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肿瘤转移是癌毒传舍过程。"留而不去,传舍于肠胃之外,募原之间。留著于脉,稽留而不去,息而成积"。癌毒传舍-转移成因。属内伤杂病传变,经络间传变即一经有病传至他经,或影响相连各经;经络脏腑传变乃经络至脏腑,邪气由浅入深;也有由脏腑至经脉;脏腑间传变更多。由腑及脏,其病较重,脏病难治;脏腑转移概率并不均等,肝、肺易成转移癌罹患器官,心、脾转移却罕有发生。癌毒传舍有规律,经络传舍、乘侮传舍、母子传舍等。藏象学说与现代医学解剖概念不尽相同,癌毒传舍不可盲目套用现代医学病名。痰毒流注-转移必要条件。痰的流动使癌毒随痰播散周身,痰的留着、黏滞使癌毒易在某些脏器组织中形成转移灶。痰毒流注之毒为内生之毒,乃阴阳失和、气血运行不畅及脏腑功能失调导致,多由诸邪蓄积,胶结壅滞成毒。流注于肝成肝积,流注于肺成肺积,流注于经络成瘰疬。正气虚弱-转移促进因素。恶性肿瘤全身属虚、局部属实,始终表现正气为癌毒耗散,特别是晚期转移者,随病程进展,气血津液耗损,脏腑失养,正气虚弱会愈加明显;癌毒稽留而不去,治疗攻伐太过,致正虚邪陷,促进癌毒扩散、传舍至机体局部成为新病灶。虚证在恶性肿瘤病程,尤其中晚期是极为重要病理因素。未来期待引入现代科研先进方法,探讨辨证分型与肿瘤生物学行为及转移诸因素之间相关性,尤其是与肿瘤转移密切相关的基因、黏附分子、血管生长因子等,筛选出有分子生物学证据的与肿瘤转移高度相关的证候,从而丰富和发展肿瘤转移的中医病机学说。  相似文献   

2.
食管癌作为一种高发病率、高病死率的疾病威胁着人类健康。肿瘤转移作为恶性肿瘤的特征性表现之一,其发生发展决定着食管癌临床诊疗的成败,也是中西医结合防治该病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从中医学对肿瘤转移的传统和现代认识角度,以“癌毒传舍”理论为基础,对食管癌转移的病机内涵进行探讨,总结出正虚为恶性肿瘤转移之内环境,癌毒为搏结作用于机体之“灶”,经络系统为其转移之通路。  相似文献   

3.
恶性肿瘤的转移中医称为"传舍",侵袭与转移是恶性肿瘤最本质的特征,如何防治转移是恶性肿瘤治疗的重要环节。作者结合临床实践,试图将护场理论延伸对恶性肿瘤传舍的认知,丰富护场理论的肿瘤学内涵。文章从护场理论、传舍理论以及护场与恶性肿瘤传舍的关系等方面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中医传舍理论与肿瘤转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侵袭和转移是肿瘤发生和演进过程中的重要问题,肿瘤治疗的成败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抗转移治疗。作者在深入研讨《内经》有关论述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实践,提出关于癌瘤转移的传舍理论,从癌瘤传舍(转移)的本质、病理机制、途径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治疗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转移是导致恶性肿瘤不良预后的主要原因,干预转移是恶性肿瘤治疗的关键举措.血行转移作为肿瘤转移途径中最为常见的方式,可归属于中医"传舍"范畴,气虚血瘀是其关键病机.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强调邪正兼顾,且具有多靶点、多机制、多层次的作用优势.大量临床研究证据表明以益气活血立法的中药复方在延缓肿瘤疾病进程、延长患者生存期方面具有...  相似文献   

6.
肿瘤转移的"毒结、血瘀、寒凝"病机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肿瘤转移是现代医学名词,历代中医文献虽无肿瘤转移的记载,却已发现恶性肿瘤易转移的现象,并见诸于文献之中。如《灵枢·百病始生》论曰:“是故虚邪之中人也……留之不去,传舍于胃肠……留而不去,传舍于肠胃之外,募原之间,留著于脉,稽留而不去,息而成积”,阐明了“积”之形成以  相似文献   

7.
<正>肿瘤微环境是指肿瘤在生长过程中,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密不可分的局部稳态环境。肿瘤微环境中的各种肿瘤间质细胞和生长因子与肿瘤转移密不可分。随着肿瘤微环境的不断发生发展,最终的结果便是出现肿瘤的转移。用中医理论解读肿瘤的转移过程,其实是正与邪相争的过程,也是机体内环境阴阳平衡被打破的一系列恶性循环过程。《内经》将转移称为"传舍"。传,即传播、扩散,指癌毒脱离原发部位发生播散;舍,即居留,指扩散的癌毒停留于相应部位,完成转移。传舍包  相似文献   

