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1认知行为疗法与大学生心理咨询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组通过改变思维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从而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短程心理疗法,其中有代表性的是埃利斯的理性情绪疗法以及贝克和雷米的认知疗法。大学生智力和文化水平较高,认知领悟能力较强,因此比较适合使用认知行为疗法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我们在咨询中发现,大学生心理咨询中的咨访关系往往不可避免的掺杂着师生关系,对于着重认知取向的心理咨询方法来说,这可能  相似文献   

2.
滕艳 《校园心理》2022,(4):316-317
为提升转专业未成功学生的专业认同感,改善其情绪低落、抵触学习、不参加集体活动等现象,辅导员借助心理学的认知行为疗法,通过合理情绪疗法、行为疗法、阳性强化法帮助学生找到问题症结所在,纠正不合理信念,改变认知和行为,建立了专业自信,提高了专业认同。运用认知行为疗法,提升学生专业认同的方法在助力学生成长成才中取得了明显效果,该方法对于辅导员日常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3.
传统认知行为疗法强调改变想法本身,而认知解离重视的是想法、情绪、体验和个体的关系。通过改变这种关系来改变其功能——也就是通过改变“想法”发生的语境,从而改变“想法”的功能。根据接纳承诺疗法的理论,若能改变语言和情境的错误连接、削弱语言的影响力,个体会更好地处理好自己和思维之间的关系,更好地调节当下的行为,因此得以减少由僵化的思维或行为规则带来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认知行为疗法是传统心理咨询和治疗中对付恐怖症常用的方法[1].传统的治疗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逐一对不适应行为和不合理观念进行矫正.从治疗思想上来说,行为和认知治疗把来访者当作没有主动性的"错误实践者",每一个问题都需要"教导"才能改变[2].现实的咨询中,来访者往往是带着急需解决的问题来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治疗技术对于大学生抑郁焦虑个案的干预效果,以及个案概念化对个案干预的重要指导作用。方法:以1例抑郁焦虑状态大学生为对象,利用认知行为技术对其进行为期15周共15次的咨询。通过思维情绪记录练习、箭头向下技术的使用、三级信念的挖掘(自动思维、中间信念、核心信念)对个案进行概念化。采用贝克抑郁量表、贝克焦虑量表、主观困扰程度量表进行基线和干预后评估。结果:干预后来访者抑郁状态从“中度抑郁”变为“轻度抑郁”,焦虑状态从“存在焦虑”变为“不存在焦虑”,主观困扰程度评分总体呈降低趋势。来访者自动思维改善,核心信念松动,社会功能提升。结论:认知行为疗法能显著改善大学生抑郁焦虑状态,且个案概念化能够有效指导和促进个案干预。  相似文献   

6.
<正>本文通过案例分析从家庭和叙事心理治疗视角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和而不同兼收并蓄"性。在以认知行为疗法对来访者的认知、情绪、行为等问题进行咨询过程中,结合家庭和叙事心理治疗的理念和技巧对来访者的中间信念和核心信念进行工作,最终来访者发展出适应性的核心信念和中间信念,情绪明显好转,人际关系得到改善,其症状及总体功能均有明显改善,咨询达到了预期目标。1问题的提出20世纪60年代初,时任宾夕法尼亚大学精神病学助理教授的医学博士阿伦·贝克发展出认知行为疗法(CBT,以下同),这是心理健康领域里的一场革命。从20世纪80年代起  相似文献   

7.
徐海燕 《校园心理》2012,10(3):214-216
<正>本案例主要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来访者改变错误认知和不良的行为方式,建立新的认知行为模式;通过角色扮演、布置家庭作业等方法,帮助其学会人际交往的基本技能,提高其人际适应性水平,恢复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以正念为基础的认知行为疗法对强迫症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多基线个案实验设计,先后对6例患者进行以正念为基础的认知行为治疗,采用耶鲁-布朗强迫量表( YBOCS)、症状自评量表( SCL-90)、五因素正念度量表(FFMQ)来进行治疗前、治疗后及治疗结束3个月后的追踪评估,其中YBOCS采用周测施测.结果:多基线个案设计的图形观察分析表明,治疗后所有患者的强迫症状有明显减轻的趋势,其治疗效果在追踪期得到了维持.Wilcoxon相关样本检验发现,患者SCL-90的躯体化、强迫症、抑郁和焦虑因子分及YBOCS总分、强迫思维分量表分、强迫行为分量表分均是后测低于前测,而FFMQ的观察、描述、正念行动和不判断得分均是后测高于前测.结论:以正念为基础的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强迫症有效,未来需要采用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探索该疗法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强迫症的主要特征是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患者有意识的自我强迫和自我反强迫共存。认知理论对强迫症的解释和治疗得到了大量的实证研究的支持。强迫信念对闯入性思想的评价是强迫症状得以发展和恶化的重要因素。几个有影响力的强迫症的认知模型分别介绍了不同的强迫信念是如何导致强迫症状的。可以采用认知治疗技术克服强迫思维。  相似文献   

