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健康教育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的改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孤独症患儿父母的心理需求及相应护理对策。方法 运用自行设计的患儿家属心理状态调查表对80名不同职业、不同文化程度的儿童孤独症患儿父母的心理需求进行调查。结果 调查对象最迫切需要的是能及早纠正孩子的异常行为。学历层次较低的患儿父母,他们更注重的是孩子异常行为的纠正,而对于与患儿间的交流时机、方式、内容和技巧运用方面的需求意识还有待提高。结论 对患儿父母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及健康宣教能提高患儿父母对儿童孤独症的认知水平,促进父母与患儿的情感交流,减轻家长的焦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孤独症患儿父母的心理需求及相应护理对策。方法运用自行设计的患儿家属心理状态调查表对80名不同职业、不同文化程度的儿童孤独症患儿父母的心理需求进行调查。结果调查对象最迫切需要的是能及早纠正孩子的异常行为。学历层次较低的患儿父母,他们更注重的是孩子异常行为的纠正,而对于与患儿间的交流时机、方式、内容和技巧运用方面的需求意识还有待提高。结论对患儿父母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及健康宣教能提高患儿父母对儿童孤独症的认知水平,促进父母与患儿的情感交流,减轻家长的焦虑。  相似文献   

3.
浅谈儿科护理中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住院对患儿及家长都是一种负性生活事件,是一种较强的心理应激源。根据心理应激理论,患儿家长在患儿住院期间将产生相应的心理反应,家长的焦虑、恐惧等与患儿的心理表现是相互影响的。儿科护理对象是0—14岁的儿童,但由于儿童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限,进行心理护理非常困难,很难达到预计的效果和目的,在护理工作中,对家长进行心理护理,通过家长及其与患儿亲密的关系和熟悉的表达方式做好患儿的心理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家庭坚韧性在学龄前孤独症儿童母亲心理弹性和疾病获益感间的中介效应,为制订学龄前孤独症儿童家庭干预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在莆田市4所机构进行干预治疗的205名学龄前孤独症儿童母亲为研究对象。使用疾病获益感量表、心理弹性量表、家庭坚韧性量表对其进行调查。采用AMOS 23.0软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中介效应分析。结果 :205名孤独症儿童母亲疾病获益感总分为(65.27±15.41)分,心理弹性总分为(54.89±17.04)分,家庭坚韧性总分为(34.98±6.89)分,三者均呈正相关(P<0.001)。家庭坚韧性在心理弹性与疾病获益感间发挥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为0.230,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35.44%。结论 :家庭坚韧性在孤独症儿童母亲心理弹性与疾病获益感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医护人员应采取积极措施提高母亲的心理弹性和家庭坚韧性,以提高其疾病获益感水平。  相似文献   

5.
家长的心理护理对住院患儿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萍  吕淑华 《护士进修杂志》2006,21(10):953-955
在儿科开展整体护理,护理对象是0~14岁的儿童,由于语言表达能力及理解能力有限,进行心理护理难度较大,因为儿童的心理护理很大程度上是对家长的心理支持,有研究表明家长的心理状态对儿童有直接的影响。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开展了对住院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指导,取得良好的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住院手足口病患儿家长的心理状态,寻求良好的心理干预措施。方法收集2009年5—12月89例手足口病患儿家长(观察组)的资料,并选择同期在感染科住院治疗的麻疹患儿家长(对照组)80例,用自制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两组家属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查。对观察组患儿家长进行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等干预,比较干预前、后手足口病患儿家长的心理状态。结果干预前观察组家属焦虑、抑郁、愤怒、无助、自责发生率分别为79.8%,74.2%,69.7%,66.3%,57.3%,均高于对照组发生率36.3%,42.5%,23.8%,12.5%,18.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33.0,17.4,35.6,50.5,26.3;P〈0.01);干预后观察组患儿家长SCL-90各因子评分(除偏执外)均较干预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手足口病患儿家长存在焦虑、抑郁、愤怒、无助和自责,针对其心理问题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可使家长全身心地配合患儿的治疗及护理,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唇腭裂患儿家长的心理状况并探讨其心理护理方法。方法调查94例唇腭裂患儿家长的心理状况,并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探讨干预效果。