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刺激细胞外基质(ECM)生成,作者观察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γ干扰素(IFN-γ)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TGF-βⅠ型受体(TβR-Ⅰ)表达的影响.培养大鼠VSMC,以Westem印迹法观察AngⅡ(10-7mol/L)及IFN-γ(500U/ml)作用24h时对VSMC TβR-I表达的影响.发现AngⅡ组TβR-Ⅰ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OD值103.06±9.34 vs 62.24±4.39,P<0.01),IFN-γ单独孵育对TβR-Ⅰ表达无影响,但可以明显抑制AngⅡ引起的TβR-Ⅰ表达(OD值81.37±5.87).表明AngⅡ刺激大鼠VSMC TβRⅠ表达,IFN-γ明显抑制AngⅡ的这种效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胸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在检测白藜芦醇影响AngⅡ诱导VSMCs增殖和活力的实验中,将细胞分为对照组、AngⅡ组(1μmol/L)、白藜芦醇浓度梯度(10、30、100μmol/L)组及AngⅡ+白藜芦醇浓度梯度组,各组细胞均反应0、6、12、24h,采用细胞计数法检测VSMCs增殖情况,MTT法检测VSMCs活力.在检测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抑制剂复合物C对VSMCs生物活性影响的实验中,将细胞分为对照组、AngⅡ组、白藜芦醇+AngⅡ组及复合物C组+白藜芦醇+AngⅡ组,各组细胞反应24h后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6、12、24h后AngⅡ组细胞活力和细胞数目均显著增高(P<0.05);与AngⅡ组比较,不同浓度白藜芦醇+AngⅡ组细胞活力和细胞数目均显著降低(P<0.05).另一方面,与对照组比较,AngⅡ组PCNA蛋白表达显著增高(P<0.05);与AngⅡ组比较,白藜芦醇+AngⅡ组PCNA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而与白藜芦醇+AngⅡ组比较,复合物C+白藜芦醇+AngⅡ组细胞数目、细胞活力及PCNA蛋白表达显著增高(P<0.05).结论 白藜芦醇可抑制AngⅡ诱导的VSMCs增殖,其机制可能与AMPK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Ⅱ 2型受体 (AT2R)基因可调控表达对体外培养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表达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 2 (CDK2 )、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以及 p2 1的影响 ,旨在探讨AT2R基因在VSMC上条件表达在再狭窄防治中的潜在意义。方法 本研究通过常规分子生物学方法 ,建立四环素类似物Doxycycline可调控表达AT2 R基因的双重稳定VSMC细胞系。应用RT PCR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技术 ,观察该双重稳定表达AT2R的VSMC细胞系中CDK2、PCNA及 p2 1的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 ;采用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及其Ⅰ型、Ⅱ型其受体拮抗剂干预上述细胞 ,观测上述指标的变化。 结果 ①加入Doxycycline前转染组低水平表达CDK2、PCNA ;AngⅡ 10 - 7mol/L干预VSMC后CDK2、PCNA表达显著增加 (P <0 .0 1) ;在AngⅡ 10 - 7mol/L干预的同时加入Doxycycline后 ,CDK2、PCNA的表达受到显著抑制 (P <0 .0 1) ,但仍高于基础水平 (P <0 .0 1) ;ATIR拮抗剂CV 11974可进一步下调CDK2、PCNA的表达 ;AT2R拮抗剂PD12 3319干预组CDK2、PCNA强表达 (与AngⅡ组比较 ,P >0 .0 5 )。