.结论进行ABPM监测,可作为对靶器官损伤的预报因子,可了解高血压患者昼夜血压节律变化,在临床降压治疗过程中,需注意血压昼夜节律变化,减少血压昼夜变异幅度.  相似文献   

5.
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的变异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变异与并发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采用24h动态血压监测技术对100例高血压病并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24h平均血压、日间和夜间血压及血压的昼夜节律进行观察,并与100例单纯高血压病(暂未出现脑卒中)患者进行对照。结果高血压并发缺血性脑卒中组血压昼夜节律消失者显著高于对照组,夜间血压水平有显著升高,而24h平均血压、日间血压,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①血压昼夜节律状况、夜间血压水平,对高血压病患者并发缺血性脑卒中起重要作用;②动态血压监测技术对高血压病患者的预后及指导临床用药方面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高血压并脑卒中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分析其血压特点和昼夜变化规律.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5例高血压合并脑卒中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收治的79例无并发脑卒中的高压患者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24 h动态血压监测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24h平均血压、日间平均血压、夜间平均血压均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高血压并脑卒中患者24h血压波动节律多数消失,无并发脑卒中的高压患者24小时血压波动的昼夜节律基本正常.结论:24h动态血压监测不仅能准确、连续、客观地反映患者的真实血压状况,还能了解患者血压昼夜负荷、血压昼夜节律情况,对指导高血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预防和治疗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焦念会  陈炜 《职业与健康》2004,20(6):125-125
高血压晨峰现象和昼夜节律的消失与靶器官损害密切相关[1,2 ].日常诊疗工作中偶测血压,很难了解患者的晨起血压和昼夜节律.通过24 h动态血压监测,了解血压的动态变化,可根据血压的变化特点,调整降压药物的种类和剂量,以减少血压的晨峰和保持昼夜节律,减轻靶器官的损害.笔者通过对单纯性高血压和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血压晨峰和昼夜节律进行对比研究,旨在说明,高血压晨峰和昼夜节律消失,对靶器官的损害;强调测量动态血压减少晨峰和保持昼夜节律,减少靶器官损害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vnonitoring,ABPM)是应用动态血压记录仪测量患者24 h内每间隔一定时间的血压值的方法。能够监测白天、夜间以及24 h血压变化、昼夜节律等信息,除用于高血压、低血压的诊断外,还用于指导降压治疗、评价药物疗效,同时在高血压相关疾病的监测中,对高血压靶器官功能损害及心脑血管事件进行预测。本文就ABPM与高血压相关疾病监测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同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药物治疗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疗效及24h血压昼夜变化、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 将168例高血压病患者分为单纯收缩压增高(SH)和收缩压及舒张压均增高(DH)两组,治疗药物分为长效和短效,在治疗开始和治疗2个月后做24h动态血压监测;同时对两组患者的24h动态血压波动曲线的变化进行总结,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DH组患者与SH组比较,24h血压波动曲线的昼夜节律变化、靶器官损害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压负荷、血压变异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H组应用长、短效药物治疗,血压控制均不理想;SH组患者经过长效药物治疗,夜间的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均比短效药物治疗组低(P<0.05),24h血压变化曲线大部分可以恢复昼夜节律,血压负荷明显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少见.结论 应用动态血压监测有助于了解老年高血压患者24h血压波动曲线的变化规律,对指导患者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药物治疗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疗效及24h血压昼夜变化、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将168例高血压病患者分为单纯收缩压增高(SH)和收缩压及舒张压均增高(DH)两组,治疗药物分为长效和短效,在治疗开始和治疗2个月后做24h动态血压监测;同时对两组患者的24h动态血压波动曲线的变化进行总结,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DH组患者与SH组比较,24h血压波动曲线的昼夜节律变化、靶器官损害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压负荷、血压变异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H组应用长、短效药物治疗,血压控制均不理想;SH组患者经过长效药物治疗,夜间的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均比短效药物治疗组低(P〈0.05),24h血压变化曲线大部分可以恢复昼夜节律,血压负荷明显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少见。结论应用动态血压监测有助于了解老年高血压患者24h血压波动曲线的变化规律,对指导患者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王学平 《现代保健》2010,(17):86-87
