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陈振云  陈晓敏 《宁波医学》2000,12(4):157-160
目的 观察右室起搏对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患者的远期治疗效果及预后 影响。方法 采用有创血液动力学监测及超声多普勒方法观察右室起搏前、后(2小时、12周、4年)病人的血液动力学及形态变化。结果 右室起搏4年后临床症状、心功能、血流动力学及形态学均显著改变,在前向运动(SAM)、左这球以出道(LVOT)血流速、左室流出道压力阶产左(LVOTG)、左室舒张末压(LVEDP)、心输出量(CO0及心脏指数(CI  相似文献   

3.
应用国产无创性心脏起搏监护仪对34例患者进行了经胸壁心脏起搏,其中11例监测左、右心室压及主动脉和肺动脉压,23例抽取肺动脉血用Fick氏法测心排血量。各参数均与右室心内膜起搏对比,结果获得与心内膜起搏相似的血流动力学效果。结果表明,无创性经胸壁心脏起搏确是一种简便、快速、有效的临时起搏方法。  相似文献   

4.
对17例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不同频率右心室起搏,观察心排血量,心排血指数及主肺动脉压力的变化,发现80次/min起搏时血液动力学效应最佳。指出这种方法对选择适宜频率起搏是有益的。患者基础频率越低,心脏阻滞部位越重,预后亦越差(p<0.05)。  相似文献   

5.
对17例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不同频率右心室起搏,观察心排血量,心排血指数及主肺动脉压力的变化,发现80次/min起搏时血液动力学效应最佳。指出这种方法对选择适宜频率起搏是有益的。患者基础频率越低,心脏阻滞部位越重,预后亦越差(p<0.05)。  相似文献   

6.
右心腔不同部位起搏对犬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犬右心腔不同部位起博的急性血液动力学变化。方法:选用健康犬10只,先后进行右心房起搏(RAP),希氏束近端起的搏(HBP)和右心室腔内近心尖部起搏(RVP),并测定有关血液动力学参数。结果:与RAP比较,在HBP状态下平均肺动脉压,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和左室舒张末压(LVEDP)升高,心输出量(CO)降低,等容收缩期左室压力最大上升速率,等容舒张期左室压力最大下降速率,左室松弛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右室不同部位起搏的急性血流动力学效应,进一步明确最佳心室起搏部位。[方法]入选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患者47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24例)植入临时起搏电极至右室心尖部组,B组(23例)植入临时起搏电极至右室流出道,其后两组患者均植入永久起搏电极至右室高位间隔部。比较不同部位起搏下的每搏量(SV)、左室舒张末期直径(LV)、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房内径(LA)以及QRS波时限的差异。[结果]右室流出道与心尖部起搏比较,LVEF和SV值略有改善P=0.071,P=0.043,LVD和LAD,以及QRS波时限变化不大。高位间隔和右室心尖部起搏比较,LVEF值、SV以及QRS波时限明显改善,P值分别为0.007和0.002以及P<0.001;LVD和LAD无变化。高位间隔和右室流出道起搏比较,LVEF值和SV以及QRS波时限有所改善,P值分别为0.017和0.014,以及P<0.001;LVD和LAD无变化。[结论]高位间隔起搏明显优于流出道和心尖部起搏。而流出道起搏略优于心尖部起搏。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两种心脏疾病双腔生理性起搏不同房室间期 ( AV interval)程控对血流动力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缓慢心律失常患者 1 5例 ,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患者 ( HOCM) 6例 ,术后分别程控二种心脏疾病起搏器的 AV间期 ,并测定左室射血分数 ( LVEF)、每搏量 ( SV)和 (或 )左室流出道 ( LVOT)压力阶差 ,评价最佳 AV间期时心功能变化。结果 :病窦综合征患者 AV间期长于自身 PR间期、房室传导阻滞患者 AV间期为 0 .1 6~ 0 .1 8s,HOCM患者 AV间期为 0 .1 0~ 0 .1 2 s及 CHF患者 AV间期短于自身 PR间期时 LVEF和 SV最佳 ( P<0 .0 5或 0 .0 1 ) ,HOCM患者LVOT压力阶差下降最显著 ( P<0 .0 0 1 ) ,心功能 ( NYHA分级 )平均提高 1~ 2级以上 ,运动耐量亦有一定提高。结论 :不同心脏疾病双腔生理性起搏适宜的 AV间期程控可以获得最佳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及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9.
朱莹 《浙江医学》1996,18(3):184-184
DDD起搏器(P波和R波触发和抑制房室顺序起搏器,即全自动起搏器)是目前我国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起搏器,对其血流动力学的研究近期进展迅速,现综述如下。 一、DDD起搏的优势 具有心房心室双腔顺序起搏,P波和R波双重感知、触发和抑制双重反应,从而模拟人类窦房结和房室结功能,保持正常房室收缩顺序的同步性,保存心房辅助泵的作用,加速心室充盈,提高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使Frank-Starling曲线右移,同时促进心房血的转输,降低心房内压,利于腔静脉血回流。与VVI起搏(心室按需起搏)相比,DDD起搏使心输出量(CO)  相似文献   