②加入Doxycy cline前转染组 p2 1表达处于高水平 ;AngⅡ 10 - 7mol/L干预VSMC后 p2 1表达显著降低 (P <0 .0 1) ;在AngⅡ 10 - 7mol/L干预的同时加入Doxycycline后 ,p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对血管内皮细胞内[Ca2+]i和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及辛伐他汀的保护作用。方法将血管内皮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仅给予细胞培养液)、单纯AngⅡ组(细胞培养液中加入AngⅡ,使其终浓度为10-7mol/L)、AngⅡ+小剂量辛伐他汀组(在单纯AngⅡ组的基础上加入辛伐他汀,使辛伐他汀的终浓度为0.2μmol/L)、AngⅡ+大剂量辛伐他汀组(在单纯AngⅡ组的基础上加入辛伐他汀,使辛伐他汀的终浓度为2μmol/L),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测量各组细胞的[Ca2+]i和线粒体膜电位水平。结果①AngⅡ组的线粒体膜电位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AngⅡ+辛伐他汀组的线粒体膜电位显著高于AngⅡ组(P<0.01);AngⅡ+大剂量辛伐他汀组的线粒体膜电位水平高于AngⅡ+小剂量辛伐他汀组(P<0.05)。②AngⅡ组的[Ca2+]i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AngⅡ+辛伐他汀组的[Ca2+]i显著低于AngⅡ组(P<0.01);AngⅡ+大剂量辛伐他汀组的[Ca2+]i低于AngⅡ+小剂量辛伐他汀组(P<0.05)。结论AngⅡ可引起血管内皮细胞内[Ca2+]i的显著增高及线粒体膜电位的显著降低,而辛伐他汀可逆转AngⅡ的这一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金钠多对急性缺氧、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及两者联合作用条件下血管内皮细胞(VEC)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分为7个组:1)对照组;2)单纯缺氧组;3)缺氧+金钠多组;4)单纯血管紧张素Ⅱ组;5)血管紧张素Ⅱ+金钠多组;6)缺氧+血管紧张素Ⅱ组;7)缺氧+血管紧张素Ⅱ+金钠多组.有缺氧因素的各组均置于低压舱内上升至5 000 m高度、停留30 min,对培养的各组血管内皮细胞进行缺氧.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缺氧及血管紧张素Ⅱ和金钠多作用前、作用后0.5h、6.0 h、24.0 h各组细胞培养液中的内皮素含量. 结果1)单纯缺氧和单纯血管紧张素Ⅱ均可明显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内皮素(P<0.01);2)在缺氧和血管紧张素.Ⅱ联合作用下促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内皮素的作用高于单纯缺氧组和单纯血管紧张素Ⅱ组(P<0.01);3)金钠多能显著降低单纯缺氧、单纯血管紧张素Ⅱ及缺氧加血管紧张素Ⅱ条件下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的内皮素含量.结论 1)在单纯缺氧、单纯血管紧张素Ⅱ及两者联合作用条件下均可显著增加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内皮素的功能;2)金钠多对单纯缺氧、单纯血管紧张素Ⅱ及两者联合作用条件下血管内皮细胞均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调节糖尿病心肌细胞脂联素受体1表达的作用机制。方法取H9C2心肌细胞作为研究对象,分两个部分进行实验。第一部分检测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抑制的影响:以不同浓度(0、10-8、10-7、10-6、10-5mol/L)AngⅡ作用48h以及AngⅡ(10-7mol/L)作用不同时间(0、12、24、36、48h)后检测心肌细胞内脂联素受体1 m RNA和蛋白的表达;以10-5mol/L替米沙坦孵育1h,然后用10-7mol/L AngⅡ培养24h后检测前述指标的表达。第二部分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PPAR-γ)激活的影响:将H9C2心肌细胞分5组:1对照组(NG组);2高糖组(HG组);3高糖+替米沙坦组(HG+T组);4高糖+替米沙坦+PPAR-γ抑制剂GW9662组(HG+T+GW组);5低糖+甘露醇组(NG+M组)。