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血糖控制良好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波动.方法 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40例空腹血糖<6.5 mmol/L,餐后2 h血糖<10.0 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lc)<7%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连续3天血糖监测.结果 本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18例(占45.0%)发生低血糖(血糖<2.8 mmol/L.),其中2例有低血糖反应的症状,15例(占83.3%)低血糖发生于凌晨1:00-4:00.20例(占50.0%)餐后血糖>11.1 mmol/L,其中10例发生于晚餐后.结论 对于以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HbAlc判断控制良好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用动态血糖监测的方法可发现有高血糖和无症状性低血糖存在.  相似文献   

2.
汤某,女,45岁,于1987年4月27日入院。患者于1985年7月出现头晕、乏力、出汗、双手颤抖,继之昏倒不省人事,约1h后自行缓解,以后反复发作。近一个月来发作频繁,昏迷持续数小时或一日不等。查体T38℃,BP10.7/6.7 kPa(80/50mmHg)全身皮肤发黑,神智朦胧,在输注葡萄糖情况下查血糖4.11mmol/L(74mg/dl),嗜酸细胞95个/ml,血皮质醇节律:8:00、16:00、20:00、2:00、8:00分别为764.5、262.2、303.6、496.8、565.8nmol/L,馒头餐胰岛素刺激试验,餐前、餐后30min、1h、2h、3h、4h,血糖分别为3.89、4.95、4.78、3.39、4.28、  相似文献   

3.
<正>患者,男,71岁。因烦渴、多饮多尿、乏力纳差1个月于2012年7月16日入院。患者5年前诊断为2型糖尿病,规律服用格列齐特缓释片、二甲双胍控制血糖,空腹血糖78 mmol/L,餐后2 h血糖88 mmol/L,餐后2 h血糖810 mmol/L。2个月前多次出现心慌、出汗症状,监测血糖4.110 mmol/L。2个月前多次出现心慌、出汗症状,监测血糖4.15.3 mmol/L,进食后症状缓解,遂停用格列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67岁.因发现血糖升高6年于2008年1月5日入院.6年前体检时发现空腹血糖为12.2mmol/L,餐后2h血糖为18.3mmol/L,诊断为2型糖尿病.间断口服格列齐特80mg,2次/d,二甲双胍0.25mg,3次/d,未监测血糖.1个月前始感全身皮肤瘙痒,无四肢麻木、疼痛及视力减退,自服扑尔敏4mg,3次/d,效果不明显来院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重组甘精胰岛素注射液治疗糖尿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09年3月~2012年6月入梧州市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Ⅱ型糖尿病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在同样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应用中效胰岛素和重组甘精胰岛素进行治疗,通过统计分析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 治疗前,治疗组餐前、餐后2h和凌晨2:00血糖分别为(11.58±1.37)、(18.74±1.69)、(7.11±0.73)mmol/L,对照组餐前、餐后2h和凌晨2:00血糖分别为(11.59±1.49)、(17.95±1.55)、(7.68±0.54)mmol/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餐前、餐后2h和凌晨2:00血糖分别为(5.44±0.75)、(6.21±0.77)、(4.45±0.51)mmol/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对照组餐前、餐后2h和凌晨2:00血糖分别为(6.74±0.69)、(8.12±0.49)、(5.87±0.69)mmol/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血糖达标天数远远少于对照组,低血糖发生率也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血尿常规检查和肝肾功能、血脂检查中均未发现明显变化.结论 重组甘精胰岛素注射液治疗糖尿病临床效果较好,安全性较高,可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胸膜孤立性纤维瘤引起的低血糖一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患者男 ,6 0岁 ,因 3个月内发作性低血糖 6次 ,拟诊为“胰岛素瘤可能” ,于 2 0 0 2年 6月 2日收治入院。患者 3个月前 ,无明显诱因下突感头晕、胸闷、出汗 ,随后出现意识不清、躁动、谵妄、胡言乱语 ,持续约 2 0min后可自行清醒 ,无恶心、呕吐 ,无四肢抽搐 ,此后每 6~ 8天发作 1次 ,多发生在凌晨 1~ 2时 ,持续 2 0min~ 1h ,曾尿失禁 2次 ,当地医院测发作时血糖为 1.5mmol/L ,诊断为“低血糖”。患者每晚睡前喝 1杯糖水 ,症状可延至每日凌晨 4时出现 ,胸闷、心悸、全身出冷汗等症状持续约 30min后可自行缓解。起病以来 ,食欲差 ,记忆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动态监测血糖控制良好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波动状况。方法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36例空腹血糖〈7.0mmol/L,早餐后2小时血糖〈10.0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IC)〈7%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连续3天血糖监测。结果本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16例(占44.4%)发生低血糖(血糖≤3.0mmol/L),仅4例有低血糖反应的症状,其中53.37%低血糖发生于凌晨0:00-2:29。18例(占50.0%)发现血糖〉11.1mmol/L,75.55%发生于三餐后。结论对于看似血糖控制良好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动态血糖监测可发现有高血糖和无症状性低血糖存在,为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8.
动态血糖监测胰岛素瘤一例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周健  贾伟平  李鸣  陆俊茜  马晓静 《上海医学》2006,29(4):211-213,T0001
目的探讨动态血糖监测对胰岛素瘤术前诊断及术后疗效判断的价值。方法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1例胰岛素瘤患者术前及术后分别进行连续3 d的血糖监测。结果①术前CGMS共累计监测血糖值871个,平均绝对差为12.9%,血糖的平均值、最高值、最低值分别为4.8、10.8和2.2 mmol/L;患者监测期间表现为夜间及餐前的反复低血糖,血糖<2.8 mmol/L及>7.8 mmol/L所占的时间百分比分别为 14%(595 min)和5%(215 min)。②术后CGMS监测显示患者血糖波动于3.5-7.7 mmol/L,平均血糖值为 5.1 mmol/L。结论动态血糖监测有助于胰岛素瘤的术前诊断及术后疗效判断。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55岁。因口干、多饮、多尿、消瘦4年,水肿4个月,于2001年5月12日入院。患者于4年前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口干、多饮、多食、多尿、消瘦,于当地医院检查发现空腹血糖13.5mmol/L,餐后2小时血糖为18.9mmol/L,明确诊断为2型糖尿病,饮食控制并应用口服降糖药后血糖降至7.0mmol/L左右,4年间反复多次查血糖均在5.8~7.0mmol/L之间,无四肢麻木、疼痛、视物模糊等表现,亦无口渴等症状。4个月前,患者上呼吸道感染后出现眼睑及双下肢水肿,在当地医院检查尿常规,尿蛋白(+++~++++),颗粒管型3~5/LP,尿糖(-),血糖6.5mmol/L。考虑诊断为“糖尿病…  相似文献   

