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脊髓损伤伴神经源性肠功能障碍(NBD)病人的肠道管理方法进行综述,以期为脊髓损伤伴NBD病人肠道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学习国外先进的脊髓损伤/疾病(spinal cord injury/disease,SCI/D)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neurogenic bowel dysfunction,NBD)管理指南,探讨诊治NBD患者的有效方法。方法 在系统学习德国医学科学协会2022年发布的《脊髓损伤/疾病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管理指南》的基础上,选择1例NBD导致严重腹胀、腹痛的男性四肢瘫患者,有针对性地运用该指南提出的推荐建议,观察应用指南的实际效果。结果 采用指南推荐的处理方法后,腹部症状明显减轻,取得了患者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 学习运用《脊髓损伤/疾病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管理指南》有助于提高SCI/D NBD患者的康复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3D高分辨肛门直肠测压(3DHR-ARM)观察针刺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肠道(NBD)的疗效。方法:选取外伤致脊髓损伤术后神经源性肠道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0例,对照组予常规康复治疗,进行肠道功能训练,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再配合针刺治疗,应用3D HR-ARM、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评分、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NBD)评分、Barthel指数(BI)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2组肛门括约肌收缩压、直肠压力、直肠肛管压力差、Barthel指数(BI)评分、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均P<0.05),便意阈值、神经源性肠道(NBD)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均P<0.05),静息压、高压带长度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研究组肛门括约肌收缩压、直肠压力、直肠肛管压力差、便意阈值较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肛门括约肌收缩压、BI评分与ASIA评分成正相关(P<0.05),便意阈值、NBD评分与ASIA评分成负相关(P<0.05)。结论:针刺联合常规康复治疗能更有效地改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肠道功能,3D高分辨肛门直肠测压结果与量表评定具相关性,有望成为神经源性肠道疗效的客观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4.
正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neurogenic bowel dysfunction,NBD)是由于肠道失去神经支配,造成肠道感觉和运动功能减退,缺乏胃结肠反射,最后导致排便障碍~([1])。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是脊髓损伤的重要并发症之一,临床表现为慢性腹胀、便秘、大便失禁等,研究显示,脊髓损伤患者上述问题的发生率分别高达38%~([2]),41%~([3])及76.6%~([4])。随着病程发展,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程度会持续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5])。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领域康复治疗方法的研究一直是热点问题,然而国内相关文献较少。本文就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进行综述,希望为脊髓损伤临床康复工作者带来新的启发。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索、评价并整合国内外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NBD)管理的最佳证据, 为临床开展相关循证实践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国内外各数据库、专业协会网站中关于脊髓损伤患者NBD管理的证据, 包括指南、专家共识、临床决策及系统评价, 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3月31日。结果共纳入文献13篇, 包括指南5篇、证据总结5篇、专家共识2篇、临床决策1篇。从脊髓损伤患者NBD管理的病史评估、药物管理、物理治疗、饮食运动及健康教育5个方面总结了33条推荐意见。结论本研究汇总的脊髓损伤患者NBD管理最佳证据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 医护人员应结合临床实际情况选择性应用最佳证据。  相似文献   

6.