按分组处理24h后检测心肌细胞脂联素受体1 m RNA和蛋白的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和免疫印迹法测定心肌细胞脂联素受体1 m 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在AngⅡ浓度为10-8、10-7、10-6、10-5mol/L时心肌细胞脂联素受体1 m 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尤以10-7mol/L时下降最显著(P<0.01)。10-7mol/L AngⅡ作用12、24、36、48h后心肌细胞脂联素受体1 m 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尤以24h下降最显著(P<0.01)。替米沙坦可显著上调AngⅡ作用后的心肌细胞脂联素受体1 m RNA和蛋白表达(P<0.05)。与NG组比较,HG组心肌细胞脂联素受体1 m RNA和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而NG+M组表达无显著变化(P>0.05)。与HG组比较,HG+T组心肌细胞脂联素受体1m RNA和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HG+T组比较,HG+T+GW组心肌细胞脂联素受体1 m RNA和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高糖和AngⅡ可显著降低心肌细胞脂联素受体1的表达。替米沙坦通过激活PPAR-γ、抑制AngⅡ而上调高糖培养的心肌细胞脂联素受体1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Ⅱ 2型受体 (AT2R)基因可调控表达对体外培养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基质金属蛋白酶 2形成的影响 ,旨在探讨AT2R基因在VSMC上条件表达在再狭窄防治中的潜在意义。方法 本研究通过常规分子生物学方法 ,建立四环素类似物Doxycycline可调控表达AT2 R基因的双重稳定VSMC细胞系。应用RT PCR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技术 ,观察该双重稳定表达AT2R的VSMC细胞系中基质金属蛋白酶 2的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 ;采用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及其Ⅰ型、Ⅱ型其受体拮抗剂干预上述细胞 ,观测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 Doxycycline干预前 ,AT2R的表达处于静止状态 ,通过Doxycycline(1μg/ml)的干预 ,可以使该VSMC系稳定表达AT2R。加入Doxycycline前转染组低水平基质金属蛋白酶 2 ;AngⅡ 10 - 7mol/L干预VSMC后基质金属蛋白酶 2的mRNA及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加 (P <0 .0 1) ;在AngⅡ干预的同时加入Doxycycline后 ,基质金属蛋白酶 2的mRNA及蛋白表达受到显著抑制 (P<0 .0 1) ;ATIR拮抗剂CV 11974可进一步下调上述mRNA及蛋白的表达 ;AT2R拮抗剂PD12 3319干预组基质金属蛋白酶 2mRNA及蛋白仍旧强表达 (与AngⅡ组比较 ,P >0 .0 5 )。 结论 AngⅡ干预VSMC后通过ATIR介导引起基质金属蛋白酶 2表达增强 ;VSMC经调控表达AT2R基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内皮素的影响及艾司洛尔与金钠多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AngⅡ组、AngⅡ+艾司洛尔组、AngⅡ+金钠多组,用放免法测定不同时间各组内皮素含量。结果:AngⅡ能明显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内皮素,艾司洛尔和金钠多能明显抑制血管紧张素Ⅱ的这种作用(P<0.01)。金钠多作用强于艾司洛尔(P<0.01)。结论:AngⅡ可明显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内皮素。艾司洛尔和金钠多可抑制AngⅡ的作用,从而起到保护作用。金钠多的保护作用强于艾司洛尔。  相似文献   

9.