10.
李守萍  张民 《河北医学》2015,(3):386-389
目的:观察心脏再同步化起搏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已确诊的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80例,分为药物治疗组(对照组)40例和心脏再同步化起搏治疗组(实验组)40例,比较CRT患者术前与术后1周、对照组与实验组出院后6月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QRS时限、6min步行试验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术后1周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优于术前,实验组患者出院后6月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心脏再同步起搏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从而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11.
过多的和不必要的右心室心尖部起搏对心脏可能产生不利的影响,增加房颤及心力衰竭的发生率。现就右室心尖部起搏对起搏依赖病人心脏结构及功能的急性及中长期影响及机制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2.
①目的观察和分析右心室起搏对左心室舒张和充盈动力学的影响。②方法利用脉冲多普勒分别测量53例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的病人在自发心律和80次/min的起搏心律时的左室舒张和充盈参数。其中27例术前存在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A组),26例术前无左束支传导阻滞(B组)。③结果A组病人的左室舒张和充盈参数在心律变换前后无显著性变化(t均<2.0,P均>0.05),而B组病人起搏心律时的快速充盈减速时间和左室等容舒张时间显著性延长(t=2.98,P<0.01;t=3.96,P<0.001)。当两组病人依同一频率起搏时,左室舒张和充盈参数在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t均<2.0,P均>0.05)。④结论右心室起搏导致了一种与左束支传导阻滞相似的左室舒张和充盈形式。  相似文献   

13.
①目的 探讨经食管心室起搏的临床应用效果。②方法 随机选择行电生理检查的病人 6 9例 ,采用自行设计的导电球囊电极导管进行经食管心室起搏 ,并与普通金属环电极导管起搏结果进行比较。③结果 应用导电球囊电极导管起搏的 6 9例中 6 7例顺利完成经食管心室起搏检查 ,成功率 97.1% ,平均起搏电压 (2 3.6 8± 3.95 )V。应用普通金属环电极导管起搏 4 1例成功 ,成功率 5 9.4 % ,平均起搏电压 (38.6 7± 1.2 8)V。两种导管起搏电压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t=2 5 .0 6 ,P <0 .0 1) ,两种方法的成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χ2 =5 5 .5 6 ,P <0 .0 1)。④结论 应用导电球囊电极导管心室起搏较普通金属环电极起搏具有成功率高、起搏电压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生理与非生理性起搏对术后心房颤动及心功能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观察生理性与非生理性起搏对心房颤动和心功能的影响。②方法安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治疗的103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病人,其中,生理性起搏者包括心房按需起搏(AAI)及右室双腔起搏(DDD)共47例,非生理性起搏即心室按需起搏(VVI)者56例,对其心房颤动的发生情况和心功能状况进行自身和组间对比分析。③结果生理性起搏者心脏左房射血分数(LVEF)较起搏前明显增加(t=4.53,P<0.01),E/A比值亦显著升高(t=2.16,P<0.05);而非生理性起搏者LVEF较起搏前明显降低(t=7.29,P<0.01),左房内径(LAD)明显增大(t=5.28,P<0.01),E/A比值下降(t=2.29,P<0.05),左室收缩及舒张末期内径(LVDd)增大(t=2.48,P<0.05)。术后6月两组病人LVEF、E/A比值、LAD、LVDd相比,差别有显著意义(t=5.54~8.13,P<0.01)。生理性起搏组心房颤动的发生率由术前的44.7%降至术后的12.8%(χ2=11.7,P<0.01),非生理性起搏组发生率由术前的32.1%上升至术后的46.4%(2χ=10.4,P<0.01)。术后两组间心房颤动发生率相比,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3.5,P<0.01)。④结论生理性起搏可以降低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尤其降低心房颤动发生率,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5.
综述近20年来本院在心脏起搏器临床应用研究的几个方面:(1)锁骨下静脉穿刺插入电极技术;(2)锁骨下静脉远端穿刺插入电极技术;(3)髂静脉穿刺插入电极技术;(4)防止小儿安置起搏器后生长造成电极脱位的研究;(5)永久性起搏电极拔除术的研究;(6)紧急床边心脏起搏技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乌拉坦麻醉开胸家兔,RM—6000型八导生理多用仪同步记录左心室内压(LVP)、左心室内压最大变化速率(dp/dtmax),左心室舒张末期压(LVEDP)动脉血压(AP),心率(HR)、心输出量(CO)。按文献报导的方法计算共同最高等容收缩压条件下的心肌收缩成分缩短速度(VCE—CPIP)、左室作功指数(LVWI)、心脏指数(CI)、心搏指数(SI)。静脉注射古洛酸伯喹2 mg/kg 给药后3分钟时,上述指标均明显降低;但 LVEDP 有有明显变化。。给药后6分钟时仍然有所降低,30分钟时恢复给药前水平。结果提示:静脉注射古洛酸伯喹对心脏功能和血流动力学可能产生抑制性影响,但这种影响是短暂并可恢复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右心室间隔部(RVS)不同部位起搏QRS时限(QRSd)与心室收缩同步指标的不同,寻求最佳生理性起搏部位。方法选择63例行双腔起搏器植入术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病人,根据心室电极植入部位不同,分为高位组(20例)、中位组(25例)和低位组(18例),于术前和DDD起搏24h后测量QRSd、二尖瓣环平均收缩峰速度(LV-Sm)、室间隔和左心室后壁之间的运动延迟(SPWMD)、室间机械延迟(IVMD)。结果与术前相比,DDD起搏24h后,各组QRSd、SPWMD、IVMD均明显增大(t=11.55~25.29,P〈0.05);其中中位组QRSd最窄,IVMD、SPWMD最低,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456~148.648,t=4.08~16.51,P〈0.05)。各组术后LV-Sm均有降低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QRSd与△SPWMD、△IVMD均呈正相关(r=0.525~0.924,P〈0.05)。结论 RVS不同部位起搏均可导致心室电与机械活动同步性下降,二者下降程度呈正相关。中位间隔部可能为最理想的RVS起搏部位。  相似文献   