目的 探讨动态血压监测在老年高血压患者防治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年龄≥60岁的高血压患者160例,全部病例均采用日本NISSAN公司生产的DS-250动态血压记录仪进行记录,全部病例均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统计左室肥厚及室间隔增厚的发生情况.结果 动态血压监测中的血压负荷值,血压昼夜节律,24 h收缩压标准差,24 h舒张压标准差,日间平均血压,夜间平均血压,24 h平均血压,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左室肥大,室间隔增厚及心血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结论 动态血压监测可较准确的反映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改变、血压变异性及其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 根据合并糖尿病情况,将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32例分为单纯高血压组74例和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58例,选择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39例作为对照组,单纯糖尿病患者61例作为单纯糖尿病组.比较4组的一般临床资料及动态血压检测结果,如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 DBP)、白昼平均收缩压(dSBP)、白昼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等,分析各组间收缩压和舒张压昼夜差值百分比(△SBP%、△DBP%)及靶器官损害的情况.结果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明显高于单纯高血压组[(5.48±1.03) mmol/L比(4.96±1.14) mmol/L;(3.92±0.63) mmol/L比(3.17 ±0.55) mmol/L;(1.41±0.19) mm比(0.93±0.20)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纯高血压组比较,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的24 h SBP、nSBP明显增高,24 h DBP、dDBP明显降低[(145.3±13.1) mm Hg(1 mm Hg=0.133 kPa)比(137.1±12.8)mm Hg;(139.4±9.9) mm Hg比(131.1±11.6)mm Hg;(74.2±9.6)mm Hg比(80.9±9.2) mm Hg; (77.2±9.1) mm Hg比(82.4±9.3) 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发生靶器官损害的比例要高于其他各组[55.17% (32/58)比27.87%(17/61)、21.62%(16/74)、10.26% (4/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145,95%CI:1.088~ 1.201,P<0.05)是靶器官损害的危险因素,而△SBP%(OR=0.918,95% CI:0.872 ~ 0.984,P<0.05)是靶器官损害的保护因素.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明显增加了血压变异性,加重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及靶器官损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讨论高血压患者治疗后血压昼夜节律与影响因素.方法:将本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以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将100例患者分为杓型血压组25例及非杓型血压组75例.观察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动态血压、血压变异性、靶器官损害情况及降压药服用情况,并将影响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杓型血压组的吸烟、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指标明显低于非杓型血压组,24h-SBP BPV及24h-DBP BPV明显高于非杓型血压组,P<0.05.杓型血压组的脑血管病、高血压性肾病及糖尿病机率明显低于非杓型血压组,ACEI及ARB类药物服用机率明显高于非杓型血压组,P<0.05.吸烟及糖尿病是造成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及表现为非杓型血压的主要影响因素,而服用ARB类药物属于保持杓型血压的保护性因素.结论:高血压患者主要以非杓型血压类型居多,会呈现夜间血压水平升高、24h血压变异系数降低以及靶器官受损严重的特点,糖尿病及吸烟属于造成非杓型血压的主要影响因素,而服用ARB类药物属于保持杓型血压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分析高血压患者昼夜节律变化的规律和意义.方法 应用24h动态血压监测系统记录杓型组(102例),非杓型组(78例),反杓型组(60例)的动态血压,并作分析.结果 240例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监测显示,高血压患者杓型、非杓型、反杓型的夜间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的下降率分别为17%/14%、9.6%/7.5%,0%/1%,夜间高血压下降程度为杓型>非杓型>反杓型(P<0.01).结论 24h动态血压可确定高血压分型及严重程度,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5.