目的骨化三醇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表型转化中的作用。方法体外传代培养NRK52E后按以下分组加入不同干预因素,骨化三醇终浓度为10-6mmol/L,AngⅡ终浓度为10-6mmol/L,①对照组:NRK52E培养液中不加入干预因素;②AngⅡ组:NRK52E培养液中加入AngⅡ;③骨化三醇组:NRK52E培养液中加入骨化三醇;④AngⅡ+骨化三醇组:NRK52E培养液中加入AngⅡ和骨化三醇。经AngⅡ和骨化三醇干预12、24、48h后,应用细胞免疫化学染色法检测E-钙粘蛋白(E-cadherin)和α-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Ⅰ型胶原(ColⅠ)和纤维粘连蛋白(FN)的表达。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AngⅡ作用48h后,E-cadherin的表达减弱(P〈0.05),α-SMA的表达显著增强(P〈0.05),同时加入AngⅡ和骨化三醇后,与AngⅡ组比较,E-cadherin的表达增强(P〈0.05),α-SMA的表达减弱(P〈0.05);②AngⅡ作用48h后,细胞上清液细胞外基质成分FN、ColⅠ含量在AngⅡ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同时加入骨化三醇和AngⅡ后,与AngⅡ组比较,FN、ColⅠ分泌有明显减少(P〈0.05)。结论①骨化三醇能抑制AngⅡ诱导的NRK52E细胞的表型的转化;②骨化三醇能减少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NRK52E细胞外基质FN、ColⅠ的分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Ang Ⅱ)在不同浓度和不同作用时间下对血管内皮细胞(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VEC)细胞因子表达的作用及卡托普利和氯沙坦对其影响。方法:采用RT—PCR技术测定了在AngⅡ不同浓度和不同作用时间下VEC细胞因子mRNA表达的变化和卡托普利、氯沙坦对其影响。结果:AngⅡ可明显促进VEC肽类细胞因子如TNF-α、TGF-β,IL-6、IL-10的表达,且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应用药物后对AngⅡ的作用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AngⅡ具有明显的促进VEC细胞因子表达作用;合用卡托普利和氯沙坦有明显的调节细胞因子mRNA表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本项目通过建立球囊损伤大鼠髂动脉制作内膜增生模型 ,对体外培养的VSMC生物学特性进行检测 ,采用ATR基因转染VSMC等技术 ,在器官、细胞、亚细胞、分子水平探讨RAS主要成分AngⅡ及其受体亚型在PCI后新生血管内膜形成和增生中的作用 ,重点研究AngⅡ及其受体亚型在VSMC迁移、增生和凋亡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为临床应用抑制RAS的方法防治RS提供确切的理论依据。方法 ①在体动物实验 :用球囊损伤方法制作大鼠髂动脉损伤后内膜增生的动物模型 ,利用受体放射性配基结合分析方法、电镜、原位杂交及流式细胞术等技术 ,并以此实验平台研究比较增生内膜中RAS有关成份活性变化、AngⅡ受体表达变化、VSMC增殖和凋亡特性变化 ,以了解这些变化与内膜增生的关系。②细胞学实验 :通过体外培养VSMC研究不同AngⅡ浓度以及干预剂作用等条件下AngⅡ受体表达变化 ,了解其变化对VSMC增殖、迁移和凋亡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特别是对近年来受到重视的VSMC迁移的影响作用。③基因转染研究 :通过构建AT2 R基因的腺病毒载体转染体外培养的大鼠主动脉VSMC ,建立表达AT2 R的细胞模型 ,研究VSMC表达AT2 R后其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氯沙坦对胰岛β细胞的作用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 常规培养大鼠胰岛素瘤RIN-m细胞,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RPMI 1640培养基常规培养)、AngⅡ组(终浓度100nmol/L AngⅡ处理)、氯沙坦预处理组(终浓度1μmol/L氯沙坦作用15min后再添加终浓度100nmol/L的AngⅡ).按照前述分组处理完毕后继续孵育48h.采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率,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Bcl-2、Bax的mRNA和蛋白表达,分光光度法检测Caspase 3和Caspase9活性.结果 AngⅡ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01)和氯沙坦预处理组(P<0.001),后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与空白对照组及氯沙坦预处理组比较,AngⅡ组Bcl-2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01),Bax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01).