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外生型肝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外生型肝癌是指肿块主要向肝外生长,仅以蒂与肝脏相连,而肿块本身几乎不累及肝脏实质。外生型肝癌是肝癌的一种特殊类型,极为罕见,在国内尚未见报道。现将我们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外生型肝癌的CT及动脉造影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外生型肝癌的CT诊断(附7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对外生型肝癌的认识和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男5例,女2例,年龄36~66岁)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的外生型肝癌的CT表现。结果:根据肝内有无肿块将其分为单纯型(6例)和混合型(1例)。5例肿瘤突出于肝外有蒂与肝相连,2例肿瘤紧邻肝表面。病灶呈低密度,不均匀强化,其病理改变与肝内原发性肝癌一致。结论:外生型肝癌的诊断主要依据肿瘤有蒂与肝脏相连或紧邻肝表面,肿瘤相应的CT表现。血管造影及血AFP检查对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外生型肝细胞癌及肝血管瘤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外生型肝细胞癌及3例外生型肝血管瘤的CT和临床资料,10例均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结果:外生型肝细胞癌根据肝内有无肿块将其分为单纯型(4例)和混合型(3例)。2例肿块突出肝外,有蒂与肝相连,5例肿块紧邻肝表面。7例肿块平扫均呈低密度,动脉期不均匀强化,门脉期病变密度降低或呈低密度;其中2例出现动静脉短路征象,2例出现肿瘤周围部分肝实质一过性增强,4例出现门静脉癌栓,3例有肝硬化表现。外生型肝血管瘤中,2例为海绵状血管瘤,病灶平扫呈低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肿块边缘强化,门脉期强化范围扩大;1例为纤维性血管瘤,表现为门脉期不均匀强化。结论:CT是诊断外生型肝细胞癌和肝血管瘤的有价值的影像学手段。  相似文献   

4.
吴海江  董超  崔宁  骆勇  曹驰 《医学影像学杂志》2006,16(10):1062-1064
目的:研究外生型肝癌的诊断及介入治疗的方法。方法:11例外生型肝癌根据临床表现、AFP、CT、肝动脉造影及病理诊断确诊;11例均采用肝动脉灌注化疗及栓塞术,其中2例同时采用无水酒精注射治疗。结果:11例外生型肝癌介入治疗均成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外生型肝癌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AFP、CT、肝动脉造影及病理进行综合诊断;外生型肝癌的介入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自1979年4月至1981年6月作者对400例肝脏肿块的患者,进行了793次超声检查,其中136例有病理证实,所有病例均进行生化检查,45例还做了扫描及动脉造影。25例为原发性肝癌,288例转移性肝癌,25例囊肿,15例肝包囊肿,7例淋巴瘤,2例何杰金氏病,5例肝脓肿,4例肝肾多发性囊肿,2例肿块型肝炎,1例肝内血肿。288例的原发病灶分布如下:31例结肠癌,48例肺癌,48例乳腺癌,20例胃癌,12例肾癌,11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外生型肝癌的临床特点及螺旋CT表现,探讨螺旋CT诊断外生型肝癌的价值.方法 对本院2004-01-2009-06期间收治的17例经病理证实的外生型肝癌行螺旋CT平扫加双期增强扫描,回顾性分析外生型肝癌的临床特点及螺旋CT表现.结果 HBsAg阳性者14/17例,AFP(+)者 13/17例,合并肝硬化的占58.82%(10/17),肝功能Child分级14/17例为A级.综合观察CT轴位及多平面重组(MPR)图像,13/17例外生型肝癌有蒂,其基底与相应肝叶或肝段相连,2/17例与邻近肝叶分界不清但无明确瘤蒂,只有2例与肝脏呈分离状态.CT增强扫描病变呈"速升速降"型强化的占88.24%(15/17),有2/17为轻度欠均匀强化.通过轴位、MPR以及最大密度投影(MIP)图像,可观察到15/17例外生型肝癌有肝动脉供血,另有2例可见胃十二指肠动脉的分支参与供血.结论 外生型肝癌有明显的临床及CT表现特征.  相似文献   

