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通过分析临床使用牡蛎和煅牡蛎的中药处方治疗疾病的用药情况,为牡蛎和煅牡蛎用药规律的深入挖掘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9年医院门诊使用牡蛎及煅牡蛎治疗疾病的处方,共计4 352张。通过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软件,运用软件的频次统计、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功能,分析牡蛎的治疗疾病、用药配伍、性味归经等规律。结果 在4 352张处方中,证型治疗方面,牡蛎以肝气郁结、肝郁脾虚证为主;煅牡蛎则以治疗脾胃气虚证为多。疾病治疗方面,牡蛎多用于不寐;煅牡蛎集中在胃脘痛。常用药物配伍方面,牡蛎与龙骨、柴胡等药配伍应用为多;煅牡蛎与柴胡、茯苓、煅龙骨等药配伍应用为多。牡蛎和煅牡蛎最常用的剂量均为30g。性味归经方面,牡蛎和煅牡蛎配伍用药多为性温、寒或平,味甘、苦或辛。但牡蛎配伍用药偏性寒(39.21%),归肝经(16.75%)、脾经(16.23%)、肺经(16.12%),煅牡蛎配伍用药偏性温(38.19%),归脾经(22.13%)、肺经(19.64%)。结论 利用该平台得出牡蛎和煅牡蛎的核心药物配伍和配伍用药规律,可为牡蛎及煅牡蛎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优化口服中成药的治疗方案提供用药合理性分析。方法随机抽取经执业医师开取的处方332张,从中筛选出含口服中成药的处方,并针对21张典型处方,主要从组方成分、辨病辨证用药、药理作用、配伍禁忌等方面进行用药合理性分析。结果 2种中成药联合使用率85.7%(18/21),或再加西药配伍使用率57.1%(12/21)。结论通过处方分析可优化口服中成药的治疗方案,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性分析门诊处方中附子与半夏、贝母、天花粉同方配伍使用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选取某院2022年1-12月份附子与半夏、贝母、天花粉同方配伍的门诊处方500张,对其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开具附子反药配伍处方最多的科室为内分泌科,其次为妇科;针对的疾病归属最多的是瘿病和消渴病,证型排前3位的分别是少阳失枢、胆火内郁证,少阳证,少阴阳虚寒湿证;单张处方平均用药疗程为13.4 d;附子均采取先煎,最大用量为30 g;处方常用配伍中药饮片为干姜和炙甘草。结论:附子反药配伍并非绝对禁忌,但临床医生开具处方时需完善中医证型,辨证用药,注意用药剂量及比例,随证加用干姜(或生姜)、炙甘草等,同时药师加强审方和用药交代,提高附子反药配伍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本院中西药不合理的联用用药情况,为规范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中西药联用处方1000张,对不合理联用处方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中西药不合理联用处方82张(8.2%),其中重复用药处方13张(1.3%),理化配伍禁忌处方46张(4.6%),药理配伍禁忌处方23张(2.3%)。结论中西药联用存在不合理配伍现象,应加强医药人员合理用药意识,学习中西药联用的相关知识。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某院醋乌梅中药饮片的临床应用情况,为醋乌梅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医院使用的PASSPA2(PASS Pharm Assist系统,收集2021年1~12月使用醋乌梅中药饮片的门诊处方,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处方中醋乌梅的使用情况。结果 673张使用醋乌梅中药饮片的门诊处方中,醋乌梅的平均使用剂量为12.73 g,在药物使用剂量规定范围(6~12 g)的处方占比为47.99%;患者平均年龄40.27岁,且女性患者人数多于男性患者。醋乌梅还可与其他多种具有不同药理作用的中药配伍治疗热证、虚证、寒证等其他中医证型,最常配伍补虚药、清热药以及解表药;临床应用前三的科室依次为国医堂、妇科和儿科。结论 醋乌梅作为乌梅的醋制品,常用于治疗湿热带下、皮炎湿疹、鼻鼽、鼻渊、咳嗽、哮喘、腹痛、泄泻以及糖尿病等疾病,与其性味功效相一致,常用剂量在10 g或15 g。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我院门诊不合理使用中成药情况,促进合理用药。方法选择2012年1-6月我院门诊中成药处方1800张,对其中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分析。结果共统计出328张不合理中成药处方(18.2%),其中重复用药85张(25.9%)、缺少辨证论治73张(22.2%)、配伍不合理59张(18.0%)、超剂量用药46张(14.0%)、诊断与用药不符32张(9.8%)以及其他用药不当33张(10.0%)等;其中来自内科的不合理处方最多,有142张,占43.3%。结论我院中成药使用基本合理,但是仍然存在问题,加强中成药知识学习,掌握中成药疗效范围、不良反应、配伍禁忌等以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医院中西药联用不合理处方,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07年6月-2012年12月中西药联用处方1562张,对发现的不合理联用处方进行统计、归类及分析.结果 1562张处方中发现不合理联用处方78张,占抽查处方的4.99%,其中重复用药34张(43.59%);理化配伍禁忌处方24张(30.8%);药理配伍禁忌的处方20张(25.6%).结论 我院中西药联用存在不合理现象,应加强临床医师和药学人员相关知识培训.  相似文献   

8.