8.
"伏邪"是感而不随即发病,而伏藏于体内的病邪。癌毒之邪形成后蛰伏体内、不随即而发,隐匿积累,乳腺癌循环肿瘤细胞在血液循行过程中的毒邪伺机而动,与中医"伏邪"之论相通。乳腺癌传舍进程,即为"伏邪"发病之病程推演。络脉是毒邪传变的路径,也是乳腺癌微转移的途径,癌毒沿络脉流散。乳络与脏腑相通,毒邪随络中气血而行,可致远处转移。"毒邪伏络"是乳腺癌微转移发生的重要病机,气郁血虚,邪涩滞于乳络,聚结成核,癌毒日久入络,伏邪于乳络,暗耗气血,正气愈损,"伏邪"致变。癌毒客于乳络,则荣卫不和,责之于肝脾,治当疏肝健脾以调和营卫,干预"乳岩"传舍。逍遥散及其变化方为疏肝健脾方,可有效防治乳腺癌微转移。  相似文献   

9.
近代医家结合现代科技对恶性肿瘤的认识,发展和完善了"癌毒"理论。归纳中医界学者对"癌毒"认识,从以下几点进行总结阐述:癌毒为内生邪气,在机体脏腑功能失调的基础上,内外因素均可诱生;癌毒是恶性肿瘤的特异性病因;癌毒同时作为病理产物,与瘀血痰浊相搏结;癌毒的致病特点,可概括为"劫掠精微,耗伤正气,阻滞气机,凶险难愈,传舍为患";对于癌毒的治疗,多主张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治疗模式,抗癌解毒为基本大法。  相似文献   

10.
贾英杰教授结合临床经验,提出“癌浊”病机理论,以“黜浊培本”为基本治则,并将姜春华教授截断疗法运用于恶性肿瘤的治疗。指出三焦功能失司是产生“癌浊”的重要环节,同时三焦也是“癌浊”传舍的通道,总结出“截断癌浊”的核心思想,即罢黜癌浊、截断来路为首要环节;疏利三焦,给邪出路为关键步骤;谨守病机,守方微调以达平和;倡立体疗法,多手段截断肿瘤转移。  相似文献   

11.
《山东中医杂志》2017,(2):148-150
骨转移是中晚期恶性肿瘤(如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患者较为常见的病变。徐振晔教授通过辨别邪正虚实,辨证和辨病相结合,以及综合性疗法治疗骨转移疗效显著。同时,对于临床不同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的治疗,徐教授结合传统中医理论和现代中药研究,根据多年的临床用药经验总结出了治疗骨转移的经验方——骨痛灵方。附病案1则。  相似文献   

12.
骨转移是多数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不可避免的一个病程阶段,发病率逐年升高,伴有的疼痛、压迫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蒋教授长期临证观察,认为骨转移的发生以脏腑亏虚为本,尤以脾肾亏虚为主; 癌毒为基本病因; 癌毒走窜,胶结于骨,阻滞气机,则常见寒凝、瘀、痰等实邪之标。临床治疗当以扶正祛邪、辨证与辨病结合为治疗原则,多以补肾健脾、散寒通滞、祛瘀化痰为法,配合虫类药物攻除癌毒,佐以引经药物使药至病所,内外治结合以提高疗效。现从治本治标、辨证与辨病、虫类药物运用、引经药物使用、外治联合增效等多方面、立体地阐述了蒋益兰教授防治恶性肿瘤骨转移经验,供临证参考。  相似文献   

13.
恶性肿瘤已成为我国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文章从中医学角度阐述了肿瘤的病因病机,认为正虚邪毒是其发病的主要原因,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并提出了扶正祛邪的基本治法。自拟扶正解毒活血汤,具有扶正、活血化瘀、软坚散结,解毒抗癌的功效,临床根据气、血、阴、阳的亏虚和郁、热、痰、瘀不同邪毒辨证加减,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并举4个典型病例说明。  相似文献   

