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以进行性记忆丧失和精神、行为功能障碍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它是老年痴呆最常见的类型,其发病机制至今仍未明确。肠道菌群作为共生于胃肠道生态系统的大量微生物,可通过肠道微生物-肠-脑轴这一双向交流信息系统与宿主相互作用。肠道菌群失调与肥胖、2型糖尿病以及AD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本文的目的是总结、讨论目前的研究结果以阐述肠道菌群在AD病情发展中的作用,通过了解AD潜在的发病机制,提出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糖(FBG)水平与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肠道菌群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56例GDM孕妇作为GDM组,另选取同期该院体检健康的56例孕妇作为对照组,收集孕妇年龄、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孕次、产次、分娩孕周、新生儿体质量、分娩方式及孕妇既往疾病史、用药史等一般资料,比较2组的FBG、血脂指标[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IL-6(IL-6)]、肠道菌群及其Alpha多样性(Chao 1指数、Shannon指数)。结果 GDM组孕妇FBG、TG、TC、LDL-C、hs-CRP、IL-6水平高于对照组,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孕妇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孕妇肠道菌群Alpha多样性Chao 1指数、Shannon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孕妇肠道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水平,以及肠...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是全球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之一,糖尿病病因复杂,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其受肠道菌群和微生物代谢产物的调节,菌群失调是糖尿病的危险因素。肠道菌群移植(fa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可以调节菌群。在这篇综述中,我们重点概述了FMT在糖尿病人群和糖尿病动物模型中的应用,旨在评估FMT靶向治疗糖尿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将FMT作为糖尿病的潜在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肠道菌群指定居于人体肠道的微生物群体,数量巨大,种类繁多,与人类许多疾病的发病相关,受到医学界广泛关注。已有研究证实,肠道菌群丰度及多样性改变引起的肠道菌群失调参与糖尿病的发生发展,而妊娠期糖尿病(GDM)属于糖尿病的四种类型之一,是妊娠期常见的合并症,肠道菌群的改变也对其发病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补充微生态调节剂可改善肠道菌群紊乱,这为探索GDM的防治提供新靶点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神经痛(diabetic neuropathic pain, DNP)是糖尿病最常见、最复杂的并发症之一,近年来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可通过调节脂多糖、短链脂肪酸、胆汁酸以及支链氨基酸等相关因子,进而调控炎症反应、肠道通透性、葡萄糖代谢以及调节脂肪酸氧化、合成和能量消耗,达到治疗DNP的目的。该文就肠道菌群治疗DNP的相关机制进行总结,并对相关中西医干预措施进行整理,以期为临床治疗DNP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最严重的血管并发症,是导致终末期肾脏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认为其发病是糖脂代谢紊乱和血流动力学变化,细胞因子、炎性反应、氧化应激、遗传易感性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肠道菌群失调可通过影响炎性反应、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等多种途径参与DN的发生、发展。