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体质学说是一门新兴的理论学说,失眠作为现代临床常见病之一,本文从体质学说入手,论述了中医对失眠的认识和体质学说在失眠治疗中的应用,分析不同体质类型患者的失眠病机,从而协助指导失眠的辩证治疗。  相似文献   

2.
中医体质学说与现代健康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代对中医体质学说的研究,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1978年盛增秀等“略论祖国医学体质学说及其实践意义“[1]发表后,随着第一部《中医体质学说》专著的出版,中医体质学说的概念得以确定--中医体质学说是以中医理论为主导,研究人类各种体质特征,体质类型的生理、病理特点,并以此分析疾病的反应状态、病变的性质及发展趋势,从而指导疾病预防和治疗的一门学说.……  相似文献   

3.
中医体质学说有着丰富的内容。先秦两汉时期的《黄帝内经》及《伤寒论》已有了初步的认识,之后晋隋唐时期、宋金元时期、明清民国时期的医著都对体质学说有了进一步发挥,并充实其学说。建国后是体质学说的大发展时期,尤其是王琦教授编著的《中医体质学》一书,集历代之大成,又结合现代医学的一些观点,使中医体质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中医体质学,是在历代体质学说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4.
中医体质学说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医体质学说自本世纪70年代提出以后,近20a来,对这门学科的研究不断深入,取得了可喜的进展。1 理论研究1.1 中医体质学说的概念及其基本原理 中医体质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78年被比较明确地提出后[1],受到中医界广大学者的关注,随着第一部中医体质学说专著的出版,中医体质学说的概念已得到确定——“中医体质学说是以中医理论为主导,研究人类各种体质特征、体质类型的生理、病理特点,并以此分析疾病的反应状态、病变的性质及发展趋向,从而指导疾病预防和治疗的一门学说。”[2]并认为其基本原理概括为:(1)体质过程论—…  相似文献   

5.
中医体质学说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人体体质类型及特征,借此分析疾病的发病情况、病变性质及发展趋向,进而指导疾病防治的一门学说。近年来,中医体质的研究在医学界备受关注,而关于中医体质学说在肝病相关方面的研究也名目繁多,总体上取得了较大的进步。现将近些年来中医体质学说在肝病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系统综述,以进一步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6.
以<中医各家学说>各家学术思想为源,探讨中医体质学说的发展概况.阐述中医体质的形成、体质与疾病、体质与辨证用药关系及增强体质的方法.认为体质的形成与先天禀赋、情志、饮食、生活条件、疾病、社会因素等有关,男女体质有差异,体质决定病邪易感性、发病后疾病的演变过程、转归及预后,体质学说是中医辨证施治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7.
任辉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3):111-113
体质不仅关系着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而且直接影响着临床治疗,中医体质学说是以中医理论为主导,研究人类各种体质特征与体质类型的生理病理特点,并以此分析疾病的反应状况、病变性质及发展趋向,从而指导疾病预防和治疗的一门学说。目前中医体质学说研究内容日趋深入,研究水平日趋提高,研究思路日趋拓宽,本文是对近年来中医体质学说在临床疾病发病、治疗、预防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提出增加疾病病种与体质关系的研究、临床经验的总结及突出“治未病”在体质养生保健中的作用是未来研究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中医体质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近年来不断完善.朱丹溪作为金元四大家之一,在临证时善于运用体质学说.通过对朱丹溪医案的分析,从特定体质发病具倾向性、诊断以体质为先、治则治法皆因体质而宜、治疗中注重保护体质、据体质判断疾病预后五个方面阐述了朱丹溪在临床诊疗时运用体质学说的特色,对帮助临证诊断,确定治疗法则,判断预后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
浅谈《中药各家学说》中的体质学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医各家学说》各家学术思想为源,探讨中医体质学说的发展概况。阐述中医体质的形成、体质与疾病、体质与辨证用药关系及增强体质的方法。认为体质的形成与先天禀赋、情志、饮食、生活条件、疾病、社会因素等有关,男女体质有差异,体质决定病邪易感性、发病后疾病的演变过程、转归及预后,体质学说是中医辨证施治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0.
从中医体质学说的角度,论述了体质与中医病证的关系,认为体质是决定疾病产生的重要因素,体质能影响证候类型、性质及转归从化.同时从防治层面结合系统生物学阐述了体质学说对冠心病血瘀证研究的影响及前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甘草泻心汤临证的特点和机理。方法:运用中医学"体质学说"的理论,分析甘草泻心汤证的治疗机理,明确其临证应用的指征和辨证特点。结果:甘草泻心汤能够调节湿热内蕴患者的体质,对体质学说分类的"湿热质"患者出现的各种不适症状有较好的效果。结论:湿热质是甘草泻心汤临证应用的主要体质,掌握甘草泻心汤临证应用的指征和辨证特点能够提高其临床应用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何复东老中医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形成了“从肾论治”的临证思维。认为“肾虚”是疾病的本源,“肾虚状态”是疾病状态的根本。临床辨证推崇“综合辨治”与“特异性辨治”相结合,提出“复合病机、复合治法、复方重剂”的思想,遣方用药以“用药三量”理论为指导加减化裁,并创方“自拟葛九汤”,运用于内科、妇科、儿科及杂病的临床治疗,屡见效验。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中、西医治疗脂肪肝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治未病"与脂肪肝管理之间的联系,提出了构建以"治未病"思想为指导的脂肪肝中医管理模式的构想,其基本框架包括:①建立以西医辨病、中医辨证,体质辨识、危险因素辨识为一体的综合辨病模式,建立长期随访体系。②建立分层管理的策略和体系。③运用养生理论建立具有中医特色的健康宣教体系。④建立多途径的脂肪肝中医药特色疗法干预体系。  相似文献   