脊髓损伤患者经过急性期,接受了自己原有移动能力丧失的事实后,大约有1/3的患者认为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要比神经源性膀胱和性功能障碍更严重。随着脊髓损伤患者生存期的延长,生理和心理的变更带来新的挑战。脊髓损伤后结肠动力下降、大脑对肛门括约肌控制的丧失,以及躯体大范围肌力的衰减等相互影响,使排便管理成为直接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难题,也是脊髓损伤患者重新调整进入家庭与社会的主要困难。近些年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护理已趋于系统化,为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参与能力做了积极的贡献,而对于神经源性直肠的护理干预研究相对较少,临床重视度不够。建立一个有效的肠道管理模式可以显著降低各种肠道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社会参与能力。本文主要阐述脊髓损伤患者肠道功能障碍的护理进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检索、评价及总结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NBD)评估及非手术类管理方案的最佳证据。方法 采用PIPOST方法确立循证问题,利用计算机检索有关NBD的评估及非手术类管理方案的证据,筛选符合纳排标准的文献,并从中整合及评价所有证据,该过程由2名研究员独立进行文献质量评价、证据的提取及整合。结果 共纳入11篇文献,其中指南4篇,系统评价4篇,专家共识3篇,最终整合出35条最佳证据,包括神经源性肠的评估、分型、基本肠道管理、饮食管理、药物管理和辅助治疗6个方面。结论 本研究总结了国内外关于NBD评估及非手术类管理的最佳证据,但实际应用应结合临床现有环境及考虑到障碍因素等方面,对证据进行选择性地选取和使用,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临床医学》2021,41(4)
目的 探讨竹圈生大黄灸治疗实热型脊髓损伤后肠道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广东省第二中医院确诊为实热型脊髓损伤后肠道功能障碍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化原则分为竹圈组(竹圈生大黄灸)、常规治疗组(常规治疗),每组30例。统计分析两组的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评分(NBD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Barther评分)。结果 治疗前,两组的NBD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两组的NBD评分皆有降低,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治疗前Barthel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Barthel评分皆有提高,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竹圈生大黄灸能有效治疗实热型脊髓损伤后肠道功能障碍,且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是脊髓损伤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本文从治疗处方、穴位选择、疗效评价和可能治疗机制四个方面,总结针灸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临床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研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3种方法的对比观察肠道综合物理疗法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便秘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入组条件的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30例,随机分为A、B、C 3组各10例。在常规干预的基础上,A组进行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B组进行肠道运动疗法治疗,C组进行肠道综合物理疗法(生物反馈电刺激结合肠道运动疗法)的治疗,治疗前后比较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NBD)评分量表、Wexner便秘评分量表、便秘患者生活质量量表评分(PAC-QOL)、便秘患者症状自评量表评分(PAC-SYM)、乳果糖及开塞露用量、肛门直肠测压等指标,分析评估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3组的NBD、Wexner便秘,PAC-QOL及PAC-SYM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减少(P<0.01),乳果糖及开塞露用量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减少(P<0.01),肛门收缩压较治疗前有明显增加(P<0.01),直肠容量感觉阈值较治疗前有明显减少(P<0.05),肛门静息压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C组各项量表评分、乳果糖及开塞露用量均较A、B组有明显减少(P<0.05),A、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直肠测压各项指标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3种方法均可改善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的便秘症状,肠道综合物理疗法比单独生物反馈电刺激及肠道运动疗法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后便秘的改善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11.
综述脊髓损伤伴神经源性肠功能障碍病人肠道功能评估方法,包括病史采集和一般资料、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实验室检查、非侵入性评估、侵入性评估、评估量表,以期提高临床医护人员对脊髓损伤伴神经源性肠功能障碍病人肠道评估方法的认识以及在选择评估工具方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是脊髓损伤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引起腹胀、便秘、大便失禁、排便困难以及排便时间延长等症状。目前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主要通过一般情况采集、体格检查、临床检查、评价量表以及肠道微生物等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大鼠脊髓损伤(SCI)后结肠壁病理结构及结肠肌间神经丛内血管活性肠肽能(VIP)神经元表达变化,探讨脊髓损伤所致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NBD)的病理机制。