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心血管疾病对肺功能的影响 . 方法对 156例老年高血压病、冠心病患者进行肺功能检测 . 结果检测发现被检查者的肺活量 ( VC) 、用力肺活量 ( FVC) 、 1秒用力呼气容积 ( FEV1) 、 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 ( FEV1% ) 的均值在正常范围 ; 而主要反映小气道功能的最大通气中段流量 ( MMF) , 25% 、 50% 肺活量位的最大呼气流量 ( V25、 V50) 均值有不同程度降低 ; 反映通气效果的最大通气量 ( MVV) 均值也轻度减退 . 其改变与年龄、性别及病程无关 . 结论血管疾病主要影响肺小气道的通气功能 , 并有呼吸肌的耐力下降 .  相似文献   

2.
陶冶  王佑娟 《临床荟萃》2001,16(11):484-485
目的:了解尿毒症患者肺、呼吸肌、呼吸中枢的功能变化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测定了30例尿毒症患者和30例正常人的用力肺活量(FVC)、最大能气量(MBC)、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流量峰值(PEF)、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MEF)、25%肺活量最大呼气流量(V25)、肺弥散量(DLco)、最大吸气口腔压(MIP)和口腔阻断压(P0.1)等参数。结果:尿毒症患者反映肺通气功能指标FVC、MBC、FEV1、PEF、MMEF、V25及弥漫功能的指标DLco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呼吸肌力指标MIP也明显降低;而呼吸中枢兴奋性指标口腔阻断压(P0.1)则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尿毒症患者在肺通气及弥散功能降低的基础上,存在着呼吸肌力的下降和呼吸中枢兴奋性的增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前后肺、呼吸肌、呼吸中枢功能情况的变化。方法:分别测定20例尿毒症病人血流透析前后用力肺活量(FVC、最大通气量(MBC)、1s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流量峰值(PEF)、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MEF)、25%肺活量最大呼气流量(V25)、肺弥散量(DLco)、最大吸气口腔压(MIP)及口腔阻断压(P0.1)等参的。结果:血流透析报原来低于正常人的反映尿毒症患者肺通气功能的指标FVC,MBC,FEV1,PEF,MMEF,V25,肺弥散功能的指标DLco及呼吸肌力指标MIP均明显改善;而透析前明显高于正常人的反映呼吸中枢兴奋性指标P0.1无明显变化。结论:血液透析可使尿毒症患者的肺通气及弥散功能明显改善,呼吸肌肌力有明显增加,而中枢兴奋性的改善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气道功能测定异常对急性气道炎症的临床意义。方法使用Vmax8500肺功能仪测定102例急性支气管炎患者的肺活量(VC)、用力肺活最(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一秒率(FEV1/FVC)、最大通气量(MVV)、峰值呼气流速(PEF)、用力呼气25%~75%肺活量时的平均流速(FEF25%~75%)、用力呼气50%肺活量的瞬间流速(FEF50%)等。分为小气道功能正常组(52例)与小气道功能异常组(50例),判定标准:FEV1/FVC≥70%的肺通气功能正常者,FEF25%-75%和FEF50%均小于正常预计值的80%为小气道功能异常。结果2组VC、FVC、FEV-、FEV1/FVC、MVV、PEF等常规肺功能指标均正常(P〉0.05)。但反映小气道功能的FEF25%-75%和FEF50%小气道功能异常组均降低,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气道炎症患者存在小气道功能异常,小气道功能检测可为诊治提供循证。  相似文献   

5.
