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腰椎小关节错缝,俗称为"闪腰",主要是在姿势不当或用力过猛时腰部活动受损致腰椎小关节关系紊乱,临床表现为腰痛,活动不利,强迫体位,深呼吸,咳嗽时疼痛加剧等。如不及时治疗或治疗失当,经久不愈给患者带来长期痛苦,产生慢性腰痛;由于老年患者腰椎骨质疏松,骨质增生,腰椎侧弯,给整  相似文献   

2.
胡康洲 《贵州医药》2001,25(1):71-72
腰椎小关节紊乱是引起慢性下腰背痛的一个重要原因 ,与临床表现不完全一致。本文报道 88例 ,结合文献主要讨论其X线表现 ,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1 临床X线评估标准本组资料诊断为腰椎小关节紊乱符合下列条件[1] :( 1)无明显外伤史 ,非外伤后直接发病 ;( 2 )疼痛以腰骶部明显 ;( 3)无明确神经卡压症状群 ,直腿抬高试验及跟臀试验无阳性发现 ;( 4 )腰椎侧弯并腰大肌影不对称 ;( 5)骨质增生以椎间关节为主 ;( 6)腰椎生理曲度及序列改变。2 结 果2 1 临床表现  88例中 ,男 32例 ,女 56例。年龄2 4~ 56岁 ,平均年龄 4 3岁。双侧下腰背部…  相似文献   

3.
探讨腰椎小关节骨性关节炎危险因素.对以往腰椎小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归纳、研究、总结.研究发现,年龄在50岁以上的男性、绝经之后的女性以及腰椎小关节偏向矢状面和腰椎间盘退变、L4-5节段等为腰椎小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危险因素.通过对腰椎小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危险因素进行研究,能够对下腰痛的诊治提供有效的帮助,具有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腰椎小关节横断面、矢状面及冠状面方向的空间变化在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发生中的病因学意义。方法13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为突出组(LDH 组),120例影像上无突出表现者为对照组。均采用 X 线及 CT 检查,在3个平面上测量2组 L3~S1小关节角度。结果在横断面上,LDH 组两侧小关节不对称比率明显大于对照组(P <0.05),且小关节角更偏矢状位。在冠状位上,LDH 组两侧小关节不对称比率明显大于对照组(P <0.05),且小关节角更偏竖直位。在矢状位上,LDH 组更偏水平位(P <0.05)。结论腰椎小关节形态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腰椎小关节滑膜炎是引起腰痛的常见病因之一。本病由于病变部位较深,辅助检查往往无阳性所见,临床易于忽略,多予对症治疗,效果不佳。我院自1999年10月至2004年10月,结合本病的临床特点,采用局部封闭疗法治疗723例,收到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723例中,男605例,女118例;年龄18~51岁。所有患者腰痛症状明显,并感腰部僵硬,晨起时症状加重,活动后可缓解。腰部患病小关节处有明显压痛点,患病部位以L4-5为多,其次为L5-S1、L3-4,见附表。附表腰椎小关节滑膜炎病变部位分布情况部位L3~4例数(%)L4~5例数(%)L5~S1例数(%)单侧…  相似文献   

6.
腰椎小关节退行性变好发于下腰椎,见于一个或多个节段,是临床上产生腰腿痛的一个重要病因。CT可以充分显示腰椎小关节的解剖结构和病理改变,为腰椎小关节病的诊断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本文回顾性分析80例经CT诊断为腰椎小关节退行性变患者的CT表现,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在20例成人标本上进行腰椎小关节的解剖学观测,发现每一关节突关节接受相邻的三个节段的腰神经的后内侧支配,形成三个节段分布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腰椎小关节损伤后的环形封闭模式,经临床应用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腰椎滑脱是指腰椎椎体间部分或全部错位.好发于第4腰椎和第5腰椎椎体间,或者第5腰椎和第1骶椎椎体之间.  相似文献   

