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移植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至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大鼠,观察移植细胞EPO的表达及向神经元分化情况,为治疗缺氧缺血性脑病提供实验基础.方法 构建大鼠EPO的真核表达质粒pEGFP-N1/EPO,用脂质体2000转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免疫组化和RT-PCR检测EPO表达,然后移植7d HIBD大鼠,免疫组化检测体内EPO表达及MSCs向神经元分化情况.结果 酶切和测序鉴定证实重组表达质粒正确,该质粒体外转染大鼠MSCs后可表达EPO,移植EPO修饰的MSCs体内能表达EPO,部分表达神经元特异标记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结论 EPO修饰的大鼠MSCs能在新生HIBD大鼠中存活并表达EPO、部分移植细胞呈现向神经元分化的趋势,对新生HIBD大鼠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发现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 MSCs)不但能分化成骨、软骨、脂肪等中胚层起源的细胞 ,而且能分化成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等外胚层起源的细胞。许多学者将 MSCs移植进一些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动物模型中 ,如 :遗传性脱髓鞘性神经病、脑卒中、脑外伤等 ,获得一些疗效 ,为中枢神经系统 ( CNS)疾病的治疗探索一条新途径。这些研究表明 MSCs是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 CNS疾病的种子细胞之一 ,将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神经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润秀  袁军 《内蒙古医学杂志》2008,40(11):1350-1351
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与再生一直是困扰人类健康的难题,也是科学界致力研究的焦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又称骨髓基质细胞,来源广泛,取材容易,能迅速培养增殖,弥补了神经干细胞取材和来源的困难,可通过体外培养扩增,局部注射;利用自身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移植可避免移植物抗宿主反应。因此MSCs作为神经元的另一来源用于神经系统疾病或损伤修复的细胞治疗,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就MSCs在神经疾病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姚祖贤  王丹  郑灵芝 《浙江医学》2022,44(24):2683-2687
子痫前期是妊娠期发生的一类疾病,严重威胁母胎健康,其确切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确,可能涉及母体和胎儿胎盘等多种因素,目前也尚无有效治疗方法。间充质干细胞(MSCs)作为具有多分化潜能和分泌多种细胞因子的多能干细胞,其在缺血性疾病中的作用研究已取得了一些成果,在妇产科疾病中的作用研究也开始起步。MSCs的生物学功能特性可能源于其衍生的外泌体,本文就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MSC-exos)参与子痫前期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吴舟  张双双 《医学综述》2012,18(16):2555-2557
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一类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干细胞,近年来成为广为关注的有可能在抗移植排斥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中最有应用潜能的工具细胞。目前MSCs治疗1型糖尿病(T1DM)的机制依然不明了,途径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直接在体外诱导MSCs分化为类胰岛细胞;二是通过利用MSCs的免疫调节途径,阻止T1DM自身免疫的发展。现仅针对MSCs治疗T1DM的免疫调节机制研究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邢海霞  马晓君  王晓萃  付文玉 《浙江实用医学》2011,16(4):242-244,256,313
目的研究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体外培养后移植治疗帕金森病(PD)大鼠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全骨髓贴壁培养法分离、体外培养大鼠骨髓MSCs,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第3代MSCs,将第3代MSCs作为移植实验组,磷酸盐缓冲液(PBS)作为对照组,分别注射到6-OHDA制备的PD大鼠模型损毁侧纹状体内,观察移植术后PD大鼠不同时间段的行为变化,并检测PD大鼠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的表达变化。结果骨髓MSCs定向移植术后,PD大鼠旋转行为从移植前的(11.08±2.47)r/min,降到移植后4周(3.75±0.96)r/min,移植后1周,2周,4周分别较移植前和对照组行为明显改善(P〈0.05),注射PBS后,大鼠在1周,2周,4周旋转行为无明显改善,MSCs移植术后2周黑质TH阳性细胞表达较PBS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可能影响黑质多巴胺功能的神经元的改变,有助于改善PD大鼠的旋转行为。  相似文献   

7.
间充质干细胞(MSCs)被认为是最有希望用于治疗多种疾病的一种非造血组织的多能干细胞,但是其靶向组织器官归巢率偏低,影响了其作为干细胞疗法的效果。许多研究发现,MSCs归巢过程的机制(包括参与的分子,如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和黏附分子等)与白细胞向炎性组织的归巢过程十分相似。随之,根据上述机制,通过MSCs移植前预处理,MSCs归巢率有所提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MSCs疗法的效果。进一步深入研究MSCs归巢过程的相关机制可能是从根本上改善MSCs疗法疗效的切入点,进而扩展其治疗谱。  相似文献   

8.