康复训练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康复训练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COPD患者34例.病程5年以上,康复治疗前及康复治疗6-9个月后分别进行肺功能测定。康复治疗包括健康宣教、呼吸操、运动平板及踏车等有氧器械运动。结果:34例COPD患者治疗后的肺功能测定显示:肺活量(VC)、第1秒用力呼出量(FEV1)、用力呼气高峰流速(PEFR)、25%肺活量最大呼气流量(V25)比治疗前增加(P〈0.05);残气量(RV)、残气,肺活量%(RV/TLC)比治疗前减低(P〈0.05)。结论:康复训练能够改善老年COPD患者的肺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联合吸入呋塞米、利多卡因对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哮喘)患者肺通气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轻、中度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50例随机分为A、B两组,各组25例。A组(对照组)吸入生理盐水10ml,B组联合吸入呋塞米50mg(5ml,10mg/ml)和利多卡因10mg(5ml,2mg/ml)。观察两组患者吸药后15min肺通气功能的变化。结果:吸药后15min B组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呼气流量(PEF)、50%肺活量时最大呼气流量(V50)、25%肺活量时最大呼气流量(V25)等与正常预计值的百分比FVC%、FBV1%、PEF%、V50%、V25%均显著高于吸药前,且显著高于A组吸药后。结论:联合吸入呋塞米、利多卡因可减轻气道阻塞,改善发作期哮喘患者肺通气功能。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糖尿病患者肺功能的状况,测定了90例糖尿病患者的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50%肺活量最大呼气流量及最大通气量,结果表明有61例糖尿病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肺通气功能障碍,其中阻塞性通气障碍13例,限制性通气障碍20例,混合性通气障碍28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介休市煤工尘肺患者肺通气功能的损害情况。方法:对660例男性煤工尘肺患者和300例男性接尘工人进行肺通气功能测量并比较。结果:各期煤工尘肺患者的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0)、FEV1.0/FVC%、25Voo呼气中期流速(MEF75%)、50%呼气中期流速(MEF50%)、75%呼气中期流速(MEF25%)、最大呼吸中期流速(MMEF)、最大通气量(MVV)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Ⅰ,Ⅱ,Ⅲ期煤工尘肺患者肺通气功能异常率分别为77.78%、88.54%和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Ⅰ,Ⅱ期煤工尘肺患者肺通气功能损害类型主要为阻塞性和混合性,皿期煤工尘肺患者肺功能损害以混合性为主。结论:各期煤工尘肺患者的肺通气功能损伤明显,尘肺患者肺通气功能随尘肺期别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6):3745-3746
选取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43例纳入甲组,同时选取典型哮喘患者38例纳入乙组。对两组入选患者均进行肺功能检测,对比两组用力肺活量(FVC)、1s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呼气峰流速(PEF)、FEV1/FVC、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MEF)、25%肺活量时用力呼气流量(V25)、50%肺活量时用力呼气流量(V50)、75%肺活量时用力呼气流量(V75)、残气量(RV)、残总百分比(RV/TLC)、气道阻力(Raw)、比气道传导率(s Gaw)。结果两组FVC无明显差别(P>0.05);两组FEV1、PEF、FEV1/FVC、MMEF、V25、V50、V75、RV、RV/TLC、Raw、s Gaw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与典型哮喘患者相比较,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肺功能损伤较轻,故对咳嗽变异性哮喘应做到早诊断、早治疗,从而防止肺功能的进一步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分析16层螺旋CT(MSCT)肺容积和肺密度指标与肺通气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探讨MSCT与肺功能试验(PFT)指标的关系。方法选取64例受试者行胸部MSCT及PFT检查。MSCT观察不同呼吸时相下肺密度指标:深吸气末平均肺密度(MLDin)、深呼气末平均肺密度(MLDex)和肺密度差(MLDex-MLDin),PFT观察肺功能指标包括肺总量(TLC)、残气量(RV)、残气量与肺总量比(RV/TLC)、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FEV1/FVC)。结果 64名受试者依据CT肺气肿诊断标准,可分为MSCT肺气肿组40例和MSCT正常组24例,依据PFT肺气肿诊断标准,可分为PFT肺气肿组38例和PFT正常组26例。MSCT肺容积指标与肺功能指标均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P〈0.05),绝对指标Vin、Vex与PFT静态肺容积指标TLC、RV的相关性高于肺通气功能指标FVC、FEV1。MSCT肺密度指标与PFT静态肺容积指标呈负相关(P〈0.05),与肺通气功能指标呈正相关(P〈0.05)。结论 MSCT肺容积和肺密度指标与PFT肺通气功能指标有较好的相关性。MSCT检测能较好地判断患者肺功能状况,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肺功能锻炼对不同程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肺癌患者肺功能及手术耐受性的影响。 