9.
腰椎痛是临床常见病,Ghormley把椎小关节退变伴腰腿痛命名为椎小关节综合征.该病在常规X线检查中不易被发现,过去曾一度被忽视,随着CT在脊柱中的广泛应用,该病渐有报道[1-6].为提高对该病的认识,现收集1998年1月1日至2003年6月30日间因腰腿痛在我院行CT检查并被诊断为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的120例作一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CT对该病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腰椎小关节紊乱症的临床表现及分型,采用自身牵引手法推拿治疗方法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100例腰椎小关节紊乱症的临床资料及治疗结果。结果痊愈72例,显效23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9%。结论自身牵引手法推拿治疗腰椎小关节紊乱具有方法简单,痛苦小,见效快的特点,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的普通X线及CT征象.方法 通过85例腰椎小关节综合征常规摄取X线片正侧位及双斜位片,CT常规扫描加向头侧,足侧扫描层面.结果 腰椎小关节综合征X线及CT共同征象为小关节突肥大、骨赘形成、关节间隙变窄.结论 X线片及CT综合对照研究不仅提高了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的准确率,而且为早期诊断、临床有效治疗及观察术后疗效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明确诊断骶髂关节错位,合理运用骶髂关节错位的手法的治疗方案。方法通过对120例骶髂关节错位患者中药酊剂外敷结合手法整复治疗后,按1~15次治疗统计。结果治疗120例,痊愈85例(70.85%),显效20例(16.7%),好转12例(10%),无效3例(2.5%)。结论中药酊剂外敷手法整复是治疗骶髂关节的有效方法,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3.
螺旋CT多平面成像技术在腰椎小关节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CT多平面成像技术在腰椎小关节病变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腰椎滑脱和强直性眷柱炎合并腰椎小关节病变患者采用3-5mm层厚,1.5—3mm重建间隔进行螺旋扫描和多平重建。结果:所有病例都能多方位地显示腰椎小关节解剖结构及其毗邻关系,能更好地帮助确定小关节病变程度及范围。结论:尽管腰椎X光片和轴位CT在显示正常和病变腰椎及小关节的解剖方面一定优势,但通过扫描数据重组的冠状位,矢状位、斜位和曲面MPR图像有助于对腰椎及其小关节病变和结构的全面理解,它是腰椎平片和轴位CT的良好补充。  相似文献   

14.
急性腰椎小关节滑膜嵌顿又叫急性腰椎小关节紊乱或急性腰扭伤,是急性腰痛的常见病因之一。可在腰骶部的一侧或中间有一固定的明显压痛点。平舆县中心医院自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门诊采用穴位按压、局部封闭、手法复值及中药应用等方法治疗该病,取得效果良好,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CT对腰椎小关节退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5例腰椎椎小关节退变的CT表现。结果115例中腰椎关节突骨质增生骨赘形成者83例,关节间隙狭窄,关节腔“真空”征45例,软骨下骨硬化改变35例,关节囊与相邻黄韧带增厚钙化者18例,退变性滑脱者8例。结论腰椎小关节退变应引起临床对该病的认识和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腰椎小关节紊乱进行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自2006年1月—2009年6月门诊治疗符合纳入标准的急性腰椎小关节紊乱共127例患者,患处局部封闭疼痛缓解后按摩推拿,采用腰部斜板法复位,术后口服活血祛瘀汤进行治疗。结果治愈97例,好转30例,无效0例,治愈率为76.4%,总有效率为100%。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腰椎小关节紊乱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腰椎小关节综合征是引起腰腿痛的原因之一,合理治疗意义重大。传统X线平片难以显示腰椎小关节的解剖结构,CT扫描可清晰显示其解剖结构及病理改变[1]。现通过对腰椎小关节综合征患者76例的X线片及CT表现作对比观察,以提高其认识。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8.
张智文  张浩 《云南医药》2003,24(1):66-67
腰椎小关节紊乱症在临床上的腰痛病中占有相当的比例 ,特别在急性腰痛中的发病率更显得较高(约 13% ) [1] 。我院采取悬吊脊柱定位旋转复位治疗腰椎小关节紊乱取得较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共 4 3例 ;其中男 31例 ,女12例。年龄 2 1~ 5 4岁之间 ,平均 36岁。病程为自 5小时至 1周。 4 0例摄X相均未见明显异常 ,3例未摄X线或CT。 5例腰痛明显呈强迫体位 ,30例感腰部中等度疼痛伴腰后伸、侧弯受限。 8例感腰部轻度疼痛 ,腰部活动时加重。临床上小关节紊乱的表现有 :1.多发生于日常生活和轻体力劳动中 ,90 %均发生于腰骶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治疗腰椎小关节紊乱症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76例患者先局部注射(2%利多卡因5mL+曲安奈德20mg+维生素B12+生理盐水至20mL)复合液,每1痛点注射复合液3~5mL,痛点注射后行手法整复。结果 76例患者中症状立即完全缓解者33例,另22例再次局部注射后症状缓解;10例患者行2次手法整复后症状完全缓解,治愈率96.58%。结论局部注射曲安奈德+维生素B12+利多卡因并配合手法整复是治疗腰椎小关节紊乱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抗阻运动针灸联合推拿治疗颈椎小关节错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9月某院针灸康复科诊治的60例颈椎小关节错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推拿治疗,实验组基于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抗阻运动针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VAS评分。结果:治疗后实验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大于对照组(90.00%>63.33%),P<0.05;VAS评分低于对照组(3.03±0.17<5.34±0.28)分,P<0.05。结论:与单一采用推拿相比,联合抗阻运动针灸治疗能快速降低疼痛,改善临床症状,显著提升治疗效果,具有独特的临床优势,值得临床进一步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