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8 毫秒
1.
肝素酶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与大肠癌转移和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素酶(heparinase)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大肠癌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大肠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杂交方法,检测115例大肠癌石蜡切片和45例正常大肠黏膜中肝素酶和bFGF的表达情况。采用χ2检验、t检验、生存曲线和Cox比例风险回归等方法分析肝素酶和bFGF分别表达及共表达的意义。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证实肝素酶(91/115)和bFGF(89/115)主要表达在肿瘤细胞细胞质和(或)细胞膜中,在正常大肠黏膜上皮则呈阴性表达。肝素酶在大肠癌肿瘤细胞中表达明显增高(P=0.0001),统计结果显示肝素酶和bFGF的表达具有明显的一致性(P=0.0001),两者单独表达和共表达均与大肠癌的分期、血管浸润、淋巴结转移、微血管密度和预后有关。其中,两者共表达时与分期和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更显著;另外,bFGF还与大肠癌的分化程度有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大肠癌的分化程度、血管浸润、淋巴结转移和bFGF表达可以作为判断大肠癌预后的危险因素,但肝素酶不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肝素酶和bFGF均与大肠癌的转移、血管生成和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胃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bFGF的表达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慢性浅表性胃炎(CSG组)、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中重度肠上皮化生(IM组)、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中重度不典型增生(Dys组)各30例、胃癌(GC组)40例组织中bFGF的表达情况,观察四组间差异。结果经检测,CSG组、IM组、Dys组及GC组bFGF表达情况分别为46.67%(14/30)、53.33%(16/30)、60.00%(18/30)及77.50%(31/40),四组间bFGF表达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0);bFGF的阳性表达位于大部分上皮和腺体,可见棕黄色颗粒沉着,主要位于细胞浆。结论bFGF表达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乙酰肝素酶(Hpa)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ABC方法 检测60例胃癌(A组)、癌旁组织(B组)及15例正常胃组织(C组)中Hpa和bFGF的表达.结果 A组Hpa阳性表达明显高于B、C两组(56.7%vs.18.3%、O%)(P<0.01).C组的bFGF表达低于A、B组(26.7%vs.61.7%、58.3%)(P<0.05).Hpa及bFGF表达与胃癌组织浸润深度、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胃癌组织中Hpa和bFGF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Hpa和bFGF在肿瘤侵袭转移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胃癌预后判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介绍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bFGF)在多种肿瘤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参与肿瘤病理过程的途径:方法:分析、整理和归纳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bFGF在体内的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密切关系。结论:bFGF对判定肿瘤的恶性程度、自然病程及预后方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与炎症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胡永芳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00,21(6):278-282,F003
近年来,生长因子研究成为热点,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许多病理和生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对炎症反应中产生bFGF的细胞,诱导bFGF生成的物质作用作了综述,内源性、小剂量bFGF在炎症反应早期促进内皮细胞、单核细胞和T细胞的趋化作用;在炎症发生过程中主要促进一氧化氮(NO)的生成,通过细胞因子网络释放前列腺素E2(PGE2),可能诱发自由基的产生,与其它细胞因子共同作用,或许加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素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兔软骨细胞的增殖影响及其协同作用。方法体外培养3周龄的新西兰大白兔的原代关节软骨细胞。将第二代软骨细胞加入不同浓度的肝素、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肝素 bFGF联合应用,于48及72小时分别进行MTT检测软骨细胞的成活数。结果bFGF浓度在10ng/ml时即可显著促进软骨细胞增殖,当浓度增至50ng/ml,其促进作用达到最大值;单纯使用肝素并不促进软骨细胞增殖,当联用bFGF,bFGF浓度为50ng/ml、肝素浓度为1250ng/ml时协同作用最明显。结论bFGF可明显促进软骨细胞增殖,单用肝素对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与bFGF联用时呈现协同效应,具有增强bFGF促软骨细胞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既具有促进细胞分化、增殖、血管生成等与丝裂作用有关的生物学效应,同时还具有抑制细胞凋亡,促进NO产生,拮抗心肌细胞损伤等非丝裂效应[1,2]。它在体内参与心血管系统的许多生理、病理过程,成 相似文献
8.