结果94例患儿家长均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问题,心理护理干预前自我评定抑郁量表(SDS)及自我评定焦虑量表(SAS)评分均明显高于国内常模(P<0.01);经心理护理干预,SDS及S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且干预后评分与国内常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唇腭裂患儿家长普遍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问题,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其心理状况,对患儿积极接受治疗及健康成长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外伤性鼓膜穿孔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外伤性鼓膜穿孔中的作用。方法对86例外伤性鼓膜穿孔患者进行交谈、调查、观察等形式,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制定护理计划,在基础护理的同时根据不同的心理状态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比较护理前后患者行为状况变化。结果心理护理前主动配合治疗护理30例(34.9%),被动配合56例(65.1%),心理护理后主动配合治疗护理80例(93.2%),被动配合6例(16.8%),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根据对患者进行心理状况分析,给患者实施相应的心理护理,绝大多数患者均能表现出较好的合作态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7月~2017年6月收治的96例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按照随机数字分组法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施行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孤独症行为评分(ABC)、Gesell发育评分及家长心理状况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儿护理后的ABC评分、Gesell发育评分较护理前明显改善(P0.05),且护理后,观察组ABC评分、Gesell发育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家长护理后的焦虑、抑郁评分均较护理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护理后的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家长的护理满意率为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综合护理对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进行干预,可有效减轻其孤独症症状,促进其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有利于改善患儿家长的心理状况,提高其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高校学生患者就医心理状态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高校学生患就医心理状态。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根据就医心理状态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观察比较护理前后高校学生就医心理状态的变化情况。结果:高校学生患就医心态有自负心理,侥幸心理,好强心理,怀疑心理,对抗心理,心理护理前后有显差异(P<0.01)。结论:加强心理护理能改善高校学生就医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孤独症患儿家长赋能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 方法 2021年1月—8月,在遵义市某特殊儿童康复机构,运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中文版特殊儿童家长赋能量表、Zarit照顾者负担量表、中文版特殊儿童家长需求量表及K10心理健康状况量表调查320名孤独症患儿家长。 结果 中文版特殊儿童家长赋能量表总分为(84.75±14.85)分,家庭管理维度得分为(21.50±3.78)分、自我效能维度得分为(18.27±3.68)分、利用服务的能力维度得分为(13.94±3.46)分、利用服务的行为维度得分为(11.49±2.98)分、对服务系统的了解维度得分为(10.38±2.94)分、倡导改善服务维度得分为(9.17±2.96)分;多重线性回归结果显示,患儿康复治疗费用报销、照顾者负担、家长需求、心理健康状况是孤独症患儿家长赋能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 结论 孤独症患儿家长赋能现状有待改善,采用医保报销加残联补助方式报销的家长赋能水平较高;当家长照顾负担越重,需求越高,心理健康状况越差,其赋能水平越低。未来可参照影响因素制订孤独症患儿家长赋能的干预措施,减轻患儿家长的照护负担。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发育障碍儿童康复及其影响因素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发育障碍儿童接受康复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北京市残疾儿童调查中确定的三类发育障碍儿童269人,其中智力组237人、肢体组57人、精神组26人。结果智力组从未接受过康复训练/医疗的比例为71.31%;肢体组为33.93%;精神组为42.31%;康复服务主要集中在功能训练和医学治疗方面,心理咨询等服务极少;发育障碍儿童是否采取康复的影响因素包括独生子女与否(P<0.01)、母亲年龄(P<0.001)、母亲文化程度(P<0.05)、父母是否知道发育迟缓儿童需早期干预(P<0.001)、合并残疾种类数(P<0.001)等。结论影响残疾儿童康复的影响因素很多,应该对贫困家庭采取康复救助政策,当务之急是加强康复服务方面的健康教育,对残疾人及其家属开展康复知识普及服务。  相似文献   

13.
