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总结分析促红细胞生成素致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机制、诊断与治疗。通过复习文献,回顾性分析1例因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引起的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确定因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引起的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但治疗效果欠佳。促红细胞生成素致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罕见,应加深对该病的认识,及时骨髓穿刺、血检抗促红细胞生成素抗体有利于诊断。  相似文献   

2.
周杨  张宏 《临床荟萃》2007,22(16):1216-1216,F0003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是治疗肾性贫血的首选药物,目前全球有数百万慢性肾脏病(CKD)患者正在接受rhEPO治疗,在rhEPO开始使用的10年间,全球仅报道3例因rhEPO导致的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以后的病例报道逐渐增多。截至2002年底,全世界已报道PRCA患者200余例[1]。促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致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患者经激素/环孢素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至2011年4月在吉林大学第二医院血液净化中心透析且明确诊断为PRCA的5例患者,给予激素/环孢素干预,并观察用药前后贫血纠正情况、用药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 5例患者中2例单独使用足量激素干预有效,2例无效患者将激素减至中等剂量并加用环孢素后贫血改善。此4例患者血红蛋白维持在70-90g/L不再继续上升,重新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后血红蛋白恢复到正常水平。该4例患者在停用激素/环孢素后随访8个月以上未复发。另一例(病例5)患者口服激素45mg/日,应用3个月后无效,换用环孢素,贫血得到初步改善,未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血红蛋白维持在70-80g/L。结论足量激素对部分患者有效,部分无效患者加用环孢素能够有效改善贫血,在病情得到稳定控制后,可加用促红细胞生成素进一步纠正贫血。  相似文献   

4.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透析中心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过程中发现血红蛋白进行性下降,经骨髓穿刺检查确诊为再生障碍性贫血,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本透析中心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过程中发现血红蛋白进行性下降,经骨髓穿刺检查确诊为再生障碍性贫血,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抑制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抑制机制的研究孙关林陈惠仁李晶邬维礼钱六妹史冬梅吴裕忻王振义尽管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病因众多,且有的尚不明确,然而近年研究认为,其发病机制主要与机体免疫功能紊乱有关。我们应用体外造血祖细胞培养方法,结合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7.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病理机制及治疗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为一种少见类型骨髓衰竭性疾病。本病病理机制呈现一定异质性。临床上以免疫抑制疗法(IST)为主,多种免疫抑制剂联合或序贯应用可望进一步提高本病疗效。  相似文献   

8.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纯红再障),过去有称之为先天性发育不良性贫血、孤立性再生障碍性贫血、Diamond-Blackfan贫血、再生障碍危象、慢性红细胞发育不良等,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其共同特点为选择性地单纯抑制红细胞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环孢素A治疗老年获得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的疗效及相关机制.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4月该院收治的老年获得性PRCA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信封密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环孢素A治疗)和研究组(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环孢素A治疗),每组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T淋巴细胞亚群、可溶性Fas分子(sFa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前CD4+、CD25+、CD4+CD25+、CD4+CD25+/CD4+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sFas、T N F-α、IL-2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环孢素A治疗老年获得性PRCA效果佳,治疗有效率高,能有效调节患者免疫功能,改善造血障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黄伟兰 《临床医学》2016,(4):111-113
目的探究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铁剂治疗早产儿贫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4月柳州市潭中人民医院收治50例早产儿贫血患儿,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儿给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与铁剂联合的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1、3周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3周促红细胞生成素(EOP)、网织红细胞(Ret)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周红细胞计数(RBC)、血细胞比容(HCT)、血红蛋白(Hb)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3周RBC、HCT、Hb、EOP、Ret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铁剂治疗早期干预治疗新生儿贫血的治疗效果较好,可有效预防早产儿输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人微小病毒B19感染所致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ure red cell aplasia,PRCA)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肾移植后PRCA患者加强护理,密切观察其贫血的临床表现,使用IVIG和赛美维时应观察其副作用,在调整免疫抑制剂的同时应密切观察和防止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结果 8例患者确诊后经...  相似文献   