氯沙坦预处理组Bcl-2、Bax的mRNA和蛋白表达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AngⅡ组Caspase 3和Caspase 9的活性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及氯沙坦预处理组(P<0.05),后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AngⅡ可能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胰岛β细胞凋亡,氯沙坦预处理可部分逆转AngⅡ的这种效应,从而对β细胞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与复方丹参方中另两种有效成分人参皂苷Rg1和人参皂苷Rb1不同剂量配伍时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迁移的作用.方法:血管紧张素Ⅱ(AngⅡ)0.1 μmol/L诱导大鼠VSMC增殖,随后采用MTT法检测增殖细胞的活性、细胞划痕损伤实验检测细胞迁移数目、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的分布.结果:两味药配伍组中 Rg1 10 μmol/L Rb1 7 μmol/L、三味药配伍组中ⅡA 4 μmol/L Rg1 1 μmol/L Rb1 7 μmol/L抑制VSMC增殖的作用显著高于其他各组,且可以抑制细胞迁移,使细胞阻滞在G1期(P<0.01).结论:上述两种配伍可以明显抑制VSMC的增殖、迁移.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缺氧联合AngⅡ对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内皮素的影响及金钠多与茶多酚保护作用的比较。方法:将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分为4组,每组8个样本,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作用前、作用后0.5、6、24h各组内皮素含量。结果:缺氧+AngⅡ组与对照组比较,血管内皮素明显升高(P〈O.01);金钠多组与缺氧+AngⅡ组比较,血管内皮素显著降低(P〈O.01);茶多酚组与缺氧+AngⅡ组比较,血管内皮素显著降低(P〈0.01);金钠多组与茶多酚组比较,血管内皮素浓度降低在0.5h无差异(P〉O.05),但在6h和24h有显著差异(P〈O.01)。结论:缺氧联合AngⅡ可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内皮素功能增强;金钠多和茶多酚对缺氧联合AngⅡ对内皮细胞的损害有保护作用,但金钠多的保护作用更强于茶多酚。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休克后血管反应性变化与Rho激酶的关系.方法 分别从整体动物,离体血管环和原代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VSMC),观察Rho激酶活性调节剂对失血性休克后大鼠平均动脉压(MAP)、肠系膜上动脉血管管径对去甲肾上腺素(NE)收缩反应性、离体血管环和VSMC收缩反应性的影响.结果 失血性休克后大鼠对NE的升压反应和肠系膜上动脉对NE的收缩反应明显降低(P<0.05或P<0.01),Rho激酶激动剂精氨酸血管加压素(arginine vasopressin,AVP,0.4 U/kg)可增加失血性休克大鼠对NE的升压反应和肠系膜上动脉对NE的收缩反应(P<0.05或P<0.01),Rho激酶抑制剂Y-27632(3 μg/100 g)可拮抗由AVP引起NE的升压反应和肠系膜上动脉对NE收缩反应的升高.休克2 h和VSMC缺氧90 min后,血管环和VSMC对NE收缩反应性明显降低(P<0.01).Rho激酶激动剂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Ⅱ,10-9 mol/L)可明显升高休克2 h血管环和VSMC缺氧90 min对NE反应性(P<0.05或P<0.01),而Y-27632(10-5 mol/L)可拮抗由Ang-Ⅱ引起的休克2 h血管环和VSMC缺氧90 min对NE反应性的增高.结论 Rho激酶可明显升高休克后血管反应性.  相似文献   

16.
观察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对体外培养的牛冠状动脉血管内皮细胞 (BCAEC)、牛冠状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 (BCASMC)和小鼠心肌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分泌的影响。BCAEC对照组与HGF组 12hVEGF浓度分别为 10 5 1± 2 90和 9 31± 2 78pg/ml;BCASMC对照组和HGF组 12hVEGF浓度分别为 3h的 3 35倍和 3 93倍 ,HGF组 3h和 12hVEGF浓度分别为对照组的 2 0 6倍和 2 4 2倍 ;心肌细胞对照组和HGF组 12hVEGF浓度分别为 3h的 5 4 3倍和 4 0 9倍 ,HGF组 3h和 12hVEGF浓度分别为对照组的 2 74倍和 2 0 6倍。提示BCAEC、BCASMC及小鼠心肌细胞均具有自分泌VEGF的作用 ,HGF促进BCASMC和心肌细胞VEGF的分泌 ,对BCAEC无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大鼠力竭后不同时期血浆及肾组织中内皮素1(ET-1)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变化及其与肾损伤的关系,探讨ET-1和AngⅡ在过度训练致急性肾损伤(OTIAKI)中的作用.