杨国红  王伟 《医学综述》2009,15(7):981-983
心肌梗死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干细胞移植为心肌梗死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一种多能干细胞,在体内外可诱导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目前进行的动物和临床实验表明局部移植MSCs可以促进血管再生,阻止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为更有效的治疗心肌梗死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9.
<正>阿尔茨海默病(AD)早在临床症状出现前就已发生神经病理改变,最终发展为严重的痴呆。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治疗技术是近年来新兴的细胞修复治疗技术。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移植后可改善AD导致的认知功能障碍。可靠的体外诱导方式可以促进MSCs靶向神经元分化,提高生物利用率。本文着重对UC-MSCs的特性和优势、治疗AD可能的机制、体外诱导靶向分化的方式展开综述,旨在为UC-MSCs治疗AD的实验和临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为治疗AD寻找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一类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和低免疫原性的成体干细胞,具有促进血管形成、保护神经和细胞替代治疗作用,此外,MSCs还具有免疫调节功能,如抑制T细胞增殖和B细胞增殖分化、调节自然杀伤性细胞活性和树突状细胞成熟及功能等。最新研究表明,移植MSCs能有效治疗免疫性疾病如移植物抗宿主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糖尿病和多发性硬化症等,文章就MSCs移植治疗免疫相关性疾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对肺气肿大鼠慢性炎症的调控作用。方法烟熏法复制大鼠肺气肿模型。携带绿色荧光蛋白(GFP)的慢病毒转染MSC,烟熏大鼠肺内输入转染的MSC(n=4),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观察MSC的分布。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肺气肿组及MSC干预组,评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总数和分类计数,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BALF、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比色法检测肺组织丙二醛(MDA)含量,测量平均内衬间隔(MLI)评估肺气肿改变。结果肺内输入MSC 4周后,不同肺叶仍可见存活的MSC。与肺气肿组相比,MSC干预组BALF中细胞总数、血清和BALF中TNF-α及IL-1β水平、肺组织中MDA含量和MLI均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SC降低肺气肿大鼠气道及全身炎症介质TNF-α和IL-1β的表达,减轻气道炎症和氧化应激水平,对肺气肿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2.
脐血干细胞移植的研究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周飞  张小芬 《医学综述》2006,12(19):1183-1185
脐血作为干细胞的主要来源,近年来国内外对其进行了大量的基础性研究和临床探索。已经证实脐血中含有大量造血干细胞、丰富的间充质干细胞。临床干细胞移植治疗采用脐血具有诸多优势,如来源丰富,组织配型时间短,抗原表达弱,加之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调节及加速造血恢复等影响,脐血的移植成功率高,移植反应弱、移植物抗宿主病少见。目前脐血移植治疗的疾病已经达到80余种,治疗的患者全世界已经超过了6000例。脐血移植已经在恶性肿瘤、免疫缺陷、心脏病、神经系统损伤、组织器官修复、糖尿病、血管疾病等的治疗上显示巨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源神经细胞脑内移植对帕金森病(PD)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贴壁培养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MSCs,脑匀浆上清诱导第3代MSCs向神经细胞分化,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诱导分化后细胞的性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诱导前后细胞Ca~(2+)浓度变化,6只PD大鼠行纹状体内MSCs源神经细胞移植作为细胞移植组,6只PD大鼠作为对照组。细胞移植术后4周检测PD大鼠的行为变化,观察移植细胞在脑内的分布情况。结果倒置显微镜下可见MSCs呈纺锤形和多角形,有1~2个核仁,MSCs经脑匀浆上清诱导后其胞体折光性增强,发出数个细长突起,互相交织成网,有的似轴突,诱导后细胞表达神经元特异性标志物NSE和NF,胞质Ca~(2+)荧光强度显著增强,可推测诱导后的细胞为MSCs源神经细胞,将BrdU标记的MSCs源神经细胞移植到PD大鼠纹状体治疗4周后,可见细胞散在分布于注射侧脑组织,有少量细胞可迁移到对侧脑组织,PD大鼠的旋转行为得到显著改善。结论MSCs源神经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大鼠可使其旋转行为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 探讨脑室内移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的治疗效果及保护性机制。方法 无菌条件下采集在我院产科出生的1例正常足月健康男婴的脐带3~4 cm,运用组织块贴壁法培养hUC-MSCs,使用BrdU标记细胞,并对培养出的MSCs的分化功能进行鉴定;取98只健康SPF级10 d龄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 =30)、HIBD组(n =36)和MSCs组(n =32),其中HIBD组和MSCs组建立新生大鼠HIBD模型,建模成功24 h后将标记的hUC-MSCs注射入MSCs组大鼠右侧脑室,于移植后3周内,记录大鼠生长发育情况,并用Longa评分法对大鼠的神经行为学进行评价,用免疫荧光法观察移植hUC-MSCs的存活、迁移、分化及促分化情况。