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喉部分切除术治疗声门型、声门上型喉癌的疗效和功能恢复。方法对我院1992年7月--2003年8月间喉癌行喉部分切除喉功能重建术的32例(占同期喉癌手术59.2%)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和随访。其中声门型喉癌23例,声门上型喉癌9例;行喉裂开声带切除术室带下移修复术5例,垂直喉部分切除带状肌修复14例。垂直喉部分切除会厌修复3例,扩大垂直喉部分切除环舌根会厌吻合术1例,声门上水平部分喉切除术7例,扩大声门上水平部分喉切除术舌根修复2例。结果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6.9%(31/32)、87.0%(20/23)、72.2(13118)。总拔管率为90.6(29/32)。全部病例恢复经口进食,一经拔管均能发音。术后复发率为12.5%。结论喉部分切除术不仅是喉癌根治的有效术式,而且同时可以较好地保留喉的生理功能,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会厌在喉部分切除喉功能重建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会厌在喉部分切除喉功能重建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 992年 1 2月~1 996年 1月 32例不同分期的声门型、声门上型喉癌行喉部分切除术 ,将残存会厌下移保留喉功能。结果  2 1例声门型喉癌术后 1 9例拔除气管套管恢复喉的全部功能 ;1 1例声门上型喉癌 5例恢复喉全部功能 ,并于术后 1 4~ 1 8d恢复吞咽功能 ,无 1例出现误吸引起严重并发症。 3年生存率 87 5 %(2 8/ 32 ) ,5年生存率 5 8 3%(7/ 1 2 )。结论 喉部分切除喉功能重建术中会厌取材方便 ,无需重新进行皮肤切口 ;其喉面有完整粘膜 ,创面愈合时间短 ;喉结构重建扩大了喉的左右径 ,提高了术后拔管率同时防止误咽发生 ,对提高喉部分切除术患者术后生存质量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喉垂直部分切除术治疗喉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2年1月-2010年6月收治的36例声门型喉癌及跨声门型喉癌行喉垂直部分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声门型30例,跨声门型6例。26例行喉垂直部分切除术,10例行喉扩大垂直部分切除术。8例同时行功能性颈廓清术,20例行择区颈廓清术,8例探查患侧Ⅱ、Ⅲ区淋巴结未予颈廓清术。8例(T2N1M0,T3N1M0)声门型喉癌术后6周联合放疗。结果随访满3年患者31例,死亡2例,失访5例;随访满5年患者28例,死亡3例,失访6例。3年生存率80.55%,5年生存率69.44%。结论喉垂直部分切除术是临床上治疗声门型喉癌的有效术式,但需要严格把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4.
保留功能的喉癌手术70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喉部分切除术治疗声门型、声门上型喉癌的远期疗效和功能恢复。方法 :对 1978年 7月~1998年 8月间手术的 70例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和随访。其中声门型喉癌 6 0例、声门上型喉癌 10例 ;施行喉裂开声带切除术 2 2例 ,垂直半喉切除术 2 2例 ,Majer- Piquet手术 17例 ,水平半喉切除术 7例 ,Arslan手术 2例。结果 :1、3及 5年生存率分别为 98.5 3%、87.0 4%和 78.2 6 %。拔管率为 10 0 %。全部病例恢复经口进食 ,一经拔管均能发音。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复发率各为 15 .71%和 13.0 4%。结论 :喉部分切除术是功能保全性喉部恶性肿瘤根治的有效术式。它在切除肿瘤、延长生命的同时可以较好地保留喉的生理功能 ,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喉癌部分喉切除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喉癌部分喉切除术的方法.方法总结59例喉癌部分喉切除经验.其中喉裂开声带切除2例;垂直喉部分切除38例;水平喉部分切除10例;次全喉切除加同侧颈廓清术2例;水平喉部分切除加同侧颈廓清7例.结果本组病例的3年生存率为83.8%,5年生存率为68.2%;59例中56例顺利拔管;全部病人术后发音清晰,吞咽正常.结论声门癌与声门上癌(T1~T2)病人行部分喉切除是更佳选择.  相似文献   