本文就肠道菌群的结构、组成,肠道菌群失调与DN的关系,调整肠道菌群失调对DN潜在治疗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肠道菌群对人类健康和疾病有着深远影响。不仅肠道菌群能影响宿主免疫系统发育, 免疫系统本身也能改变肠道菌群。目前发现肠道菌群参与了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研究发现, 系统性硬化症(systemic sclerosis, SSc)患者肠道菌群紊乱较常见, 胃肠道易受累, 且其中一些特定菌属与SSc患者胃肠道受累严重程度相关。本文对SSc患者肠道菌群变化特点、肠道菌群与SSc消化系统运动障碍和纤维化的关系以及治疗方案等方面进行系统阐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肠道菌群多样性及其炎症因子的变化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 方法选取80例老年T2DM患者作为T2DM组,另选取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肠道菌群拟杆菌、普雷沃氏菌、乳杆菌、双歧杆菌和肠杆菌数量。测定并计算两组患者的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白细胞介素6(IL-6)、IL-10、IL-2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干扰素γ(IFN-γ)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老年T2DM患者肠道不同菌群与HOMA-IR相关性,肠道不同菌群与各炎症因子的相关性。 结果老年T2DM组的拟杆菌[(10.0 ± 0.3)logN/g vs.(8.1 ± 0.9)logN/g]和肠杆菌[(9.86 ± 0.27)logN/g vs.(7.05 ± 0.19)logN/g]的菌落数显著高于对照组(t = 3.162、3.016,P均< 0.05),普雷沃氏菌[(7.22 ± 0.27)logN/g vs.(9.35 ± 0.39)logN/g]、乳杆菌[(5.12 ± 0.25)logN/g vs.(7.67 ± 0.43)logN/g]和双歧杆菌[(7.2 ± 0.4)logN/g vs.(11.0 ± 0.5)logN/g]的菌落数显著低于对照组(t = 5.230、4.163、7.115,P均< 0.05)。T2DM组的HOMA-IR[(6.4 ± 0.8)vs.(3.1 ± 0.4)]、IL-6[(154 ± 15)ng/L vs.(81 ± 10)ng/L]、IL-22[(628 ± 36)ng/L vs.(106 ± 11)ng/L]、TNF-α[(208 ± 23)ng/L vs.(118 ± 11)ng/L]和IFN-γ[(136 ± 15)ng/L vs.(76 ± 13)ng/L]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 = 7.156、3.167、5.026、3.557、2.134,P均< 0.05),而IL-10[(127.7 ± 18.7)ng/L vs.(376.8 ± 1.8)ng/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 = 2.272,P < 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普雷沃氏菌、肠杆菌与血浆HOMA-IR呈显著正相关(r =0.613、0.437,P均< 0.05),拟杆菌、乳杆菌和双歧杆菌与HOMA-IR呈显著负相关(r = -0.617、-0.575、-0.616,P均< 0.05)。拟杆菌、普雷沃氏菌、乳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与IL-6(r = -0.617、-0.526、-0.575、-0.616,P均< 0.05)、IL-22(r = -0.636、-0.587、-0.621、-0.573,P均< 0.05)、TNF-α(r = -0.593、-0.633、-0.476、-0.539,P均< 0.05)和IFN-γ(r = -0.475、-0.538、-0.602、-0.573,P均< 0.05)水平呈显著负相关性,与IL-10呈显著正相关性(r = 0.535、0.623、0.459、0.506,P均< 0.05);肠杆菌与IL-6、IL-22、TNF-α和IFN-γ水平呈显著正相关性(r = 0.437、0.599、0.576、0.518,P均< 0.05),与IL-10呈显著负相关性(r = -0.518,P < 0.05)。 结论老年T2DM患者肠道菌群与胰岛素抵抗具有相关性,推测其机制可能与炎症因子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9.
