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宁 《校园心理》2008,6(1):56-58
<正>117岁那年,他开始宠爱我,近乎讨好般地爱着;而我,也从那时,开始恨他,近乎固执地恨着。那一年姐姐考入了上海的一所名牌大学,但高额的学费,却让他一筹莫展。记得那天他四处借钱回来,看见我又在纸上乱涂乱画,还将一面墙  相似文献   

2.
澄明的心     
母亲刚过了50岁,眼睛便慢慢地看不清楚,偶尔两个人拌嘴,我一生气走出去了,她还一个人坐在床边,边摸索着找手绢擦眼泪,边絮絮叨叨地数落我的百般恶行。  相似文献   

3.
澄明的心     
<正>母亲刚过了50岁,眼睛便慢慢地看不清楚,偶尔两个人拌嘴,我一生气走出去了,她还一个人坐在床边,边摸索着找手绢擦眼泪,边絮絮叨叨地数落我的百般恶行。我看了常不忍心,又退回来将手绢递给她,她当然看不见,继续在床头上找,直到我颤着声,喊她,这才循声转过身来,"看"我一眼,怔一会儿,便高声地,继续"抨击"我。  相似文献   

4.
在去秋游的路上,我闭着眼睛开始打盹。坐在我后面的两个学生以为我睡着了就开始小声聊天,一个说:“我爸爸每天晚上都很迟才回来,妈妈和他吵架了,他们两人离婚协议书也签好了。”另一个说:“我爸爸妈妈也签好了。”“你爸爸妈妈为什么呀?”啊,这年头离婚是不是已经  相似文献   

5.
母亲     
如果不是偶尔听到人说,我又要错过今年的母亲节了。其实,我从未在任何一个母亲节给母亲哪怕是一个小小的祝贺。也许是因为自己认为母亲不会太在意这个洋节日吧,我想,倒不如平日里来点实惠的。既然今天已经点到这个话题,我也很想以此为引写写我的母亲。  相似文献   

6.
布鞋     
初二时,我转到郑州的一所学校上学了。在那时的都市大街上,我的同龄人中,穿布鞋的,也许只有我一个人了、因此不时地,会引采一些好奇的目光,而每当此时,我总会将头抬得更高,步子踏得更响,因为我爱我的布鞋,那“干层底儿”中揉着母亲无尽的心血和对我无边的爱。  相似文献   

7.
母亲     
朱志强 《校园心理》2005,3(5):19-19
据说这是迄今为止用摄像机拍下的关于动物的最感人的一幕无数人看过之后都流泪了。  相似文献   

8.
30岁时,她失去了丈夫,为了孩子她没有再嫁。 她没日没夜地为别人缝洗衣物,虽然疲惫,但只要看见活泼可爱的孩子们,她便心满意足了,多么艰难她都不怕。 转眼40年过去,儿女相继成家,过上丰衣足食的日子。岁月依旧,然而,她却老了,青丝变成白发。她和孩子们的距离也因为琐事与推诿越来越远,步履蹒跚的她不经意问成了儿女们的心病。  相似文献   

9.
俗话说:"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经过部队这座大熔炉多年的锤炼,按说在生活上家人应该放心了,但每次与家里通电话,母亲总是千叮咛万嘱咐,不是让我注意身体就是要我及时增减衣服。在她眼中,我俨然是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有时我甚至觉得她太啰唆了。这些年来,无论我怎么拒绝,母亲还是坚持每年给我寄两双自己亲手缝制的布鞋。  相似文献   

10.
大爱无言     
多年来,一直想写一篇关于母爱的文章,因为母爱是伟大的,我们每个人都在母亲的呵护下长大成人。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写成。现在。我当了教师,了解了学生,更理解了母爱。 这里,我们一起来做一件事情,闭上眼睛回忆一下过去,当你上幼儿园的时候,是不是每天盼着爸爸妈妈来接的那一时刻?当你进了小学,母亲每天为你洗衣、做饭,风里来,雨里去,不曾说过苦和累。在你走入花季时,你却不愿与父母交谈了,嫌弃这,嫌弃那。此时你有没有注意到你的父母变得紧张、焦虑,想去关心,但又不知从何处入手。那么,你翻过父母的照片吗?他们年轻时怎么样?现在又怎么样?再过几年又会怎么样……自从有了你,他们的欢笑,他们的忧愁,都不再属于自己。岁月的无情已夺去了他们的很多很多,可他们还要为你去重新创业、去拼搏,在艰难中挣扎。 也许这些对你已习以为常,付出,再付出,给予,再给予都被你忽视了。为此,本人写下“大爱无言”。(注:文中的“我”并非本人,请读者朋友不要对号入座。)  相似文献   

