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强直性脊柱炎(AS)是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最常见的一种,是以骶髂关节和脊柱慢性炎性反应为主的全身性疾病,早期主要引起骶髂关节的病变。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 2 0例经临床确诊的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的 CT表现 ,并结合文献对其诊断进行探讨。1 资料和方法男 14例 ,女 6例 ;年龄 2 3~ 5 1岁 ,其中 35岁以下 18例。临床症状以关节疼痛、腰骶部疼痛、僵硬为主。病程 3个月~5年。采用 SOMATOMDRH全身 CT机扫描 ,层厚 4~ 8mm ,层间距 4mm,常规扫描双侧骶髂关节 ,8例同时扫描双侧髋关节 ,病变区用 2 mm薄层扫描 ,骨窗摄片观察。2 结果骶髂关节病变左侧 8例 ,右侧 2例 ,同时累及双侧 10例。主要累及髂骨面下 1/ 3处 ,表现为关节面下骨质硬化 ,骨性关节面模糊、粗糙 ;8例有虫蚀样、穿凿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强直性脊柱炎(AS)早期诊断方法,以期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为制定进一步治疗计划提供帮助。方法:回顾分析本院骨科门诊2007年诊断AS早期患者9例诊治过程,比较其早期症状表现及相关影像检查结果。行X射线检查、腰骶部CT平扫及HLA-B27检查。结果:9例患者X射线检查均未发现腰骶部早期改变,后均作腰骶部CT平扫,9例均显示轻微关节面骨侵蚀及软骨下囊性变;HLA-B27结果均为阳性,均确诊。结论:AS早期诊断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骶髂关节炎;骶髂部CT扫描结合HLA-B27结果可以尽早确诊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4.
强自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具有发病率高,发病高峰年龄主要受累青壮年的特点,但临床目前还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因此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显得至关重要。强直性脊柱炎目前主要的诊断方法有X线、MRI、CT、实验室诊断等。而每种方法都要各自的优缺点,各种检查方法的综合应用使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诊断成为可能。本文就近年来有关强直性脊柱炎早期诊断指标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强直性脊柱炎早期的CT和临床表现,探讨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诊断。资料与方法:对我院3年来诊治的34例强直性脊柱炎进行回顾,并进行定期的回访,其中年龄最大的47岁,最小的13岁,男性23例,女性11例。结果:28例患者表现为双侧骶髂关节病变,6例主要显示一侧骶髂关节病变,但此6例经过再次复查CT仍然表现为双侧骶髂关节病变,且主要为骶髂关节面的髂骨侧,29例患者均有腰背痛史,3例主诉低热、消瘦、乏力等全身瘟状,2例以髋关节痛,运动障碍就诊。结论:CT是发现强直性脊柱炎早期病变行之有效的方法。结合临床可以更早期.更准确地诊断本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骶髂关节强直性脊柱炎(AS)的CT表现及影像早期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经临床诊断的AS病人影像资料.结果:CT主要表现为骶髂关节毛糙、侵蚀、破坏、骨质硬化、关节间隙变窄.MRI表现为关节面下骨质信号异常,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结论:CT和MRI对AS骶髂关节病变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正>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常见风湿病,好发于青年男性,骶髂关节最早受累,后期椎体周围韧带骨化、脊柱强直,常伴有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导致脊柱畸形及骨折。定量CT(QCT)能分别测定松质骨和皮质骨骨密度(BMD),是真正意义上的体积骨密度,为骨质疏松的早期诊治提供指导。为此,笔者对早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QCT法腰椎BMD进行测定,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T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诊断中的临床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0月收治强直性脊柱炎患者41例,分别采用CT及X线检查,比较两种影像学检查方式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总检出率及不同分期检出率等。结果患者X线与CT检查骶髂关节病变检出个数分别为62个,77个,病变总检出率分别为75.6%,93.9%;患者CT检查骶髂关节病变总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检查(P<0.05);患者CT检查骶髂关节病变0期、3期检出率明显优于X线检查(P<0.05),但是1期、2期及4期骶髂关节病变检出率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X线检查相比,CT具有较高早期强直性脊柱炎诊断价值,能够有效发现微小病变,对于提高临床病变检出率及早期确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磁共振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3例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从未正规诊断,无银屑病、结肠炎及尿道炎)患者,行骶髂关节X线和MRI检查。结果发现骶髂关节X线异常12例,检出率52.2%,骶髂关节MRI异常20例,检出率87.0%,MRI检出率高于X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能够显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关节的早期病理改变,可作为早期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0.