7.
3例肝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误诊为肝癌CT回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与肝癌的CT鉴别诊断。资料与方法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脏MFH患者行16层螺旋CT扫描,均采用平扫加双期及延迟扫描。结果3例平扫呈稍低密度实性较大肿块,增强扫描病灶呈快进慢出表现,2例病灶中心均有明显坏死,1例见丰富的肿瘤血管,1例肝内胆管扩张,3例均未发现门静脉癌栓、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结论肝脏MFH具备很多肝癌和类似肝癌的CT特征,两者仅是在各种特征的程度上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肝癌是肝脏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但纤维板层型肝癌、外生性肝癌及副肝原发性肝癌是原发性肝癌中较少见的类型,其中副肝原发性肝癌仅有个例报道,因其发生率较低,常被误诊为肝脏的其他肿瘤或其他部位的肿瘤[1-2].笔者对收集的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肝脏少见类型原发性肝癌的影像学和病理学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以期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9.
胆管细胞型肝癌的CT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胆管细胞型肝癌的CT表现。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 2 6例胆管细胞型肝癌的CT资料。所有患者均做了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 ,其中 8例另做了延迟扫描。结果 :CT主要表现有 :( 1)平扫 :单发性体积较大的肿块 ,边界不清 ,瘤内及瘤周可见扩张的胆管。 ( 2 )动脉期 :早期边缘不规则环状明显增强。 ( 3 )门脉期 :病灶进一步呈网格状增强 ,常略低于正常肝实质增强。 ( 4 )延迟期 :病灶不均匀向心性增强 ,略高于正常肝实质。结论 :胆管细胞型肝癌的CT表现有特征性 ,在与肝内其他常见的占位性病变的鉴别方面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影响混合型肝癌(CHCC-CC)和肿块型肝内胆管细胞癌(MF-ICC)患者手术切除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搜集2015年10月至2017年5月在本院行外科手术切除的CHCC-CC和MF-ICC患者69例,所有病灶均经病理证实.入组患者术前1个月内行肝脏MRI平扫+增强扫描,其中MF-ICC 42例,CHCC-C...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肝、胆囊神经内分泌癌的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回顾原发性肝、胆囊神经内分泌癌(PHGNC)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症状。方法 患者5例,男1例,女4例。长期腹泻4例,药物难以控制,其中伴腹痛2例;肿瘤出血,导致肝破裂1例。超声检查5例,CT检查4例,肝动脉造影检查3例。肿瘤发生在肝脏3例,发生在肝脏及胆囊1例,发生在胆囊1例。手术证实3例、活检及尸检证实各1例。结果 肝内多发肿瘤3例,单发肿瘤1例。超声表现:肝内不均匀强回声肿块2例,不均匀低回声肿块1例,内有一些小液化区,瘤体彩色血流丰富;肝内以囊性为主的巨大囊实性肿块1例;1例胆囊肿瘤表现为胆囊壁隆起性结节,无特异性征象。CT表现:肝脏内不均匀密度肿块,增强扫描肿瘤轻度强化,瘤内有一些小液化区。肝动脉造影表现:肿瘤实体部分血流丰富,瘤体明显染色;巨大囊实性肿瘤表现为瘤内无血管,周围血管受压。结论 肝神经内分泌癌影像学表现为肝内不均质肿块,内部血流丰富,肿瘤明显染色;肿瘤巨大时可发生出血、坏死、囊性变;肿瘤易发生肝内转移;肿瘤预后差。胆囊神经内分泌癌表现为胆囊壁隆起性病变,无特异性征象。患者常有腹泻、腹痛症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肝脏原发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alignant fibrous histiocytoma,MFH)动态CT表现及其病理基础。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病理证实的肝脏MFH的动态增强CT表现及病理学表现。结果 CT显示肝脏MFH呈不规则的囊实性肿块,直径4~15 cm,平扫密度不均,内见更低密度影,边界欠清晰,增强扫描肿块呈渐进性不均匀强化,延迟扫描轻度强化,1例术前肺部、肝内转移,1例术后肝内、肺部转移,1例术后肝脏肿块复发;病理示瘤细胞多为梭形,细胞核较肥胖,形态不规则,部分可见瘤巨细胞,瘤细胞呈束状、漩涡状排列,间质少,可见炎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示:Vim、CD68阳性,CK、AFP、S100阴性。结论动态CT扫描能较好地显示肝脏原发MFH肿瘤内部结构。  相似文献   

13.
原发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是一种独特的肿瘤,可累及深部筋膜、四肢骨骼肌或腹膜后腔。它极少起源于肝脏,其MRI表现尚未有过报道。作者报道1例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肝脏原发MFH。男性,52岁。CT增强扫描证实肝右叶一巨大不均质肿块,内含大量液性密度成份,有多发分隔及壁结节,肿块无对比强化。动脉造影及肝静脉造影显示一个乏血管肿块压迫肝动脉及肝静脉。MRT  相似文献   

14.
例 1 男 ,5 3岁。有高血压史。右腹胀痛 3月余 ,入院检查发现右肋缘下扪及一直径 10cm大小肿块 ,AFP(- )。腹部CT检查发现 :①肝内弥漫分布囊性占位 ,边缘锐利 ,大小不等 ,增强后无强化 ;②肝脏左叶内见一低密度肿块影 ,大小约为 8.4cm× 12 3cm ,突出于肝轮廓 ,压迫胆囊、胰腺及门静脉。增强后动脉期明显不均匀强化 ,延迟期呈低密度 ;③双肾内可见弥漫性分布大小不等的囊性占位 ,左肾明显增大。CT诊断 :多囊肝、多囊肾 ,左叶巨块型外生性肝癌 ,肝硬化 ,脾大(图 1)。例 2 男 ,4 7岁。腹胀乏力半年 ,加重 2月入院诊疗 ,B超检查发现右…  相似文献   