方法对103例肺功能不能耐受手术的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轻度26例,中度53例,重度24例)肺癌患者进行肺功能强化训练,持续训练时间5~7d。于锻炼前、后对患者主要肺功能指标[包括肺活量(VC)、肺活量百分比(VC%)、用力肺活量(FVC)、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百分比(FEV1%)、最大自主通气量百分比(MVV%)、最大呼气流量百分比(PEF%)、第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最大中期呼气流量百分比(MMEF%)]进行检测,并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本研究入选轻、中、重度通气功能障碍组患者经肺功能强化训练后,发现其肺功能指标VC、VC%、FVC、FVC%、FEV1、FEV1%、MVV%及PEF%均较入选时明显改善(P<0.05);所有患者锻炼前、后其FEV1/FVC均无显著变化(P>0.05);中度障碍组患者锻炼后其MMEF%较锻炼前明显改善(P<0.05)。轻、中、重度障碍组分别有19例(73.08%)、34例(64.15%)、8例(33.33%)患者达到手术要求并施以手术治疗,轻、重度障碍组和中、重度障碍组手术率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1例手术患者术后共有27例(44.26%)出现并发症,与呼吸功能正常的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0.00%)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肺功能锻炼能有效提高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肺癌患者手术耐受性,但患者术后风险仍明显高于通气功能正常肺癌患者。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患者肺功能分析90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糖尿病患者肺功能的状况,测定了90例糖尿病患者的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50%肺活量最大呼气流量及最大通气量,结果表明有61例糖尿病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肺通气功能障碍,其中阻塞性通气障碍13例,限制性通气障碍20例,混合性通气障碍28例。  相似文献   

13.
张莹  余霞珍 《临床荟萃》2004,19(9):502-504
目的 了解皮肌炎患者呼吸中枢——肺的功能变化。方法 分别测定了22例皮肌炎患者及20例正常人的用力肺活量(FVC)、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呼气流量(PEF)、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MEF)、25%肺活量最大呼气流量(V25)、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最大吸气口腔压(PImax)及口腔阻断压(P0.1)等参数。结果 皮肌炎患者反映肺通气功能指标FVC、V25、MMEF及肺弥散功能指标DLCO均明显低于正常人,呼吸中枢兴奋性指标P0.1则显著高于正常人,而吸气肌肌力(PImax)与正常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皮肌炎患者在肺通气及弥散功能降低的基础上,存在着呼吸中枢兴奋性的增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漏斗胸患者NUSS手术前后肺功能的变化.方法:采用胸腔镜下NUSS手术对23例漏斗胸患者进行矫治,其中13例大于9岁的漏斗胸患者行术前、术后3个月和术后1年的肺功能检测,包括肺活量、肺总量、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50%肺活量最大呼气流量(MEF50).结果:术后3个月肺活量、肺总量、FEV1、FVC、MEF50.均较术前下降,其中肺活量、FEV1、FVC下降明显(P<0.05),术后1年均可恢复到术前水平(P>0.05).结论:漏斗胸患者NUSS手术后早期肺功能虽有下降,但术后1年可恢复至术前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肺功能的变化。方法:采用意大利产QUARKPFT3型体积容积描记肺功能议检测65例T2DM患者(T2DM组)和40例健康对照组的肺通气和弥散功能,并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对T2DM组患者不同年限肺功能的变化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T2DM组总肺活量(TLC),用力肺活量(FVC),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一秒率(FEV2%)肺-氧化碳弥散量(DLCu)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或P〈0.01),T2DM患者肺功能损害与糖尿病病程有明显著相关(P〈0.01).结论:T2DM患者存在以限制性为主的肺通气功能障碍和弥散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在急诊中应用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52例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随机分成常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加BiPAP组.对照组(26例)给予常规抗感染,通畅气道,持续低流量吸氧及应用呼吸兴奋剂等治疗.试验组(26例)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BiPAP无创通气治疗.结果 经BiPAP呼吸机治疗组的临床症状改善和血气分析指标、肺功能恢复正常,与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中应用BiPAP呼吸机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可以明显缓解临床症状,提高动脉血气分析及肺功能.