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万袒 《新中医》1997,29(5):49-49
蔓荆子治脑鸣症王万袒*蔓荆子,味苦辛,性微寒,归膀胱、肝、胃经,具有疏风清热,凉肝明目之功。临床上多用治疗头面风热引起头痛。笔者临证以蔓荆子治疗因肝气郁久化火及湿热蒙蔽清窍所致之脑鸣症,疗效确切,举例如下。例1∶李××,女,42岁,1991年5月2...  相似文献   

2.
李新民 《新中医》1997,29(5):51-51,54
加味逍遥散新用李新民加味逍遥散出自《内科撮要》,原为肝脾血虚,化火生热之月经不调诸症所设。笔者取其疏肝健脾,清热泻火的功效,随症加减用治癫痫、肾炎等病,取得较好疗效。兹举例如下。1精神运动性癫痫李×,女,14岁,1992年3月13日初诊。患癫痫病史...  相似文献   

3.
特定穴是指若干类具有特殊治疗作用的经穴,因其具有特殊治疗作用,故本人在临床上选择配伍应用,收到较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1 慢性支气管炎  李××,女,45岁。反复咳嗽、咯痰、喘息、气促10+年。患者述,10+年来,每因感冒则诱发咳嗽,咯白色泡沫样痰,喘息气促不能平卧;平素极易感冒,且伴畏风,多汗。5天前,又因感冒而诱发上述诸症,服中西药无效而来就诊。治疗:在患者双肺俞、膈俞、肾俞、拔火罐15分钟,取罐后自觉呼吸要轻松些,次日来述,昨日能平卧而眠,续拔火罐5次诸症消失。据“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相似文献   

4.
程卫星 《中国针灸》2002,22(5):39-47
孟×× ,男 ,出生 6天。于 2 0 0 1年 8月 5日住院。家长代诉 :出生后 1天喂奶即吐 ,吐物为胃内容物及胆汁。门诊儿科与外科会诊诊为十二指肠闭锁症 ,建议手术治疗。经 6日和 9日 2次行吻合手术后 ,症状仍未减轻 ,面色白 ,瘫软 ,哭声低微 ,腹胀 ,舌质淡、脉沉细微弱。证属先天中气虚弱 ,胃肠气滞不通。笔者取曲池、内关、合谷、足三里 ,用 1寸毫针平补平泻手法 ,配 6 80 5针麻仪疏密波留针 2 5分钟 ,然后艾卷灸气海、合谷穴各 6分钟。当天下午喂奶水未见呕吐 ,次日排黄绿色稀便 ,并可闻及弱肠鸣音 ,守法每日针灸治疗 1次 ,共治 7次 ,诸症…  相似文献   

5.
失眠一症中医称不寐 ,治疗以补虚泻实 ,调整阴阳为治则。西医所称神经官能症及更年期失眠 ,亦属此范畴。辨证选药肝郁化火证 症见心烦不寐 ,入睡困难 ,多恶梦 ,急躁易怒 ,口渴喜饮 ,目赤口苦 ,不思饮食 ,溲赤便秘 ,舌红苔黄 ,脉弦而数。治宜清肝泻火 ,佐以安神。肝经湿热 ,烦躁失眠者多用龙胆泻肝丸 ;肝盛火旺 ,溲赤便秘失眠者多用当归龙荟丸。龙胆泻肝丸 :水丸剂 ,1 0 0粒重 6g,口服 ,每次 6~ 9g,日服 3次。当归龙荟丸 :水丸剂 ,1 0 0粒重 6g,每袋重 1 2 g。口服 ,每次 6~ 9g,日服 2次。痰热扰心证 症见不寐 ,入睡困难 ,寐而不实 ,头重…  相似文献   

6.
朱崇华 《光明中医》2005,20(3):22-23
眩晕是临床常见的病症之一 ,眩晕病机《素问·至真要大论》首言 :“诸风掉眩 ,皆属于肝” ;后河间提出风阳化火说 ;丹溪主张 :“无痰不作眩” ;景岳倡言 :“无虚不作眩”。综各家所说 ,考临床所见肝、痰、风、火、虚诸因兼而有之。肝之病 ,有肝阳、肝风、肝火、肝郁之别 ;虚之证 ,有气虚、精亏、血少、肾衰之异。笔者在临证中将辨病 ,辨证相结合 ,运用经方治疗眩晕 ,取得较好的疗效 ,现总结如下 :1 高血压病眩晕1 1 泻心汤合泽泻汤加味治阳症高血压眩晕1 1 1 病例资料 :沈某 ,女 ,6 3岁 ,眩晕、头胀痛反复发作十余年 ,加重一月。头昏眼花…  相似文献   