15.
转移性肝癌的CT影像中出现病灶内钙化为少见征象 ,病灶内多发钙化则极为罕见。笔者发现 1例胃粘液腺癌患者术后 3个月肝内转移且病灶内多发钙化 ,报告如下。患者因肝区疼痛做CT检查 ,肝脏实质内未见异常密度灶(图 1) ,后经胃镜活检诊断为胃粘液腺癌 ,并经胃大部切除术后病检证实。术后放疗 1月自动出院。 3个月后因上腹胀痛 11d再次入院。查体 :右上腹压痛 ,无反跳痛 ,肝区叩击痛阳性 ,右肋下及剑突下均可触及肿大肝脏 ,质硬。CT复查示 :肝脏明显增大变形 ,左右叶比例失调。肝实质内弥漫分布多个大小不等、类圆形高密度灶 ,CT值 13…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儿童肝脏未分化胚胎性肉瘤(UES)的MSCT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8例肝脏UES患儿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结果:8例均表现为肝内单发囊实性肿物,最大径8.9~21.4 cm;肝右叶4例,肝左叶1例,累及左右叶3例;囊性为主6例,内见大片出血、坏死;实性成分为主2例,中心见多发小囊变坏死;肿块边界多清楚...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螺旋CT对胆囊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资料较完整的18例胆囊癌。结果:胆囊癌呈软组织肿块型7例,厚壁型6例,腔内结节型3例,混和型2例。肝脏受侵犯5例,淋巴结转移2例,肝内、外胆管扩张3例,腹水1例,3例合并胆囊炎、胆囊结石。结论:螺旋CT对胆囊癌的诊断和预后评估有很大的价值。可为临床手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少见部位的原发性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tumor,NET)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6例原发性NET的影像学资料,男5例,女1例,年龄51~71岁,平均58岁。肝脏、肾脏、膀胱、肠系膜各1例,胆囊2例。术前4例仅行CT检查,2例行CT和MRI检查。结果 6例中5例属于低分化神经内分泌癌(neuroendocrine carcinoma,NEC),分别位于肝、胆囊、肾及肠系膜,1例膀胱高分化NEC。肝脏原发性NET表现为大肿块伴周边多子灶,肺及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增强后呈不明显环形、分隔状强化。2例胆囊原发性NET分别为肿块型和厚壁型,肿块型1例巨大,随访晚期可见坏死,厚壁型1例黏膜中断,囊壁局限性增厚并肝脏浸润,2例强化均不明显,无腹腔内淋巴结转移。肾脏原发性NET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小结节,合并肝多发转移,增强后原发灶及转移灶均轻度强化。肠系膜NET中央坏死,增强后肿块呈轻度环形强化,灶周见肿大淋巴结,邻近肠系膜受牵拉呈辐射状。膀胱原发性NET表现为黏膜下密度不均匀结节影,MRI显示中央囊性部分呈长T1、长T2信号;病灶周壁及中间分隔呈短T...  相似文献   

19.
胆管内生长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胆管内生长型肝内胆管细胞癌(IICC)的CT表现特征。方法:对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1例IICC的临床及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11例ICIG中4例为周围型,5例为肝门型,2例同时侵润肝门及肝内胆管(下称混合型)。肝叶或肝段肝内胆管扩张,伴有或不伴有胆管内乳头状肿块、无定形态结构或只有轻度的扩张胆管密度增高是IICC的CT特点,管内肿块的大小决定了其是否在CT表现出来。结论:IICC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对提高本病的术前CT诊断的准确性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大鼠肝癌模型的制作方法。方法 :用60 Co照射和氢化可的松联合免疫抑制 13只Wis tar大鼠。将CBRH 7919大鼠肝癌细胞悬液注入 1只大鼠皮下 ,2周后将生成的肿瘤组织剪成小瘤块 ,匀浆后制成细胞悬液 ,在超声引导下将细胞悬液接种于 12只大鼠肝脏 ,并用超声观察肿瘤生长。 2周后处死动物 ,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12只肝脏种植的大鼠中有 1只在实验中死亡 ,接种 2周后超声检查发现 10只肝内有肿块生成 ,1只肝内接种失败。病理类型均为肝细胞性肝癌。大鼠肝癌原位模型成功率为 83 .3 %。结论 :超声引导下在免疫抑制大鼠内穿刺接种制作大鼠肝细胞癌模型 ,是一种操作方便、简单、成功率高的方法 ,便于肝癌影像学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