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充分的循证医学证据证实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二级预防及急性期治疗中有明确的疗效,阿司匹林已成为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基础用药,是目前唯一被各指南推荐用于一级预防的抗血小板药物。临床获益机制除抑制血小板聚集外,还与其抗感染、抗氧化和改善血管壁内皮细胞功能及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干预动脉粥样硬化进程的机制有关。基于阿司匹林的上述作用,临床上广泛用于防治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2.
每天一片阿司匹林助长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司匹林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解热镇痛药,主要化学成分为"乙酰水杨酸",除解热镇痛外还有抗炎、抗风湿及抑制血小板聚集的功能.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发现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能够作为预防急性心肌梗死、心绞痛、脑卒中后等心脑血管疾病以及外周动脉闭塞性疾病、深静脉血栓形成、手术后的血栓形成的药物,也可用于有心脑血管瘤危险病人(如高血压、糖尿病)的一级预防.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PCI术后应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致上消化道出血情况及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对我院2013年10月-2016年2月心内科行PCI术且应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90例患者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记录并比较消化道出血组与未出血组患者年龄、性别比例、烟、饮酒史、合并基础病情况、联合用药情况、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b)、肌酐(Cr)等血液指标,并对有差异指标做相关性分析。结果年龄≥60岁、有吸烟史、合并高血压、PLT异常、Cr水平上升、Hb降低患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的比例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60岁)、有吸烟史、合并高血压,PLT异常、Cr上升、Hb降低是上消化道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PCI术后应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致上消化道出血影响因素较多,注重这些因素并提前做出干预,可降低PCI术后应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4.
目前,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对冠心病、脑中风(卒中)等心脑血管事件的预防作用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但是.抗血小板药物是一柄双刃剑,在防治冠心病、脑血管病和下肢动脉疾病的同时.因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导致消化道出血的事例,在临床上并不少见。那么.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后.出现消化道症状怎么办?出血后,还可以继续应用吗?如何保护消化道不受伤害呢?  相似文献   

5.
《健康世界》2010,(7):18-19
目前,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对冠心病、脑中风(卒中)等心脑血管事件的预防作用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但是,抗血小板药物是一柄双刃剑,在防治冠心病、脑血管病和下肢动脉疾病的同时,因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导致消化道出血的事例,在临床上并不少见。那么,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后,出现消化道出血症状怎么办?出血后,还可以继续应用吗?如何保护消化道不受伤害呢?  相似文献   

6.
<正>心脑血管疾病是目前导致人类死亡的首要原因。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血脂异常和血小板聚集是其病变基础,因此抑制血小板聚集的药物阿司匹林作为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用药,使用人群非常广泛,长期位居医院药品销售量前列。经常有患者询问,“我需要服用阿司匹林吗”  相似文献   

7.
杨响光 《家庭医学》2007,(24):47-47
阿司匹林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解热镇痛药,主要化学成分为“乙酰水杨酸”,除解热镇痛外还有抗炎、抗风湿及抑制血小板聚集的功能。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发现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能够作为预防急性心肌梗死、心绞痛、脑卒中后等心脑血管疾病以及外周动脉闭基性疾病、深静脉血栓形成、手术后的血栓形成的药物,也可用于有心脑血管瘤危险病人(如高血压、糖尿病)的一级预防。由于该药在解热镇痛、抗血栓形成使用的剂量情况下很少引起不良反应,所以这种预防作用对延长适宜人群的寿命方面是有较大帮助的。[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多人知道服用阿司匹林可以起到预防心脑血管病的作用,但不知道应如何服用,特在此作简单的介绍。阿司匹林原本是用于解热、镇痛、抗炎的药物,由于这一药物还能抗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因此被应用于防治心脑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9.
肖爽 《长寿》2008,(2):21-21
每到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不少患者及家属就惶惶不安起来.生怕旧病复发或病情恶化,纷纷来门诊部要求输液,疏通血管。有的人甚至认为,换季的时候,隔半年就该吊吊瓶子,通通血管。眼下患者输液的成分主要是一些活血化瘀、降低血黏度、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这些药物从理论上讲可能对防治心脑血管病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
匡彬 《现代医院》2011,11(2):39-40
目的对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在大面积脑梗塞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与探讨,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法选取80例符合研究条件的大面积脑梗塞患者,将其分为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40例),同时对其实施相应治疗措施且对其进行观察与数据统计,然后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00%,且该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及日常生活能力均好于常规治疗组患者(p<0.05p、<0.05)。结论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对提高大面积脑梗塞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降低死亡率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桔丙酯(propyl gallate,PrG,曾用名通脉酯、赤芍801)由中药赤芍的活性成分-没食子酸经酯化反应合成,因含有没食子酸丙酯而具有更强生物效应,为全新的化学合成单体药物。桔丙酯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抗炎、抗自由基、扩张血管和改变血液流变、改善微循环等作用,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较有前途的一种药物,而且具有比阿司匹林更强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2005年1月~2006年4月笔者应用桔丙酯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62例,与对照组相比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循证应用阿斯匹林防治心脑血管疾病(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随着社会的发展,心脑血管血栓性疾病 (心肌梗死、脑卒中)急剧增长,已成为威胁人们健康长寿的重要杀手,我国每年约有25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已占我国人群死因的第一位。据研究,自发性血小板聚集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因。有显著自发性血小板聚集者,5年内无急性心  相似文献   

