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治黄不远温     
治阴黄用温药,古有成法,毋须赘述。但在治疗阳黄整个过程中,温药亦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笔者近年来治阳黄症不下百余例,由于及时、恰当地运用了温扶脾肾之药,明显地提高了疗效,缩短了黄疸病的疗程。分析温药宜于黄疸之理,其要有二:黄疸病因多属湿热瘀结,湿毒为其主要矛盾,湿为阴柔之邪,与热合虽有遏而生热的一面,同  相似文献   

2.
尹锡泰先生系我省名老中医 ,从事教学、临床5 0余载 ,学验俱丰 ,临床中运用补先天之法治疗疑难杂症 ,屡获奇效。今录验案数则 ,以窥一斑。增生性膝关节炎张某 ,女 ,60岁。 2 0 0 2年 1 2月 1 0日就诊。患者膝关节疼痛 ,伴蹲、跪动作障碍 1年 ,曾行理疗、口服中西药治疗 ,效果不佳。近 1月来加重 ,上下楼梯甚痛 ,下蹲、跪床、起立等动作均有障碍。诊见 :患者体胖 ,膝关节轻度肿胀 ,髌上韧带及内外膝眼处有压痛 ,膝关节屈伸障碍。实验室检查 :双膝关节 X线片示 :关节间隙变窄 ,髌骨边缘骨质增生 ;化验血沉、抗“O”均正常。诊为增生性关节炎…  相似文献   

3.
临证时每遇多个病种同时出现的情况,这使病情显得错综复杂,治疗每感棘手。通过多年临床观察,笔者认为:若遵中医辨证论治进行治疗,问答能迎刃而解。1 痹证、头痛、淋证合并案  高××,男,64岁,退休教师,1994年8月12日初诊。患者双下肢趾关节肿痛24年,伴头昏、头痛、左上肢麻木疼痛13年,小便涩痛,尿有余沥5年。曾多次住省、地级医院分别诊为痛风、高血压、颈椎病、前列腺增生等病证,血压最高达176/110mmHg,血尿酸最高时为720Wmol/L,经中西医、手术等治疗,症状时有缓解,但常无明显诱因…  相似文献   

4.
王清海教授熟读中医经典,植根临床,在心血管疾病的中医药防治方面有很深的造诣.他熟练运用中医药理论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在现代中医心血管领域有独特的创见.他认为心阳是维持心系正常运转的前提,心阳不足是血脉不通的主要原因,因此治疗心血管疾病应以温通为主要治法.文章首先从心、血、脉的生理、病理角度阐释了温通的理论基础;其次阐述了...  相似文献   

5.
耿虹 《四川中医》2008,26(3):39-40
本文主要论述湿邪所致病症的治疗常需用辛开、温散、温通和温补等治法,用药不离乎辛温、苦温、甘温甚至辛热之品,治湿不远温是治疗湿邪为患的一个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6.
朱平 《浙江中医杂志》2000,35(6):263-263
三七一药,张锡纯对其推崇备至,认为其能“治愈中西诸医不能治之大病,药性之妙用,真令人不可思议矣”(《医学衷中参西录》)。经笔者临床验证,其功确实可嘉,限于篇幅,兹举案例4则介绍如下。1 血管型头痛伴脂肪肝,前列腺肥大案汪某某,男,64岁。1996年1月23日初诊。患者头痛年余,曾于某医院诊断为血管性头痛,服阿司匹林等西药,始终不见效果。证见巅顶隐隐灼痛,旷日持久,烦闷莫支。头颅CT片提示:脑供血不足;心电图提示:ST段改变;B超诊断:脂肪肝,前列腺肥大。生化检查:甘油三酯3.26mmol/L,总胆固醇6.84mmol/L。舌质稍紫、苔薄白,脉弦细。证属…  相似文献   

7.
数千年来,在我国民间流传着非常丰富、简单而又疗效神奇的治疗疑难杂症的偏方。它是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之方,最适合家庭使用。偏方用药独特,组方巧妙,对某些病症每每收到意想不到的神奇效果。现总结几条,供朋友们参考。  相似文献   

8.
尿石症的病因病机认为湿热久蕴,煎熬尿液成石。这种认识的形成乃至苦寒渗利法的确立,长期指导临床实践并取得显著成效。然临证也有屡用苦寒渗利而不效者,提示这种认识不能完全概括尿石症的病因病机。笔者认为尿石症的形成尚与“气血郁滞、肾气亏乏”的病理因素有关,故尿石症治不远温,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张仲景止血不远温探析431400湖北省新洲县人民医院蔡柳洲张仲景止血不远温的学术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柏叶汤、小建中汤、黄土汤、’肾气丸、温经汤等方剂,在血证的治疗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笔者不揣疏陋,试就仲景原文精神,结合临床实践,探析止血不远温真谛...  相似文献   

