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免疫学是六十年代以来进展较快的一门科学。追朔到古代我国劳动人民长期与疾病斗争中,已察觉机体具有天然的防病、抗病能力。如《素问·评热病论》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素问·刺法论》又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相似文献   

2.
五味对脏腑的选择性及双重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五味理论作为中药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临床治疗。用药物之偏性以平脏腑阴阳气血之偏盛偏衰,这是祖国医学治疗疾病的理论依据和重要手段。 1、五味对脏腑的选择性《内经》论述颇多。《素问·宣明五气篇》:“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素问·五脏生成篇》:“心欲苦,肺欲辛,肝欲酸、脾欲甘、肾欲咸,此五味所合五脏之气也”。《素问·至真要大论》:“夫五味入胃,各归所喜攻,酸先入肝,苦先人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灵枢·五味篇》:“五味各走其所喜,谷味酸.先走肝;谷味苦,先走心;谷味甘、先走脾,谷味咸、先走肾。”《素问·阴  相似文献   

3.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发病机制解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病毒性心肌炎 ,根据其发病特点属中医学温病范畴 ,从其临床特点来看 ,则可将其归属心悸、怔忡、胸痹、虚劳等病。中医学认为本病多因患者素体气阴两虚 ,外感邪毒 ,内侵于心所致 ,其病情轻重不一 ,病机错综复杂 ,临床证候虚实并见。1 外感邪毒是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外因 ,热毒内侵是其重要发病环节  根据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发病常伴有发热、周身酸痛、咽痛等外感热证及传变迅速、易伤气阴等特点分析 ,本病的病因应主要是外感邪毒。正如《素问·痹论篇》中所云 :“脉痹不已 ,复感于邪 ,内舍于心”。《济生方·怔忡论治》[1] 亦认为 :“冒…  相似文献   

4.
在临床上,凡是病情属虚或虚实夹杂,以虚为主者,我们都必须立足于补虚之法,施以补益之品以恢复人体的正气,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即《素问·三部九侯论》:"虚者补之",《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损者益之",都是补益剂立论的依据.内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这虽然只是相对而言,但已充分说明了正气对人体的重要性.言补虚之法,当从气、血、阴、阳人手,结合五脏,予以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5.
谈中医补法     
补法是中医治病八法之一 ,是选用具有补益、滋养、强健等作用的药物 ,根据配伍原则组成方剂 ,来补充人体气血阴阳不足 ,恢复身体健康为目的的一种治病方法。《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曰 :“虚者补之” ,“损者益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曰 :“形不足者 ,温之以气 ;精不足者 ,补之以味”。补法正是根据这些治疗原则制定的治疗大法。补法基本可以分为直接补法与间接补法两种。1 直接补法  直接补法又可称为正补法。《难经·十四难》曰 :“损其肺者 ,益其气 ;损其心者 ,调其营卫 ;损其脾者 ,调其饮食 ,适其寒温 ;损其肝者 ,缓其中 ;损…  相似文献   

6.
《内经》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风寒湿邪侵犯人体,除外界因素外,还与内脏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治疗风湿病不能一味地祛风,应当从整体出发,“有诸内必形诸外”,故历代有“筋痹”、“脉痹”、“肌痹”、“皮痹”、“骨痹”的说法。兹就风湿病与五脏的关系及其辨证思维简述如下。1风湿病与肝的关系《内经》云:“诸筋者,皆属于节”(《素问·五脏生成论》),“膝为筋之府”(《灵枢·经筋》),“肝主身之筋膜”(《素问·痿论》),“肝主筋”(《素问·宣明五气篇》)。筋即筋膜,为附着于骨而聚于关节肌肉的一种组织。筋和肌…  相似文献   

7.
宣降调肺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肺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气司呼吸,如《素问·六节脏象论》曰:“肺者,气之本。”《素问·五脏生成篇》曰:“诸气者,皆属于肺。”而在病理变化中,《内经》注意到肺脏的功能异常对人体诸气的影响,从而概括出“诸气喷郁,皆属于肺”  相似文献   