最新数据显示,由饮食所造成的营养相关性疾病逐渐增加。根据部分地区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估算我国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为5.5%~19.3%,且仍在不断增高,患者超过1.8亿,并且逐渐年轻化。血尿酸水平的升高不仅被认为是痛风的生化基础,还与很多疾病密切相关,已经逐渐发展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代谢疾病的核心环节之一,血尿酸水平与痛风的发作概率、合并症呈正相关关系,因此有必要采取旨在降低尿酸水平的管理策略。本文就肠道菌群与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关系、肠道菌群在调节炎症方面的作用进行综述,为将来降低血尿酸水平及对痛风性关节炎的抗炎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早/中孕期妇女的肠道菌群物种及功能特点,并分析其与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的关系。  方法  前瞻性收集并分析2017年5月至12月北京协和医院产科招募的早孕期孕妇的临床资料。依据孕24~28周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 OGTT)结果分为GDM组(研究组)和非GDM组(对照组)。分别于早孕期和中孕期收集两组孕妇粪便标本,对肠道菌群的16S rRNA V4可变区进行DNA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肠道菌群Alpha多样性及菌群相对丰度与GDM的关系。  结果  共145例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孕妇入选本研究。其中研究组34例、对照组111例。Alpha多样性分析显示,研究组早孕期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低于对照组(P均<0.05)。LEfSe分析显示,早孕期和中孕期,多个物种的相对丰度在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早孕期Shannon指数≤6.51(OR=3.15, 95% CI: 1.32~7.52)、Simpson指数≤0.96(OR=2.54,95% CI: 1.09~5.89)、拟普雷沃菌属(Alloprevotella)相对丰度≤0.004(OR=2.65, 95% CI: 1.09~6.44)、毛螺菌属(Lachnospira)相对丰度≤0.0107(OR=3.17, 95% CI: 1.33~7.55)是发生GDM的危险因素。肠道菌群功能预测比较显示, 早孕期时两组差异较少;中孕期时与能量代谢、糖代谢、氨基酸代谢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合成相关的通路在研究组显著富集。  结论  与健康孕妇相比,中孕期GDM患者肠道菌群的功能特点为LPS合成、能量代谢、糖代谢和氨基酸代谢相关通路显著富集; 早孕期肠道菌群物种多样性降低及某些菌属的丰度降低是发生GDM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正2型糖尿病(T2DM)是一种受遗传和环境双重影响的综合性疾病,而后者被认为是导致发病率增加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已有报道肠道菌群与肥胖存在关联~[1],同时有诸多研究报道胰岛素抵抗也是一种低级的炎性反应~[2],而胃肠道菌群兼具基因及环境双重因素。假设肠道菌群对宿主的肥胖表型、代谢及炎性状况具有预测性意义,肠道菌群的分布、基因及代谢产物等可以作为研究人体代谢性疾病的生物性标志物。1人体肠道菌群的组成人肠道中至少存在1 014个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基因有数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并发症是随糖尿病(DM)病程的延长而导致的眼、肾、神经、血管及心脏等多组织的慢性病变,是糖尿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笔者将近年来糖尿病及并发症药物治疗的一些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特点及与冠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2月在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22例,其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51例。根据有无合并糖尿病分为有糖尿病组(n=51)和无糖尿病组(n=71),有糖尿病组根据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分为轻中度组(n=24)和重度组(n=27)。分析有无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肠道菌群及血清氧化三甲胺(TMAO)差异,比较冠状动脉不同病变程度伴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肠道菌群、TMAO的差异,同时分析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Gensini积分与肠道菌群及血清TMAO的相关性。结果 有糖尿病组患者体重指数、冠状动脉重度病变比例、Gensini评分、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分别为(24.80±2.11) kg/m2、52.94%、(42.03±8.84)分、(4.81±0.94) mmol/L、(2.30±0.81) mmol/L和(3.10±0.97) mmol/L,明显高于无糖尿病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1.01±0.30) mmol/L...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肠道微生物的重要性已经得到公认,它们是影响人体健康且与人类共同进化的共生菌[1]。人体肠道的共生菌种类繁多,有500~1000种,数量达108个,而人体自身的体细胞不足106个[2]。人类肠道细菌基因组计划证明人体肠道菌群约有300万个基因,而人体细胞核内的基因约有2万个,肠道菌群的基因数量约为人体基因数量的150倍[3]。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病,发病率为6.9%。我国目前约有糖尿病患者3000万,其中90-95%是Ⅱ型糖尿病。糖尿病不仅仅局限于内分泌系统,糖尿病可导致脑中风、心脏病、肾病、失明、截足等严重并发症。目前糖尿病的死亡率加速最快,已成为仅次于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第三大死亡原因。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1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1):3770-3772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的变化。