10.
中药外治法与中医学的诸多治法一样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它不仅在内、外、儿、妇等科疾病的治疗方面显示出独特优势,而且在骨伤、皮肤、美容、肛肠科也极为常用,尤其在某些疑难病和危重病的救治过程中,能避免肝脏首过效应和有毒药物对机体造成的蓄积性损害,避免药物口服被胃肠道消化酶破坏,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笔者临证过程中运用中药外治法辨治某些疑难病证,疗效显著,现举隅于下.  相似文献   

11.
张长银 《国医论坛》2010,25(3):20-21
<正>寒者温之,古今常法。然而在眼底病变治疗中,温法除具有这种作用外,尚有许多特殊功用,在此,笔者不揣浅陋,将自己运用温法治疗眼底病证的临床实践及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温法乃八法之一,又称祛寒法,系用温热药物治疗寒证的方法。临证有温补、温散(包括辛温发表、温通等)之分。前者即《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言“寒者热之”,“劳者温之”,为里虚寒证素用之法,即本文所论之旨。至于后者,常用有温肺散寒、温中化湿、温肾壮阳、升阳益气等。  相似文献   

13.
温法在《伤寒论》中占有很重的分量 ,后世医家普遍认为“伤寒法在救阳”。《伤寒论》善于运用温法 ,从表证到里证 ,在所有六经病中 ,都有不同的温法 ,而不同阶段的温法 ,又各有其用药规律与特点。温散表寒 ,善用麻桂《伤寒论》中所涉及的表证 ,都是风寒之邪所致的表寒实证 ,辛温解表是《伤寒论》中治疗表证的基本法则。《伤寒论》所有解表的方剂 ,都是以麻黄或桂枝为君。无论是解表正治法的麻黄汤、桂枝汤 ,还是解表权变法的大青龙汤、小青龙汤、葛根汤、桂枝人参汤、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麻黄细辛附子汤等 ,无不突出以麻黄、桂枝挂帅 ,温散表…  相似文献   

14.
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巧妙运用寒热并用之法,其通过辨寒热部位、寒热主次等,或施以表里双解,或和解中焦,或清上温下,或阴阳双补,从多方面给后学树立了寒热并用之典范。《伤寒论》中涉及寒热并用方剂很多,其辨证用药及煎服方法的辨证准确而精妙,体现了仲师辨证论治的严谨与灵活性。作者反复研读而略有感悟,遂不揣鄙陋,选取《伤寒论》中部分寒热并用的经典方,从其辨治和煎服方法等5个方面对其寒热并用法的运用特点进行归纳及论述,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徐志瑛临证心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志瑛主任中医师系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笔者有幸跟随徐师临证学习3年,有了一点体会,现从六方面来总结徐师的临床经验,希望对同道们的临床实际工作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医鼻疗法是通过中药鼻腔给药以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外治疗法。该疗法治疗痛性病证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近年来,该应用不断得到拓展,人们开始尝试用于减缓和消除癌性疼痛,并取得了可喜的苗头。本文拟对古今运用中医鼻疗法治疗痛性病证作一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7.
介绍以辨证论治为指导原则,灵活运用活血化瘀法结合凉血清热法、温经散寒法、疏肝理气法、益气健脾法分别治疗外科丹毒病、脱疽病、乳癖病、股肿病,并附验案4则。  相似文献   

18.
中医药治疗痤疮有较好的疗效,而温法已逐渐成为痤疮的常用治法之一。温法主要适合于阳虚、阳郁型痤疮,其中属表邪郁滞者可治以辛温发散,属阳虚寒凝、痰瘀互结者可治以温化痰瘀,属下焦阳虚、虚火上浮者可治以引火归原,属脾虚清阳不升、郁而化火者可治以升阳散火。此外,在使用大队寒凉药治疗阳证实证痤疮时也可少佐辛温之品以助温通,并防止凉遏。温法治疗痤疮的理念丰富了痤疮的中医辨治理论,临证时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9.
试述仲景温心阳法在治疗津液相关疾病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津液的代谢,除了与肺脾肾三脏相关以外,尚与心联系密切。若心阳不足,则可能发生阳虚自汗、水气上冲、表证水停和阳虚水泛等津液相关疾病。因此,在此类疾病的诊治中,只要能抓住心阳(气)虚弱这一共有的病理机制,根据异病同治法则来温煦心阳,常可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20.
《辽宁中医杂志》2016,(3):654-655
冠心病威胁着现代人类的生命健康,其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冠心病的证候要素较多,常夹杂为病,故不能采用单一的治法治疗。温法作为中医治疗八法之一,针对本病的治疗有着扎实的理论基础及广泛的临床应用。文章通过梳理温法历史沿革及温法治疗冠心病的相关理论,以温阳为切入点,总结桂枝甘草汤、瓜蒌薤白白酒汤、真武汤、四逆汤关于冠心病治疗的应用,结合相关理论分析目前温法在冠心病临床治疗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