7.
祖国医学治疗顽固性头痛,途径广,疗效可靠。笔者在临证中略有所得,兹录于次: 一、平肝和胃法适用于头痛如裂、青筋暴露、目眶酸痛,呕吐频作、一吐为快,难于进食,夜卧不安,舌质红、苔薄黄或黄腻,脉弦数者。证由之因,不外肝胃两端,盖头为清净之府,肝经郁火夹阳明痰热上扰遂致诸证。斯证之治,若单纯治肝,则药难入胃;一味治胃,则痛势难解。唯肝胃并调,方可望获安。病例一:林××、女、41岁已婚、武汉市××局炊事员。初诊:一九八一年  相似文献   

8.
医文举要     
针灸治疗眼病举例浙江省新昌县中医医院粱德斐家父梁桢名老医师取前人之经验,搜民间之方法,用针灸治疗一些眼病颇效,现举三例于后:1.上睑下垂症泮××男28岁农民1984年3月15日门诊。曾在×院眼科检查,诊为“上睑下垂症”。治疗半年未愈。症见上睑下垂,双眼咪成一条缝,须仰头望人。使用灸风池双穴各七壮,隔日加针丝竹空、睛明、合谷等穴,共五次而愈。2.病毒性角膜炎任××女62岁居民  相似文献   

9.
例1.徐××,女,12岁,1985年10月6日初诊。患儿不自主动作7天,症状逐渐加重。挤眉弄眼,呶嘴吐舌,四肢不自主运动,发作频繁。头晕烦躁,食欲减退。诊时见手舞足蹈,四肢肌力减退。心率105次/分,血沉55mm/小时。舌质红,苔白腻,脉弦数而沉。诊断为小舞蹈症。治拟针刺加拔罐疗法。取大椎(针加罐)、太阳(双)、印堂、太冲(双)、合谷(双)、足三里、阳陵泉(双),每日1次。治疗5次后,诸症大减,饮食亦增。改为隔日1次,取穴同上又治疗5次,症状完全控制。舞蹈病告愈而复学上课,经随访1年未见复发。例2.李××,男,14岁,1990年12月7日初诊。患儿挤眼吐舌,两手…  相似文献   

10.
根据“上病下取,釜底抽薪”的经旨,笔者用通腑法治疗眼科内、外障诸症,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一、通腑解表疏风清热曾××,男,35岁。1987年6月21日诊。患者外感发热,有汗、不恶寒,双眼发红,肿痛难开,分泌物多,口渴,尿赤便秘已三天。  相似文献   

11.
胁痛主要和肝胆疾病有关,多由肝气郁结、瘀血、湿热、痰火等因引起。兹将我们临床治疗胁痛之经验,试举案例五则如次,以供同道参考。【肝气郁滞胁痛】胡××,女,42岁。1974年6月24日诊。四年前曾患黄疸性肝炎,经治疗后黄疸消失,症情好转。近年来肝区常感不适,右胁肋疼痛,脘闷痞胀,口淡无味,食欲不振,神疲乏力,大便时溏,舌质淡,苔  相似文献   

12.
温胆汤临床新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温胆汤出自《备急千金要方》 ,具有温胆散寒、理气化痰的功能 ,乃为胆寒所致诸症而设。后世医家多视其为清化痰热之剂 ,用以治疗痰热内扰证。笔者运用温胆汤加减治疗胆寒证 ,取桴鼓之效 ,兹举例于下 :1 失眠案刘某某 ,女 ,4 0岁 ,干部 ,1998年 8月 10日初诊。平素胆怯 ,遇事善  相似文献   

13.
男性不育之由,就脏腑而论,多与肾、肝脾、心诸脏有关,就病因而论,多因虚、因郁、因湿、因瘀、因火。兹仅结合个人临床体会,略述如下。宗筋痿软,当责之于肝。肾藏精而内寄相火,主生殖。但相火之行,发于肝木,足厥阴之脉,络阴器而主宗筋,肾精亏乏,则相火妄动,火扰精室而精愈受损。故因此而致不育者当责之于肝。又肝主疏泄而喜条达,情志抑郁而肝气郁滞、宗筋痿软,阳事因之不振而不育。案例:石××男28岁工人1988年  相似文献   

14.
例一:周××,男,29岁,1980年3月6日初诊。始见寒热咳嗽,初不介意,三天后诸症加剧,咳嗽胸闷,彻夜不得卧,更兼口渴多饮,至当地医院诊为感冒,经治诸症好转,越日入暮则发热,咳嗽频作,咯痰不畅,神疲乏力,饮食尚可,经某医院检查诊为支气管炎,夜间体温38~38.5℃,用西药治疗一周罔效。改服中药,证情如故,辗转求医月余,未见效机。来诊时症见:夜热无汗,咳嗽无痰,心烦  相似文献   