为确保重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rbFGF)样品纯度大于 95 % ,本公司利用肝素凝胶与rbFGF的亲和力分离纯化rbFGF ,纯度可达到 95 %以上 ,但肝素凝胶亲和纯化bFGF ,使用次数应大于 2 0次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 FGF)对体外培养的人牙龈成纤维细胞(HGFs)成骨分化能力与细胞增殖的影响,探索b FGF在HGFs体外诱导成骨分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组织块贴壁法体外培养HGFs,取第3代细胞进行如下分组培养。1组为普通培养基组,2组为普通培养基+10μg/L b FGF组,3组为成骨诱导组,4组为成骨诱导+10μg/L b FGF组。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检测HGFs增殖状况;用碱性磷酸酶染色法及茜素红染色法检测HGFs的成骨分化能力。结果 在普通培养基和成骨诱导培养基中,10μg/L的b FGF均能促进HGFs的增殖(P<0.01);在成骨诱导培养基中HGFs具有骨向分化能力,形成钙结节;而10μg/L的b FGF对HGFs的碱性磷酸酶活性与矿化结节形成能力均无明显影响。结论 10μg/L的b FGF能促进HGFs的增殖能力,而对其骨向分化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素酶(heparanase)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0例胃癌石蜡切片和20例正常胃黏膜中肝素酶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与胃癌患者年龄、性别、分期、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80例胃癌中有49例(61%)呈肝素酶阳性表达,主要表达在癌细胞质和(或)细胞膜中,在正常胃黏膜上皮则呈阴性表达,肝素酶在胃癌中表达明显增高(P<0.05)。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与患者年龄、性别无关。结论肝素酶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较正常胃黏膜上皮明显上调,其表达与胃癌的侵袭及转移能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CD3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与其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55例胃癌组织及癌旁胃黏膜组织中CD34、VEGF的表达情况,分析微血管密度(MVD)计数、VEGF表达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MVD计数均明显高于癌旁胃黏膜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胃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与MVD计数呈正相关,r=0.728。MVD计数、VEGF的表达与胃癌胃壁浸润深度、局部淋巴结转移、近期远隔转移程度呈正相关,MVD计数在不同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近期远隔转移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分化程度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胃癌组织中存在着肿瘤血管生成,在胃癌肿瘤血管生成的过程中VEGF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且MVD计数、VEGF的表达可以反映胃癌的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在角膜异物损伤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556例角膜异物伤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A组288例,行角膜异物剔除术后用氧氟沙星滴眼液+0.9%氯化钠注射液(做为空白对照)滴眼;B组268例,行角膜异物剔除术后用氧氟沙星滴眼液+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滴眼.比较两组的疗效并分析角膜损伤深度与效果的关系.结果 治疗1周后,A组治愈212例,显效44例,有效23例,无效9例,治愈率为73.61%(212/288);B组治愈232例,显效26例,有效8例,无效2例,治愈率为86.67%(232/268),两组疗效(Z=-4.387,P<0.05)及治愈率(χ2=14.214,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中Ⅰ级损伤患者治愈率均为100.00%;A组Ⅱ级损伤患者治愈率56.21%(86/153),低于B组的78.76%(115/146)(χ^2=17.525,P<0.05);A组Ⅲ级损伤患者治愈率为40.00%(6/15),低于B组的64.29%(9/14)(χ^2=4.326,P<0.05);A、B两组内Ⅱ级损伤治愈率均高于Ⅲ级(χ^2=4.761、5.824,均P<0.05).结论 角膜异物剔除术后使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滴眼更有利于角膜创面的恢复;异物越深,疗效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5.
Chronic antidepressant treatments increase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and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inding protein in neuron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One of the mechanisms proposed for antidepressant drugs is the enhancement of synaptic connections and plasticity in the hippocampus and cerebral cortex.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 (FGF2) is a growth factor essential for the proper formation of synaptic connections in the cerebral cortex, maturation and survival of catecholamine neurons, and neurogenesis. In this report, we attempted to establish a correlation between antidepressant treatments and FGF2 expression in the cerebral cortex and hippocampus, two brain areas relevant for depression. Desipramine (DMI, 10 mg/kg) or fluoxetine (FLU, 5 mg/kg) was injected acutely (single injection) or chronically (daily injection for two weeks) in adult rats. Chronic, but not acute, antidepressant treatments increase FGF2 immunoreactivity in neurons of the cerebral cortex and in both astrocytes and neurons of the hippocampus. FGF2 immunoreactivity in the cortex was increased mainly in the cytoplasm of neurons of layer V. Western blot analyses of nuclear and cytosolic extracts from the cortex revealed that both antidepressants increase FGF2 isoforms in the cytosolic extracts and decrease accumulation of FGF2 immunoreactivity in the nucleus. To characterize the anatomical and cellular specificity of antidepressants, we examined FGF-binding protein (FBP), a secreted protein that acts as an extracellular chaperone for FGF2 and enhances its activity. DMI and FLU increased FBP immunoreactivity in both cortical and hippocampal neurons. Our data suggest that FGF2 and FBP may participate in the plastic responses underlying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antidepressants. 相似文献
16.
刘冀龙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2,(4):339-341
目的探讨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在388份胃癌组织芯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学参数之间的关系及意义。方法在胃癌组织芯片上,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HER2和VEGF蛋白表达水平,分析HER2和VEGF在胃癌组织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HER2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3%(36/388);VEGF的阳性表达率为28.9%(112/388)。HER2的表达在肿瘤不同分化程度、Lauren分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的表达在肿瘤不同TNM分期、淋巴结转移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HER2和VEGF之间呈负相关(r=-0.140,P=0.022)。结论同时检测胃癌组织中的HER2和VEGF蛋白的表达对判断肿瘤的恶性程度和估计预后可能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