张永恩  彭丽娥  彭薇 《医药导报》2011,12(12):1654-1656
[摘要]目的规范尼美舒利的处方行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含尼美舒利药品处方633张,对处方的合理性进行分析,评价。结果≤14岁患儿153例,最常用的适应证为上呼吸道感染发热(92.8%),其次为发热病因待查(7.2%);>14岁患者480例,最常用的适应证为各种软组织风湿病、慢性关节炎和神经性疼痛(44.4%),其次为呼吸道感染发热(19.6%)和急性创伤、手术后疼痛(12.7%)。尼美舒利的适应证、疗程、用法用量、联合用药等方面均存在不合理应用情况。结论应充分评估尼美舒利的危险/效益比,规范处方行为,减少尼美舒利的用药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消化性溃疡患者临床不合理用药情况。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26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处方,对不合理用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60例消化性溃疡中重复用药比例最高,占比为27.7%(72/260),药物用量过高或过低15.8%(41/260),药物配伍不当15.0%(39/260),无指征用药9.2%(24/260),选药不当占比最低6.2%(16/260),其中重复用药合并药物用量过低处方3张,重复用药合并药物配伍不当处方4张,药物配伍不当合并无指征用药处方2张。结论:临床消化内科医师应加强对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合理用药管理,加强对药物的理化性质、拮抗作用、药物配伍知识培训,提升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挖掘含海螵蛸方剂中蕴含的历代临床医家用药经验和用药信息,分析海螵蛸的古今应用情况,为海螵蛸临床合理应用及相关产品研发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202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第一部、《中华海洋本草》、《海洋中药方剂大辞典》等多部本草著作和方书,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系统及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含海螵蛸方剂及临床研究相关信息,并进行频数分析、关联规则挖掘、文献计量学分析及可视化处理。结果 共筛选出历代含海螵蛸的方剂595首,现代含海螵蛸临床专利方剂数据364条。分析发现,历代方剂中与海螵蛸配伍频率由高至低依次是当归、龙骨、麝香、乳香、黄连等;现代方剂与海螵蛸配伍频率由高至低依次是白芍、黄芪、白术等;在主治上,古代方剂中常配伍温里药干姜和附子治疗疮疡;配伍清热解毒药木鳖子治疗崩漏;配伍安神药、清热解毒药中的贝齿、密陀僧等治疗目翳、眼疾。在现代方剂中常配伍白芍、木香、砂仁等治疗慢性胃炎;配伍白芍、茯苓、蒲公英治疗十二指肠溃疡;配伍当归,苍术,黄连治疗胃溃疡。现代海螵蛸临床文献计量学分析筛选得到含海螵蛸相关临床文献703篇,在2016年达到发文量高峰并且2000年后海螵蛸治疗胃脘痛成为研究重点。结论 古今不同年代海螵蛸的配伍和主治病症有所不同,在古代海螵蛸多配伍活血类药物,常用散剂用于治疗崩漏、目翳、疮疡、眼疾等疾病;而现代多用于治疗胃肠溃疡,慢性胃炎等消化道疾病,因此,海螵蛸的临床应用和产品研发,不但要传承古代医家经验,也应该结合现代疾病谱系改变和现代科学技术,进行深度开发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含杜仲古今方剂配伍药材的性味归经及配伍规律,为杜仲的现代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检索《中医方剂大词典》筛选含杜仲的古代方剂;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中检索2000年1月至2020年1月发表的现代临床研究中含杜仲的方剂.采用频次统计、Apriori算法等数据挖掘方法,对含杜仲古今方剂的主治疾病和涉及药材...  相似文献   

12.
