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CT、MRI特征性影像改变,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确诊为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治疗及CT、MRI资料。结果布氏杆菌性脊柱炎好发于下腰椎椎体边缘,常侵犯2~3个椎体,椎体破坏与骨质增生硬化同时存在,骨破坏灶小而多发,周围有明显硬化带,反应性新生骨内又见新破坏灶,关节面增生硬化,椎间盘破坏轻,少数可见椎旁脓肿,但无流注现象。结论加强布氏杆菌性脊柱炎CT、MRI特征的认识,结合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对及早确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脊柱结核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CT在脊柱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3例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3例脊柱结核患者发生于腰椎和胸腰段者18例,均累及2个或以上椎体,共涉及57节椎骨.2个椎体呈局限性骨质破坏,椎体形态正常;41个椎体呈不规则骨质破坏,椎体楔样变形;14个椎体呈广泛性骨质破坏,椎体崩解碎裂.12例骨质破坏区见点状死骨.所有病例椎间盘均有不同程的狭窄,8例骨性椎管变形,17例有椎旁软组织改变,其中椎旁脓肿形成8例.结论 脊柱结核患者CT检查,对明确诊断,评估病变的严重程度,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布氏杆菌脊柱炎的临床影像学特点,以提高此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4例布氏杆菌脊柱炎患者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实验室检查情况。结果临床表现常见波状热,明显腰痛,乏力,影像学表现主要是布氏杆菌脊柱炎病灶主要分布于腰椎,以L4发病率最高,椎体边缘明显骨质增生,病灶多位于椎体边缘及椎体前中部,椎间隙变窄较结核轻,少或无椎旁脓肿形成,无死骨形成。结论布氏杆菌脊柱炎具有特征性CT表现,鉴别诊断应包括脊柱结核、强直性脊柱炎和化脓性脊柱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06年~2014年本院25例脊柱结核患者影像资料进行综合性分析。结果CT及MR表现:所有病例椎体均有变形、骨质破坏。伴有死骨18例、椎旁脓肿14例、椎间盘破坏10例、附件破坏8例,脓肿环状强化10例。结论 1脊柱结核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是椎体变形、变扁,骨质破坏、大部分破坏区内可见小死骨,部分椎间盘及附件破坏、椎间隙变窄、常累及多个椎体,椎旁脓肿形成。2 CT及MR能早期发现脊柱结核,提高其检出率和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5.
脊柱结核CT表现(附3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脊柱结核的 CT表现 ,提高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 :对 32例临床怀疑或平片诊断的脊柱结核进行 CT扫描 ,并分析其表现。结果 :所有病例均经临床及手术病理证实 ,CT表现为椎体及附件骨质破坏 ,椎间盘破坏 ,骨质增生硬化 ,死骨形成 ,椎旁脓肿 ,腰大肌肿胀及椎管受侵。结论 :CT扫描对显示早期隐匿病灶及椎管受侵优于普通 X线平片 ,对脊柱结核的诊断 ,鉴别诊断和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多层螺旋CT及多平面重组在脊柱结核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及多平面重组在脊柱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间经多层螺旋CT及多平面重组检查诊断,并经临床、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的125例脊柱结核。结果125例脊柱结核中多层螺旋CT及多平面重组共显示累及颈椎者5例,占4%,累及颈胸段者2例,占1.6%,累及胸椎者29例,占23.2%,累及胸腰段者10例,占8%,累及腰椎者72例,占57.6%,累及腰骶段者7例,占5.6%。其中125例骨质破坏,27例死骨形成,75例椎旁或腰大肌脓肿,78例椎间盘破坏,35例骨性椎管狭窄。结论脊柱结核的传统X线检查,有其明显局限性,多层螺旋CT及多平面重组可清晰显示骨质破坏的细节,死骨、脓肿及钙化的形成,椎间盘的破坏,对病变范围、椎管狭窄及脊髓压迫的情况有明显的显示优越性。这二者的结合已成为目前脊柱结核的有效影像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提高脊柱结核的CT诊断价值与鉴别诊断.方法 对X线怀疑或已诊断脊柱结核的50例患者进行CT扫描,并分析CT影像表现.结果 49例显示椎体破坏,42例椎旁脓肿,2例病变侵及椎管,41例椎间盘破坏,7例椎体附件破坏.结论 脊柱结核在CT上有着典型的影像学表现,特别是对于估价骨质破坏程度和侵及椎管及椎旁软组织块影的范围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的临床表现和CT特征。