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用心理技术治疗社交恐惧障碍的方法及过程。方法依据医学鉴定结果,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量结果以及来访者典型行为表现诊断为社交恐惧障碍;根据来访者的实际情况,采用观察法、谈话法、认知疗法、放松训练等心理技术,制定详细地干预计划并对其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结果治疗后来访者的焦虑、人际敏感、抑郁等消极情绪有了显著改善(P〈0.01),社交恐惧障碍得到了有效控制,最终治愈。结论运用认知疗法、放松训练等心理技术对社交恐惧障碍进行治疗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1名社交恐惧障碍来访者的诊断与干预,探讨用心理技术治疗社交恐惧障碍的同时解决学生学习倦怠问题。方法来访者经医学鉴定、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量结果以及典型行为表现诊断为社交恐惧障碍。采用观察法、谈话法、认知疗法、放松训练等心理技术对其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消除社交恐惧,同时解决学习倦怠问题。结果治疗后社交恐惧症状得到有效控制(P〈0.01),学习倦怠得以解决。结论运用认知疗法、放松训练等心理技术对社交恐惧障碍治疗是有效并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倦怠,恢复正常的学习生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学生社交恐惧的心理机制及其干预方法,为社交恐惧症的临床治疗提供借鉴。方法采用多基线个案实验研究设计,采用观察法、访谈法、认知疗法及行为疗法中的放松训练,并结合元认知行为干预技术中情感组织者技术对一名患有社交恐惧症的来访者进行个案实验研究。结果在没有使用任何辅助药物的情况下,通过12天共6次放松训练,来访者的恐惧症状已经基本消除。结论元认知行为干预技术治疗恐惧症及其行为临床效果显著,适合于普遍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拟在传统社交焦虑障碍团体认知行为疗法的基础上构建新治疗模式——"团体实证认知行为疗法(Empirical Group 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EGCBT)",模式鼓励来访者以科学研究的方式深入调研治疗关系以外"第三方"他人对社交焦虑相关问题的观念,进行认知取证,同时强调来访者对自我"正面和负面评价恐惧"内容进行实证检验。"团体实证认知行为疗法"注重利用"第三方"视角的真实信息为社交焦虑个体认知合理化提供更客观的依据,在传统认知行为治疗的基础上丰富实证模块及增强治疗模块间的递进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负面评价恐惧、认知重评、表达抑制、社交焦虑和抑郁之间的关系。方法:使用简版负面评价恐惧量表、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情绪调节问卷、社交回避与苦恼量表对814名大学生施测。结果:(1)负面评价恐惧与抑郁呈显著正相关,且负面评价恐惧对抑郁有正向预测作用。(2)认知重评、表达抑制和社交焦虑在负面评价恐惧对抑郁的作用中起多重序列中介作用,即负面评价恐惧分别通过认知重评、表达抑制、社交焦虑、认知重评→社交焦虑、表达抑制→社交焦虑对抑郁起到显著间接作用。结论:负面评价恐惧可以直接影响抑郁,也可以通过认知重评、表达抑制和社交焦虑间接影响抑郁。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Boschen等所提出的模型制订一例社交焦虑认知行为咨询的案例概念化咨询方案。方法:首先按照案例概念化的流程和要求将个案的内容以模式图的形式呈现给来访者,然后根据每一部分的具体问题按照相对应的咨询方法进行干预。结果: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来访者的社交焦虑症状减轻,社交回避程度下降。结论:社交焦虑认知行为咨询的案例概念化有助于有社交焦虑问题的来访者对自身问题的理解,在心理咨询中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社交焦虑是指在与人交往的时候,当事人感觉不舒服、不自然,紧张甚至恐惧的情绪体验。本案例中,咨询师综合运用人本主义治疗模式、认知行为疗法,疏导求助者的情绪,重构其认知,树立其自信,改善其社交焦虑状况,最终建立新的行为模式。  相似文献   

