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肝病性胆囊改变与胆囊炎性改变的多排螺旋CT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利用多排螺旋CT双期扫描 ,探讨肝病性胆囊改变与胆囊炎性改变的不同CT表现。方法 回顾性收集 80例胆囊有异常改变患者的CT图像及相关的临床资料 ,其中肝病组 5 0例 ,包括慢性肝炎 2 0例 ,肝硬变2 5例 ,肝硬变合并肝癌 5例 ;炎症组 30例 ,包括慢性胆囊炎 19例 ,急性化脓性胆囊炎 6例 ,胆囊炎合并急性胰腺炎3例 ,坏疽性胆囊炎 1例 ,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 1例。所有病例均行多排螺旋CT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结果 ①肝病组 4 8例 (96 % )胆囊壁均匀增厚 ,壁厚径 (3.6 7± 0 .4 9)mm ;38例 (76 % )胆囊轮廓清楚 ;38例 (76 % )胆囊壁有不同程度的强化 ;14例 (2 8% )合并胆囊床水肿和胆囊周围非游离性积液。②炎症组 2 8例 (93% )胆囊轮廓模糊不清 ;2 6例 (87% )胆囊壁均匀增厚 ,4例 (13% )胆囊壁不均匀增厚 ,壁厚径 (4.5 4± 1.14 )mm ;30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胆囊壁强化 ;9例 (30 % )胆汁密度增高 ;4例 (13% )胆囊周围游离性积液 ;5例 (17% )胆囊床邻近肝组织出现动脉期一过性片状强化 ;1例囊壁小脓肿 ;1例囊腔积气。结论 多排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有助于鉴别肝病性胆囊改变和胆囊炎性改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鉴别诊断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与胆囊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省人民医院经术后病理确诊的7例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患者和13例胆囊癌患者的MRI图像资料并进行对照研究。观察的主要内容包括:1胆囊壁最大厚度;2胆囊壁是弥漫性增厚或局限性增厚;3胆囊壁强化方式(均匀或不均匀);4胆囊壁"夹心饼干"样强化;5胆囊壁内结节;6胆囊壁黏膜线完整情况;7胆管有无梗阻;8胆囊或胆囊管内有无结石;9邻近肝脏是否受侵;10周围脂肪间隙是否清楚;周围淋巴结有无肿大。结果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与胆囊癌的胆囊壁"夹心饼干"样强化、胆囊壁内有无结节、胆囊壁黏膜线完整情况、胆管梗阻及淋巴结肿大的影像特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二者的胆囊壁最大厚度、胆囊壁增厚类型、胆囊壁强化方式、有无胆囊或胆管结石、邻近肝脏浸润、周围脂肪间隙是否清楚的影像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检查对鉴别诊断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与胆囊癌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CT、MR影像学表现。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1年8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经病理证实的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21例,回顾性分析其CT、MR影像表现。结果共收集21例患者,其中男13例,女8例,年龄28~69岁,平均55岁。行CT增强扫描14例,行MR增强扫描13例,MR平扫3例,均行CT及MR扫描9例。胆囊壁增厚18例(86.00%),其中弥漫性、均匀性增厚9例(50.00%),弥漫性、不均匀性增厚4例(22.22%),局限性增厚5例(27.78%),胆囊壁无增厚3例(14.29%)。肌层均匀强化者13例(72.22%),肌层不均匀强化者3例(16.67%)。胆囊壁内结节8例(38.10%)。胆囊黏膜线连续者18例(85.71%),中断者3例(14.29%)。浸润邻近结构9例(42.86%),边界清楚者12例(57.15%)。周围见肿大淋巴结4例(19.05%)。合并胆囊或胆管结石的有15例(71.43%),其中导致胆道梗阻的有9例(60.00%)。结论胆囊壁增厚、胆囊肌层均匀强化、胆囊壁内结节及胆囊黏膜线连续是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较有特征的影像学表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CT、MR影像学表现。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1年8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经病理证实的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21例,回顾性分析其CT、MR影像表现。结果共收集21例患者,其中男13例,女8例,年龄28~69岁,平均55岁。行CT增强扫描14例,行MR增强扫描13例,MR平扫3例,均行CT及MR扫描9例。胆囊壁增厚18例(86.00%),其中弥漫性、均匀性增厚9例(50.00%),弥漫性、不均匀性增厚4例(22.22%),局限性增厚5例(27.78%),胆囊壁无增厚3例(14.29%)。肌层均匀强化者13例(72.22%),肌层不均匀强化者3例(16.67%)。胆囊壁内结节8例(38.10%)。胆囊黏膜线连续者18例(85.71%),中断者3例(14.29%)。浸润邻近结构9例(42.86%),边界清楚者12例(57.15%)。周围见肿大淋巴结4例(19.05%)。合并胆囊或胆管结石的有15例(71.43%),其中导致胆道梗阻的有9例(60.00%)。结论胆囊壁增厚、胆囊肌层均匀强化、胆囊壁内结节及胆囊黏膜线连续是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较有特征的影像学表现。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XGC)的MRI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经病理学确诊XGC的MRI表现。结果 13例XGC的胆囊壁不同程度增厚,厚度3~10 mm的8例,≥10 mm的5例。胆囊壁弥漫型增厚12例,局灶型增厚1例。胆囊壁信号不均匀13例。胆囊结石13例,胆总管结石3例,胆管扩张3例。周围小淋巴结3例。周围脂肪间隙模糊8例,浸润十二指肠球部1例。增强扫描4例,均表现为胆囊壁不均匀强化,黏膜呈线样连续强化,浸润邻近肝实质。结论 MRI能显示XGC的较多特点,特别是增强MRI对于术前诊断XGC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6.