白血病患儿父母的心理应激反应及其心理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白血病患儿所致的经济和精神负担对父母心理的影响,并探讨其心理应激障碍的预防和护理对策。方法选择同期住院的白血病儿童父母和一般性疾病儿童父母为受试样本,分析经济和精神负担,采用事件影响量表(修订版)、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测定患儿父母的心理应激反应程度。结果白血病患儿父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明显大于一般性疾病儿童的父母(P<0·01);在总应激反应强度、闯入、警觉及焦虑水平上,白血病儿童父母也明显高于一般性疾病儿童父母(P<0·05)。结论面对严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白血病儿童父母出现了强烈的心理应激反应,主要表现为明显的闯入、警觉及焦虑症状。在心理护理中,应减少应激源带来的经济和精神压力,提供足够的社会支持,帮助他们采用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促进患儿父母的适应性行为。  相似文献   

14.
PICU危重患儿家属心理反应及需求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危重患儿父母的心理反应及心理需求,为临床医疗护理工作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PICU100例危重患儿的父母进行心理反应测定及心理需求调查。结果患儿父母心理反应包括:担心患儿得不到很好的照顾、担心治疗失败、担心后遗症、对治疗方法不了解、担心经济问题、不了解疾病等出现焦虑,与常模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心理需求包括:希望医护人员更好地关心和照顾小儿,希望医护人员发挥最好的医术将患儿疾病治好;希望医护人员多解释病情,及时通报病情变化。结论PICU抢救危重患儿的同时要注重患儿父母的心理反应以及心理需求,给予家属早期心理干预,积极沟通,加强业务学习和技能训练,为患儿提供精湛的技术,提供更加温馨的医疗护理及多形式的健康知识教育,使患儿父母了解PICU的管理模式及更多疾病的相关知识,消除紧张、焦虑、甚至抑郁等负性心理,提高护理工作效率,有利于患儿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分析哮喘患儿父母心理弹性现状,以期为促进患儿父母心理健康,提高其对患儿的照护能力提供参考.方法 2021年1—7月,对医院收治的哮喘患儿父母209名进行调查.调查问卷采用心理弹性量表.结果 哮喘患儿父母心理弹性得分为56.35±16.35分.经单因素筛选,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患儿母亲的心里弹性水平低,家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尿道下裂儿童心理行为问题,为进一步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Achenl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对2010年1月~2011年5月收入我院泌尿外科进行手术治疗的216例尿道下裂患儿的父母进行问卷调查,评定先天性尿道下裂患儿心理行为问题。结果:216例尿道下裂患儿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问题,而且不同年龄段患儿的行为问题有不同特点。结论:在关注疾病治疗的同时,护士应该了解患儿的心理变化和情绪反应,给予正确、及时的关爱和引导,提高患儿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颜面部血管瘤患儿父母对疾病认知和心理状况,为临床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2009-2010年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和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问卷,对80名患儿父母的疾病认知和态度以及心理状况进行调查。结果患儿父母对血管瘤疾病知识的了解程度较差,对待患儿罹患疾病存在震惊、内疚等负性心理;但所有父母都认为应该早期治疗疾病,88.8%的患儿父母有信心坚持治疗;颜面部血管瘤患儿父母的焦虑和偏执、人际关系和恐怖因子与常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学历的父母对血管瘤疾病的认知和态度存在差异,而患儿父母的疾病认知和态度又对其心理健康状况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结论医护人员应针对颜面部血管瘤患儿父母的不同特点进行个性化干预,通过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帮助其调整心态,指导他们在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的前提下帮助患儿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改善患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孤独症儿童家长应对方式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孤独症儿童家长的应对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F - COPES中文版对93名孤独症儿童家长进行调查.结果 孤独症儿童家长的F - COPES总分为(95.95±11.74);不同家庭人均月收入、对待孩子病情的态度、母亲年龄的F - COPES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家长能面对孩子患孤独症这一家庭压力并采取一定的应对措施;家庭人均月收入、对待孩子病情的态度、母亲年龄是孤独症儿童家长应对方式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