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产后抑郁症的相关发病因素,为社区干预性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324例产妇采用Edinburgh产后抑郁量表(EPDS) 及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为11.42%(37例),夫妻感情、家庭条件和亲人关怀是产后抑郁症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P<0.05);分娩年龄、分娩方式和妊娠妇女的文化程度可能是产后抑郁症发病的相关因素,但无统计学意义;社区干预治疗28例患者(75.7%)抑郁症状明显改善。结论:社区医疗工作者为妊娠妇女提供产前产后的医疗干预以及有效的社会支持是预防和降低妊娠妇女产后抑郁发病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孕妇学校群作为群体心理干预措施在预防产后抑郁症中的作用。方法选自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本部产科及所属四大社区2016年1月~2016年2月建卡的孕妇为研究对象,共848例。采用自编产后抑郁危险因素调查问卷收集数据。采用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在孕3月及6月评估孕妇心理状况,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在产后42 d评估产后产妇心理状况,EPDS评分高于13分,提示存在产后抑郁。开设孕妇学校进行群体心理干预。结果 848例孕妇中,参加孕妇学校占比30.00%,产后抑郁检出率5.90%。多因素回归分析示参加孕妇学校次数与产后抑郁症发病相关。结论孕妇学校作为群体化心理干预措施可减少产后抑郁症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在医院分娩时,对产妇家属进行过护理干预与没实行护理干预的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情况. 方法 观察组的产妇家庭成员给予护理干预,对照组不加任何干预因素,以爱尔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为评估工具,对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两组产妇EPDS评分,通过护理干预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家庭成员进行护理干预的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苏州市部分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基本状况、主要影响因素及可行的防治对策。方法: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和一般情况调查表对苏州市400名产褥期产妇进行现况调查,对评分结果阳性产妇进行身心疏导。结果:回收有效问卷377份,有效回收率为94.25%。苏州市产妇的产后抑郁症发病率较低,EPDS得分≥13分者73名,结合临床症状确诊62名,占总人数的16.45%。不同个性特征、是否陪伴分娩、参加产前检查和培训次数、夫妻关系和家庭经济状况的优劣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文化程度、分娩方式及婴儿性别的产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发现、早干预进行心理疏导有利于缓解症状,减少不利结局的发生。结论:苏州市社区产妇产后抑郁症发病率较低,其主要影响因素是个性特征、是否陪伴分娩、参加产前检查和培训次数、夫妻关系和家庭经济状况的优劣。专科医生及时介入的心理疏导有利于产后抑郁症患者尽快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产科温馨病房管理模式对预防产后抑郁症发生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7月间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分娩的单胎顺产初产妇180例,其中92例为温馨病房管理模式病区产妇(干预组),88例为普通病区产妇(对照组)。产后42天对上述两组人员进行Edinburgh产后抑郁量表(EPDS)调查。结果对照组发生产后抑郁发生率为12.5%,干预组产后抑郁发生率为4.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科温馨病房管理模式能有效预防产后抑郁症。  相似文献   

6.
产褥期抑郁情绪的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了解产后3 d产后忧郁的发生及其在产后42 d的恢复情况,产后忧郁与产后抑郁症之间的关系及各自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应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和产妇一般情况调查表分别于产后3 d及42 d对667名无孕期并发症/合并症和精神疾患的产妇进行测评,用SPSS12.0统计分析软件对发生率以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产后3 d产后忧郁发生率为23.1%;产后42 d产后抑郁症发生率为6.3%;产后忧郁者有15.9%在产后42 d发展为产后抑郁症,占发生产后抑郁症的57.9%;有84.1%在产后42 d恢复正常,产后忧郁与产后抑郁症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家庭支持等心理社会因素及经前期综合征等生物学因素和产后抑郁情绪密切相关;产后与家人关系状况、产后3 d EPDS分值及经前期综合征史与产后忧郁的恢复密切相关。结论:产后忧郁可能为产后抑郁症的先兆,对产后忧郁的及早筛查和干预对预防和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曾美玲  曹敏 《临床医学工程》2012,19(8):1409+1412
目的经过进行产后寻访,研究发生产后抑郁症与产后情绪不良的产妇的情况以及需求。方法选择我社区的116名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应用爱丁堡产后抑郁症的调查量表以及自制的一般情况的调查量表,应用回归分析分析产后抑郁病因。结果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为5.7%,出现情绪不良者为20.2%,产后出现不合群、哭泣、睡眠减少、烦躁、消极是常见的心理问题。结论社区责任医师团队经过产后寻访,经过综合干预措施可缓解产妇的情绪,缓解产后抑郁的症状。  相似文献   

8.