赵欣  杨毅恒 《中国药房》2008,(36):2878-2880
目的:促进临床中西药的合理配伍使用。方法:随机抽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06年7月10日~2006年7月15日的门诊处方,按照处方中含丹参、甘草、大黄等成分的中药分别与西药进行配伍分析。结果:共审查24000张处方,其中有3213例患者有中西药配伍使用情况,共计6830张处方;有128例与含丹参成分中成药不合理配伍,118例与含甘草成分中药不合理配伍,16例与含大黄成分中药不合理配伍。结论:在处方中有中西药配伍时,应考虑二者理化性质及药性,做到合理配伍。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某三甲中医院使用甘草的配伍规律,为甘草的临床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医院精配安全用药辅助决策系统,随机抽取医院门诊中药房2018年1-12月含甘草的中药处方,回顾性调查与分析甘草的使用情况。结果甘草处方主要应用于皮肤科、呼吸内科和消化内科,主要用于治疗肝著病和咳嗽病等,各类药物与甘草配伍所占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止血药、清热药、补虚药等,单味药与甘草配伍所占比例前三依次为茯苓、柴胡、黄芩;甘草处方常用量为3~6 g;用药时间主要为5~7 d。结论甘草能调和诸药,缓解药物毒性和偏性,调和脾胃,该院使用甘草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全面总结中医治疗腔隙性脑梗死的用药规律。方法 通过收集中国知网、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建库至2020年5月31日发表的中医治疗腔隙性脑梗死的相关文献,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TCMISS V 2.5)统计用药频次及性味归经、常用药对及药物组合,采用关联规则、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分析对药物关联规则及核心药物组合进行分析,采用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进行新处方分析。结果 共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方剂231首,涉及中药242味,使用频次较高中药有川芎、丹参、黄芪、地龙等41味,其四气主要集中在温、寒、平,五味主要集中在甘(淡)、苦、辛,归经主要集中在肝、脾、肺经;挖掘共得到高频药物组合48个,出现频次前6位的组合是川芎-黄芪、川芎-地龙、川芎-当归、丹参-地龙、黄芪-地龙及川芎-丹参;演化共得到核心药物组合16组,潜在新处方8个。结论 中医治疗腔隙性脑梗死的整体治则以补气化瘀通络为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防治呼吸系统疾病的中药复方有效专利的用药规律,为新药研制提供参考,为其专利保护提供战略依据。方法 以维持时间为5年的防治呼吸系统疾病的中药复方专利为研究对象,通过频数分析法对其核心药物的组成、分类、功效、归经及药对配伍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防治呼吸系统疾病的中药复方有效专利中高频中药包括金银花、甘草、黄芩等22味,按照功效分类多属于清热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和补虚药等,主要归肺、心经,高频药对配伍多来自于古(经)方。结论 上述用药规律探索体现了防治呼吸系统疾病中药复方的组方特点,为新的中药复方研发及专利保护策略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PMS)的用药规律,为PMS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检索了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中近20年PMS相关文献,对治疗PMS的中药复方进行筛选,建立了相关数据库,并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筛选出文献含中药方剂/中成药184首,中药122味,药物类别以补虚药、清热药、收涩药、安神药为主;核心单味中药有白芍、熟地黄、当归、茯苓等;性味涵盖甘、苦、寒等;归经多属肝、肾、心、肺、脾经。