10.
认知行为疗法治疗社交恐怖症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治疗社交恐怖症的效果。方法51例社交恐怖症患者被分为认知行为组(31例)和氯硝西泮组(20例)治疗8周,进行疗效评定,同时采用社交回避苦恼量表(SAD)进行评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认知行为组疗效明显优于氯硝西泮组,8周后的SAD评分认知行为组较氯硝西泮组下降明显。结论认知行为疗法是治疗社交恐怖症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利培酮合并西酞普兰及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强迫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将84例强迫症患者随机平分为两组,治疗组以利培酮合并西酞普兰及认知行为治疗,对照组以西酞普兰合并认知行为治疗.疗程12周,以强迫症量表(YBOC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疗效,以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利培酮合并西...  相似文献   

12.
积极认知行为治疗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长期心理门诊实践的基础上,探讨和总结出一种具有科学性、独特性和有效性,且专业性和可操作性强的心理治疗方法。方法案例研究与实践总结,对比分析与概括,理论分析与逻辑检验。结果积极认知行为疗法(ACBT)是建立在普通心理学的基本框架、传统心理学的四大理论、心身相互作用规律和积极心理学等综合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现代认知治疗、理性情绪治疗和行为治疗以及"障碍性思维记录表"的深入分析、总结和提炼得出的一种独特的专业化的可操作性强的心理治疗方法。结论积极认知行为治疗是科学有效、可操作性强的一种具体心理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认知疗法不给来访者讲大道理,也不是教给他正确的思想。认知疗法是让来访者学会正确的认知方式。认知治疗中的许多认知技术就是教会来访者正确的认知方式。一旦来访者掌握这些技术,他的认知观念就改变了;观念改变了,情绪和行为也就相应改善了。从本期开始我们邀请认知行为疗法专家郭召良博士以连载的形式介绍30种认知治疗技术。有兴趣的同行可以关注。  相似文献   

14.
本案例以一位人际交往焦虑的高中生为切入点,主要运用认知行为疗法,使其改变完美主义认知倾向,建立自信,并重新回到了学校,经过6次治疗,该求助者改变了认知和行为模式,自信心提高,能进行正常的人际交往。1一般资料求助者,女,16岁,高一学生。身高155cm,身体健康,体态正常,无重大躯体疾病历史。经详细询问、调查,父母无人格障碍和其他神经症性障碍,家族无精神疾病史。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1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利培酮治疗基础上联合认知行为治疗的整个治疗过程.在12次的认知行为治疗过程中,在前、中、后三个阶段如何进行治疗设置、不同阶段的治疗重点、具体治疗方法的应用以及效果评估进行了案例示范,并对该案例治疗的不足和精神分裂症认知行为疗法的未来发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韩稳 《校园心理》2011,9(1):65-67
<正>本案例以一位人际交往焦虑的高中生为切入点,主要运用认知行为疗法,使其改变完美主义认知倾向,建立自信,并重新回到了学校,经过6次治疗,该求助者改变了认知和行为模式,自信心提高,能进行正常的人际交往。1一般资料求助者,女,16岁,高一学生。身高155cm,身体健康,体态正常,无重大躯体疾病历史。经详细询问、调查,父母无人格障碍和其他神经症性障碍,家族无精神疾病史。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康复期精神病患者认知心理治疗的远期效果.方法 对康复期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81例,对照组75例,进行为期12年的对比观察.对照组仅进行一般的精神卫生知识宣教,干预组则在综合干预的基础上,重点进行认知心理治疗,步骤是:①使患者了解自己不合理信念或看法,以及不合理信念与不良情绪和行为的关系;②让患者明确自己对不良情绪和行为等结果负有责任,促使其积极参与治疗过程;③帮助患者改变或者放弃不合理信念:④学习合理观念及接受理性的生活哲学,减少或者避免不良信念的影响.结果 干预后各个时点PANSS、SDSS减分率干预组快于对照组(P<0.01),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1);再就业率干预组高于对照组(x2=11.97,P<0.01),再住院率及住院费用对照组却高于干预组(x2=8.63、10.15,P<0.01).结论 以认知心理治疗为主的综合干预措施,可有效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作用,使治疗效果持久.  相似文献   

18.
帕罗西汀合并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强迫症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帕罗西汀合并认知行为疗法对强迫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将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的57例强迫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帕罗西汀合并认知行为治疗,对照组单用帕罗西汀治疗,应用临床疗效标准及耶鲁布朗强迫量表(Y—BOCS)定期评定;观察6个月。结果在治疗1、2、4个月和6个月时,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尤其对强迫行为疗效更好。结论帕罗西汀合并认知行为疗法联合治疗强迫症效果优于单用帕罗西汀治疗。  相似文献   

19.
陈晓丽 《校园心理》2016,(2):132-136
本案例的来访者是一名对新环境适应不良的高一新生,笔者认真收集来访者的背景资料,运用心理学相关专业知识,主要采用认知行为疗法、放松训练和自我控制训练,对其进行干预,改变来访者的错误认知,消除消极情绪。经过4次咨询,来访者形成新的认知行为模式,结果达到目的。1一般资料1.1人口学资料:来访者男,16岁,汉族,高一学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舍曲林合并认知行为疗法对强迫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将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64例强迫症随机分为治疗组(n=32)和对照组(n=32),治疗组给予舍曲林合并认知行为治疗,对照组只给予舍曲林治疗。应用临床疗效标准及耶鲁布朗强迫症状量表(Y-BOCS)定期评定疗效。疗程6个月。结果在治疗第1、2、4和6个月末,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尤其对强迫行为疗效更好,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t=3.19,3.39,3.40和4.39,P0.01)。结论舍曲林合并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强迫症优于单独用舍曲林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