6.
晚期喉声门上型癌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晚期喉声门上型癌手术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64例晚期喉声门上型癌进行手术治疗,其中Ⅲ期35例,Ⅳ期29例,行喉全切除术40例,喉垂直部分切除术4例,喉声门上水平部分切除术15例,会厌切除术5例,所有病例均经5年随访。结果35例Ⅲ期喉声门上型癌患者中,行喉部分切除术和行喉全切除术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54.55%和56.72%,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29例Ⅳ期喉声门上型癌患者中,行喉部分切除术和喉全切除术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46.88%和33.93%,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晚期喉声门上型癌行喉部分切除术是可行的,正确选择手术适应证,熟练掌握多种修复方法,可以提高晚期喉声门上型癌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喉部分切除术对声门型喉癌T3 病变的可行性及修复材料的选择。方法 对 1986年 1月~ 1994年 1月 78例行喉部分切除术的声门型喉癌T3 病变患者的术式及修复方法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 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 88 5 %、75 6 % ,局部复发率 15 4%。应用了梨状窝粘膜 甲状软骨板外侧软骨膜、会厌软骨瓣及带状肌双肌双蒂瓣 3种方法修复创面 ,均获得了较好的喉功能恢复。结论 喉部分切除术是根治声门型喉癌T3 病变合理、有效的方式 ,但不能完全替代全喉切除术 ,应根据切除范围选择合理的修复方式。  相似文献   

8.
喉声门型癌声门下受侵与外科治疗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喉声门型癌声门下受侵合适的外科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喉声门型癌声门下受侵患者的局部声门下受侵范围及所行手术方式。根据受侵范围,将患者分为两组。第一组为声门下受侵在声带游离缘下0.5cm~1.0cm之间,第二组为声门下受侵达声带游离缘下1.0cm以上。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不同手术方式的3年无瘤生存率及淋巴结转移率。结果102例喉声门型癌声门下受侵患者总的3年无瘤生存率为58.8%。两组的生存率分别为66.7%(22/33)、55.1%(38/69)。第一组病例喉全切除术、喉近全切除术、喉部分切除术的生存率分别为60.0%(6/10)、2/2、66.7%(14/21);第二组病例喉全切除术、喉近全切除术、喉部分切除术的生存率分别为58.7%(27/46)、50.0%(6/12)、45.5%(5/11)。本资料两组患者的淋巴结阳性率分别为6.1%(2/33)、15.9%(11/69)。淋巴结阳性与阴性患者的生存率分别为23.1%(3/13)、64.0%(57/89)。结论声门下受侵是影响喉声门型癌预后的一个较为重要因素。喉声门型癌声门下受侵患者,声门下受侵范围未超过声带游离缘下1.0cm,如无其它禁忌证,应行喉部分切除术;声门下受侵范围超过声带游离缘下1.0cm,应考虑行喉全切除术。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声门下受侵喉声门型癌的重要因素,随着声门下受侵范围的增大,淋巴结转移率也随之增高。  相似文献   

9.
声门上水平喉部分切除术应用55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声门上水平部分喉切除术的手术方法及远期疗效。方法 我科 1 986~1 995年采用声门上水平部分喉切除治疗喉癌声门上型 5 5例 ,男 32例 ,女 2 3例。平均年龄 5 6岁。Ⅰ期 1 1例 ,Ⅱ期 2 6例 ,Ⅲ期 1 1例 ,Ⅳ期 7例。对声门上水平部分喉切除加以改进。用两侧梨状窝内侧壁粘膜缝合 ,封闭甲状软骨断面的后 1 / 3,用甲状软骨外骨膜同喉室底壁粘膜缝合 ,封闭甲状软骨断面的前 2 / 3。切除舌骨 ,将保留的甲状软骨同舌根缝合 ,使舌根起到会厌的作用。结果  3年生存率为 85 % (47/ 5 5 ) ;5年生存率为 77% (37/ 48)。喉功能恢复情况 :拔管率为 96 % ,吞咽功能在 8~ 30d恢复 ,无呛咳。发音功能良好。常见并发症 :舌根及前联合处有肉芽及息肉生长 (4例 )。结论 该术式能彻底切除肿瘤 ,并完全保留喉的生理功能 ,是喉癌外科治疗中理想的部分喉切除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喉癌的术式及疗效,以改进治疗并提高喉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方法分析临床随访的108例行手术治疗的喉癌患者资料,其中声门上型33例,声门型71例,声门下型4例,按UICC2002年分期标准,I期27例,II期42例,III期25例,IV期14例。行喉部分切除83例,全喉切除25例。结果108例手术患者1年生存率94.5%,3年生存率81.3%,5年生存率为75.4%。其中声门上型1年生存率86.3%,3年为65.2%,5年为63.2%;声门型1年生存率98.1%,3年为91.1%,5年为84.2%。早期肿瘤(I、II期)1年生存率100%,3年生存率88.4%,5年生存率84.1%;晚期(III、IV期)肿瘤1年生存率87.2%,3年生存率71.8%,5年生存率59.0%。早期与晚期患者之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肿瘤不同发病部位(声门型、声门上型)患者之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格掌握喉癌手术指征,在保证手术安全缘的情况下,根据不同患者的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运用最优的手术切除和喉功能重建方法,综合治疗,可有效地提高喉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