18.
人工心脏起搏显著改善了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的存活率和生活质量。在人工心脏起搏的发展历程中 ,生理性心脏起搏克服了非生理性心脏起搏的固有弊端 ,使起搏后的心脏功能状态更接近于正常的生理功能。植入生理性心脏起搏器是目前人工心脏起搏的发展发向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心脏起搏器植入后程控随访的方法、意义以及注意事项等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对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的患者进行程控随访,主要参数与指标主要包括参数设置、参数优化、降低输出电压、酌情开启自动化功能以及其他所需要的相关功能等几个方面。同时,对患者使用心脏起搏器的内容以及意义等进行记录与总结。所有患者程控随访的时间为手术后1周内开始,按照手术后每3个月进行一次程控随访的频率进行。386例患者中,359例患者得到定期程控随访(随访率93%)为程控随访(A)组。程控随访时间最长9年,最短4个月。27例未进行程控随访(B)组。二组患者生活质量满意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组随访后生活质量满意率为97%,B组为70%,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之后程控随访的过程必不可少,应该注意规范化与科学化,保证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后发挥良好的治疗效果。对永久心脏起搏器的程控随访意义重大,可以及时发现永久心脏起搏器在使用过程中功能异常,以较好的实现模仿生理性起搏,更好的实现简便操作和优化治疗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人工心脏起搏后的血液动力学状态是提高病人生活质量的关键。本文采用超声心动图研究了心脏起搏前,后的血液动力学变化,以评价不同起搏方式的血液动力学效应。方法:对32例植入人工心脏起搏器的病人,采用M型,二维及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了心室按需起搏(VVI)不伴室房逆传(A1组)和伴室房逆传(A2组)及房室顺序起搏(DDD)(B组)的左心结构,左室的泵血功能,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指标,结果:1,A1组与B组起搏后的心输出量(CO)明显增加(P<0.05),A2组则CO增加不明显(P>0.05),2.A1组的收缩及舒张功能均有受损,B组主要损害左室的舒张功能,对左室的收缩功能影响不明显。3.A2组起搏后血液动力学效应在三组间最差。结论:无论心室起搏(VP)还是房室顺序起搏(AVP)起搏后由于心率的增加均可使CO增加,但对左室的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害,VP伴室房逆传者最为明显,VP不伴室房逆传者次之,AVP损害程度三组间最轻,因此,AVP也并非真正的生理性起搏器,临床上提倡埋植更新近生理状态的起搏器(多部位心脏起搏),以保持良好的心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