15.
笔者根据中医经络理论,采用伤湿止痛膏(上海中药制药三厂生产)加川贝精片(四川阿坝州制药厂生产)外贴治疗急性气管炎等症所致夜咳,收到满意疗效。介绍如下: 方法:取川贝精片2片,压碎,置于双肺俞穴(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五分)上,再取伤湿膏2张,紧贴肺俞穴上,48小时换药一次,可连贴两次,一般两次可愈。例1.辜××,女,50岁。患急性支气管炎一月,咳嗽痰少,夜间加剧,胸脘痞闷,纳差,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数。用伤湿止痛膏加川贝精片贴肺俞穴,当晚咳嗽减轻,翌日晚咳愈。例2.梁××,女,6岁。咳嗽一月,夜间尤甚,经照片诊断为支气管炎。经中西药治疗无效。症见咳嗽阵作,少痰,夜间咳甚时可呕出少量痰涎,食纳减少,舌淡红,苔薄白,脉浮数。经用上法治疗二次而愈。【体会】急性支气管炎多因外感六淫之  相似文献   

16.
周××,女,47岁,1984年7月6日就诊。阵发性眩晕已6年余,近2月加剧。发时如乘舟车,恶心呕吐,伴头晕耳鸣,心烦易怒,服西药多种,初服有效,后效不佳,舌质红、苔薄黄,脉沉弦细滑。证属阴虚夹痰、清窍受扰.治拟养阴化痰。百会穴用隔姜灸,艾炷如黄豆大,灸20壮;丰隆行平补平泻,留针15分钟。疗效:针灸1次头晕症状大有减轻,共治疗5次,诸症均有好转,继续巩固治疗3  相似文献   

17.
中风病 ,古有“薄厥”、“偏枯”等名称。《内经·生气通天论》云 :“大怒则形气绝 ,而血菀于上 ,使人薄厥”。强调了郁怒伤肝 ,肝失条达在中风病发病上的重要性。现代多数学者一致认为 ,本病有痰、火、风、瘀、虚五端 ,痰瘀互阻为主要病机。风指病势而言 ,说明起病急骤 ,而痰热血瘀互阻为生风之源。生活历程多坎坷 ,抑郁恼怒之情无时不有。郁怒伤肝 ,肝郁化火 ,火盛伤阴 ,肝肾阴虚 ,肝阳上亢 ,阳化而风动。肝失条达 ,气滞则血瘀。肝气郁结 ,风木过动易克脾土 ,脾失健运 ,痰浊内生。正如《临证指南医案·中风·华岫云按》云 :“更有风木过动…  相似文献   

18.
何思卿  张秋英 《新中医》1999,31(11):52-52
清燥救肺汤出自《医门法律》 ,由桑叶、石膏、人参、炒胡麻仁、阿胶、麦冬、苦杏仁、枇杷叶、甘草等药组成。以甘凉养阴 ,甘寒清燥为用。主治温燥伤肺 ,头痛身热 ,干咳无痰 ,气逆而喘 ,咽喉干燥 ,鼻燥 ,胸满胁痛 ,心烦口渴等肺燥变生诸症。笔者灵活运用于肺燥阴伤而失于治节所致诸症 ,取效亦佳 ,现举例如下。1 见水欲尿症胡某 ,女 ,5 1岁 ,1 993年 1 0月 1 5日诊。 1月前受凉高热咳嗽 ,在某医院诊为大叶性肺炎 ,经抗生素等治疗热退咳喊。近半月来 ,小便频数 ,每见水则欲小便 ,以致不敢洗脸、漱口 ,伴干咳痰少而粘 ,口渴欲饮 ,大便秘结 ,舌…  相似文献   

19.
<正>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是唐·王冰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而提出的一种治疗方法."益"是补充、加强之意.肾为先天之本,中寓命门之火,为火之源;脾为后天之本,能运化水谷之精微,濡养全身,先天之本有赖后天之本温养.因此,就全面而言,火之源为肾、脾."益火之源"系指温补肾阳、脾阳."阴翳",是相对于"阳光"而言,这里指水湿、寒邪等.消阻翳即祛除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分型论治在治疗小儿多发性抽搐症中疗效;方法小儿多发性抽搐症分为肝亢风动型和脾虚痰扰型、食积化火型及痰火扰神型,阴虚风动型根据分型辨证论治;结果各种证候经治疗后效果均比较理想;结论利用中医辨证分型论治治疗小儿多发性抽搐症不失为良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