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开畸形的矫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牙合(openbite)是指在正中牙合位或非正中牙合位时,上、下颌部分牙齿在垂直方向上无接触的错牙合畸形。此类畸形严重影响患者的切割、咀嚼、发音、吞咽、呼吸等功能,有的影响容貌美观和心理健康。本文就开牙合畸形的有关问题讨论如下。1开牙合的分类1.1...  相似文献   

2.
开牙合(openbite OB)作为错牙合畸形的一种类型最早由Caravelli提出[1]。许多学者对开牙合畸形定义的描述存在着差异,多数学者倾向于将牙间垂直距离过长称为开牙合[2]。“前牙开牙合”是后牙处于正中牙合位时,下切牙在垂直向未被上切牙覆盖且无咬合接触[3]。此类畸形严重影响患者的切割、发音、美观等功能,较难治疗又具很高的复发趋势,在正畸领域一直备受关注。分析开牙合的病因和机制,明确畸形的性质,对治疗有指导作用。一、前牙开牙合的病因及形态特征1.口腔不良习惯:乳牙与恒牙早期的前牙开牙合多数是由不良的口腔习惯造成,约占开牙合…  相似文献   

3.
开[牙合]是指上下牙弓及颌骨垂直向发育异常,上下颌牙在正中[牙合]位及下颌功能运动时无[牙合]接触。这种畸形在错[牙合]畸形中并不占少数,并且严重影响患者的咀嚼、吞咽、切割、发音等功能,而且对美观及患者心理健康有很大影响。本文将对开[牙合]畸形的病因机制、临床表现、诊断设计、矫治方法、保持等方面作一综合概述。  相似文献   

4.
开(牙合)(openbite OB)作为错(牙合)畸形的一种类型最早由Caravelli提出。许多学者对开(牙合)畸形定义的描述存在着差异,多数学者倾向于将牙间垂直距离过长称为开(牙合)。“前牙开(牙合)”是后牙处于正中(牙合)位时,下切牙在垂直向未被上切牙覆盖且无咬合接触。此类畸形严重影响患者的切割、发音、美观等功能,较难治疗又具很高的复发趋势,在正畸领域一直备受关注。分析开(牙合)的病因和机制,明确畸形的性质,对治疗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高柠 《口腔医学》1987,7(1):12-55
<正> 咀嚼器官在完成功能时上、下颌骨闭合于正中(牙合)位的静止状态下,某些上颌与下颌相对应的牙齿切缘或(牙合)面分离无(牙合)接触时称为开(牙合)畸形。开(牙合)畸形的发病率在世界各地的口腔调查中为0.89~9.6%,发病率的大小随年龄、性别、地区和种族等因素而有变化。开(牙合)畸形对颜面的发育、健康和美观为害较大,开(牙合)牙完全丧失切割、撕裂和研磨等咀嚼功能,并影响  相似文献   

6.
前牙开(牙合)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牙开(牙合)是一种明显的错(牙合)畸形。学者们对它的定义大致有二种。一些人认为,前牙开(牙合)是指当下颌处于正中(牙合)位时,上下前牙无(牙合)接触的现象;而另一些人把正中(牙合)位时,上下前牙之间所存在的、垂直向的间隙称为前牙开(牙合)。还有的学者把前者称为水平开(牙合)或无(牙合)接触(horizonta open bite,no-occlusion),把后者称为垂直开(牙合)(vertical open bite)。本文仅就垂直开(牙合)的病源学因素、诊断和治疗进行综述。前牙开(牙合)的病源学因素前牙开(牙合)和其他错(牙合)畸形一样,与一些  相似文献   

7.
开(牙合)畸形是一种危害严重的口腔错(牙合)畸形,由于上下牙弓及颌骨垂直向发育异常,上下颌牙在正中颌位及下颌功能运动时无(牙合)接触,这将导致患者咀嚼功能减退,下颌功能紊乱,发音障碍,影响患者颜面的美观,甚至造成心理障碍,由于此种错(牙合)畸形的病因和形成机制极其复杂,给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了极大困难,因此对开(牙合)畸形进行正确的诊断并应用合理的矫治方法治疗,取得稳定的矫治效果,一直是正畸医生追求的目标和面临的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8.
日本神山开牙合头影测量分析法及评价徐利(1)姚森(2)叶慧芬(3)(1锦州205医院门诊正畸科121001厦门174医院正畸中心3厦门思明人民医院口腔科)开牙合,是指正中牙合位及非正中牙合位时上下颌部分牙齿在垂直或前后方向上无接触[1]。在临床上这类...  相似文献   

9.
应用"摇椅形"弓丝矫治前牙开牙合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研究“摇椅形”弓丝对前牙开牙合畸形的矫治效果。方法 对 14例前牙开牙合的患者应用“摇椅形”弓丝同时配合前牙区垂直牵引进行矫治 ,通过分析矫治前后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 ,评价其矫治效果。结果 矫治后上下颌切牙伸长、内收 ,下颌磨牙直立 ,牙合平面改建 ;同时控制了开牙合患者垂直方向的生长。结论 应用“摇椅形”弓丝同时配合前牙区垂直牵引矫治开牙合畸形符合利用固定矫治器治疗开牙合的机理 ,能获得良好的矫治效果。  相似文献   