包彬  殷俊峰  刘恋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3):5367-5369
目的:了解重庆市万州区产妇产后抑郁症的患病情况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 000例产妇采用一般个人情况调查表及Edinburgh艾氏产后抑郁量表(EPDS)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万州区产妇产后抑郁症的患病率为33.93%,年龄较小的产妇、农村产妇患病率较高;与丈夫年龄差距在5~10岁者患病率较低;该次妊娠存在合并症、产妇经济收入较低、与丈夫和婆婆关系紧张、平时睡眠较差以及新生儿发育较差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有关。结论:产后抑郁症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医务人员及家属应关注孕产妇的身心状况,及早采取措施干预和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山西省东南部地区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情况及影响本地区产后抑郁症的社会文化因素。方法:对823例产妇采用一般个人情况调查表及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山西省东南部地区产妇产后抑郁症的患病率为22.96%,婆媳关系、产后39天是否回娘家、是否限制读书、看电视、丈夫希望生男孩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有关。结论:山西省东南部地区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与国内其他地方一致,本地区的一些社会文化因素影响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产妇产后患有抑郁症的的影响. 方法 收集产后抑郁症产妇98例,随机分2组,对照组(49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49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社区干预护理,按照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爱丁堡抑郁量表(EPDS)进行评分. 结果 对照组与观察组产妇干预前SDS评分(46.9±3.5,47.3±6.8)及EPDS评分(13.6±2.6,13.5±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产妇干预后SDS评分(44.4±5.9,31.1±2.6)及EPDS评分(12.9±3.8,5.8±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社区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产妇不适症状,提高产妇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80例产后抑郁症患者的催乳激素(PRL)、雌二醇(E_2)及孕酮(P)水平的变化情况。方法将373例在该院分娩的足月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于产后第3天采用爱丁堡抑郁量表(EPDS)进行产后抑郁症筛查,将EPDS评分≥13分的产妇共计80例纳入产后抑郁组,并将其余293例产妇作为对照组。就两组产妇在产后各时间点的EPDS评分、PRL、E_2以及P水平进行对比性分析。结果产后抑郁症发生率为21.45%。产后,两组产妇的EPDS评分、PRL、E_2以及P水平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产后抑郁组在各时间点的E_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EPDS评分及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产后抑郁组在产后1周、2周、4周的PRL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产妇在产后6周的PRL水平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抑郁症患者在产后存在性腺激素代谢紊乱,产后PRL、E_2以及P水平异常变化可能是导致产后抑郁症诱发的主要因素之一,产后及时对产妇的PRL、E_2及P水平进行监测调控,对于治疗产后抑郁症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孕产期不同宣教方法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降低产后抑郁症发生率。方法选取在晋江市妇幼保健院孕期保健并住院分娩的产妇450例,随机分为3组,各组150人。产前用情绪测定表(HAD)筛查,对照组接受常规宣教,心理干预组针对筛查结果进行心理干预,母乳喂养组接受常规宣教和母乳喂养宣教。产后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测定各组抑郁发生率。结果产前3组孕妇可疑焦虑/抑郁发生率21.3%(20.0%~22.7%),焦虑/抑郁发生率5.1%(4.7%~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产后3组产妇抑郁症发生率6.2%,心理干预组(2.0%)和母乳喂养组(4.0%)均低于对照组(12.7%),心理干预组与母乳喂养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干预和母乳喂养宣教能较好地预防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分析影响产妇出现产后抑郁症的相关性因素,探讨孕期心理评估及产前心理干预的必要性.方法 采用问卷填写一般情况调查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DSM-VI诊断问卷对1216例产妇进行调查.结果 产妇产后抑郁症患病率为23.81%.产妇不同文化程度、月经济收入、职业、居住条件、分娩方式、母乳喂养、新生儿性别、医务人员态度与产后抑郁有关(P<0.05),而不同年龄、母婴早接触、早吸吮对产妇抑郁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 产后抑郁在产妇中有较高的患病率,针对产后抑郁的影响因素,孕前开展围生期心理评估及干预,对提高母婴健康素质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李敏  郭占春 《职业与健康》2010,26(24):2995-2996