13.
《rrjk》2017,(14)
灯盏花素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扩张血管、改善血液流变学微循环、抑制纤维蛋白和炎症反应等作用。本文综述了灯盏花素在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及并发症和其他疾病中的临床研究及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4.
冠心病(CHD)是当今威胁人类健康的最重要疾病之一,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尤高 [1].目前已知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是导致CHD患者发生临床急症的病理基础,其中血小板是体内参与血栓形成的最主要成分,在粥样硬化血栓形成过程中血小板活化和聚集起核心作用,因此,采取适当的抗血小板治疗有助于减少CHD患者临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我们对2个干休所142名离休干部CHD患者应用抗血小板药物的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比较单核细胞-血小板聚集物(MPA)在健康人群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中的表达,探讨MPA与心脑血管疾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84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包括急性组11例(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梗死),慢性组65例(症状相对平稳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脑梗死),轻型组8例(原发性高血压、短暂陛脑缺血发作);另选取3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14、CD41,从而得出MPA表达的百分率.结果 MPA表达的百分率急性组最高为(86.10±5.84)%,并随病情的缓解而逐渐降低,依次为慢性组(63.23+17.77)%、轻型组(49.70±9.29)%和对照组(7.28±2.94)%,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PA测定在心脑血管疾病诊断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并对判断病情轻重、预测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治疗范围及适应症 复方丹参滴丸在临床上广泛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的预防、治疗、急救。长期服用可降低血脂、降低血粘度、抗动脉硬化、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优于小剂量阿司匹林)。在治疗上主要用于扩张心脑血管,增加心脏供血、改善微循环。作急救时,用滴丸剂型,起效成分吸收快,3分钟可迅速缓解心绞痛。复方丹参滴丸不仅用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同时也可用于  相似文献   

17.
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动脉血栓栓塞性疾病是人类重要的致死疾病之一.而血小板的激活、黏附、聚集、释放是动脉血栓启动的一个重要机制.多个有关抗血小板药物的大规模随机对照临床试验[1]以及对此的荟萃分析[2]表明,在有血管阻塞性疾病患者中应用阿司匹林及其他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可减少大约25%的严重动脉血栓栓塞事件.现通过对抗血小板药物的作用机制、有效性、不良反应及最佳剂量与最近有关的大规模临床试验的回顾,从而为临床动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防治中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8.
王二辉  刘莹 《现代保健》2010,(29):194-196
随着人口老龄化时代的到来,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日益增加,已经成为导致我国居民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如环氧化酶-1受体抑制剂阿司匹林和噻吩并吡啶类药物P2Y12受体拮抗剂氯吡格雷等是最为常用的治疗药物.但它们在有效性,患者耐受性,对血小板抑制作用的特异性,以及不同患者对药物反应的差异性等方面都有不足之处.目前一些新型的P2Y12受体拮抗剂类抗血小板药物已经进入临床,初步结果显示其作用更强,与传统药物相比更加安全和方便.现对常用P2Y12受体拮抗剂类抗血小板药物及正在研究中的此类新药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19.
去纤维蛋白原酶(去纤酶)具抗凝、去纤、直接溶栓及抑制血小板聚集等多种效应,临床上已用于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病。自1996年9月以来,我们应用去纤酶治疗了部分缺血性心脑血管病人,现总结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20.
潘生丁(persantine),又称双嘧哌胺醇,具有扩张冠状动脉,降低冠脉阻力,增加冠脉血流量的作用。自1961年首次人工合成后,临床上多用于治疗急、慢性冠状动脉功能不全、心绞痛等疾病。目前,潘丁生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抗病毒作用,临床应用广泛,现予以综述如下。一、作用机理 1.抑制血小板聚集据报道,潘生丁能抑制血小板cAMP磷酸二脂酶的作用,从而使血小板中cAMP增多,抑制二磷酸腺苷(AD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