10.
开(牙合)是一种由多因素引起的错(牙合)畸形,是临床上矫治难度最大的错(牙合)畸形之一.种植支抗以其体积小、患者使用舒适和低成本等优点,目前已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正畸临床治疗.对于因牙槽骨过高或后牙过度萌出的开(牙合)患者,种植体可以提供绝对支抗直立并压低磨牙,对于纠正开(牙合)以及改善患者的侧貌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而且方...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不同减数方法矫治开(牙合)时,牙齿移动的不同机制,寻找更有效地矫治开(牙合)畸形的方法.方法:选取20例前牙开(牙合)患者,分析比较8例只拔除第三磨牙和12例拔除前磨牙患者矫治前后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结果:只拔除第三磨牙组矫治后上下颌磨牙远中直立,支点降低,前牙伸长,离散的上下颌(牙合)平面汇聚;拔除前磨牙组矫治后磨牙近中移动并直立,相对于(牙合)平面压低,前牙舌向移动并伸长,(牙合)平面改建.结论:对于边缘病例,建议采用拔除前磨牙方法矫治开(牙合).  相似文献   

12.
采用第三代稀土永磁体钕铁硼制成(牙合)垫式活动矫治器.利用磁极间的排斥力,形成对上下颌后牙的压入作用,对前牙骨性开(牙合)患者进行畸形矫治的临床应用研究,以期寻找前牙开(牙合)畸形矫治的更佳途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恒牙早期安氏Ⅰ类和Ⅲ类错[牙合]畸形之间舌骨位置的变化,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测量恒牙早期2 种错[牙合]畸形在正中[牙合]位所拍摄的头颅侧位片的16 项指标,并对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 种错[牙合]之间的4 个项目即At-APH、S-APH、A-APH、N-APH的测量结果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安氏Ⅲ类错[牙合]的舌骨水平位置较安氏I类错[牙合]前移.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恒牙早期安氏I类和Ⅲ类错(牙合)畸形之间舌骨位置的变化,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测量恒牙早期2 种错(牙合)畸形在正中(牙合)位所拍摄的头颅侧位片的16 项指标,并对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 种错(牙合)之间的4 个项目即At-APH、S-APH、A-APH、N-APH的测量结果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安氏Ⅲ类错(牙合)的舌骨水平位置较安氏I类错(牙合)前移.  相似文献   

15.
前牙开(牙合)畸形的正畸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前牙开(牙合)(anterior open bite)是一种比较严重的错(牙合)畸形类型,表现为后牙处于最大咬合位时上下前牙无垂直向接触,这种错(牙合)畸形可以造成患者的咀嚼、吞咽、语言功能障碍,对颜面外观的影响也很大.由于形成因素复杂:可能是牙性的、骨性的、神经肌肉性的,且各种因素并存、相互影响,所以要想获得理想而稳定的矫治效果难度很大,对正畸医生而言具有很大的挑战性.从临床角度,以下几点建议在开(牙合)畸形的诊治中需要关注.  相似文献   

16.
<正> 一、总论从正畸学立场来说,开(牙合)畸形即上下牙弓及颌的垂直关系异常,比上下牙弓及颌的水平关系异常的治疗困难大,形态分析及功能分析也较难,分析资料也较少,因此本文就成年人开(牙合)畸形的治疗问题进行探讨。1.开(牙合)畸形的症状发生开(牙合)畸形同时多并发上颌前突、上下颌前突、下颌前突或牙列不齐及拥挤等错(牙合)畸形。为了准确掌握开(牙合)的症状,首先应该检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错[牙合]畸形患者正畸治疗前在正中关系(centric-relation,CR)位与正中[牙合](centric-occlusion,CO)位时髁突位置的偏移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76例错[牙合]]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获取CO位与CR位的咬合关系;利用AD2[牙合]架和髁突移位测量仪记录髁突位置,分析CR-CO位时髁突位置的变化及其相关因素。结果 CR-CO位时,所有患者的髁突出现偏移,最多出现的髁突移位方向是趋于后下,77.6%的髁突偏移超出可接受生理范围,双侧髁突位移量明显呈现不对称性。髁突的移位量与咬合关系改变量无统计学上的相关性,与性别及错[牙合]骨型亦不存在相关关系。结论正畸治疗前有必要分析错[牙合]畸形患者CR-CO位的一致性,必要时转移[牙合]架并从三维方向上更加准确地诊断患者,制定更加合理的治疗计划。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无牙颌患者戴用长正中<牙合>型全口义齿3个月后下颌义齿的近中移位量能否满足患者长正中量的自然要求,从而检验长正中<牙合>型全口义齿的设计理论. 方法 为10例无牙颌患者制作长正中<牙合>型、线性<牙合>型和解剖<牙合>型3种全口义齿,采用哥特式弓描记装置测量无牙颌患者的长正中量,采用三维精密平移台测量3种<牙合>型下颌义齿的近中移位量.对比分析不同<牙合>型下颌义齿近中移位量的差异,并与患者长正中量进行对比. 结果 10例无牙颌患者的长正中量为(1.02±0.36)mm,3种<牙合>型下颌义齿的近中移位量分别为:长正中<牙合>型(1.016±0.348)mm,线性<牙合>型(1.092±0.448)mm,解剖<牙合>型(0.409±0.253)mm. 结论 长正中<牙合>型全口义齿能满足患者长正中量的自然要求,以及在患者正中关系位至肌力闭合道终点的位置之间无障碍的义齿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9.
前牙开(牙合)作为错牙合畸形的一种类型,也是正畸医生常遇到的一个较棘手的问题.此类畸形严重影响患者的切割、发音、呼吸、美观等功能,治疗较难,治愈后又具很高的复发趋势,在正畸领域一致备受关注.本文对开(牙合)的原因和机制,明确开(牙合)畸形的性质及治疗原则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20.
开(openbite)是指在正中位或非正中位时,上下颌前牙部分牙齿在垂直方向上无接触的错畸形。开畸形严重影响患者的切割、咀嚼、吞咽、发育及呼吸等功能,甚者影响容貌和心理健康,成年患者尤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