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100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人群血糖和血脂水平,粪便中肠道菌群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和D-乳酸的含量和肠道菌群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拟杆菌以及肠杆菌、肠球菌的含量。结果 2型糖尿病组的GLU、TC、TG和LD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HDL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组的肠道菌群中双歧杆菌、拟杆菌含量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乳酸杆菌、肠杆菌、肠球菌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组的粪便中肠道菌群代谢产物乙酸、丙酸、正丁酸含量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D-乳酸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肠道菌群失调,调节肠道菌群可影响糖代谢、改善胰岛素抵抗、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肠道菌群特点及其与炎症指标、肺功能状况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04例COPD患者为观察组,选取8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肠道菌群数;比较2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比较2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_1%)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FEV_1/FVC)。分析肠道菌群特点与炎症指标及肺功能状况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需氧菌种类无明显变化,厌氧菌中梭状杆菌数显著多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真菌株数多于对照组。观察组定植在肠道内的双歧杆菌属、乳酸杆菌属数量(粪便)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血清hs-CRP、TNF-α、IL-6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FEV_1/FVC及FEV_1%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双歧杆菌属与FEV_1/FVC、FEV_1%、hs-CRP、TNF-α、IL-6呈显著负相关(r=-0. 524、-0. 498、-0. 477、-0. 512、-0. 508,P均0. 05),乳酸杆菌属与FEV_1/FVC、FEV_1%、hs-CRP、TNF-α、IL-6也呈显著负相关(r=-0. 576、-0. 466、-0. 442、-0. 523、-0. 439,P均0. 05)。结论 COPD患者肠道菌群数与炎性指标及肺功能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炎患者口腔菌群变化,并分析其与龈沟液炎症因子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2022年6~12月收治的86例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炎患者、88例不伴糖尿病的慢性牙周炎患者分别记为A组和B组,另于同期招募85例健康志愿者记为对照组。三组均采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口腔菌群属水平的相对丰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龈沟液炎症因子水平[包括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比较三组口腔菌群属水平相对丰度、多样性指数和龈沟液炎症因子水平;采用Pearson法分析A组口腔菌群属水平相对丰度与龈沟液炎症因子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A组乳杆菌属、双歧杆菌属、酵母菌属和肠球菌属水平相对丰度、龈沟液IL-10水平均低于其余二组(t=4.657~37.61...  相似文献   

19.
张晖  陈小燕  黄晓淳  庾竹君 《新医学》2010,41(10):668-670
目的:了解糖尿病患者血清维生素A的缺乏情况,并分析其与糖尿病常见慢性并发症的关系,为糖尿病的科学营养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对5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情况进行调查,并测定其血清维生素A水平,评估维生素A缺乏与糖尿病并发症之间的关系。结果:入选患者中,有21例(42%)患者存在维生素A缺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糖尿病患者维生素A缺乏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危险因素。结论:部分糖尿病患者存在维生素A缺乏,其可能与DR的发生有关,对糖尿病患者应调整膳食维生素A摄入量、补充维生素A合适剂量等,预防或延缓DR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肠道菌群紊乱与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关系。方法 收集2022年1—12月于该院进行规律腹膜透析的85例患者,根据是否发生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分为腹膜炎组(40例)和非腹膜炎组(45例)。比较两组肠道菌群分布差异,以及肠道菌群紊乱与腹膜炎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腹膜炎组患者肠道Eubacterium菌、罗氏菌、Absiella菌、毛螺菌丰度高于非腹膜炎组,阿克曼氏菌、肠球菌、萨特氏菌、普雷沃氏菌丰度低于非腹膜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肠道中有害菌群丰度与腹膜炎血液指标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以及C反应蛋白呈正相关(P<0.05),肠道中有益菌群丰度与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以及C反应蛋白呈负相关(P<0.05)。此外,粪便中短链脂肪酸(乙酸、丙酸和丁酸)水平与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以及C反应蛋白呈负相关(P<0.05),与肠道中肠球菌、阿克曼氏菌、萨特氏菌、普雷沃氏菌丰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发生与患者肠道菌群紊乱密切相关,肠道菌群和粪便短链脂肪酸检测对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