方法:实验动物分为假手术组、非NBD(对照组)和NBD(模型组);大鼠氯胺酮(60mg/kg)腹腔注射麻醉,利用NYU脊髓打击器,以75gcm致伤力制作第10胸椎节段(T10)SCI模型,手术切除大鼠结肠组织制作标本,采用HE染色法观察结肠壁病理结构,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blot法检测VIP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结果:大鼠SCI后结肠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绒毛减少、倒伏、脱落,结肠组织中VIP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调,与假手术组、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结肠VIP能神经元表达变化可能是导致大鼠SCI后NBD的病理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从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肠道功能紊乱的发生机制、评估方法、治疗和康复护理措施以及目前还存在的问题4个方面对脊髓损伤病人神经源性肠道功能紊乱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根据病人的情况制订个性化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个体化预设康复护理方案对高位脊髓损伤(SCI)致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NBD)患者肠道功能、心理弹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1日~2022年3月31日接收的132例SCI致NBD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方案,研究组采用个体化预设康复护理方案;比较两组Wexner便秘评分量表、神经源性肠道综合征评价量表、抑郁-焦虑-压力量表精简版(DASS-21)、心理弹性评价量表(CD-RISC)及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结果:研究组护理后Wexner、肠道功能障碍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护理后CD-RISC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DASS-21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护理后SF-36中生理功能、社会功能、躯体疼痛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高位SCI导致的NBD患者开展个体化预设康复护理方案可有效强化其心理弹性,减轻负性情绪,更有利于患者肠道功能恢复,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大鼠脊髓损伤后胃肠动力的X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大鼠脊髓损伤所致神经源性肠功能障碍的肠道功能动态改变。方法 24只雌性Sprague-Dawley大鼠分为对照组(n=12)和脊髓损伤组(n=12)。采用动脉瘤夹(标定力为70 g)钳夹60 s制作T10脊髓损伤模型;对照组只暴露硬脊膜。分别于造模前和造模后4周,X线造影观察肠道功能的动态改变,HE染色观察结肠病理改变。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脊髓损伤组胃排空及肠道传输功能明显降低(P0.05)。结论采用动脉瘤夹能成功复制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大鼠脊髓损伤后出现神经源性肠功能障碍,胃排空及肠道传输功能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17.
神经源性膀胱的康复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闫桂虹  郭江雪 《天津护理》2010,18(3):170-172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神经源性膀胱(rleurogenic bladder,NB)是骨科及康复科临床常见难题。控制膀胱的中枢或周围神经发生病变后引起的排尿功能障碍,称为神经源性膀胱。神经源性膀胱等下尿路功能障碍最严重的直接后果是上尿路损毁、肾功能衰竭、患者死亡。早期正确处理神经源性膀胱将最大限度地避免尿路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神经源性膀胱(Neurogenic bladder, NB)是一类由于神经系统病变导致膀胱和∕或尿道功能障碍(即储尿和∕或排尿功能障碍),进而产生一系列下尿路症状及并发症的疾病总称。神经源性膀胱常可造成肾盂扩张积水、泌尿系感染,最终导致成肾脏功能受损或丧失,肾功能衰竭是此类患者死亡的原因[2]。脊髓损伤患者的排尿功能障碍多年来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焦点问题,也是至今尚未很好解决的医学难题。我国脊髓损伤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寿命低于发达国家,其主要原因是对泌尿系统并发症的治疗和护理水平较低[3],因此我们迫切需要加强脊髓损伤患者泌尿系统管理。系统的泌尿系统管理,对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率有着积极的影响。现就脊髓损伤患者的泌尿系统管理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导尿术是脊髓损伤后神经源膀胱功能障碍的一种重要手段,已经成为国内康复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本文综述各种导尿术在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中的治疗原则,方法,注意事项等,以期让导尿术在临床中对神经源性膀胱进行更好的管理,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和寿命。  相似文献   

20.
曹效  吴慧楠  赵海红  毕胜 《中国康复》2019,34(11):575-578
目的:探讨基于盆底肌电生物反馈电刺激(PES)对脊髓损伤引起的神经源性肠道(NB)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将脊髓损伤(SCI)合并肠道障碍患者31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15例,对照组16例。2组均给予收缩肛门,盆底肌上提起训练,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进行20min、频率调制 25Hz/75Hz、带宽 500μs的生物反馈电刺激训练,疗程为20次。治疗前后对2组进行肠道功能评分与直肠超声检测评定。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Wexner便秘评分、Cleveland便失禁评分、神经源性肠道综合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有明显降低(均P<0.01)。治疗后,观察组肛门外括约肌厚度及肛提肌群厚度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均明显提高(均P<0.01)。治疗后观察组肛门外括约肌、肛提肌群厚度的变化率比较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项评定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盆底肌生物反馈电刺激可改善脊髓损伤患者肠道功能,肛门外括约肌,肛提肌群的厚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