结果典型的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影像改变为:①椎体后上缘或后下缘类圆形骨质缺损,边缘致密硬化;②缺损后方骨块突入椎管,完全游离或部分与椎体相连;③硬膜囊及神经根受压;④多伴有椎间盘突出并造成椎管狭窄。结论CT检查能明确诊断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为临床制订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腰椎峡部裂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54例腰椎峡部裂患者X线平片、CT检查结果,比较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在诊断腰椎峡部裂中的应用价值。结果54例患者中,主要影像学表现为"项圈征"椎弓峡部裂边缘硬化,腰骶关节间隙变窄;椎弓骨环连续性中断,椎弓根下缘层面、椎体上下关节突之间低密度裂隙影,骨质断面呈不规则锯齿状,骨块影以及椎体滑脱等特征性征象。结论CT扫描比X线平片对腰椎峡部裂的诊断更具优势,但X线平片投照技术和CT合理的扫描计划是发现椎体峡部裂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腰椎后缘软骨结节(LPMN)影像表现,评价X线、CT、MRI检查对腰椎后缘软骨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7例典型LPMN X线、CT、MRI的影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各种检查方法在显示病变特征上的差异。结果LPMN在X线、CT、MRI上都具有特征性表现。LPMN在腰椎侧位片显示为椎体后上或后下角有弧状或切迹状骨质缺损区,后缘可见形态不一的游离骨块。X线检查对LPMN诊断符合率仅43.9.2%。LPMN的CT表现更具特征性,即腰椎椎体后缘类圆形或不规则形骨质缺损,密度与椎间盘相同,周围多有不规则硬化,骨质缺损后可见条形或弧形骨块突入椎管,CT检查对LPMN诊断符合率为98.1%。LPMN的MRI表现为病变椎体后上缘或后下缘终板局限性浅弧形骨质缺损,缺损区内充满椎间盘组织,椎间盘后纤维环明显后突,GRET2WI在显示其特征上优于其它序列。MRI检查对LPMN诊断符合率为89.7%。结论CT检查对LPMN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优于X线和MRI。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脊柱结核与脊髓瘤的CT影像资料,以提高鉴别诊断率。方法回顾分析29例脊柱结核与16例脊柱骨髓瘤临床和CT资料。结果 29例脊柱结核共有35个椎体受累,呈不规则虫蚀样骨质破坏,有死骨形成的10例,19例伴发明显的腰大肌脓肿和椎旁脓肿,10例伴发椎间盘病变,椎间隙狭窄。16例脊柱骨髓瘤共39个椎体受累,呈现大片状或局限性溶骨性破坏,椎体变形26个2例见椎旁软组织肿块。结论脊柱结核与脊柱骨髓瘤各有一定的特征表现,当难以鉴别时应以临床,影像,实验室检查及病理分析相结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非牧区布鲁菌病性脊椎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对3例布鲁菌病性脊椎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3例均有放牧史,病变主要侵犯腰椎,椎体病变呈多发性,椎间隙破坏,椎体边缘或整个椎体破坏,骨质破坏与骨质增生并存,无椎体塌陷。使用抗布鲁菌病药物治疗有效。结论布鲁菌病性脊椎炎较为少见,误诊率高,诊断确诊除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职业接触史外,还应依靠血清布氏凝聚试验阳性结果的支持。  相似文献   

13.
张丽芳  田扬等 《云南医药》2002,23(5):370-371
目的:探索提高脊柱结核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对临床怀疑或已确认脊柱结核的CT扫描表现作回顾性分析。结果:48例脊柱结核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44例显示椎体破坏,40例有椎旁脓肿,5例病变侵及椎管,36例椎间盘破坏,4例椎体附件破坏。结论:CT对脊柱结核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优于常规X线摄片;特别对于估价骨质破坏程度,椎旁软组织块影的范围及侵及椎管的情况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的MR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27例脊柱结核病人资料。结果8例表现为椎体内斑片状/条片状长T1长,12信号,其中7例脊柱后凸畸形,其中6例增强扫描病变明显强化,13例椎体边缘及邻近椎间盘长T1长T2信号,其中9例椎体部分或完全融合,椎间盘破坏显示不清,11例椎旁脓肿形成,5例脓肿内可见点片状钙化灶,9例合并腰大肌受累增强扫描脓肿坏形强化。2例未见明显异常信号,仅表现为背疝,1例表现为韧带下条片状长T1长,12信号,增强扫描病变强化,2例附件型表现为椎弓根骨质破坏,并椎旁脓肿形成增强扫描椎弓根旁软组织病变及脓肿均强化,1例脊膜型MRI可见脊膜不规则增厚,增强扫描明显强化。脊柱结核MRI表现为椎体/附件骨质破、椎间盘异常信号、椎旁脓肿形成、椎管受累、韧带下脊膜播散等。