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动态血压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与动态血压的内在联系.方法 应用美国Spacelabs90207型动态血压记录仪测定50例OSAHS患者24 h动态血压,并与健康体检者157例比较.结果 OSAHS患者夜间血压较自昼血压下降不明显(P>0.05),血压呈非杓型改变者39例(78.0%),杓型改变者11例(22.0%).在OSAHS患者中,发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1例,占42.0%.在健康体检者中,发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0例,占12.7%.OSAHS患者24 h动态血压整体血压水平、白昼血压水平及夜间血压水平均较健康体检者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 OSAHS患者24 h动态血压整体水平较正常为高,夜间增高更明显,昼夜节律消失.OSAHS是高血压发生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监测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分析其对临床老年高血压人群防治工作的应用价值。  方法  监测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期间519例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按照60岁为分界点,分成≥ 60岁老年组264例, < 60岁中青年对照组255例,对血压、血压昼夜节律、脉压、血压变异系数、血压负荷值、平均心率、晨峰血压等系列指标进行临床分析。  结果  老年组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发生率为76.5%,与对照组比较,舒张压、舒张压负荷值、脉压、24 h平均心率、收缩压变异系数、24 h舒张压变异系数、晨峰舒张压等指标两组间均有差异(均有P < 0.05),且老年组中不同血压节律类型的24 h收缩压、夜间收缩压、夜间舒张压、夜间脉压、白天收缩压负荷值、夜间收缩压负荷值、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24 h舒张压变异系数等指标均有差异(均有P < 0.05)。  结论  动态血压监测指标对老年高血压人群临床合理用药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靶器官损害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 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合并靶器官损害的相关因素。 [方法 ]  2 4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靶器官损害组 (TOD组 )和无靶器官损害组 (NTOD组 )。对两组 2 4h动态血压监测 (ABPM )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 TOD组夜间血压下降率SBP和DBP分别为 4.0 %和 5 .6% ,明显低于NTOD组的 10 .9%和 11.2 % (P <0 .0 1) ,TOD组昼夜节律减弱或消失者为 69.7% ,明显高于NTOD组的 3 9.2 % (P <0 .0 1) ,夜间SBP负荷值增高TOD组 68.3 %高于NTOD组 5 3 .6% (P <0 .0 5 )。 [结论 ] 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靶器官损害和 2 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有很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探讨监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的临床意义。方法 49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组,49例血压正常的老年人作为观察组。采用动态血压检测仪监测记录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平均压(MBP)。结果观察组患者收缩压24h平均值、白天平均值及夜晚平均值均高于对照组且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舒张压24h平均值、白天平均值和夜晚平均值相近且两组比较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夜间血压下降不明显,正常血压昼夜节律变小或消失;对照组患者昼夜节律正常。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特征为单纯收缩压增高,血压昼夜节律变小,甚至消失。  相似文献   

19.
老年高血压病特点及24 小时血压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莉 《职业与健康》2006,22(22):2001-2002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高血压病特点及24 h血压动态变化.方法 受检者采用无创伤性携带式动态血压监测仪(DS-250,北京)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携带记录仪照常进行日常活动并可记录血压.结果 在高血压伴靶器官损害的患者中,伴心脏损害者平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最低,伴脑损害次之,伴肾损害及多脏器损害者平均SBP、DBP最高;42例单纯SBP增高,33例为SBP及DBP增高,17例临界高血压,8例血压正常.结论 老年高血压病特点是患病率高,并发症多而严重;24 h血压变化多呈非杓型,甚至反杓型.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高血压(EH)患者左室肥厚(LVH)与动态血压监测参数:血压变异性(BPV)的关系.方法75例高血压病人,平均年龄63±8岁.动态测定24h血压;超声心动图测室间膈、左室后壁厚度、左室舒张末直径,并按Devereux校正公式计算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根据LVMI的结果分为LVH组和无LVH组.结果动态血压变异系数:24h收缩压变异系数、夜间收缩压变异系数在LVH组(0.0830±0.0076,0.1149±0.2537)明显低于无LVH组(0.2677 0.1524,0.3573 0.3667)(P<0.01);LVH组的LVMI 分别与24h收缩压变异系数、24h舒张压变异系数、夜间收缩压变异系数、夜间舒张压变异系数呈负相关.结论伴LVH的EH患者心血管交感、迷走神经功能失衡;BPV可能对EH患者靶器官损害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