11.
古保祥 《校园心理》2008,6(3):54-55
<正>那一年的夏天凄风苦雨,为了掩盖自己内心深处的悲痛和失落,我背着父母在城市的一角开了间电话亭。我没有告诉父母子凯离开我的消息,我怕他们会难受。在他们的心里,子凯已经成了我家的上门女婿,但谁能料想,连他那种看似忠厚老实的人也会被这个社会的物欲横流所征服,在他的背后,有一个富贵女人狰狞的脸和虚假的笑。  相似文献   

12.
朱建军 《校园心理》2007,5(3):29-29
<正>内向的人也很希望交朋友,但苦于不太容易,常常被动等待却往往等不到机会。如果对方是个异性,就更难了。也许,这些朋友心里会希望出些什么事,好让他们能再见面。但是,事情并不总是那么适逢其会。所以,我们应该学会没事找事,也就是创造机会和对方接触。这是社交的基本功。事情是纽带,它把人们联系到一起。  相似文献   

13.
前些天去母亲家,发现她又买了一堆保健品。  相似文献   

14.
学着去爱     
在许多人的眼中,爱是一种脉脉的温情,它传递着爱人之间点点滴滴的关爱和感动;爱是父母一句又一句细细的叮咛;爱是困境中知心朋友一把有力的搀扶;爱是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陌生人一个温暖的眼神。在我的印象中,爱仿佛总是与鲜花、阳光和雨  相似文献   

15.
人进入老年,随着年轻气盛的流逝,浮躁之气本该一去不复返,应该有长者的风度,做事为人更加稳重和成稳,这样才能得到  相似文献   

16.
他不止一次地想到了离婚,他觉得自己的婚姻糟透了,想来全是不满和不快乐。妻子对于他来说已经不是审美疲劳,纯粹就是审美厌恶了。离婚终于提出来了,他滔滔不绝地列数了妻子一大堆的不是,老婆沉默良久,无言。离婚协议写好了,老婆看后摇了摇头。"你到底要什么?"他不解。妻子说:"即使我们的婚姻走到了尽头,你也要怀有感恩之心。否则,在你的下一场婚姻中,你依然只会抱怨而看不到拥有……"  相似文献   

17.
你的工作,你的生活,甚至和朋友去Party也经常遇到陌生人,怎么和陌生人开始说艰难的第一句话,也许是你的最大烦恼。是时候我们辣手出招了。帮你解决那些典型麻烦,当然,还是在非典型情况下的无敌霸王招。  相似文献   

18.
王文婷 《校园心理》2008,6(4):36-37
<正>你的工作,你的生活,甚至和朋友去Party也经常遇到陌生人,怎么和陌生人开始说艰难的第一句话,也许是你的最大烦恼。是时候我们辣手出招了,帮你解决那些典型麻烦,当然,还是在非典型情况下的无敌霸王招。陌生人出现了,你哑了麻烦一:主题聚会,怎么跟身边的陌生人开口  相似文献   

19.
哲人说得好:“专一追求有用,不能形成高尚自由之心灵。”功利无法唤醒人的生命意识,对功利的过度索取实在有负于人的潜能。  相似文献   

20.
村里有一位老人,我们都喊她杨阿婆。杨阿婆已年逾八旬,她没有子女,老伴在20多年前就去世了。杨阿婆是一个盲人,她的双眼是在老伴病故后患眼疾失明的。听一些长者说,杨阿婆年轻的时候,是远近有名的刺绣高手。她不仅绣得好, 而且绣得快,她能把狗狗猫猫绣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