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总结根因分析法在提高科室备用药品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2012年7月,科室备用药品质量管理问题发生44起,包括备用药品数量误差、同种不同剂型药品混放、药品标签字迹模糊、药品临近过期。科室成立根因分析小组,应用根因分析法进行根本原因分析,建立科室备用药品管理的评估、监控机制,制定科室备用药品管理流程,减少备用药品种类及基数,实施药品警示标识,提高医嘱录入及执行的正确率,强化低年资护士的培训。改进后,2012年10月科室备用药品质量管理问题由7月份的44起下降至8起,降幅82%。  相似文献   

2.
为了减少各种留置导管的非计划性拔管,提高住院患者的安全性.将2011年1~6月的非计划性拔管事件41起,运用根因分析方法进行近端原因、根本原因分析,制订导管的评估、监控机制,改进导管的固定方法,选择合适的固定材料,强化低年资护士的培训和医护间合作.2011年7~12月对改进效果进行追踪.结果显示,非计划性拔管由2011年1~6月的17.75%下降为2011年7~12月的7.36%,有效地降低了非计划性拔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张毓萍  董芳芳  鱼晓清 《全科护理》2016,(22):2353-2355
[目的]探讨根因分析法在重症监护室(ICU)非计划性拔管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对2013年1月—2013年12月发生的6例非计划性拔管事件进行讨论分析,运用根因分析法进行近端原因,根本原因分析,制定改进方法,落实导管脱落高危风险预防措施的执行力,建立管道固定制度,规范固定方法,改进约束方式,加强医护合作及宣教,优化人力资源分配等。[结果]2014年1月—2014年12月发生2例非计划性拔管事件,无麻醉恢复期约束带固定失效导致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结论]运用根因分析法进行管理可有效降低ICU非计划性拔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正>根因分析法(root cause analysis,RCA)作为一种质量管理模式被广泛应用于管理活动中。其核心是基于团体的、系统的、回顾性的不良事件分析方法。找出系统和流程中的风险和缺点并加以改善,通过与同行从错误中反思、学习及分享经验可以做到改善流程、事前防范,从多角度、多层次提出针对性预防措施[1]。2012年我市列为第二批国家免费孕前检查项目县,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根因分析法(RCA)在老年患者跌倒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应用RCA对住院老年患者跌倒个案进行调查分析,确定根本原因,制定并落实改进措施,比较应用RCA前后的实施效果。结果:应用RCA前后老年患者跌倒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跌倒率由3.12‰下降到了0.92‰。结论:RCA对预防老年患者跌倒管理具有很好的导向作用。保证环境设施安全是预防跌倒的前提;强化系统安全建立是预防跌倒的根本;指导训练老年患者良好的健康行为是预防跌倒的关键;合理配置夜班护理人力资源是预防跌倒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根因分析法在电子病案首页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9年7至12月实施根因分析法前的444例病案作为对照组,将2020年1至6月实施实施根因分析法后的444例病案作为观察组.分析对照组病案超期未归档的发生原因,比较两组电子病案归档情况、首页错误发生情况和首页质量评分.结果 对照组电子病案超期未归档的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品管圈管理工具在降低检验标本分析前缺陷率,提高标本分析前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通过品管圈活动步骤,运用质量管理常用工具对检验标本分析前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并将改进前、后状况进行比较。结果:临床检验标本缺陷率由实施品管圈活动前的0.566%降低至实施后的0.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应用品管圈质量改进工具可有效降低临床检验标本缺陷率,提高圈员运用品管圈管理工具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PDCA循环法在检验分析前标本质量控制中的效果。方法对PDCA循环管理前,检验分析前标本的不合格率,各种类型标本不合格原因,以及患者对检验科的满意度进行量化分析,根据PDCA循环管理步骤,采取相应改进措施。结果经过PDCA循环管理后,医生对检验项目的认知、检验科自身专业素养与服务态度、输送队的标本转运效率及检验分析前标本的质量均有较大的提升。其中,2014年1-4月、5-8月较9-12月标本不合格率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标本重复送检导致的标本不合格率无明显变化外,其余由于医生、护士、标本转运环节造成的标本不合格率均有所降低。患者对检验科的满意度由1-4月的79.01%上升至9-12月的83.05%,患者的满意度提高。结论在检验分析前标本的质量控制中引入PDCA循环能够有效提高检验分析前标本的质量,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做到实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心内科患者医院感染管理中采用根因分析法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心内科住院患者1682例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抽取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同科室住院患者1835例作为研究组,实施根因分析管理;对两组临床效果进行归纳比较。结果研究组感染率(3.0%)明显低于对照组(19.7%)(P<0.05),且管理质量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感染部位构成比、细菌检出阳性率与对照需相比均降低(均 P<0.05)。结论根因分析管理子心内科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可有效降低感染率,针对感染原因分析后进行统一规划管理,有利于从源头杜绝感染,保证患者生命健康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根因分析法( RCA)探讨儿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原因,为儿科护理不良事件的有效管理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应用根因分析法,对2010年1月-2012年12月儿科上报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探讨不良事件类别、发生的科室、时间、工作时段,与护理人员能力的关系及系统和非系统原因。结果2010年1月-2012年12月儿科各科室共上报护理部护理不良事件33例。输液渗漏占45.5%,用药错误占15.2%,漏执行医嘱占9.1%;血液肿瘤科占27.3%,传染儿科占27.3%,新生儿科占24.2%;8月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多;中、晚班重点时段发生多,占57.6%;护士自身因素占22.31%,而系统因素占61.99%。结论护士自身应加强学习与训练,认真履行护士职责;管理上转变管理理念,加强培训考核督导,合理安排人力资源,重视终点环节和系统的管理等,是预防和控制护理不良事件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根因分析法减少手术室标本送检差错事件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1日~2018年1月31日120例手术室患者的病理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标本送检程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根因分析法;比较两组手术室标本送检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室标本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标本送检流程不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S)在标本分析前质量控制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对传统检验工作模式和LIS系统工作模式在标本分析前质量控制过程中进行比对。结果LIS系统的应用提高了分析前质量,保证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优化了就医流程,减少了人为差错,提高了实验室管理水平。结论LIS系统使用的同时,加强标本采集知识培训、告知病人正确留取标本方法,各部门协调配合才能提高检验标本分析前质量,为检验科准确的实验数据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3.