10.
陈宝琴  王海英 《吉林医学》2006,27(7):739-740
目的:观察应用凌晨3:00皮下注射短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黎明现象的疗效。方法:对40例有黎明现象的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短效胰岛素凌晨3:00注射4~6U。抽取肘静脉血测定空腹血糖(FPG)及早餐后2h血糖(2hPG),免疫比浊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比较治疗前后上述指标变化。结果:本组患者FPG从治疗前(9.5±1.6)mmol/L下降至(6.0±0.4)mmol/L,治疗2个月后仍保持为(5.6±0.4)mmol/L;2hPG从治疗前(13.8±0.8)mmol/L下降至(7.4±0.4)mmol/L,在治疗2个月后保持为(7.9±0.3)mmol/L;FPG和2hPG与治疗前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2个月后,HbA1c从治疗前(8.3±0.6)%下降至(6.5±0.3)%,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短效胰岛素强化治疗黎明现象具有快速稳定的降血糖和降糖化血红蛋白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诺和锐30与诺和灵30R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分别给予诺和锐30和诺和灵30R。均采用每日早、晚餐前皮下注射,治疗12周后观察两组在血糖控制及低血糖发生率方面差异。结果:观察组早、午、晚餐后2h血糖分别为7.5±0.7mmol/L,7.6±1.0mmol/L,7.2±0.9mmol/L;对照组早、午、晚餐后2h血糖分别为9.2±1.2mmol/L,8.7±0.9mmol/L,8.6±1.0mmol/L;两组三餐后血糖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血糖事件发作:观察组严重1次,轻微5次;对照组严重6次,轻微16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诺和灵30R相比,诺和锐30可更有效地控制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餐后血糖,且低血糖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2.
血糖"良好"控制的2型糖尿病患者动态血糖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了解临床上认为血糖控制"良好"(糖化血红蛋白<7%)的2型糖尿病患者动态血糖波动状况.方法:选择糖化血红蛋白<7%的2型糖尿病患者32例,行72h连续动态血糖监测(CGMS),分析其血糖谱.结果:血糖控制"良好"的糖尿病患者仍有明显的餐后血糖过高现象,尤以早餐后明显,血糖峰值在早餐后1.7 h;血糖>7.8 mmol/L、11.1 mmol/L、13.9 mmol/L所占时间百分率分别为28%、13%、6%.3d CGMS中血糖>7.8 mmol/L曲线下面积与HbA1c正相关.同时还发现了无症状低血糖、持续高血糖(血糖大于13.9 mmol/L,持续2h以上)等现象.结论:一个看似血糖控制良好的糖尿病患者仍有较多高血糖发生,3d CGMS血糖谱可以反映患者总体血糖控制情况,其提供的信息有助于更全面了解血糖波动的细节,从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3.
[病例]女性,23岁。因反复嗜睡,发作性神志不清1年多于2003-08-25入我科。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嗜睡及发作性神志不清,进食糖水或甜品后症状即缓解,每晚12点及凌晨3点必须定时进食糖水,否则可昏睡至次日中午,由家人灌入糖水后方能清醒。曾查空腹血糖1.87mmol/L。1个月前检查:血糖0.93mmol/L,胰岛素129.04pmol/L;头颅MBI垂体未  相似文献   