14.
刘包欣子  金志超  邵杰  李豫  滕钰浩  王瑞平 《陕西中医》2021,(11):1601-1606,1634
王瑞平教授认为恶性肿瘤形成的病因病机复杂,正气亏虚是恶性肿瘤发病的根本原因; 正虚导滞气滞血瘀痰凝,进而酿生热毒,热毒是恶性肿瘤发生的必要条件。治疗上依据恶性肿瘤的中医病因病机理论,在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的基础之上,利用中药的功效,突出抗肿瘤的效果。王瑞平教授通过对恶性肿瘤病因病机的理解、中药性味归经及功效主治的认识,并结合现代药理学的研究,归纳总结临床用药经验,组建了配伍合理的8组解毒散结的对药:金荞麦与鱼腥草、黄连与连翘、蒲公英与仙鹤草、半枝莲与半边莲、垂盆草与虎杖、山慈菇与蜂房、七叶一枝花与败酱草、全蝎与蜈蚣。对控制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预防恶性肿瘤的复发转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癌毒是贯穿恶性肿瘤发生发展过程始终的一种特异致癌性毒邪,是多种因素作用下的内生性复合病理因素,也是肿瘤血管生成的重要前提。当人体阴阳失和,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郁滞,癌毒内生,瘀血、痰浊、湿毒等诸邪结于络道,络道亢进,增生无制,病络生成,这与肿瘤患者病态微循环的建立极为相似。攻毒治法是基于癌毒病机理论采用攻毒类中药,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化痰祛湿、破血消癥、豁痰开瘀、软坚散结、消积导滞、泻下攻积、通里攻下、祛腐蚀疮和拔毒生肌等治疗肿瘤的治疗大法,结合肿瘤血管生成之“痰瘀郁毒”的核心病机,抗肿瘤血管生成常从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化痰散结三法入手。本文从古今文献记载、病因病机分析、攻毒机制剖析、现代实验研究等方面论证攻毒治法抗肿瘤血管生成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16.
国医大师南征教授提出消渴肾衰核心病机为毒损肾络、邪伏膜原。消渴肾衰之毒繁杂,风、热、水、湿、痰、瘀诸邪内外相引蕴结于肾,皆能积而化毒。然瘀毒者,久病多瘀,瘀久成毒,审毒治瘀,当以“解毒通络保肾,活血化瘀导邪”为大法。根据瘀毒所在部位与性质,总结为“痰瘀上犯者,当复其宣肃”“湿瘀困中者,当调其升降”“浊瘀下注者,当引而竭之”“气滞血瘀者,当行气化瘀”“瘀从寒化者,当温阳化瘀”“瘀与热合者,当清热化瘀”“气虚血瘀者,当补气活血”,故消渴肾衰之瘀毒应辨证求因,审因论治,治病求本。文章总结南征教授治疗消渴肾衰夹瘀毒的用药经验,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7.
康静教授基于《黄帝内经》理论认为肿瘤的致病因素与情志、外邪、饮食密切相关,其发病机制与阴阳失衡,积损致热,热极成毒,虚痰瘀毒杂合相关,在此基础上运用"平调阴阳法"治疗肿瘤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试图从现代医学最新的生物学模式:欲望和欲望模式及耗散结构理论的热熵病等观点证实《黄帝内经》中肿瘤的发病机制,并从"金元四大家"出发诠释了广义的"平调阴阳法"的内涵,结合典型病例,对"平调阴阳法"辨治肿瘤进行了详细的探讨。肿瘤本质上以阴阳失衡为本,痰瘀毒邪相合为标,临床采用平调阴阳法,标本同治,进行细微的中医药调理,使之达到新的平衡状态,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乳腺癌是中国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新辅助化疗是乳腺癌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因其独特的优势,在抗肿瘤方面有着明确的疗效.本文通过检索近十年来相关文献,对中药联合新辅助化疗治疗乳腺癌的研究进展进行系统论述,整理了中医介入乳腺癌新辅助时期治疗的理论来源与发展,认为此时期的主导思想是"攻邪兼顾扶正".与乳腺癌术后治疗时期...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探讨了浊毒致病论的沿革,包括"浊"、"毒"的理论渊源、相互关系、浊毒致病的特征、浊毒的致病特点和浊毒证的临床表现,对浊毒致病论在现代中医病因学中的运用做了归纳总结,指出积湿成浊,浊郁化热,热蕴成毒,浊毒之邪深伏五脏六腑,最终形成繁杂的各脏器病理改变是诸病的病机关键。"浊毒"理论可以用于指导多种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对于所有浊毒致病或符合浊毒证诊断的疾病,均可以采用相同或近似的治疗方法和药物进行诊治,充分体现了中医学辨证论治思想的精髓。  相似文献   

20.
肺癌是目前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死亡率已居首位。目前,现代医学治疗该病主要有手术、放疗、化疗、分子靶向药物治疗等手段,其生存率很低,中位生存期仅5~6月。中医药治疗为我国的特色,在增加放化疗敏感性、减少毒副反应、改善生活质量等方面均有一定的疗效。因此,研究中医药治疗肺癌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中医毒邪理论入手,研究其在肺癌治疗中的应用,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