14.
宋志骧 《光明中医》2022,37(2):323-325
黄煌经方体质学说有别于传统辨证思想,注重病体整体状态,总结出多种经方体质,该学说使经方应用更简明、有效,此文依据不同的经方体质特征,选用笔者8个运用黄连解毒汤、葛根汤合桂枝茯苓丸、大柴胡汤合半夏厚朴汤、炙甘草汤、柴胡桂枝干姜汤、桂枝茯苓丸、茯苓饮、温胆汤合除烦汤治疗内外妇各科疾病医案,并附录诊治体会.  相似文献   

15.
通过阐述体质因素的内涵及其在中医辨证中的意义,提出冠心病辨体质与辨证相结合的思路与方法,即促进和规范体质分类研究,改进体质辨证研究方法;挖掘体质与证候关系内涵,探究冠心病同病异证的实质;运用藏象理论及证素辨证理论将辨体质与辨病及辨证融为一体;利用差异蛋白质组学技术为手段,揭示不同体质冠心病同病异证的病理基础,并积极开展冠心病中医体质理论与临床的多学科交叉研究,从而更好地指导冠心病的临床科研实践。  相似文献   

16.
赵付清 《光明中医》2016,(19):2819-2821
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是联系脏腑与四肢百骸的桥梁。经络学说是中医学最基本、最重要的理论,学医必学经络,习医必通经络。经络辨证是中医学重要的辨证方法,对于诊治疾病、决断生死具有重要作用。现通过具体病例来验证经络辨证的重要性,提示大家要学好经络理论及经络辨证,提高临床诊治疑难病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从中医体质学说的典籍论述入手,对体质因素在脑卒中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相关性进行研究,认为体质因素对脑卒中辨证具有一定重要性,并进一步提出以中医体质手段对脑卒中进行干预能够增强中医治疗脑卒中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左明晏 《吉林中医药》2014,(11):1106-1108
胡思荣运用体质学理论治痰湿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痰湿既是痰湿体质的特征性因素,又是疾病发展及转归的重要决定因素,解决痰湿问题成为调体论治及辨证论治的共同核心,祛湿化痰对于痰湿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谓"一箭双雕"。以痰湿的性质及特征为依据确立温化及制源的论治原则,并在相关原则基础上结合临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论治要点创制了姜楂冲剂,临床上广泛运用姜楂冲剂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痰湿体质,既展示了调体治疗的祛湿化痰、活血逐瘀的调体治疗思想,有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临床疗效差,手段不足的问题,同时展现了中医药在临床论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特色及丰富的内涵。  相似文献   

19.
郑玉玲 《河南中医》2008,28(11):1-5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比较完备的医学专著,开创了中医辨证论治之先河,一直被后人奉为圭臬,书中所载方剂被誉为"经方".其辨证论治体系、理法方药思维、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理论以及化裁变通用药等,广泛应用于多种恶性肿瘤的辨证与治疗,对中医肿瘤学的学术发展及临床疗效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青春期寻常痤疮患者中医体质类型与证型之间的关系,旨在指导中医临床治疗青春期寻常痤疮时“辨证论治”与“辨体论治”相结合,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570例诊断为青春期寻常痤疮的患者进行体质类型与证型的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体质类型与证型的关系。结果:阳虚质、阴虚质、湿热质、平和质与证型显著相关。其中阳虚质与血虚型、阳虚型相关显著;湿热质与湿热型相关显著;平和质与火热型、阳虚型、阴虚型及无证可辨型相关显著;气虚质与阴虚型相关。结论:患者部分体质类型与证型相关,临床辨证时可做诊断参考,同时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