8.
邓绍宏 《校园心理》2016,(6):437-438
<正>本研究是对1例高中女生社交恐惧进行心理咨询的案例报告。来访者与人交往感到紧张、焦虑,害怕与人交流,对自己的症状很担忧并影响了学习与生活。咨询师主要采用了认知行为疗法,引导来访者改变不合理认知,并鼓励与协助来访者采取积极行动促进认知调整。通过6次心理咨询,经评估来访者焦虑情绪下降到正常值,人际交往上有较大改善。1一般资料1.1人口学资料:女,16岁,足月产,身体健康,发育良好,某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大学生负面评价恐惧和社交焦虑的现状及其关系。方法:采用简明负面评价恐惧量表(BFNES)和交往焦虑量表(IAS)对312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负面评价恐惧和社交焦虑在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且以中等程度为主;大学生负面评价恐惧和社交焦虑在性别、专业和生源地维度上差异不显著(P0.05);负面评价恐惧和社交焦虑存在显著正相关(r=0.436,P0.01)。结论:降低负面评价恐惧水平有利于缓解社交焦虑状况。  相似文献   

10.
认知疗法不给来访者讲大道理,也不是教给他正确的思想。认知疗法是让来访者学会正确的认知方式。认知治疗中的许多认知技术就是教会来访者正确的认知方式。一旦来访者掌握这些技术,他的认知观念就改变了;观念改变了,情绪和行为也就相应改善了。从本期开始我们邀请认知行为疗法专家郭召良博士以连载的形式介绍30种认知治疗技术。有兴趣的同行可以关注。  相似文献   

11.
社交焦虑障碍,又名社交恐惧症,是一种对某种或某些社交或公众场合感到强烈紧张、恐惧、害怕、忧虑,严重者甚至出现回避社交行为的精神行为障碍。  相似文献   

12.
社交焦虑障碍是一种对社交或公开场合感到强烈恐惧或忧虑的精神疾患。恐惧的对象是社交场合(如在公共场合进食或说话、聚会、开会,或者害怕自己会做出一些难堪的行为等)和人际接触(如公共场合怕与人接触、怕与人目光对视、怕被人审视等),患者常伴有自我评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社交焦虑与成人依恋类型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大学生社交焦虑与成人依恋类型的关系。方法以整群抽样的方式选取大学生324名,用Liebowitz社交焦虑量表(LSAS)、亲密关系体验问卷(ECR-R)、社交苦恼与回避量表(SAD)、自尊量表(SES)、信任量表(TS)和惧怕否定评价量表(FNE)进行测查。结果324名大学生社交焦虑阳性筛查率30.6%。不安全型依恋对社交焦虑阳性的影响作用是对照组的2.45倍。不安全型依恋中恐惧型对社交焦虑的影响作用最大,是对照组的5.59倍;迷恋型次之,为2.10倍。不同依恋类型社交焦虑阳性的被试在社交苦恼、惧怕负性否定评价、自尊和信任他人方面有显著差异。结论大学生成人依恋类型是社交焦虑的重要影响因素。不安全型依恋,尤其是恐惧型对社交焦虑的情绪、认知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4.
大学新生自尊与社交焦虑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外显自尊、内隐自尊与社交焦虑的关系.方法 采用自尊量表SES,内隐联想测验(IAT)以及社交焦虑量表(IAS)对88名大学生进行施测.结果 大学新生社交焦虑与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均有显著关系;外显自尊和独生子女状况对社交焦虑有更好的预测作用.结论 大学新生社交焦虑和自尊有关,在咨询和治疗中更应帮助来访者重建自信,提高自尊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语境对恐惧与惊讶表情加工的影响,并探讨社交焦虑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方法:采用2(社交焦虑组别:高、低)×3(语境效价:正性、中性、负性)×2(表情类型:恐惧、惊讶)三因素混合实验设计,被试对面孔表情进行情绪类别判断。结果:(1)情绪性语境能够促进恐惧惊讶表情的识别,且对于恐惧表情,在负性语境下的识别正确率显著高于正性语境;对于惊讶表情,在正性语境下的识别正确率显著高于负性语境。(2)相比于低社交焦虑个体,高社交焦虑个体对恐惧表情的识别正确率更低,更容易将恐惧表情错认为惊讶表情。(3)社交焦虑水平调节负性语境对惊讶表情的影响。对于惊讶表情的识别,低社交焦虑个体负性语境下识别正确率高于中性语境;高社交焦虑个体负性语境与中性语境下的识别正确率没有显著差异。结论:情绪性语境能够提高个体对表情的识别,社交焦虑水平影响个体识别恐惧表情的敏感性,高社交焦虑个体在负性语境下更容易混淆惊讶与恐惧表情。  相似文献   

