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儿童肝移植围手术期管理专家共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移植是治疗儿童各种急慢性终末期肝病和遗传代谢性疾病的有效手段,已在全国多家移植中心开展,并取得满意效果。然而,各移植中心的发展不均衡,缺乏行业内统一的共识及标准。为减少术后并发症、加快患儿术后康复、改善患儿短期及长期生活质量,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加速康复外科专业委员会组织多个学科的专家,总结国内外儿童肝移植的研究进展,依据循证医学原则深入论证并制定了本共识。本共识从围手术期肝移植患儿的术前评估和准备、术中管理、术后管理三个方面提出了推荐意见,以期为正在开展或准备开展儿童肝移植的中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肝移植围术期出凝血研究与管理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位肝移植(orthotopic liver tmnsplantation,OLT)是各种终末期肝病最为有效的治疗手段。近年来,随着技术渐趋成熟,经验累积与完善,肝移植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大幅降低。但出血仍是其围术期常见且危害较大的并发症,围术期输血及血液制品越多,对肝移植患者的预后越不利。因此,有针对性地治疗肝移植围术期凝血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3.
肝衰竭是临床最常见的严重肝病症候群,肝移植是治疗肝衰竭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为降低肝衰竭肝移植围手术期病死率,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围手术期管理学组基于国内外该领域研究获得的循证医学证据,结合我国临床实践,制订《肝衰竭肝移植围手术期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该共识通过对肝衰竭肝移植术前评估、术中管理以及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移植患者围术期出凝血功能的监护对手术成功的重要意义。方法对173例肝移植患者进行术前凝血功能的评估准备、术中血栓弹力图的监测及术后出凝血功能的监测及护理。结果144例未发生与凝血相关的并发症。术中因广泛渗血致DIC死亡1例;术后7~10d腹腔出血行第2次手术止血13例,成功10例,死亡3例;术后肝动脉血栓形成15例,保守溶栓4例,手术取栓8例,死亡3例。结论肝移植围术期积极、合理、有效地进行出凝血功能的监测与调控,是提高肝移植术后存活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肝移植患者围术期出凝血功能的监护对手术成功的重要意义.方法 对173例肝移植患者进行术前凝血功能的评估准备、术中血栓弹力图的监测及术后出凝血功能的监测及护理.结果 144例未发生与凝血相关的并发症.术中因广泛渗血致DIC死亡1例;术后7~10 d腹腔出血行第2次手术止血13例,成功10例,死亡3例;术后肝动脉血栓形成15例,保守溶栓4例,手术取栓8例,死亡3例.结论 肝移植围术期积极、合理、有效地进行出凝血功能的监测与调控,是提高肝移植术后存活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6.
7.
肝移植围手术期出凝血功能障碍的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消化外科》2004,3(1):27-30
  相似文献   

8.
肝移植围手术期凝血功能障碍的治疗——我们的共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1凝血因子改变 在目前已确定的15个凝血因子中,有13个主要合成于肝脏。血浆中凝血因子,除组织因子(TF)及由内皮细胞合成的vW因子外,其它的凝血因子几乎都在肝脏中合成。肝细胞受损时,在众多凝血因子中,Ⅱ、Ⅶ、Ⅸ、Ⅹ这4个因子减少最为明显,其均为维生素K依赖性的凝血因子。在肝病中减少最早和最多的是Ⅶ因子,接着是Ⅱ、Ⅹ因子,最后是Ⅸ、Ⅴ因子及纤维蛋白原(FIB)。急性肝炎时Ⅶ因子活动度与正常人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且降低最多,故Ⅶ因子水平可作为肝脏损害的早期诊断指标。Ⅴ因子减少见于肝病晚期和重症肝炎。预后越差者Ⅴ因子降低愈严重。测定Ⅴ因子活性水平可作为判断肝病预后的良好指标。FIB即凝血因子Ⅰ,是由肝细胞合成的一种急性反应性蛋白质。FIB的降低反映肝细胞损害严重,是预测病情及预后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9.
肝移植围手术期出凝血功能障碍的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肝移植围手术期出凝血功能障碍的防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2 0 0 2年 6月~ 2 0 0 3年 12月施行的 6 1例肝移植病例。结果  6 1例肝移植术前肝功能ChildC级 35例 (5 7 4 % ) ,ChildB级 2 6例 (4 2 6 % ) ,ChildC组的患者术中凝血指标 (INR)的变化程度大于ChildB组 (P <0 0 5 )。与凝血有关的并发症中大出血 5例 (8 2 % ) ,肾衰 6例 (9 8% ) ,肝动脉血栓形成 5例 (8 2 % ) ,手术开展两阶段对比 ,第二阶段主要因限制了大量凝血药及血制品的使用 ,并发症明显减少。结论 掌握好不同时期、不同患者出血和血栓形成的平衡是防治肝移植围手术期出凝血功能障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门静脉性肺动脉高压(POPH)是在门静脉高压基础上发生以肺动脉压升高、肺血管阻力增加而肺毛细血管楔压正常为特点的疾病。肝移植是POPH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目前我国尚缺少指导POPH肝移植围手术期管理的规范。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围手术期管理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器官移植围手术期管理专业委员会基于国内外该领域循...  相似文献   