12.
贫血是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常见的并发症。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的使用明显改善了CKD患者贫血状态,但仍有5%~10%的患者尽管使用了较大剂量EPO,血红蛋白水平仍不能达标,临床考虑存在红细胞生成刺激剂(erythropoiesis stimulatory agent,ESA)低反应性。目前认识的导致ESA低反应性常见的原因有铁缺乏、炎症或感染、严重的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不充分透析、抗体介导的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临床应按诊断流程明确导致ESA低反应性的原因,给予针对性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防治早产儿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3例早产贫血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22例。两组早产儿自出生第1w起口服维生素E、元素铁、叶酸片,第4w肌注维生素B12,共4w。治疗组出生第7d给予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隔日1次,3次·w^-1,皮下注射,共4w。结果治疗组红细胞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应用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能有效防治早产儿贫血,且用药安全,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4.
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在医学中应用范围极广,在贫血、组织断离、早产儿、癌症和血液学等方面均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尤其在多种贫血的鉴别方面更是如此。对EPO在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各种贫血中的临床应用情况进行分析与研究将为EPO在这些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大多数多发性骨髓瘤(MM)和低度恶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病人都有贫血表现,恶性肿瘤细胞对正常造血的损伤,自身免疫性溶血,肾脏损害和化疗引起骨髓抑制,都能导致这些类型病人贫血的发生。慢性病性贫血(ACD),其特征为骨髓红系再生不良,红细胞寿命缩短,与贫血程度有关的促红细胞生成素不足亦和这些患者的贫血有关。在过去,输血是唯一的治疗方法。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的出现,提供了一种新的疗法。在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和各种恶性肿瘤病人的贫血中已显示出促红细胞生成素是有效的。Ludwig等人  相似文献   

16.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以骨髓单纯红系造血衰竭或紊乱为特征的一组导质性疾病,分为先天性和获得性两类。细胞免疫介导的红系造血损伤可能是获得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主要发病机制。本就近年来关于获得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的T细胞异常、T细胞亚群改变、异常T细胞的克隆性以及细胞因子在发病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正确认识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ure red cell aplasia,PRCA)的临床特点,以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MDS误诊病例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例仅有贫血表现,血常规示正细胞性贫血,骨髓细胞学检查示红细胞系0.05,初步诊断PRCA,予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等治疗无明显效果,最后结合骨髓细胞遗传学异常、骨髓红细胞系减低,骨髓病理切片示造血组织50%,见多形性巨核细胞及纤维组织增生,确诊为MDS-难治性贫血(refractory anemia,RA)。结论 MDS早期和RA阶段可仅有红细胞系减低,并无明显的病态造血表现,易误诊为PRCA,临床应注意鉴别。  相似文献   

18.
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的特点是骨髓单纯红细胞系生血缺陷,致外周血中红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极低或缺乏,而白细胞和血小板正常^[1]。小儿发病比成人多,病型和预后也与成人不同。也容易误诊。成人多预后不良;皮质激素与促红细胞生成素联用,治疗小儿纯红再障.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前贫血仍是导致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死亡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尽管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得到广泛应用并改善了CKD患者的贫血,但仍有部分患者因存在EPO抵抗而难以维持理想的血红蛋白水平,甚至极少数患者出现抗EPO抗体介导的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ure red cell aplasia,PRCA)。因EPO抵抗及其介导的PRCA发病机制及临床诊疗尚不十分明确,导致发病率有逐年增加趋势。本文就EPO抵抗及其介导的PRCA近期研究进展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20.
黄丽华 《全科护理》2014,(10):915-916
正肾移植术后病人随着肾功能的恢复,体内的毒素逐渐被清除,加上移植肾开始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贫血往往能迅速得以纠正[1]。但并非所有的病人都能顺利恢复正常,肾移植术后病人发生贫血的机制很多,可能由于免疫抑制剂的副反应、移植肾功能不全、促红细胞生成素(CHO)抵抗、铁元素缺乏等,所以贫血仍是肾移植术后早期比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而肾移植术后早期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有利于纠正病人的贫血状态并不增加[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