14.
医源性老年性低血糖昏迷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佩如  黄洁薇 《广东医学》2007,28(2):309-309
患者,男,72岁,因老年性痴呆伴发精神障碍,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于2004年1月3日入院,给予奥氮平、氯氮平、乐坦、安坦、舒眠等治疗.入院后空腹血糖6.31~8.75 mmol/L,2月12日给予降糖药治疗:拜糖平50 mg,3次/d,达美康80 mg,2次/d;但服用降糖药后未进行血糖监测;2月17日晚上19:00开始睡,2月18日早上发现患者处于睡眠状态,15:30发现患者仍处于嗜睡状态,呼之不应,机测血糖1.3 mmol/L,即给予500 g/L葡萄糖注射液40 ml静脉推注,100 g/L葡萄糖生理盐水注射液500 ml 500 g/L葡萄糖注射液40 ml静脉滴注,停用拜糖平、达美康等药.患者因低血糖昏迷,植物状态,于1年半后死亡.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短期强化胰岛素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血脂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功能的影响。方法对廊坊市中医院2012年1~12月收治的40例空腹血糖≥11.1 mmol/L的初发T2DM患者进行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2周,比较其治疗前后血糖、血脂变化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胰岛素分泌指数和胰岛素抵抗指数,治疗前后8:00、16:00、24:00患者的血浆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结果 1治疗后,高敏C反应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糖化血红蛋白较治疗前下降[(1.24±0.05)mg/L比(2.74±0.35)mg/L,(6.5±1.5)mmol/L比(12.3±1.6)mmol/L,(8.1±1.9)mmol/L比(15.6±3.4)mmol/L,(1.95±0.08)比(3.65±0.05),(7.3±1.6)%比(9.3±2.2)%,P<0.05];胰岛素分泌指数较治疗前显著增高[(41±6)比(17±3),P<0.05]。2治疗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较治疗前下降[(4.5±1.0)mmol/L比(5.7±0.9)mmol/L,(1.5±0.7)mmol/L比(2.5±1.8)mmol/L,(2.0±1.0)mmol/L比(3.6±0.9)mmol/L,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治疗前明显增高[(1.2±0.3)mmol/L比(1.0±0.3)mmol/L,P<0.05]。3治疗后,皮质醇各时点(8:00、16:00、24:00)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505±87)nmol/L比(605±34)nmol/L,(174±46)nmol/L比(292±58)nmol/L,(42±6)nmol/L比(95±18)nmol/L,P<0.05];ACTH各时点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全部病例随访12个月,1年后最终转归:18例予以口服降糖药,22例患者仅予生活方式干预。结论初诊T2DM疗效评价除需要监测血糖、血脂水平外,HPA轴功能的监测也可以作为评价T2DM血糖控制的指标,早期的胰岛素强化干预治疗是T2DM的重要治疗方案,具有普遍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30岁。因"反复晕厥1年"入院。1年前患者于饥饿时出现心悸、大汗、四肢无力,严重时出现手足抽搐,意识障碍,无双目凝视,无口吐白沫及大小便失禁,多发生于餐后3~4 h。当地医院多次监测血糖均在2.1 mmol/L左右,最低值为1.7 mmol/L,上述低血糖症状在进食或口服葡萄糖可缓解,行胸片、B超、CT及脑电图等检查,均未发现异常。为求进一步诊治,患者于2010年11月2日到我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患者自  相似文献   