11.
2012年,卫生部临床路径审核专家委员会胸外科专家组成员同麻醉学、呼吸病学和重症医学等领域专家进行多次讨论,撰写了《胸外科围手术期气道管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我国的肝移植领域发展迅速,移植疗效不断提高,特别是在手术技术和围手术期管理日趋成熟的基础上,肝移植的长期生存率在稳步增长,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也正在逐步缩小.与此同时,出现了一大批长期存活的移植受体,因此如何加强和规范肝移植病人术后的中、长期的管理,关注和提高他们的生存质量是我们即将面临的又一个挑战.  相似文献   

13.
14.
15.
血糖异常与脊柱外科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和预后密切相关。围手术期血糖控制是脊柱外科患者临床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是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术后快速康复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尚缺乏针对脊柱外科围手术期血糖管理的专家共识和指南。为了进一步规范脊柱外科围手术期血糖管理,本文通过参考现有的关于围手术期血糖管理的指南及共识,并对血糖管理领域已发表的文献进行系统评价,结合脊柱外科特点,组织专家进行讨论,提出规范的脊柱外科围手术期血糖管理共识,以期为脊柱外科围手术期血糖管理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6.
谵妄和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是老年患者最常见的围手术期并发症,且对脑健康有潜在长期影响。近期,ASA邀请18名专家组成国际专家组,审阅2010年1月至2019年4月8部围手术期谵妄和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最佳实践声明和指南后,发布《改善围手术期脑健康:围手术期管理团队关键行动的专家共识》,涵盖教育、认知评估、谵妄筛查、非药物干预...  相似文献   

17.
肝硬化晚期患者肝移植围手术期凝血功能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分析7例急诊肝移植病人围手术期凝血功能的调整方法,总结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共7例乙型肝炎伴重度肝硬化患者,男6例,女1例,年龄38~57岁,平均46岁。术前24h内有消化道大出血5例(出血量1500ml ̄2500ml),肝昏迷3例,所有患者均有胸腔积液、盘状肺不张和大量腹水,肝功能均为ChildC级。合并重度营养不良1例。  相似文献   

18.
围术期输血的专家共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围术期输血足指在围术期输入血液[包括自体血以及异体全血、红细胞、血小板、新鲜冰冻血浆(FFP)和冷沉淀等].成分输血是依据患者病情的实际需要,输入有关的血液成分;成分输血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节约血液资源以及便于保存和运输等优点.辅助治疗是指为避免或减少失血或输入异体血所使用的药物和技术.本指导意见不具备强制性,亦不作医学责任认定和判断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普通外科围手术期疼痛可增加病人术后发生并发症的风险,影响其术后早期活动和康复.如在手术开始阶段未对疼痛进行有效控制,持续的疼痛刺激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发生病理性重塑,急性疼痛有可能发展为难以控制的慢性疼痛.实施规范化的围手术期疼痛管理对于普通外科病人的术后康复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上海市医学会麻醉科专科分会和上海市医学会普...  相似文献   

20.
肝移植术是目前终末期肝病最确切、最根本的治疗手段,目前术后1年生存率近90%,3年生存率近80%,最长存活时间已近40年[1]。由于肝移植手术时间长,对人体各个器官打击大,如何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存率,是移植界一直关注的问题。在许多外科人群中,特定的围术期液体管理策略可以影响术后结果,这些策略也逐渐被应用到肝移植术中,合理、有效、科学的液体管理策略有利于术后患者的恢复,减少容量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