对出现的高频中药进行聚类分析共得到2个主要组合。结论 中医药治疗PMS以疏肝益气、滋肾养血宁心为重中之重,再根据临证配伍安神、清热利湿等药物;其临床治疗药物多为逍遥散、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汤等方剂加减化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中药专利复方治疗慢性胆囊炎的用药规律。方法 使用中国专利数据库检索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中药处方,建立Excel数据表对处方进行筛选处理,应用古今医案云平台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筛选治疗慢性胆囊炎的复方170个,用药以寒性、苦味为主,归经以肝经为主。使用频次前10位的中药分别为柴胡、甘草、郁金、金钱草、茵陈、白芍、大黄、川楝子、黄芩、延胡索;关联规则显示药物以白芍-柴胡、白芍-甘草、黄芩-柴胡、大黄-金钱草、川楝子-柴胡、川楝子-郁金、川楝子-金钱草配伍较多;聚类分析得到7类药物组合;复杂网络分析得到30味核心中药和3组核心药物网络配伍。结论 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中药专利复方药物性味以苦寒为主,多归肝经,用药以疏肝利胆、清热利湿、理气活血、泻下通腑类药物为主,配伍以疏肝柔肝、缓急止痛、和解表里、清热利湿、疏肝利胆为主,治疗上常用四逆散、金铃子散、大柴胡汤、茵陈蒿汤等方进行加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基于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挖掘菟丝子用药配伍规律,为临床用药及潜在新处方的研发提供参考。方法 以2015年版中国药典记载的含菟丝子中成药为来源,以Excel 2013、SPSS Modeler 14.1和SPSS Statistics 19.0为统计工具对纳入中药进行关联规则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 共搜索含菟丝子中成药46种。46种中成药包含168味中药,性味归经和功效以甘(431,51.93%)、苦(153,18.43%)、温(222,46.06%)、平(162,33.61%)、肾经(330,27.30%)、肝经(292,24.15%)和补虚药(316,65.56%)、利水渗湿药(35,7.26%)居多;剂型以丸剂(15,32.16%)、片剂(14,30.43%)居多;对组成含菟丝子中成药的高频中药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得到常用药对11种;对含菟丝子中成药的主治疾病进行统计,得到11类中医常见临床疾病。高频药物关联规则分析中发现治疗男性前阴病类和肾系病类关联强度最高的药对分别为5种和6种,高频药物聚类分析中得到治疗男性前阴病类和肾系病类的中药分别为8类和7类。结论 基于关联规则和系统聚类分析挖掘得到菟丝子潜在药对组合以补虚药为主,未来可着重进行其与枸杞子、黄芪配伍在男性前阴病类,以及与枸杞子、白术、熟地黄、川芎配伍在肾系病中应用的研究,并可进行其外治疾病中成药和剂型的研究,以扩大主治病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与统计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析雷公藤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时的用药规律。方法:全面收集2006年6月至2016年6月国内外期刊公开发表的、含雷公藤且对RA有一定临床疗效的中药处方,建立处方数据库,采用IBM SPSS Modeler 14.1进行频数分析和关联度分析,比较雷公藤在治疗RA时,内服方剂和外用方剂中的配伍规律,以及内服与外用的用药差异。结果:雷公藤治疗RA时,收集的药方共214个,包括外用方55个,内服方159个。口服给药配伍频次较高的是甘草、白芍、青风藤、地黄、鸡血藤、黄芪、当归、独活、薏苡仁、桂枝等,补虚药、祛风湿药、解表药居多;外用方中药物频次较高的包括乳香、没药、川芎、细辛、川乌、白芍、红花、草乌、威灵仙等,祛风湿药和活血化瘀药所占比例较大。经关联度和网络图分析得雷公藤在口服和外用两种给药方式时配伍用药存在一定的差异。结论:文本挖掘能比较客观地总结出雷公藤在治疗RA时的用药规律,为雷公藤的配伍减毒的机制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