早期诊断和系统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亮  唐天驷 《江苏医药》2003,29(2):140-141
强直性脊柱炎 (ankylosingspondylitis,AS)是一种侵犯骶髂关节、脊柱和躯干近端大关节的慢性炎症 ,容易导致疼痛和进行性的强直与畸形。近年来 ,我国AS患者的确诊率有所提高 ,得益于大家对AS的重视及诊断技术的提高 ,然而其中多数患者确诊时仍已进入晚期 ,骶髂关节、脊柱和髋关节已有明显强直或畸形 ,失去了早期治疗的最佳时机[1 ] 。我院从 1 995年开始强调早期诊断和系统治疗AS ,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1 995年 1 0月至 2 0 0 0年 1月资料完整的AS患者 32例 ,男 2 8例 ,…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X线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的效果。方法分析50例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通过X线诊断和CT扫描检查。结果两种检查方式的影像学分级和分期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X线与CT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无明显差异,X线与CT扫描均可以为临床资料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高分辨CT在诊断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病变的应用钟值。方法:对563例成人AS患者的骶髂关节行高分辨CT扫描和X线平片,分析对比两组征象和检查结果的符合率。结果:增生硬化、关节糜烂和间隙改变、关节强直、关节腔内气体影及软组织影是骶髂关节病变的基本征象。结论:高分辨CT检查可明显提高骶髂关节病变的确诊率,并可明确病变的演变情况,对病变早期诊断、病变分期及治疗效果的评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分辨CT在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52例临床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行骶髂关节高分辨CT检查,观察骶髂关节病变的CT表现及影像学特征。结果: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高分辨CT表现特征为病变主要累及骶髂关节的髂骨侧,表现为关节软骨钙化、关节面毛糙、破坏伴不同程度骨质增生硬化。52例中0级0例,Ⅰ级10例,Ⅱ级15例,Ⅲ级25例,Ⅳ级2例。结论:高分辨CT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肌腱附着点超声检查诊断强直性脊柱炎(AS)的价值.方法 20例AS患者,病程1-8(4.3±3.1)年.采用高频线阵探头(频率7-12 MHz)对6对肌腱附着点进行超声检查.临床检查时,患者有肌腱附着点部位自主疼痛、肿胀或压痛之一则定义为肌腱附着点炎.结果 AS患者肌腱附着点炎的超声诊断率高于临床检查(51.3% vs.19.6%) (P<0.05).AS患者肌腱附着点病变在超声上主要表现为肌腱插入骨皮质部位出现钙化(33.3%)、肌腱水肿(29.2%)、血流灌注(25.8%)、肌腱增厚(22.1%)、骨皮质不规则(12.9%)、骨侵蚀(9.6%)和滑囊炎(7.1%).47处临床检查肌腱附着点阳性病变中,44.7%超声检查未发现异常;而193处临床阴性附着点中,49.2%超声提示存在附着点病变.结论 超声检查可发现肌腱附着点结构和炎性病变,可作为AS患者临床检查的补充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男性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的性功能状况,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我们采用国际勃起功能评分(IIEF)对55位男性AS患者的性功能,尤其是勃起功能障碍(ED)进行评估,并与正常男性进行比较。对患者的年龄、病程、晨僵、实验室活动指标、关节功能状态和治疗药物进行记录和分析。结果55位患者中有9位出现ED,发生率为16.4%。与对照组相比,AS患者的勃起功能、性高潮状况、性交满意度和总的满意度积分均显著降低;观察的指标中只有晨僵持续时间与ED之间存在相关性。结论男性AS患者可以出现ED,ED是由AS本身和与治疗相关的多因素导致的。  相似文献   

16.
益赛普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益赛普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疗效。方法符合AS诊断标准并处于活动期的患者45例采用完全随机设计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2例给予传统治疗药物及对症治疗,疗程半年;治疗组23例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前2个月给予益赛普,25mg/次,2次/周。治疗前、后主要观察指标包括活动性指数、功能性指数,晨僵时间、全身和脊柱疼痛程度等,次要观察指标包括扩胸度、枕壁距、Schober试验,血沉、C-反应蛋白及用药安全情况等。结果治疗组除2例经济困难未坚持治疗、1例出现下呼吸道感染而停止治疗外,余20例患者治疗半年后,多个主要观察指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改进,脊柱疼痛、晨僵时间均有明显的改善与好转,且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90.0%。结论对于患有活动性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在传统治疗药物基础上加用益赛普,能迅速减轻AS的症状和体征,并可改善AS患者的功能、活动范围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沙利度胺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AS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30例应用沙利度胺治疗,对照组35例应用柳氮磺胺嘧啶(SASP)治疗,观察2组外周关节肿胀数、关节疼痛数、扩胸度、枕壁试验、关节指数、功能指数、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对比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临床缓解率为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7.1%(P〈0.05),治疗组达显效和临床缓解的时间为(45.0±15.6)d和(90.0±19.8)d分别短于对照组的(120.0±23.6)d和(180.0±29.4)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沙利度胺是一种治疗AS的有效的药物,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进行康复运动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 临床选择2019年7月~2020年6月就诊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120例,根据随机对照法分为对照组(n=62)和治疗组(n=58),对照组仅予以柳氮磺胺吡啶及注射用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予以康复运动训练,两组均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X线、CT和MRI影像中的表现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于2009年10月~2011年6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治疗的42例早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分别应用X线、CT和MRI对患者的骶髂关节病变进行比较。结果 42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共有84个骶髂关节病变,其X线及CT表现为:有13个0级,有15个Ⅰ级,有46个Ⅱ级,有6个Ⅲ级,有4个Ⅳ级。其中有11例患者的22个骶髂关节出现软骨异常表现,主要在T1WI和T2WI上出现无规则增粗或扭曲样中等信号,而正常线形中等信号的软骨影像消失。结论骶髂关节X线仍然是对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简单可靠的方法,但是定性分析较CT及MRI差,CT和MRI对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基本一致,但MRI对于软骨破坏及韧带损伤方面的诊断优于CT。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幼年强制性脊柱炎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将广西梧州市桂东人民医院2007年1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100例幼年强直性脊柱炎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雷公藤片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奈普生或布洛芬、小剂量泼尼松),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儿在晨僵时间、关节疼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功能障碍指数、血沉、血色素、C反应蛋白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治疗组的毒副作用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公藤片与西药常规治疗幼年强直性脊柱炎疗效相当,但雷公藤片的毒副作用较少,适合幼儿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