结论MRI是脊柱结核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很好的补充,显示脊柱早期改变及韧带下播散,硬膜及脊髓侵犯等方面具有绝对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回顾我院收治的脊柱布氏杆菌病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脊柱布氏杆菌病诊断方法、治疗措施。方法收集我院自2014年9月~2016年3月收治的23例脊柱布鲁氏杆菌病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总结患者病例资料特点。结果男15例、女8例,颈椎2例、胸椎2例、腰椎19例、骶椎3例、髂腰肌1例(其中1例同时累及胸腰椎,3例同时累及腰骶椎);23例患者均有颈、胸或腰背部疼痛病史,有牛羊接触史,MRI检查提示存在感染性病变,23例患者经血清学检查、细菌培养确诊后,行药物保守治疗(19例)或手术治疗(4例),均获得了满意效果。结论颈胸腰背部疼痛患者伴有发热,MRI提示存在感染性病变,既往有牛羊接触史,在诊断时要高度怀疑脊柱布氏杆菌病,该类患者可行相关血清学检查、细菌学检查明确诊断,大多数患者经药物保守治疗可获得满意效果,伴有脓肿形成压迫神经或脊髓压迫者经积极手术治疗,大多数患者也可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总结脊柱结核的CT表现。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及临床证实的脊柱结核30例的多层螺旋CT表现。结果 30例脊柱结核中颈椎结核4例,腰椎结核18例,胸椎结核8例。30例均有不同程度骨质破坏,10例有死骨形成,8例有椎旁及腰大肌脓肿,6例椎间盘破坏,6例椎管变形狭窄。结论脊柱结核CT诊断优于X线平片,可直观显示椎旁脓肿及椎间盘等改变。骨质破坏形态多样,但有典型CT特征。并要与其他病变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脊柱结核在骨与关节结核中发病率居于首位,目前约占40%[1].因脊椎结核发病较隐袭,一旦出现临床改变,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所以对脊椎结核及时诊断非常有意义.方法 临床上对脊椎结核的诊断方法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包括:普通X线、CT、MRI检查.结果 影像诊断26例脊椎结核中,颈椎结核3例,胸椎结核5例,腰椎结核18例.26例均有不同程度骨质破坏,1例有死骨形成,7例有椎旁及腰大肌脓肿,11例椎间盘狭窄.经手术后病理证实24例脊椎结核,2例其他脊椎病变.结论 影像学检查能及时发现及诊断脊椎结核.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脊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的影像表现及影像学对椎体后缘软骨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8例脊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病例的影像学表现,18例全部经CT检查,其中4例行多平面重建(MPR);12例经X线平片检查。结果个病例共发现21个脊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骶1椎体后上缘5个,腰4椎体后下缘及侧缘共发现13个,腰4椎体上缘发现2个,腰3椎体后下缘发现3个。X线平片典型表现为椎体后缘骨质缺损,其后缘有骨性突起突入椎管;CT表现为椎体后缘骨质缺损,由一硬化带环绕,部分突入椎管,并压迫周围结构。结论椎体后缘软骨结节有较明显的X线和CT特征,X线平片和CT检查影像可作为椎体后缘软骨结节可靠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19.
李光 《淮海医药》2000,18(Z1):25
椎间盘突出任何部位均可发生,但以腰椎间盘突出最为多见,大约占总发病率的90%。发病年龄多见于中年人,也是引起慢性腰腿痛最常见原因。影像学可为本病正确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现就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学诊断作一简述。1 X线平片表现[1] ①腰椎生理曲度改变,主要为腰椎生理性前凸及病理性侧凸改变。生理性前凸多表现为曲度变小或消失;侧凸则可向左或向右侧凸,有的伴有不同程度的旋转。②椎体边缘骨质改变,以骨质增生多见,可发生于前角,也可发生于后角,或者两角都有程度不同的增生性改变。③小关节突骨质改变,多表现为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所致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影像学表现及诊断要点.探讨有关的发病因素。方法:对32例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所致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32例均有间歇性跛行,多以腰腿痛为主诉就诊,9例推拿按摩后症状加重。X线腰椎侧位片见病变椎体(以腰4、5为主)后下(或上)角有骨缺损及该区有游离小骨块突入椎管内;典型的影像学改变为:(1)椎体后上缘类圆形骨质缺损,边缘较致密硬化;(2)缺损后方有一骨块突入椎管(游离或部分与椎体相连);(3)硬膜囊及神经根受压,可伴有椎间盘突出。结论:CT有特征性表现,能为制订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