方法 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8)和力竭组(ES,n=32).ES组又根据力竭后恢复时间分为力竭后即刻(ESI)组、ES 6h组、ES 12h组和ES 24h组,每组8只大鼠.采用大鼠游泳至力竭建立过度训练模型,而对照组大鼠未进行力竭运动.各组于力竭后即刻,6、12、24h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血清尿素(Ur)、肌酐(Cr)水平;光镜观察肾组织结构改变;采用TUNEL法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细胞凋亡;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和肾组织ET-1和AngⅡ含量,并分析力竭大鼠血浆及肾组织ET-1与血清Ur、Cr的相关性及肾组织AngⅡ与肾组织细胞凋亡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力竭即刻大鼠血清Ur、Cr明显升高(P<0.05),6h达高峰(P<0.05),24h恢复到对照水平.力竭后即刻、6、12、24h大鼠肾组织结构变化轻微,但逐渐加重.力竭后即刻至24h大鼠肾细胞凋亡率呈进行性升高(P<0.01).力竭后大鼠血浆ET-1和AngⅡ均明显升高(P<0.01),于力竭即刻AngⅡ达高峰(P<0.01),之后则逐渐降低,至24h恢复至对照组水平;而ET-1于力竭后6h达高峰(P<0.01),至24h恢复至对照组水平.肾组织ET-1的变化趋势与血浆ET-1平行,而肾组织AngⅡ于力竭后即刻至24h则呈进行性增高(P<0.01).力竭大鼠血浆及肾组织ET-1含量与血清Ur和Cr均呈明显的正相关(P<0.001),肾组织AngⅡ含量与肾组织细胞凋亡率呈明显正相关(P<0.01).结论 过度训练大鼠血液循环中ET-1和AngⅡ的升高主要参与力竭后早期肾损伤的发生;在OTIAKI早期,肾组织ET-1比AngⅡ发挥更重要的作用;而在OTIAKI的维持期,肾组织Ang培Ⅱ比ET-1发挥更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缬沙坦对血管紧张素Ⅱ刺激下离体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的基质金属蛋白酶-2活性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主动脉VSMCs,使用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缬沙坦(Val)干预血管平滑肌细胞,应用酶谱法(zymogrophy)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活性水平的变化.结果 Ang Ⅱ明显提高基质金属蛋白酶-2活性,选择4个时间观察点:6、12、24、48 h,在12 h时基质金属蛋白酶-2活性最强,随后逐渐下降.选择12 h作为药物作用时间观察终点,Ang Ⅱ能明显提高基质金属蛋白酶-2活性,这一作用可被缬沙坦明显抑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管紧张素Ⅱ可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MMP-2活性的增加;缬沙坦可抑制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MMP-2活性的增加.  相似文献   

19.
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对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纤溶系统 )和血管内环境平衡的调节作用近些年日受重视。新近研究表明 ,AngⅡ通过自分泌或旁分泌机制调节血管局部纤溶系统和血管内环境的平衡 ,从而影响局部血管开放和组织供血〔1〕。本文就AngⅡ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作一综述。1 纤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转染表达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 2型受体 (AT2R)后其 1型受体 (AT1R)表达所受的影响。方法 用同源重建方法构建带AT2R基因的重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载体(AdCMV AT2R) ,体外转染VSMC ,分别用流式细胞仪检测AT1R、AT2R细胞转染表达率、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免疫荧光法检测其膜表达、RT PCR法和蛋白印迹法检测其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AdCMV AT2R转染后 ,在不同浓度AngⅡ刺激下AT1R、AT2R在VSMC的细胞转染表达率如下表。如果表明随着转染表达时间延长 ,AT2R细胞表达率呈显著增加趋势 ,4 8小时最高表达率达 89.5 1% ,AngⅡ作用与否及不同浓度AngⅡ作用对AT2R表达无显著影响。而转染前后AT1R表达相对较稳定 ,受不同浓度AngⅡ作用 ,其表达明显呈增加趋势。AT2R峰值表达时 ,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免疫荧光法检测其膜表达结果也提示AT2R表达随转染表达时间延长显著增加 ,转染前后AT1R表达无明显变化 ,在一定浓度范围内 ,AngⅡ刺激对AT2R表达无显著影响 ,却显著增加AT1R的膜表达。RT PCR法和蛋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