结果 移植后,移植组大鼠体质量增加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移植后2、3周,移植组Longa评分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移植后3周内可在大鼠脑组织切片中发现BrdU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损伤侧海马区域及大脑皮质;移植后3周内,大鼠脑组织中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或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总体信号强度逐渐增强。结论 hUC-MSCs移植治疗新生大鼠HIBD时,移植的hUC-MSCs可迁移至受损部位并分化为神经样细胞,可促进内源性神经分化,体现了一定程度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人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hUG—MSC)联合移植效果。方法急性髓性白血病-M2,供者为其胞兄,HLA单倍型相合,移植物为经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lony—Stimulating Factor,G—CSF)动员的骨髓以及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加入分离、扩增的hUC—MSC。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 Disease,GVHD)预防采用环孢菌素A+ATG^+霉酚酸酯+短程甲氨喋呤和CD25单抗。结果输注供者的MSC总数和CD34细胞数分别为7.92×10^8/L和3.78×10^6/L。中性粒细胞大于0.5×10^9/L和血小板大于20×10^9/L的时间分别为14d和15d。24d嵌合体100%,40d左右出现Ⅰ度aGVHD,治疗后好转,未出现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人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hUC—MSC)联合移植安全简便,可加速造血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和孤儿核受体相关因子1(nuclear receptor related factor 1,Nurr1)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治疗帕金森病(PD)大鼠的有效性,验证并评价Nurr1对TH所起的调控作用,探寻TH在特定环境中适量表达的调控机制.方法 将稳定转染TH、TH-Nurrl的和未经转染的MSCs分别移植至PD大鼠后运用旋转试验观测PD大鼠的行为学变化.移植后第9周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检测移植治疗后TH的表达情况.结果 基因修饰组PD大鼠行为学较MSCs组明显改善(P<0.05),且TH- Nurr1组动物行为改善和TH抗原阳性率均高于TH组(P<0.05).结论 基因修饰的MSCs移植后能高效稳定地表达TH,且双基因的协同表达将极大提高PD基因治疗的效果,从而为PD治疗的基因选择提供新的依据和思路.  相似文献   

17.
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一类具有向多胚层分化、免疫调节、归巢、旁分泌等作用的多能干细胞。近年来,肺损伤动物实验研究表明,MSCs移植主要通过旁分泌各种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等作用,不同程度地缓解肺损伤。早产儿慢性肺部疾病(CLD)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深入研究MSCs对CLD的保护作用,可为早产儿CLD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群存在于骨髓中的非造血干细胞,具有较强的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在体外不同的诱导条件下可分化为骨细胞、软骨细胞、肌腱细胞、脂肪细胞、神经细胞、平滑肌细胞等多种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应用是目前国际上神经系统疾病领域中重要的研究内容,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近年来,许多实验室从分子、生化、物理等水平对其向神经细胞分化调控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相似文献   

19.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characterized by persistent and not fully reversible airflow restrictions, is currently one of the most widespread chronic lung diseases in the world. The most common symptoms of COPD are cough, expectoration, and exertional dyspnea. Although various strategies have been developed during the last few decades, current medical treatment for COPD only focuses on the relief of symptoms, and the reversal of lung function deterioration and improvement in patient''s quality of life are very limited. Consequently, development of novel effective therapeutic strategies for COPD is urgently needed. Stem cells were known to differentiate into a variety of cell types and used to regenerate lung parenchyma and airway structures. Stem cell therapy is a promising therapeutic strategy that has the potential to restore the lung function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COPD. This review summarizes the current state of knowledge regarding the clinical research on the treatment of COPD with 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 and aims to update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role of MSCs in COPD treatment, which may be helpful for developing effective therapeutic strategies in clinical setting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