螺旋CT双期扫描对胆囊癌和慢性胆囊炎的鉴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螺旋CT双期扫描在胆囊癌和慢性胆囊炎中的表现特征及其对两者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胆囊癌和慢性胆囊炎各3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两者在螺旋CT双期扫描的征象和强化特点。结果 30例胆囊癌病例中表现为胆囊壁增厚型11例(33.7%)、腔内结节型6例(20.0%)和肿块型13例(43.4%)。胆囊癌胆囊壁增厚最常见的强化方式是动脉期为高密度,门静脉期为等或高密度,常伴有临近肝脏浸润,局部淋巴结和肝内结节样转移。慢性胆囊炎胆囊壁轻度增厚,其内壁光滑,最常见的强化方式是动脉期和门静脉期均为等密度,胆囊窝内常出现边界清晰的低密度曲线影。结论 螺旋CT双期扫描对于胆囊癌的诊断及其与慢性胆囊炎的鉴别诊断有很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MRI诊断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XGC)的临床价值,同时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的病理学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1月期间在四川省人民医院行上腹部MRI检查且经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为XGC的7例患者的MRI图像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了完整的MRI序列检查。每例患者重点观察胆囊壁增厚及强化情况、胆囊壁内结节、胆囊黏膜线是否完整、胆囊结石、胆囊周围组织改变等情况。结果 7例XGC患者的胆囊壁均增厚,其中2例呈局限性增厚,5例呈弥漫性增厚;4例见典型的"夹心饼干征";6例胆囊黏膜线连续,1例不连续;5例胆囊壁内见结节影,在T1WI图像上呈低信号,在T2WI图像上呈高信号;6例并发胆囊结石;7例见胆囊周围脂肪间隙模糊、肝实质与胆囊分界不清;增强扫描时所有病例均出现动脉期胆囊周围肝实质斑片状一过性强化,1例并发肝脓肿;2例肝门部胆管狭窄、肝内胆管扩张,2例(1例伴有胆总管下端结石)肝内外胆管均轻度扩张;3例伴发肝囊肿,4例见单或双肾囊肿;7例均未发现腹腔内及腹膜后肿大淋巴结。结论 MRI检查可以准确描述XGC的各种影像学特征,对XGC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的多层CT动态增强表现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XGP)的多层CT动态增强表现特点.方法 自2007年1月至2010年10月间,我院共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XGP患者术前接受多层CT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与病理组织学结果对照,本研究回顾性分析XGP的多层CT平扫及动态增强表现.结果 5例患者全部为单肾受累,左肾2例,右肾3例.CT表现分两型:(1)全肾弥漫性病变3例,全部合并肾结石及中-重度肾积水,表现为患肾肾盂肾盏显著扩张,腔壁增厚,并不均匀延迟强化;肾盏周围见串珠状低密度区,病理为多发微小脓肿;3例均见病灶内斑点或斑片状脂肪密度区,肾周脂肪间隙模糊及肾周筋膜增厚;1例腰大肌、竖脊肌及腹壁脓肿形成.(2)肾脏局灶性病变2例,1例为单发囊性低密度灶,夹杂斑片状脂肪密度区,壁薄,多期增强扫描囊壁呈延迟强化,囊腔无强化,囊壁周围散在蜂窝状低密度区,病理为微小脓肿;1例为单发囊性混杂密度灶,夹杂斑片状脂肪密度区,壁薄,多期增强扫描无强化.2例患者病灶周围肾周筋膜增厚,但均未发现结石征象.结论 CT能准确评价XGP肾脏受累程度及肾外炎性病变的浸润范围,肾结石、肾积水基础上病变区低密度脂肪沉积及肾盏周围肾实质内串珠状微小脓肿高度提示该病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胆囊炎术前腹部超声检查征象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LC)中转开腹的关系。
方法:对226例急性胆囊炎LC患者术前行腹部超声检查,记录胆囊容积,胆囊壁厚度,胆囊窝有无积液,胆囊颈管是否有结石嵌顿,胆囊与周围粘连,胆囊三角粘连情况。分析超声显像与LC转开腹的关系。
结果:208例成功完成LC,18例中转开腹。单因素分析显示超声检查胆囊容积增大,胆囊壁增厚,胆囊颈管结石嵌顿,胆囊颈粘连是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胆囊壁增厚和胆囊颈粘连是影响腹腔镜中转开腹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术前超声检查预测急性胆囊炎LC转开腹简便易行,对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手术适应证的选择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胆囊癌的螺旋CT多期扫描征象。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资料较完整的19例胆囊癌。结果:胆囊癌呈软组织肿块型11例,腔内结节淹7例,胆囊壁弥漫增厚型1例。肝脏受侵犯8例,淋巴结转移4例,肝内、外胆管扩张6例,合并胆囊炎、胆囊结石13例,腹水3例。术前诊断符合率为95%。结论:螺旋CT多期扫描对胆囊癌的诊断有很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