试验组较对照组pH、PaO2、PaCO2、肺功能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和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等明显改善,是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探讨百合知母汤辅助治疗对老年肺结核咳嗽患者的肺功能及血清抗凝血酶Ⅲ(AT-III)、CD5抗原样蛋白(CD5L)、补体3(C3)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6月~12月78例老年肺结核咳嗽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采取单纯抗结核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百合知母汤治疗。治疗前后评估临床症状,测定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剩50%肺活量时的最大呼气流速(MEF50)、剩25%肺活量时的用力呼气流速(MEF25)等肺功能参数,并检测血清AT-III、CD5L、C3水平。评价痰菌阴转率和病灶吸收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主要临床症状积分都明显降低,研究组咳嗽、发热、呼吸困难、胸痛、咯血积分及总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FEV1、FEV1/FVC、MEF50、MEF25均明显提高(P<0.05),研究组FEV1、FEV1/FVC、MEF50、MEF25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AT-III、CD5L、C3水平均明显提高(P<0.05),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痰菌阴转率(87.18%)与对照组(79.49%)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病灶吸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百合知母汤可有效提高老年肺结核患者的肺功能,减轻咳嗽等临床症状,促进病灶吸收,其中的机制与改善血液循环、调节机体免疫等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复方异丙托溴铵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COPD)加重期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8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按照肺功能分级分为A(FEV1≥50%预计值)、B(FEV1〈50%预计值)两组,两组患者分别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复方异丙托溴铵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2次/d,治疗后第7天测定肺功能,观察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占用力肺活量(FVC)百分比(FEV1/FVC)、最大呼气流量(PEF)、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MEF)是否有差异。结果COPD急性加重期雾化吸入复方异丙托溴铵联合布地奈德能显著改善肺功能,其中B组改善明显。结论COPD急性加重期雾化吸入复方异丙托溴铵联合布地奈德能扩张支气管平滑肌、解除气道痉挛、局部抗感染,从而快速有效控制病情,尤其对于肺功能严重受损患者能取得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肺功能及血气分析特点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09年1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稳定期患者53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分为COPD合并糖尿病组26例,单纯COPD组27例,并通过肺功能检测及血气分析,检测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用力呼气中期流速PEF(25%~75%)、肺一氧化碳弥散(DLCO)及肺一氧化碳弥散量实测值占预计值的百分比(DLCO/PRED)等肺功能指标及PaO2、PaCO2等血气指标,并进行组间分析。结果:COPD合并糖尿病组肺通气功能指标VC、FVC、FEV1、PEF(25%~75%)和弥散功能指标DLCO、DLCO/PRED及PaO2显著低于单纯COPD组。结论:COPD合并糖尿病时肺通气功能和弥散功能都可受损。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干燥综合征(SS)患者肺功能参数与细胞因子的变化,探讨 SS 肺功能变化与 Th 细胞的关系。方法采用肺功能仪检测 SS 患者肺功能,ELISA 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7(IL-17)、肿瘤坏死因子(TNF)-a 水平,观察 SS 患者肺功能参数与 Th 细胞的关系。结果SS 患者肺功能降低率为76.66%;与健康对照组比较,SS 组肺功能参数明显降低(P <0.05或 P <0.01),血清 IL-6、TNF-a、IL-17、Th1/Th2表达升高,IL-10水平较低(P <0.05);相关性分析显示,SS 患者肺功能参数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一氧化碳弥散功能(DLCO)与 IL-6呈负相关,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EF25-75)、用力最大呼气流量(PEF)与 IL-17呈负相关,用力呼气50%流量、用力呼气25%流量与TNF-a 呈负相关,MEF25-75、PEF、DLCO 与 Th1/Th2呈负相关(P <0.05或 P <0.01)。MEF25-75与 IL-10呈正相关(P <0.05)。结论干燥综合征患者存在肺功能水平的降低,且肺功能降低与炎性细胞因子表达及 T-help-er 细胞分泌失衡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