8.
<正> 肺之与心,一阴一阳,同居胸中,处于阳位,名曰“上焦”。《素问·六节脏象论》曰:“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为阳中之太阳……;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为阳中之太阴……。”《素问·灵兰秘典  相似文献   

9.
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好发于冬季,其他季节也有发生.咳嗽是因外感六淫或脏腑内伤,致使肺失宣降,肺气上逆所致,《素问·宜明五气》说:"五气所病……肺为咳";《景岳全书·咳嗽》指出:"外感之邪多有余,若实中有虚,则宜兼补以散之.内伤之病多不足,若虚中夹实,亦当兼清以润之".桑杏汤出自清·吴鞠通的《温病条辨》,能轻宣温燥,润肺止咳,用于治疗外感风燥证.临床中笔者用此方加减治疗咳嗽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敬请同仁指正.  相似文献   

10.
肿瘤的病因和发病的原理,迄今尚未完全阐明,但在祖国医学理论来说,总属“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医宗必读·积气篇》论述了体内肿块的形成过程:“独之成者,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说明了正气虚  相似文献   

11.
章天寿 《中医学报》2019,34(7):1418-1420,1435
肺癌的发病首先要责之于痰热之邪长期郁滞于肺。痰邪蕴滞于肺,久而不化,则凝结成块,形成肿物,肺、脾、肾三脏同病。正虚为本,邪实为标。虚主要有气虚、阴虚、气阴两虚、阴阳两虚,邪多为毒、瘀、痰、热之邪。治宜攻补兼施,选药需病证兼顾。中晚期肺癌的治疗宗旨是扶正祛邪。痰盛者必有咳嗽、痰多等症,常选用杏仁、贝母、桔梗、天南星、半夏、百部等化痰之品;热盛者必有痰黄、咯血、口干咽燥等症,常选用黄芩、白茅根、夏枯草等清热之品;瘀着者常有胸疼、咯血等症,常选用桃仁、三七、郁金、蒲黄、茜根、血竭等化瘀之品;毒甚者必有发热、痰多而黄、咳吐脓血、口干渴等症,常选用金荞麦、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石见穿、夏枯草、白重楼、猫爪草、蜀羊泉、藤梨根等解毒之品。  相似文献   

12.
形神学说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贯穿于脏腑、经络、营卫、气血各方面新陈代谢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之中 ,是推动生命活动的源泉和动力。形神合一理论具有博大精深的科学内涵 ,研究形神学说具有重要的意义。1 形神的概念  形即指物质、形体。《说文》 :“形 ,象也”。形的本义是指形象、形体。《内经》对“形”的论述有两方面 :一是指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切有形实体 ,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曰 :“阳化气 ,阴成形” ,《素问·天元纪大论篇》曰 :“在天为气 ,在地成形” ,《素问·六节脏象论篇》曰 :“气和而有形 ,因变以正名…  相似文献   

13.
郑伟达教授认为癌症的主要病因是"瘀"加"毒",瘀中有毒,毒中有瘀,瘀毒互结是"瘀毒"的本质。"瘀毒证"是指恶性肿瘤,乃全身性疾病,手术治疗不能完全治愈,有可能复发并转移。肺癌多由正气内虚、邪毒互结所致,其病机包括瘀毒侵肺、痰湿内聚、正气内虚。肺癌临证可分四型诊治:瘀毒互结、阴虚毒热型;瘀毒互结、气阴两虚型;瘀毒互结、气阴两虚型;瘀毒互结、脾虚痰湿型。通过对郑教授运用瘀毒理论辨证施治治疗肺癌的常用方药及加减方法的经验总结,体现郑教授其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4.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病因学中常用的理论为“邪之所凑 ,其气必虚” ,它出自《素问·评热病论》 ,是中医解释人体得病的理论依据 ,说明人体致病的因素是“其气必虚”。其中虚 ,历代医家多从正气虚而招致病邪的侵袭 ,导致疾病的发生 ,如张景岳在《类经》中说“邪必因虚而入” ,现行教材皆宗此说。然则此说并不全面 ,其理解只是致病因素的一个主要方面 ,要完全致病因素 ,应全面认识。邪之所凑的基本条件是在适当的条件下 ,邪气侵袭人体 ,影响人体正常的气血津液运行 ,阻滞脏腑经络的正常功能 ,致使机体全身或局部的阴阳偏盛偏衰 ,失其平衡而表现出病态。1 正…  相似文献   