目的探讨孕妇产后抑郁症发病的影响因素。方法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艾氏产后抑郁问卷(EPDS)及自制问卷对352名产妇进行调查。结果调查的产妇中,EPDS总分≥13分的43例,产后抑郁症发生率为12.2%;经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经济状况差、婴儿性别为女性、产妇身体状况差、产妇年龄大、婴儿健康状况差和婚姻满意度低6种因素为抑郁症发病的危险因素,RR值分别为5.124、4.125、3.785、3.277、2.787和1.958,母乳喂养是产后抑郁症发病的保护性因素(OR=0.424)。结论选择最佳的生育年龄,满足孕产妇的经济、情感需求,提倡母乳喂养,确保婴儿健康,是降低产后抑郁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深圳市产妇产后抑郁症的流行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更好地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7月在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分娩并行产后42天检查的2 200名产妇,采用自制调查问卷收集一般情况,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进行产后抑郁筛查。结果该市产妇产后抑郁症发生率为16.23%。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多次分娩(OR=0.582,95%CI=0.449~0.756),产妇外向性格(OR=0.619,95%CI:0.479~0.799),参加孕妇学校学习(OR=0.626,95%CI=0.435~0.902)为预防产后抑郁症发生的保护因素;而孕期抑郁情绪(OR=4.157,95%CI=2.918~5.920),孕期焦虑情绪(OR=3.326,95%CI=2.496~4.432)为影响产后抑郁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分娩次数,产妇性格,是否参加孕妇学校,孕期抑郁或焦虑情绪等影响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应加强对高危人群的筛查和干预,从而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自然分娩中分段心理干预及孕期焦虑-抑郁情绪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76例自然分娩产妇,按1∶2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干预组按产前、产时、产后分段,根据临床评估,制定心理干预措施,进行心理干预;对产前有焦虑-抑郁情绪的24例产妇进行有针对性的、重点的个体心理干预。结果:对照组92例产妇,发生产后抑郁15例,发生率为16.3%,其中孕期有焦虑-抑郁情绪13例,发生产后抑郁7例,发生率为53.85%。干预组184例产妇,发生产后抑郁12例,发生率为6.52%,其中孕期有焦虑-抑郁情绪24例,发生产后抑郁5例,发生率为20.83%。结论:通过分段临床评估,制定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能明显降低产后抑郁的发生率。孕期有焦虑或抑郁情绪的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显著升高,个体针对性重点心理干预能明显降低产后抑郁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产后抑郁症相关因素,并提出社区干预对策.方法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对312例 产妇进行问卷调查,SDS评分≥40分者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评分了解产后抑郁的症状,并按自愿原则分组进行社区干预.结果 产后具有抑郁症状者占25.6 %(80/312).进行单因素分析显示,孕期有服药史、有过死胎史、新生儿死亡史、孕妇情绪控制能力、是否参加孕妇学校、经济状况、家庭成员关系、对丈夫的依赖程度等16项因素与孕期抑郁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40例进行社区干预,显示社区干预措施能减轻产后抑郁的程度.结论 产妇产后抑郁发生率较高,社区干预措施减轻产后阴郁程度.建议结合社区特点制定社区干预方案,加强社区干预措施,减少产后抑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产后抑郁症患者进行社区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11月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社区服务中心收治的产后抑郁症产妇9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社区护理干预。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产妇SDS及EPDS评分无明显差异。护理干预后两组产妇SDS及EPDS评分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产妇SDS及EPD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3.33%,优于对照组的8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抑郁症产妇进行社区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产妇抑郁情况,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产后抑郁症患者的现状及需求,探讨预防措施。[方法]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定性采用专题小组讨论和半结构性访谈,12人参加专题讨论、9人半结构性访谈;定量研究随机抽取本市各社区产后42d的产妇776例行问卷调查。[结果]产妇月子期间常发生头疼、恶心、焦虑、恐惧、失眠以及照顾新生儿困难;半结构性访谈中有1产妇处于产后抑郁症的临界,EPDS量表测定为12分;776例产妇月子里有身心健康问题者692例,求助者91.0%,其中需要社区护理人员帮助的71.7%,实际寻求帮助仅12.7%。[结论]预防产后抑郁症应实行社区医护人员培训与产后访视人员的准入制度,采取社区医护干预的三级预防,同时拓展社区产后保健服务的内涵。  相似文献   

20.
目的:针对有产后抑郁倾向的患者实施全程护理干预,评价其效果。方法:入院后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进行初步筛查选取64例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32例接受一般性出院指导及常规心理护理,采用常规访视方式,干预组32例采用认知、行为干预方式进行护理干预。所有病例于产后14d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得分)对患者进行效果评估。结果:通过全程护理干预,干预组患者抑郁情绪明显改善,EPDS分值的降低幅度均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由专业护士进行全程护理干预模式能改善产妇的抑郁情绪,有效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