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目的探讨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白内障行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角膜植片的影响。方法穿透性角膜移植术6个月后行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17例(17眼),随访3~18个月,平均11个月,观察术后角膜水肿情况、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变化、眼压变化、免疫排斥反应和术后并发症,并进行分析。结果术后所有患眼裸眼视力≥0.3,最佳矫正视力≥0.5者8眼。术后角膜水肿3~7d内消退,角膜恢复透明。术前角膜内皮计数平均为(1547±111)个/mm2。术后3月内皮细胞数量稳定,平均为(1275±106)个/mm2,内皮细胞丧失率平均为4.92%。无其它不良反应。结论对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行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角膜植片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改良式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高龄硬核白内障的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82例高龄患者104眼硬核白内障施行改良式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并与同期81例高龄患者103眼硬核白内障施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比,术后随访12个月,比较两种手术时间、角膜内皮细胞的密度、丢失率,以及术后视力。结果两种手术方式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丢失率和术后视力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硬核白内障适宜行改良式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且有损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超声乳化技术在抗青光眼术后低密度角膜内皮细胞的白内障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手术技巧及临床效果。方法抗青光眼术后低密度角膜内皮细胞的白内障患者4例(4只眼),术前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为348.1—1724.6个/mm^2,均接受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其术前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术前、术后视力的改变。结果术后3只眼术后视力均有明显的提高。1只眼视力无明显改善。结论抗青光眼术后低密度角膜内皮细胞的白内障患者在一定程度上可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表面麻醉下施行小切口圈垫式劈核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老年性白内障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通过表面麻醉对2078例(2316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施行小切口圈垫式劈核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记录患者手术前、后的视力,手术时间,手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的密度和丢失率,患者手术前、后的散光,并观察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时间平均为(7.2±4.6)min,绝大多数患者术后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术后1周患者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为(9.21±3.72)%,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术前角膜平均散光度为(O.89±0.72)D,术后1周角膜平均散光度为(0.95±0.31)D,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6).术中无明显不适1641眼;明显胀感630眼;19眼因过于紧张或无法合作及时补充球旁或球后麻醉.术中后囊膜破裂41眼;瞳孔缘部分撕裂33眼;巩膜隧道外口裂开22眼;悬韧带局部断裂11眼.结论 采用表面麻醉施行小切口圈垫式劈核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不失为一种可选择的、安全、有效、简便、合理、并发症少的手术方法,熟悉手法技巧是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白内障患者行巩膜隧道小切口摘出联合肝素修饰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选取我院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白内障患者22例(26眼),行巩膜隧道小切口白内障摘出联合肝素修饰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比观察术前与术后视力、眼压、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前与术后3个月矫正视力比较,除1眼患者术后因视神经萎缩明显、视力无明显改善外,余25眼患者术后视力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前角膜内皮细胞密度(946~520mm-2)与术后3个月(920~499mm-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有2眼出现一过性高眼压,1周后恢复;术后1个月黄斑囊样水肿1眼,2个月后消失;术后3个月视力下降1眼,为视神经萎缩引起。术后随访期间未见角膜内皮失代偿、虹膜粘连、后囊膜破裂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白内障患者行巩膜隧道小切口白内障摘出联合肝素修饰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安全、有效的,但术前评估、手术技巧及术后处理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角膜散光的变化情况。方法:收集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58例79眼,全部实施透明角膜小切口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术前,术后3d;1wk;1mo视力及角膜散光情况。结果:术后1mo视力提高明显且趋于稳定。平均角膜散光度,术后1mo较1wk明显减少,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3.2mm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角膜散光小,视力恢复快,稳定时间短,是理想的白内障手术切口方法。  相似文献   

7.
隧道式小切口三联术治疗白内障并发青光眼46例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联合隧道式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小切口三联术)的临床效果。方法:不同类型的青光眼伴白内障患者42例46眼,行小梁切除联合隧道式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并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结果:术后1wk矫正视力≥0.5者占85%,1mo后矫正视力≥0.5者占87%,1wk平均眼压(2.24±0.35)kPa,较术前降低3.12kPa,1mo平均眼压(2.13±0.27)kPa,较术前降低3.23kPa,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1wk角膜散光为1.69±1.05D,术后1mo角膜散光0.65±0.77D,功能性滤过泡占89%。结论:隧道式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并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眼压控制好,术后角膜散光小,视力恢复满意,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性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两种不同术式的临床疗效;评价隧道巩膜切口与透明角膜切口的疗效差异。方法对年龄60~80岁,平均(68.4±9.1)岁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按前后阶段分成两组,A组98例(109只眼),行隧道巩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B组216例(258只眼)行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析两种不同切口及相应不同类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方式的优缺点。结果术后视力:两组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裸眼视力及最佳矫正视力存在显著性差异。术后并发症有轻度角膜内皮水肿、重度角膜内皮水肿、重度前段葡萄膜反应、人工晶状体夹持等。结论角膜透明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散光小,并发症少,视力恢复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透明角膜切口下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与巩膜隧道切口下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40例(40只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20只眼行透明角膜切口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B组20只眼行巩膜隧道切口的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并对术前、术后1周、1个月的角膜内皮细胞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将两组内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两组间术后与术前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差值相比,巩膜隧道切口组低于透明角膜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巩膜隧道切口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较透明角膜切口的超声乳化术更轻。  相似文献   

10.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水力分核在非超声乳化下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效果。方法 A组28 例32 眼老年性白内障施行6~7mm 角膜缘切口,水力分离核,娩核始终在囊袋内进行的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B组30 例30 眼行常规10 ~12mm 角膜缘后界切口,压迫法或圈套法娩核的现代囊外技术。结果 A组术后2d 矫正视力0.5及以上有26 眼,3~25mo 后矫正视力0.5 及以上有29 眼,散光为0.95±0.68D;B组术后视力2d 矫正视力0.5 及以上有12 眼,3 ~25mo 后矫正视力在0.5 及以上者共有27 眼,散光为2.75±1 .52D;A、B 2 组散光有显著性差异( P< 0.01)。2收稿 19990730本文编辑 张知达作者单位 317500  浙江省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组矫正视力不足0 .5 者系眼部有黄斑病变、眼底出血等。结论 水力分核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有视力恢复快、散光小的优点,且方法简便,容易掌握,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