15.
耳聋,昔贤医者多责之于肝胆火热、肾精亏损,故有“肝气逆则耳聋不聪”、“精脱者耳聋”之说,其治疗亦不外乎实则清泻肝胆,虚则益精补肾为法。然仅知治肝胆、肾而愈耳聋,未免以偏概全。《素问·气交变大论》曰:“金肺受邪……咽燥、耳聋。”  相似文献   

16.
老年病从气虚血瘀论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气虚血瘀证的成因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 :“年四十 ,而阴气自半也 ,起居衰矣 ;年六十 ,阴痿 ,气大衰 ,九窍不利 ,下虚上实 ,涕泣俱出矣。”这充分说明 ,人在中年以后 ,随着增龄 ,长期受到七情六淫、劳倦、外伤以及各种疾病的影响 ,以致机体的真气开始逐渐虚衰 ,气血失调 ,进而日趋瘀滞 ,正如《灵枢·营卫生会篇》云 :“年老之气血衰 ,其肌肉枯 ,气道涩。”王清任亦云 :“元气既虚 ,必不能达于血管 ,血管无气 ,必停留而瘀。”“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 ,气虚运血无力导致血瘀 ,且瘀血内阻 ,新血不生 ,血少不能化气 ,进而加重气…  相似文献   

17.
疾病的发生不外正与邪两方面,正指人体正气,邪指一切致病的因素,人体正气强盛,抗病力强,虽有邪气侵入,可免于发病,正如《素问·遗篇刺法论》所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反之,正气虚弱,无力抗邪,则邪气侵入人体而发病,即《素问·评热病论》所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就是在疾病整个过程中,正气未衰,尚可抗邪。疾病表现轻浅,易于治疗;若正气虚衰,邪气强盛,正气不仅不能将邪气战而胜之,甚至邪气反使正气更加亏损,邪气危害作用不断增加,病势日趋恶化,造成治疗上的困难,使疾病绵缠难愈,可见正气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早在1700多年前张仲景对正气就非常重  相似文献   

18.
正0引言近年来,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长趋势加快,位于恶性肿瘤之首。该病与中医的"肺积"、"息贲"、"略血""痰饮"等疾病相关。其病机是本虚标实,气虚、阴虚~([1-2])是病理基础,以痰浊、瘀血、毒聚~([3])等邪实为标。正如《医宗必读·积聚篇》曰:"积之成也,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因痰可随气流至全身,致病广泛且缠绵难愈,故治痰~([4])要贯穿于整个病程。以下将从气滞血瘀、痰浊蕴肺、阴虚毒热、气阴两虚分型论治肺癌。  相似文献   

19.
中医学认为,疾病的发生在于邪正斗争和机体内部的阴阳失调。在邪正斗争的发病过程中则以“正虚”为主要关键。《内经》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疾病的发展和变化过程,又因邪、正的消长盛衰而有虚证、实证的分别。“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素问·通评虚实论》)。虚证指正气虚损,实证为邪实而正气不虚。正气是否虚损为区别虚证、实证的主要根据。因此,形成了中医学关  相似文献   

20.
祖国医学认为,人体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是一个正邪斗争互为消长的过程,疾病的产生发展最根本的原因是由于机体抗病能力——正气不足而失去卫外屏障功能,使病邪得以乘虚而入所致。正如《素问·评热病论篇》指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灵枢·百病始生篇》亦指出:“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卒然逢疾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故邪不能独伤人。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金匮要略》亦云:“不遗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等,这些论述反映了中医发病学中重视邪正关系的可贵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