17.
李龙娟 《吉林医学》2012,(35):7836-7837
<正>低血糖症是指血浆葡萄糖(简称血糖)浓度低于正常的临床综合征。病因多种,发病机制复杂,成人血糖低于2.8 mmol/L可认为血糖过低,但是否出现症状个体差异很大,现将我院收住的4例特殊表现的低血糖症患者报告如下。1病历摘要例1:患儿男性,3岁,凌晨4点突然出冷汗,皮肤湿冷,四肢抽搐,不醒人事。查体:昏迷,深浅刺激无反应,瞳孔等圆等大,对光反射消失,颈项无抵抗,四肢肌张力差,病理征未引出。查血常规WBC29×109/L,当班医生拟"化脓性脑炎"给予静脉滴注NaCl溶液、抗生素、地塞米松处理,症状无改善,测血糖1.7 mmol/L,静脉滴注10%葡萄糖100 ml加50%葡萄糖20 ml后20多分钟清醒,第2天复查血白细胞数正常,痊愈出院。例2:男性,52岁,患有2型糖尿史3年,不规则服药,起病时出冷汗、  相似文献   

18.
<正> 患者男,47岁,以阵发性胸骨后疼痛3d主诉入院。3d来无任何诱因反复发生胸骨后闷痛,每天2~3次,每次历时1~5min,休息后可自行缓解。查体:BP16/11kPa,P74次/min,呼吸平稳,无颈静脉怒张。心率74次/min,心音低钝,律齐,无杂音,心界无扩大,两肺呼吸音清晰。肤无压痛,肝脾未及,下肢无浮肿。化验:血尿便常规正常,血甘油三脂2.26mmol/L,总胆固醇9.7mmol/L,血糖4.4mmol/L,心脏B超:心内结构正常,眼底:动脉细,反光强,可见动静脉压迹。临床诊断: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住院期间多次心电图检查,心绞痛发作间歇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70岁,主诉:发现血糖增高8年,间断心前区不适3月,加重5d。 患者8年前体检时发现空腹血糖增高到8.3mmol/L,当时无多饮、多食、多尿、消瘦等症状。于院外规律服药治疗:阿卡波糖(拜唐苹)50mg/次,3次/d;格列喹酮(糖适平)30mg/次,3次/d,维持空腹血糖于7.8mmol/L,餐后2h血糖于  相似文献   

20.
揭国义 《浙江医学》1998,20(3):188-189
患者男,干部,47岁,嗜烟27年。7年前始后半夜或清晨时反复发生胸骨后烧灼样痛,重时伴大汗、气短,或皮肤潮湿,近半年发作渐频,每次持续20余min。1994年3月3日晨7:00再发急诊(附发作时心电图1及发作1h后心电图2)。以冠心病、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入院。体检:P62次/min,BPl6.0/10.7kPa。神清,步入病房。心音强,心率62次/min,律齐,无杂音,A_2 >P_2。血甘油三酯2.67mmol/L,血糖、谷-草转氨酶正常高值,眼底动脉硬化Ⅰ级。予消心痛、肠溶阿斯匹林丹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