16.
目的:针对社交焦虑个体进行的网络认知行为治疗干预已经积累了相当多的有效性证据,但对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网络干预的有效性研究仍然数量很少。本研究开发了针对社交焦虑的移动网络认知行为治疗课程。方法:在全国范围内公开招募了100名社交焦虑者按照2:2:1的比例随机分配到移动组、网页组和等待组进行干预。结果:经过10周的干预,完成干预的移动组(n=31)与网页组(n=22)的被试,其社交焦虑水平与等待组(n=15)相比,均得到了明显改善(其中移动组PSIAS<0.01, dSIAS=0.95;移动组PSPS=0.08, dSPS=0.73);两个干预组的干预效果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结论:本研究验证了移动网络认知行为治疗干预社交焦虑的有效性,为此前已经通过网页形式得到验证的本土化网络干预方案后续在移动平台的进一步推广提供了支持性证据。  相似文献   

17.
认知行为疗法是传统心理咨询和治疗中对付恐怖症常用的方法[1].传统的治疗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逐一对不适应行为和不合理观念进行矫正.从治疗思想上来说,行为和认知治疗把来访者当作没有主动性的"错误实践者",每一个问题都需要"教导"才能改变[2].现实的咨询中,来访者往往是带着急需解决的问题来的.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社交焦虑团体治疗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目的:对社交焦虑的大学生进行认知与行为疗法的团体治疗,比较两种方法的疗效。方法:选取社交焦虑的大学生22人随机分成两组,分别进行约16人小时团体的认知与行为疗法的治疗。用SAD、IAS、EPQ、ATQ,SCL-90五个量表,结合临床评估与自我报告等对干预疗效全面评估。结果:两组被试干预后在社交焦虑的主要感受、回避行为、自评症状,认知以及人格的N与E维度都有明显的改善。认知疗法对于改善被试的消极自动思维稍优于行为疗法,但未达到显著性水平,两组效果改善在所有指标上都没有显著差异,结论:认知疗法与行为疗法都能有效地改善大学生的社交焦虑水平,由于两组都采用团体治疗的方式、治疗师相同以及共存认知与行为因素,故两种方法疗效差异不显著。采用团体的方式干预社交焦虑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探究社交网络使用对错失恐惧的影响,并探讨社会比较的中介作用和疏离感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社交网络使用强度问卷、错失恐惧问卷、社会比较问卷以及一般疏离感问卷,对某大学抽样的390名大学生进行施测,最终回收有效问卷358份。结果:社交网络使用与错失恐惧呈显著正相关(r=0.28,P0.01);社会比较和社交网络使用以及错失恐惧呈两两显著正相关(r=0.369,P0.01);中介效应分析结果表明,社会比较在社交网络使用之间起中介作用(R~2=0.23,F=35.99,P0.001);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检验表明,疏离感调节了社交网络使用经过社会比较影响错失恐惧的后半段路径(R~2=0.254,F=30.04,P0.001)。结论:社交网络使用对错失恐惧既存在直接影响,也存在通过社会比较对其的间接影响,而疏离感调节了这一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20.
认知行为疗法治疗社交恐怖症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治疗社交恐怖症的效果。方法51例社交恐怖症患者被分为认知行为组(31例)和氯硝西泮组(20例)治疗8周,进行疗效评定,同时采用社交回避苦恼量表(SAD)进行评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认知行为组疗效明显优于氯硝西泮组,8周后的SAD评分认知行为组较氯硝西泮组下降明显。结论认知行为疗法是治疗社交恐怖症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