李剑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20):2848-2850
目的:探讨根因分析法( RCA)在预防患者跌倒中的应用。方法将我院2011年5月至2015年4月间发生的62例跌倒事件依据时间分为RCA实施前57例和RCA实施后5例,对RCA实施前57例跌倒患者采用RCA法,确立根本原因,按根因制定并落实整改措施,比较RCA实施前、后的效果。结果实施RCA后患者跌倒发生率0.27‰明显低于RCA前的3.19‰,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应用根因分析法找出系统和流程中存在的风险,通过管理系统完成对制度的完善、流程的改进,护士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有效降低患者跌倒事件的发生,推进医院护理安全文化建设,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根因分析法在提升静脉用药调配工作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2017年1月至12月实施RCA的设为观察组,以2016年1月至12月未实施RCA的设为对照组,观察组100例患者(共用药100 000例次),对照组100例患者(共用药100 000例次),医护人员8名。观察组在静脉用药调配工作中应用RCA,对照组在静脉用药调配工作中应用常规护理管理。比较两组的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调配合格率高于对照组,差错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士素质、业务技术、岗位职责、工作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医护人员的总体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护人员的思想水平、服务意识、积极性、责任心及沟通能力均得到提高。结论 RCA可降低静脉用药的调配差错,有效提升静脉用药调配工作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临床检验在健康状况评估与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预后判断及药物研究、临床科研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作用的体现依赖于高质量的检验结果。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受到多个环节、多种因素的影响,而标本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对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非常重要。体液标本分析前质量的影响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应引起医务工作者对体液标本分  相似文献   

16.
陈传凤  岳莎 《当代护士》2018,(1):184-185
目的通过成立根本原因分析小组,对本院血液科2015年2-5月的出院病历质量进行汇总及根本原因分析,探讨根本原因分析法在降低护理文书缺陷率中的应用。方法运用根因分析法,将我科2015年2-5月期间共453份出院病历,作为对照组,对存在问题进行汇总及分析,找出根本原因,制定针对性的整改措施,将落实整改措施后的2015年7-10月期间共541份病历作为观察组,比较采用根因分析法前、后护理文书缺陷的发生率。结果采用根因分析法之前,护理文书缺陷率为36.42%,采用根因分析法之后下降为9.80%,取得明显效果,通过χ~2检验P0.005,可认为根因分析法前后护理文书缺陷率有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根因分析法之后护理文书缺陷率明显降低,保证了病历质量,保障了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检验标本分析前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措施,以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及可靠性。方法根据 IS015189的相关要求,采取多种措施从标本流程和采集技术两方面对临床标本的采集及运送进行多部门全环节管控,并分析改进措施前后不合格标本的发生率。结果实施改进措施后不合格标本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实施全环节标本分析前质量控制,对有效提高标本质量从而提高检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在手术室常规病理标本分析前阶段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确立主题,组建HFMEA项目管理小组,绘制工作流程图,确定手术室常规病理标本在分析前阶段管理的失效模式,分析并确认根本原因,拟定行动计划并组织实施,进行效果评价。结果改进后,分析前阶段标本信息准确率和标本质量合格率得到明显改善(P<0.05)。结论应用HFMEA对手术室常规病理标本进行分析前阶段管理,可以有效、安全地管理手术室常规病理标本,提高手术室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9.
电子医嘱和条码管理系统在标本分析前质量控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面质量管理是获得准确试验结果的重要保证,而分析前阶段是全面质量管理中一个容易被忽视却非常重要的环节。如同一条链条的强度取决于它最脆弱的一环,一项检验项目的最终质量取决于误差最大的那一环节。为此,实验室如何监控分析前各个环节显得非常重要,[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根因分析联合全程跟踪考核在血液科输血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9月至2018年5月在血液科实施输血治疗的64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根因分析联合全程跟踪考核实施时间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27例,2017年9月至12月)和观察组(316例,2018年1月至5月)。比较两组的输血质量管理情况、护理人员综合能力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血袋返回率、血标本合格率、规范书写申请单率、核对工作规范率、输血记录单填写规范率、输血单签名清晰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输血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输血护理理论、操作技能和法律法规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5.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9.91%(P<0.05)。结论根因分析联合全程跟踪考核可以提升护理人员综合素质,降低输血反应发生率,提升输血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