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TYPICAL CASE 1.1 General data Ms. Sun, 20 years old, sophomore of a university in Beijing; date of visiting: December 5^th, 2006; visiting hospital: Acupuncture Section of Department of Physical Therapy, General Hospital of Air Force of P. L. A.  相似文献   

2.
毫针结合火针治疗肩周炎4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自1998年1月~2001年2月运用毫针结合火针疗法治疗肩周炎患者45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火针配合毫针治疗膝关节软组织损伤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新平  王文宏 《中国中医急症》2009,18(9):1434-1435,1480
目的 观察火针配合毫针治疗膝关节软组织损伤的疗效.方法 将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8例采用火针配合毫针治疗,对照组42例予以常规毫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结果 治疗组痊愈率及愈显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火针配合毫针治疗膝关节软组织损伤疗效优于常规毫针疗法.  相似文献   

4.
火针与毫针结合治疗癫痫76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笔者用火针与毫针结合治疗癫痫76例,收到了理想的疗效,特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76例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48例,年龄最小9岁,最大45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  相似文献   

5.
周围性面瘫是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的周围性面肌瘫痪。临床常采取针灸治疗以提高临床治愈率,减少后遗症的发生。火针是一种兼具针和灸双重作用的治疗方法,因其"简、易、廉、效"的优越之处为面瘫的治疗提供新的契机。火针疗法一方面可振奋阳气、驱除寒邪,使面部瘫痪肌肉的功能得以恢复,另一方面加速局部血液循环与新陈代谢,激发自身对坏死组织的吸收。将毫针与火针相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可协同促进面部肌肉功能恢复,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6.
火针毫针并用治疗枕神经痛8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春阳 《北京中医》2003,22(4):46-47
枕神经痛是临床上常见的神经性疼痛疾病。笔者自 1995年起 ,采用火针毫针并刺法治疗枕神经痛 80例。取得了较好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共计 12 0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 80例 ,对照组 4 0例。其中男 4 6例 ,女 74例 ;年龄最小 2 2岁 ,最大 76岁 ,平均 4 9岁 ;病程最短 1天 ,最长 9年。1.2 诊断标准(1)病前常有受凉、感染或落枕史。 (2 )常见一侧或双侧枕下及乳突后呈针刺样或刀割样放射性疼痛 ,并向枕上、耳及顶部放散 ,呈阵发性出现 ,多数间歇期为钝痛。 (3)枕神经支配区域感觉过敏或减退 ,枕神经出口处压痛明显 …  相似文献   

7.
目的:推广毫火针这种新的火针代替针具.方法:选取常规三头火针、粗火针、中粗火针、细火针,单支毫针及3支毫针,记录20名医务人员临床烧针的时间,并归纳毫火针和常规火针的优势特点.结果:单支和3支毫针的烧针时间明显快于4种常规火针(均P<0.01).结论:毫火针在制作工艺、材料、烧针时间等方面优于常规火针,可替代常规火针作为火针点刺针具.  相似文献   

8.
火针加毫针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火针加毫针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及其初步作用机制。方法 将患者80例按首诊先后顺序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0例采用火针加毫针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单纯毫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火针加毫针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优于单纯毫针治疗。  相似文献   

9.
毫针火针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毫针火针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73例慢性腰肌劳损患者随机分为2组,火针组35例,在常规针灸治疗基础上行毫针火针治疗;常规针灸治疗组38例,单纯给予毫针治疗。观察2组腰痛改善情况。结果 火针组总有效率为88.57%,常规针灸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6.32%,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火针组痊愈率为45.71%,常规针灸治疗组痊愈率为21.05%,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毫针火针治疗对慢性腰肌劳损有较好疗效,优于单纯毫针治疗,且与传统火针相比,患者容易接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0.
<正>肩周炎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肩关节周围软组织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常表现为肩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1]。研究发现其周围损伤组织一旦形成粘连疤痕病理结构后单纯毫针疗法难以有效消除患者肩关节疼痛,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故需联合其他针灸手法。火针又称"粹刺",即有温灸之效,又有针刺之功,加强了通经活络、温经散寒的作用,被传统针灸疗法称为"圣法"。将其与毫针联合应用于肩周炎患者,能增强临床疗效,促进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火针,毫针与药物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20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军 《中国针灸》1990,10(5):1-3
  相似文献   

12.
枕神经痛是临床上常见的神经性疼痛疾病.笔者自1995年起,采用火针毫针并刺法治疗枕神经痛80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毫针、火针配合正骨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患者50例按首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5例采用毫针、火针配合正骨治疗,对照组25例予以常规正骨疗法.结果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毫针、火针配合正骨法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火针治疗妇女痛经5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妇女在行经前后或经期出现下腹及腰骶部疼痛,甚至剧痛难忍,伴恶心呕吐,出冷汗,并随同月经周期而发作者,称谓“痛经”,属于中医的“经行腹痛”“经前腹痛”“经后腹痛”。虽然引起痛经的原因很多,但科外感风寒,忧郁、焦虚,情志过极和劳倦体虚等原因。现代医学认为痛经经学与子宫发育不良,子宫位置前屈或后倾,子宫内膜民位及盆腔炎症有关,临床上分原发性及继发性痛经两种。笔者采用火针疗法观察妇女痛经5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火针、毫针配合正骨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火针、毫针配合正骨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患者95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采用火针、毫针配合正骨治疗,对照组45例采用传统毫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痊愈率、愈显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火针、毫针配合正骨治疗颈性眩晕,其疗效优于单纯毫针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毫针联合火针治疗瘀阻脑络型编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毫针治疗,观察组在毫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火针治疗,2组均治疗1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疼痛程度评分及症状评分。结果:疼痛程度评分治疗前后2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0.5小时与治疗后1小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相同时间点2组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症状评分治疗前后2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0天与治疗后60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0天时2组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6.7%,对照组为7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毫针联合火针治疗瘀阻脑络型偏头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火针点刺配合毫针围刺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以及后遗神经痛发生率.方法:治疗组:使用火针点刺疱疹水泡部位,配合毫针围刺.观察组:单纯使用西药抗病毒药物治疗.均治疗2周后统计疗效,3个月后随访.结果:治疗组治愈好转率100%,后遗神经痛发生率1例,占0.7%.观察组治愈好转率94.5%,后遗神经痛发生率43例,占29.7%.结论:火针点刺配合毫针围刺治疗带状疱疹,能明显缩短带状疱疹疗程,治愈率高,并能有效减少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笔者在临床中利用毫针配合火针、锋勾针治疗肩周炎,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王根君  倪方利 《新中医》1995,27(2):31-32
火针配合毫针围刺法、透穴法治疗瘰疬20例王根君,倪方利自1983~1992年,我们用火针配合毫针围刺法、透穴法治疗瘰疬20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0例,男8例,女12例;最小年龄ll岁,最大40岁。病程最短1月,最长2年。生于颈部及耳后的18...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毫针针刺配合艾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80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在经前期用毫针针刺配合艾灸,法进行治疗,每日1次,6次为1疗程,连续治疗3~5个月经周期,即治疗3~5个疗程。结果:痊愈126例,显效24例,有效30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结论:用毫针针刺配合艾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